中國的飲食文化之——粵菜

2021-01-09 指尖上的味覺

今天,小編來與大傢伙聊一聊小編的家鄉菜,粵菜。

粵菜是中國早期傳統的四大菜系之一,也是後期現如今的八大菜系之一。粵菜其實是由廣府菜,潮汕菜和客家菜三種菜系組成的菜系。在全世界粵菜也是頂頂大名的存在,甚至與法國菜齊名。為什麼呢,原因是中國在海外的華僑,和大部分現如今在海外定居的外籍華人,有大約7層左右都是早年20世紀時由我國香港移民到海外的廣東人,香港人,因此世界各國現存的中餐館大多數都是粵菜館,這也代表了外國人所吃到的和認知中的Chinese food(中國菜)大多數都是以粵菜為準。

粵菜在國外是中國的代表菜系,粵菜代表了中國菜,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文化,一種風俗,一種內涵,和一種絕世美味。粵菜給人的印象多是清淡,新鮮,爽口。這也確實是粵菜的真諦之一。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分享幾道經典名粵菜的做法。

首先,我們準備裡脊肉適量,番茄醬適量,澱粉適量,雞蛋適量,芝麻適量,姜和小白菜梗子適量,食用鹽適量,胡椒粉一瓶。然後我們第一步先把姜磨成泥狀,擠出薑汁備用。再把裡脊肉切成一樣大小的幾個方塊,放跟筷子在肉的側面下方,抵住肉的底部,這樣是為了方便切肉時不會把底部切斷,然後把肉橫豎切條,底部不要斷開。切好後用鹽巴和胡椒粉,蛋清和薑汁抓均勻,醃個十幾分鐘左右。

醃好後,用幹澱粉撒在裡脊肉上,塗抹均勻後抖一抖,把多餘的澱粉抖掉,這些澱粉不要丟,留在碗中備用。然後把裡脊肉放在漏勺上面,浸入八層熱的油鍋中,將裡脊炸熟,然後撈出來,瀝乾油冷卻後再炸一次,時間千萬不能長,避免炸老變硬。然後我們再把水和澱粉混合,放一點點芝麻。這時候起鍋,在鍋中放進番茄醬和白砂糖,還有大概半碗純淨水,等到沸騰後再煮一分鐘,接下來把澱粉液放入勾芡一下,勾芡好後的醬料直接澆到肉上,這樣一道經典粵菜就完成了。

其實,粵菜不僅僅是餵清且淡,粵菜的做法真的非常之多,打個比方,有炒,燒,燜,燉,清蒸,白灼,煮,拌,炸,醃等等等等。非常之多,所以小編想想甚至有點佩服酒樓裡的粵菜大師傅,粵菜要求的可不僅僅是食材的高檔新鮮,還有繁雜反覆的步驟的驚豔的刀工,比如小編就有幸在海鮮大酒樓中見過粵菜大師傅用胡蘿蔔雕刻出來的二龍戲珠,還有鳳凰孔雀等等。

粵菜的文化當真是博大精深,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大家喜歡小編的作品的話,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飲食文化
    1、飲食文化的概念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係等,深厚廣博。
  • 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人生不是平凡大道,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飲食文化。中國飲食中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國土遼闊,物產豐富。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以漢族而言,各地物產和生活習俗不同,飲食習慣也有明顯的差異。一般中國人一日三餐以米麵為主食,種植水稻的東南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的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以麵食為主。
  • 攜手美食名師 弘揚粵菜文化——中糧福掌柜「粵菜希望之星計劃...
    11月26日,由中糧餐飲油舉辦的「掌門駕道」——中糧福掌柜粵菜希望之星計劃高峰研討會在廣東順德國際美食文化交流中心舉行。本次活動旨在弘揚粵菜美食文化,發掘培養優秀粵菜廚師,凝聚餐飲界力量,助推粵菜行業高質量發展。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潮汕菜
    潮州菜便是在這一地域內逐漸累積形成的地方風味菜系或者說地方美食,潮汕是中國的一部分,因而毫無疑義,潮州菜也只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分支。潮州菜的用料選材、烹飪方式、進食習慣、審美追求,尤其是它蘊藏的文化內涵,離開了中國飲食文化這個大背景,我們便不可能作出較為準確可信的解釋。
  • 《飲食文化》第二章 中國八大菜系漫談
    第二章 中國八大菜系漫談  第一節八大菜系與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菜已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史,由歷代宮廷菜、官府菜以及各地方菜組成,主體是各地方菜。其品類之繁多、文化內涵之豐富,堪稱世界一流。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廣大的多民族國家。
  • 旅神喜提|「粵菜文化宣傳大使」
    近日,又有一件喜事要跟大家分享:旅神非常榮幸受到廣州團市委的肯定,被聘任為廣州青年粵菜文化宣傳大使。李欣粵菜文化宣傳大使作為環球旅行作家,旅神對於美食的熱愛毋庸置疑。更幸運的是,能把這份熱愛化作行動力,一直竭盡所能為大家分享粵菜的魅力、分享一切美好的食物。《欣知食》便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裡程碑:旅神擔任製片人/主持人,集結一群同樣愛讀書、愛美食、愛折騰的有心人,用愛炮製了一檔精品美食閱讀文化欄目,用100道菜、100本書,講述100個酸甜苦辣的故事。
  • 粵菜中山「論劍」 派帖誠邀「英雄」
    1月8日,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在金鑽酒店正式啟動。本報記者 繆曉劍 攝1月8日,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中國烹飪協會聯合舉辦的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在金鑽酒店正式啟動。據悉,即日起至3月,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中山新晉名廚名菜名店評選、中山美食文化歷史展、粵菜師傅工程成果展等系列活動陸續舉行,全國各地的粵菜大師將匯聚中山,同場獻藝。副市長葉紅光出席了活動。
  • 幽默背後更關注粵菜文化
    11月21日,由國際美食文化交流中心發起,順德華僑城聯合南方都市報共同孵化的「粵星賞」品牌正式啟動,面向全球推薦星級粵菜,打造粵菜界的「米其林」。在品牌發布會上,授予了漫畫家林帝浣「粵菜美食推廣大使」稱號,並為其頒發了聘書。
  • 【美食】異國粵菜 綻放異彩,記巴拿馬「雙喜樓」
    祖籍花山鎮南村、旅居巴拿馬近四十年、在當地經營著一家規模龐大、影響巨大的酒店——「雙喜樓」的董事長羅炳年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把享譽全球的中國飲食文化傳播出去,讓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尤其是作為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的「粵菜」在巴拿馬生根發芽、綻放異彩。
  • 本土粵菜探索中艱難前行
    這個小小的細節,卻折射出中山本土粵菜的尷尬處境——中山有「石岐乳鴿」「神灣禾蟲」「東升脆肉皖」,但對於沒有來過中山,也不清楚中山有多少個鎮區的客人而言,很難把這些鎮區特色美食與這座城市聯繫起來。外部公眾是中山飲食、旅遊等第三產業的潛在消費市場,中山的美食要提高知名度,必須找到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
  • 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從古代到現代,中國的文化已經發展了有上下總共接近上萬年的歷史了。而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和其他的文化同脈相傳,一樣是歷史悠久,都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有一句俗語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所謂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 淺談「中國飲食文化」——由來
    朋友們,從今天開始,我就來淺談一下我國的飲食文化。說起飲食文化,就得先從「中國」、「飲食」和「文化」說起了。一、中國名稱的起源從歷史上來看,早在奴隸社會的時候,《詩*大雅*民勞》中就已經有「中國」這個稱謂了,原文是這樣說的: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的觀念,及學習內容構成
    總之,文化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獨自的運動歷程,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有其獨自的不斷運動、演化著的生命過程。中國飲食文化在其生命運動與演化進程中形成了自身完備的技術體系和價值體系。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自然環境的影響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自然環境對民族飲食的影響是明顯的,但是這種影響沒有多少文化成分,儘管我們在討論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時,所討論的現象大多也是由自然環境所造成的。
  • 御彩酒家:吃粵菜嘆早茶,品味廣府飲食文化
    說到粵菜,就不得不提御彩酒家了。御彩酒家目前開設於繁榮的廣州市環市東路和東風東路兩地,是一間以喜慶宴席為主的地道名菜食府,一直以來深受老廣人的青睞,成為喜慶筵席、商務宴請、親朋聚會的理想場所。其中,御彩酒家東風東路店坐落於麗豐中心的3、4兩層樓,面積達5000平方米,吸引著各地慕名而來的食客。
  • 從釀豆腐到牛肉丸,客家菜豐富了粵菜的內涵
    編者按 「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 中國清真美食:飲食對民族文化的承載與詮釋
    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這句話詮釋著老百姓口中食品的安全與商家之間誠信的文化理念。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飲食都獨具特色,今天筆者就跟中國清真美食.手機域名的持有人河北穆興齋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 「舶來品」:從葵花在中國的傳播,談對中國飲食 、文化的影響
    葵花一經傳入中國,就對中國的飲食方面和文化方面,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且看下文分析葵花是如何傳入古代中國並得以發展的。  二、 葵花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飲食產生了重要影響  葵花自身有非常多種作用和用途,而這些用途被發揚光大之後,就對中國的飲食和文化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在這其中,特別是作為一種食物,被中國人認識的最詳盡。
  • 【廣州味道19探】蔡瀾:我的美食鄉愁是粵菜
    今天,藉此廣州亞洲美食節開幕倒計時之際,廣州日報全媒體矩陣隆重推出《廣州味道19探》等一系列重磅報導,從食在廣州的起源、歷史沿革、經典粵菜、新派粵菜、古稀名廚、傳統名店、一盅兩件、老火靚湯、廣府糖水等19個角度,全景式呈現廣州美食文化,並借著這一趟多維度的美食之旅,一起體味這座千年商都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 「粵菜師傅 嶺南新味」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東莞菜
    正因為東莞美食的多樣性,加上外來人口眾多,東莞本地菜式近年來改良之風日盛。今年,藉助「粵菜師傅」工程,林中文獲批成立廣東省粵菜師傅大師(林中文)工作室。莞菜不斷創新年輕人帶來烹飪新活力隨著廣東「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體現傳承和創新的東莞美食,在東莞各大餐館驚豔亮相,拉近粵菜文化與廣大市民們的距離,讓更多人能品嘗「老菜新做」帶來的味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