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5%下調至20%,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算法」幾何?

2021-01-10 汽車頭條

11月2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年底發布的徵求意見中,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的佔比目標為25%,那麼,從25%下調至20%的理由為何?這一目標又將如何實現呢?在11月3號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對此做出了回應。

20%的目標因何而來

在現場,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規劃》的制定過程當中確定了20%的引導性目標,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綠色發展,二是行業發展的實際。

綠色發展方面,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以歐洲國家為例,一方面嚴格二氧化碳的排放法規,反向倒逼企業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另一方面又通過加大投資和補貼力度正向來拉動產業發展。

從這樣「前拉後推」的扶持模式中就可看出,這項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因此,一方面要鼓勵企業有自主調整結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政策上還是要有所推動。

從產業發展的實際角度來看,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加速發展的階段,而中國作為公認的在電氣化的趨勢轉變中的引領者,在多年的布局與持續的努力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也確實具備了一定的基礎。

但辛國斌也表示,對於一些行業專家所預測的,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成本跟傳統燃油汽車的成本大概能夠持平的說法,實際想要實現還是具備一定的難度。

因此,通過綜合考慮產品的供給能力,消費者的消費傾向以及市場需求空間等因素,在廣泛徵求了各方面的意見並進行了深入的測算分析後,最終才提出了20%這一引導性的目標。

目標下調早有端倪

事實上,早在去年,業內關於新能源汽車佔比達25%這一目標是否過於激進而有所爭議。

前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2019海納川全球客戶關係與市場發展論壇上就表示,有部分行業人士認為,對於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業態來說,把階段性目標定高有利於拉動產業的高速發展,但也有觀點不贊成將目標設定得過於激進。

他直言:「我看支持目標定高一些的人可能最終會』獲勝』,我個人是希望階段性目標能定低一些,不要太激進。」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對於2020年銷量佔比達到10%的目標實現起來都尚且有一定的難度,2025年銷量佔比25%的目標想必更難,需要加速去推動。

對於這些爭議,在此次會議的現場,辛國斌也印證了這一點,他表示,從整個全行業徵求意見過程來看,很多方面認為目標定到25%仍舊過高,當然隨著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消費觀念的轉化,也不排除在一些局部地區新能源汽車在某一時間快速增長的可能性。

「所以綜合考慮,我們把這一目標定在20%。按現在的產業發展狀態來看,也是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辛國斌表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是4.7%,如果今年達到5%,未來5年要實現20%的目標,每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必須達到30%以上,「這個難度還是很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0月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也已經暗示了意見稿中25%的目標或有調整。

按照路線圖2.0的規劃,到2025年,混動新車要佔傳統能源車的50%以上,2030年佔75%以上,2035年要達到100%。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佔汽車總銷量的20%左右,2030年佔30%以上,2035年佔50%以上。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也表示,今後15年中國的傳統汽車要全面的向混合動力去轉變,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全面「電驅動」技術,用「全面電驅動化計劃」代替「禁燃時間表」更加符合中國國情。

需要注意的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是國家戰略諮詢委員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委託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行業專家編制的文件,儘管不是正式的官方規劃,但路線圖研究是支撐政府科技和產業相關規劃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其也起到了一個風向標的作用。

「務實」比「超車」更重要

路線圖對「混動」鬆口,實際也是糾偏「彎道超車」的表現。的確,在十年的時間裡,千億補貼讓我國一舉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

只是在「騙補」行為、不思進取的心理造就的質量問題影響下,補貼退坡後,曾經高歌猛進的新能源市場出現了迅速的下滑,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售120.6萬輛,同比下降4.0%。

此外,隨著2020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以累計銷量40.33萬輛的成績,一躍超過國內的新能源銷量33.5萬輛,外界關乎中國新能源市場或將被歐洲反超的言論也是持續不斷,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甚至公開呼籲:不要讓中國新能源汽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而在下滑的銷量數據中所反映出的,無疑是盲目擴產、投放新車早已不是長久之計,中國新能源車市的高端化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適當的下調目標,實際也是政策上的務實,穩紮穩打才是根本。

在《規劃》中,有幾個徵求意見稿之中未有涉及方面也印證了這一點。比如,在技術層面,安全問題得到了更高的重視。

諸如:提升電池管理、充電連接、結構設計等安全技術水平;加強對整車及動力電池、電控等關鍵系統的質量安全管理、安全狀態監測和維修保養檢測等。

在市場監管層面,《規劃》特別強調了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項目等亂象,建立健全殭屍企業退出機制,加強企業準入條件保持情況監督檢查,促進優勝劣汰。

在基礎設施方面,「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也代替了徵求意見稿中「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充電網絡」。

重視安全問題、糾偏盲目上馬新能源、細化基礎設施建設,種種跡象都表明,高質量、發揮協同效應、持續健康發展才是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核心方向。

毫無疑問,在經歷了第一個十年的「浩浩蕩蕩」之後,下一個十年該怎麼走已經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亟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而經過十年的磨礪,在政策方面,當下的中國已然比從前更為成熟,其也將孕育出更多的實幹者,真正去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

相關焦點

  • 幾何品牌銷量嚴重敗退,吉利汽車新能源之夢遇阻
    作為承載著吉利汽車新能源夢想的新創品牌,幾何汽車2019年4月在新加坡登場時,可謂轟轟烈烈,躊躇滿志,風光無限,並喊出了「致力於成為全球用戶純電出行的首選品牌」口號。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逆勢增長的2020年,它竟依然掉鏈子。 根據乘聯會目前已公布的最完整數據,截止2020年11月,幾何汽車的累計銷量只有8911輛。
  • 新能源、共享、自動駕駛,哪一個才是未來汽車的形容詞?
    比如比亞迪已經將2018年新能源車銷量目標定位20萬輛,相比2016年及2017年的10萬+將實現規模倍增。在產品上,預計比亞迪將新增新款e5、秦EV二代、元EV、宋MAX純電版、新款e6以及一款微型純電動轎車。
  • 任澤平: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0
    一邊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銷量首現負增長,另一邊德國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此外,燃料消耗量目標值下調10%左右。2)NEV積分下調,比例要求提高。新《積分辦法》要求,2021年至2023年新能源積分比例分別為14%、16%和18%,逐年上調2%。此外,單車積分公式變化,同等技術條件下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積分減半。
  • 解析吉利前11月銷量116.6萬輛 受益智能化數位化轉型 多元新能源...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趙雲 北京報導12月7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HK.0175)公布2020年11月銷量數據:吉利汽車11月總銷量為150517輛,環比增長約7%、同比增長約5%。 這已經是吉利汽車連續四個月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
  • 新能源汽車主題歷史復盤啟示
    ②核心驅動力之二,特斯拉業績+股價映射:13Q1特斯拉利潤扭虧為盈,全年銷量2.25萬輛,高出預期近20%,營收同比超6倍;股價漲超3倍且A股映射明顯,本輪新能源車指數與特斯拉走勢相關係數為0.83。③業績預期改善助推:本輪後階段產銷量超預期,汽車行業13Q1業績增長高於預期,14年新能源車銷量超預期達7.48萬輛,同比增長3.2倍;④外部催化劑:12年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倍,提振國內需求。
  • 「貓狗」拉動銷量 長城汽車的估值依然走向十字路口
    2017年底,長城汽車也曾制定了2018年實現116萬輛的宏偉銷售目標,實際當年僅完成105萬輛,目標達成率僅為90%。面對競爭,長城汽車的銷售之道是降低毛利以換取市場。前述毛利率的下降正是這一格局的財務反映。不止於此,如果進一步細看長城汽車的財務指標,還能發現一些不太和諧的地方——更長的帳期以及更長的備貨期。
  • 新能源汽車早已發展多年,為何稱2018年為交付元年?
    或按續駛裡程調整額,近日有媒體報導稱,財政部召集四部委、協會專家、主要企業代表就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向及方案進行小範圍討論,有意將2019年的補貼標準(下降20%)調整至2018年提前實施。
  • 王玥:2021第一周,新能源汽車「乘風破浪」的深度意義
    1月7日,特斯拉股價飆至新高,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正式成為世界第一大富豪,而國內的新能源汽車板塊在8日的上午一片沸騰。 Model Y從一入場就展現了濃濃的進攻氣息,直接瞄準中國造車新勢力部分主力車型的價格區間,無疑是對標以蔚來、小鵬和理想「造車三兄弟」為代表的本土造車新軍,力圖給其帶來巨大競爭壓力,其中對於蔚來汽車的壓力最大。
  • 最被看好十大港股:星展升青啤目標價至39.23港元
    該行預計青啤銷售量將保持穩定,也可能較之前的預期略快,因為其優質啤酒的銷量增長將有助於抵消日益減少的低端啤酒。星展稱,自8月30日該行將青啤評級下調以來,其股價格已跌20%。該股目前的股價目前為2019財年預測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約9倍,以及2019財年預測市盈率28倍和市帳率2倍。
  • "貓狗"拉動銷量 長城汽車的估值依然走向八字路口
    與整個乘用車行業發展趨勢一致,長城汽車的市場銷量也在2016年達到107.4萬輛的峰值後,銷量開始放緩。2017年底,長城汽車也曾制定了2018年實現116萬輛的宏偉銷售目標,實際當年僅完成105萬輛,目標達成率僅為90%。面對競爭,長城汽車的銷售之道是降低毛利以換取市場。前述毛利率的下降正是這一格局的財務反映。
  • 幾何汽車的「美麗新世界」
    在4月11日這個「良辰吉日」(車企活動扎堆日),吉利新能源純電品牌幾何汽車正式發布暨幾何A上市盛典在全球著名的花園城市新加坡隆重舉辦,幾何汽車與它正在構造的「美麗新世界」,給予了我們答案。  從幾何汽車開始,開啟前所未有的創業  在吉利汽車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看來,新能源世界將進入「淨」出行時代、「無界融合」時代、「再次發明汽車
  • 歐洲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概覽
    如之前看到的法國、挪威和荷蘭的新能源汽車數據在12月爆發性來一次衝擊波以後,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的數據也一樣在爆發。圖1 10-12月份歐洲主要8個國家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20年總量來看,德國破了30萬,法國接近20萬,英國15萬;挪威和瑞典向10萬的關口進行衝刺,義大利和西班牙都快達到了5萬的量級。
  •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0:資本市場大爆發
    導讀過去的一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巨變的一年。當行業迎來第十個年頭和百萬銷量的「成人禮」,卻遭遇補貼全面退坡和疫情衝擊,銷量罕見地出現月度同比「十二連降」,同時新能源汽車板塊在全球資本市場爆發、備受追捧。1)行業整體銷量下滑:隨著2019年6月後補貼全面退坡,行業銷量出現斷崖式下滑,據乘聯會統計7至12月銷量48.5萬、同比下滑28%,全年銷量102.5萬、僅微增3.2%。2020年上半年疊加疫情衝擊,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僅31.3萬輛、同比下滑44%。2)疫情期間私人消費表現亮眼:2020H1新能源乘用車私人消費佔比71.7%,相比2019年增加18.9個百分點。
  • 跨國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幾何(中)
    跨國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幾何(上)】從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變革的道路上,日本汽車產業非常值得思辨。從某種角度而言,日系整車企業從依靠本國市場,到登陸美國、歐洲市場,在東南亞等站住腳構築了自己的世界版圖。從開始引領混合動力(豐田和本田)到開始推進燃料電池汽車,到日產在全球第一個大規模推動純電動汽車(LEAF),卻在轟轟烈烈的中國純電驅動發展中,這個很重要的前沿隊伍則有點失聲。
  • 吉利汽車(00175)4月銷量V形反彈 環比增長44 %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6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00175)公布了2020年4月銷量數據:吉利汽車4月總銷量為105,468輛,環比增長約44%,同比增長約2%,其中領克品牌同比上漲約12%。
  •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完成從0到1的蛻變
    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未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目標,給了市場一劑強心針,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而即將於明年1月實施的電動汽車三項強標也更關注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安全等。 這對身處動力電池產業的企業而言,如何把握政策風向,結合技術與市場發展方向不斷調整適應,至關重要。
  •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排行榜top10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汽車產銷量中的比重越來越高。那麼2020年哪些新能源汽車賣的好呢?下面是2020年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售排名。五菱宏光MINIEV2020年總銷量:44952輛(截止至2020年10月)價格:2.88-3.88萬元續航120km-170km,最高時速100km/小時。慢充時間6.5-9小時。
  • 長城汽車逆行新能源
    2011年的哈弗H6曾讓長城汽車一戰封神:5個月銷量破萬,2年後月銷量破兩萬,5年後月銷量破8萬。此戰績放至整個汽車界也是赫赫。但隨著吉林博越、長安CS75、本田CR-V等車型崛起,SUV逐漸從藍海轉入紅海市場,哈弗領先優勢日漸削弱。隨之一起沉寂的還有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2017年起,長城營收增速急劇下滑,甚至滑入負增長區間。
  • 長城汽車貓狗歡騰,緣何難破新能源困局
    也正是基於此,長城汽車才能快速脫離「油改電」這個本土車企新能源轉型的頑疾。然而,目標雖好效果卻堪憂。iQ是歐拉推出的第一款車型,但不論車輛定位(緊湊型SUV)還是配置價格(10-15萬售價)都不具備強競爭力。平庸的名字更讓這款車型缺乏亮點,只在2019年初銷量破千,2020年累計銷量都不足800輛。
  • 銷量V形反彈 市佔率穩中有升 吉利汽車4月銷量105,468輛 環比增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今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HK.0175)公布2020年4月銷量數據:吉利汽車4月總銷量為105,468輛,環比增長約44%、同比增長約2%,其中領克品牌同比上漲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