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中與《滾鼓山》非遺保護

2020-11-27 蘭州新聞網
為《滾鼓山》這齣戲,張江中三赴隴南西和縣,拜訪88歲高齡的老藝人楊國玉
張江中被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西安交大戲曲學院藝術創作研究中心聘為專家教授
秦腔《滾鼓山》劇照
張江中與本文作者

這些年,關於秦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越來越深入人心。人們逐漸在保護「非遺」項目的全過程中越加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秦腔藝術是「非遺」保護文化工程中的一項「重頭戲」,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以來,作為大西北秦腔界,特別是甘肅演職隊伍的每個「個體」都應該是「非遺」保護中義不容辭的奮鬥者。

國慶、中秋前,連續3天在定西市舉行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秦腔甘肅派瀕危劇目傳承展演活動和學術研討會」就是我省一次較大規模的「活」態保護舉措。在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支持下,定西市人民政府主辦,秦腔本戲《潞安州》《黃金臺》和《孫臏坐洞》《滾鼓山》等一臺秦腔甘派折子戲專場演出引起省內外近30名專家學者讚譽,也讓當地觀眾大飽眼福,再次品味到秦腔流派及我省傳承保護「非遺」的最新成果。出品人李亞文、總策劃周琪、總導演陸淑綺及演出單位定西鐵堂演藝有限公司、隴西縣秦劇團全體演職人員,辛勤耕耘,情溢舞臺,功莫大焉。

主演《滾鼓山》的張江中是我比較熟悉的一位演員。戲演畢,我便與他深入交流,因為他們這些人才是奮戰在秦腔藝術「非遺」保護一線的實幹家。在當今的文化大背景下如何推動全省各地的「非遺」保護精準發展,需要從最基層的傳承人身上探尋出智慧和動力來。

秦腔《滾鼓山》(片段)是「三國戲」的一出老劇目,圈裡許多人尚不知道有這樣的戲。該劇演述蜀漢張飛,鎮守閬中,聞報得知荊州失陷,劉封不肯發兵,關公已被呂蒙所害。張飛恨劉封甚,欲往殺之,乃移兵上庸,誑取劉封手中劍、印,甘言蜜語,願助以弒父襲位。復又劃策,將一大銅鼓裝載,混進成都。劉封受其愚弄,張飛遂擲大銅鼓於山下,劉封因此斃命焉。

不了解劇情就不能理解這齣戲中的張飛氣格。張飛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他剛強直理,智勇兼備,靈武冠世,大義千古。這齣古本《滾鼓山》中的張飛形象別具風採,令人刮目相看:扎大靠,黃黑二色相間威風凜凜;掛白鬍子,如瀑布漫胸聲勢如吼;著厚底靴,身板偉岸若古松迎風濤——確是老了的「上將」形象,臺詞雲「日月不催人自老,不覺白了少年頭。我們都老了!」雖然有一抹蒼涼感,但如此張飛在鼓樂嗩吶聲中一經亮相,就讓觀眾振奮不已。隨著劇情急急地延展,老將軍抑制不了自己的正義之情,唱、做、念、打,無不豪氣沖天,偶爾打個噴嚏,亦是鏗鏘有力,聲振四野;開口幾句韻白「俺老張三聲喝斷當陽(橋)」,再有幾句唱腔「我見得四弟出了營,眼巴巴桃園已失散」,也頻然令眾人引發聯想:「老將軍這般雄威,原是結義深情使然!」真乃性格決定命運。劉封唯唯諾諾見死不救,張飛自生主張,步步攻近,蜜語甘言也成了法寶,終歸戰無不勝心想事成。這就把「老張飛」大義千秋、豪放不羈、粗中有細及幽默打趣多層面的性格特徵「赤裸裸」和盤託出。

這齣戲鑼鼓聲山響,眾兵將吶喊助威,老張飛滿臺奔放,氣勢灼灼逼人,難怪有的人看這戲認為「爆了點,躁了點」。而在我看來,也許恰恰是這點「爆」與「躁」,正是古本《滾鼓山》的原始特徵——交待故事背景,渲染爭戰氛圍,刻畫人物稟性,滋染觀者肝膽。張江中的演出甚是投入,功夫到位,情感飽滿,把秦腔淨行(包括鬚生)男性漢子排除萬難勇於擔當、觀眾又為之崇尚的文化蘊含精神真諦揭示了出來,這豈止是簡單的秦腔行當分類使然?

「我今年59歲了,現在全甘肅就我一人會演這齣戲。咱搞這一行的,丟了前輩們的戲,就是罪過,還談何甘肅流派?」像是臺上老張飛的性子氣息延續到了他的現實生活之中,張江中的言談也是有點兒「衝」,一是一,二是二,剛直中潛隱著他對秦腔藝術流派的直感。

十年前,40多歲的張江中按當時的政策退休了。但他熱愛秦腔,一直主工淨角(花臉)又兼鬚生,《出五關》《古城會》《斬顏良》《拆書》《逃國》《跑城》等都是他最拿手的戲。在蘭州,秦腔敦煌故事劇《茸寶記》就是他導演的,參加中國秦腔藝術節獲獎,並榮獲全省大獎。「退休了,心不能退」。他多在陝西、甘肅遍地跑,給三意社帶學生,給成縣排扶貧戲《柿子紅了》,給甘谷縣推出《象山情》,也去寧夏、新疆和甘肅電視臺「大戲臺」說戲講課排戲。他多才多藝,集腋成裘,親手繪出各種秦腔臉譜120餘幅,出版《中國秦腔臉譜》,頗受戲迷觀眾和文化市場歡迎。江中家在蘭州卻四處奔波,春夏秋冬,年復一年,業績斐然,又被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西安交大戲曲學院藝術創作研究中心聘為專家教授,參加秦腔藝術創作和非遺保護工作,最近又加快出版《秦腔知識講座》和《甘陝老藝人口述秦腔曲目孤本輯錄》。「只要你奮鬥,總會有人找你的。而我又必須在民間追尋我的諸多老師、老藝人,他們都年歲大了,我不為別的什麼,就是為了秦腔藝術在今天的傳承……」

誠然,劇團是秦腔最基本的載體,沒了劇團就沒了劇種、劇目、藝人,也就不再存在什麼「甘派秦腔」。藝人活著就負載著地方戲曲文化和戲劇表演藝術;藝人逝去,就意謂著戲也消失了。秦腔博物館在甘、陝兩省就有四五個,是對當地秦腔的是一種保護措施。但秦腔是西北人精神氣質的揮灑,更緊要的是對其「活」態的保護,「活在民間紮根群眾」,所以要學習,要搶救瀕危的劇目與表演技巧。張江中以其「個體」的努力,把《滾鼓山》等「古本」展現在這次在定西的傳承展演活動中,就是一種成功,一種貢獻。為這齣戲,他三赴隴南西和縣,三次拜訪88歲高齡的老藝人楊國玉先生,住在他家,聽先生口述、說戲,一個字一句話地把腳本記載下來,直到先生指點把這齣戲「拉」出來成形走上戲臺,腰脊疼痛算個什麼?除《滾鼓山》外,江中在楊先生家還學到了《虎頭橋》《紅逼宮》《馬五搬磚》等7出亟待搶救挖掘的瀕危劇目。他認為不辛苦是搞不出秦腔的好東西來的,「現在沒多少人吃這苦了,而若『掛羊頭賣狗肉』又豈能傳承真正的藝術?」

與此同時,張江中明白了秦腔因地域的不同、生活習俗的不同,劇本和表現方式上(如戲路、扮相、臺詞、曲調)也會有所不同。一出秦腔《滾鼓山》,陝西關中版本與甘肅隴南版本就有差異;陝西人牛新緒系大家劉毓中新生社的花臉名家,西和縣的楊國玉又是隴南的高手,戲與戲的碰撞、交流,使得各自版本的《滾鼓山》交相輝映,共同升華,而且藝術的交流、傳承往往與「個體」的性格特徵與精神素養有著密切的關係。今天江中他領教楊國玉老先生的親授,也必然傳承著楊先生的表演做派與藝術指向,同時也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感受理解「化」入戲中,這就是傳與承的微妙關係,這就是藝術生命基因的生發衍展。秦腔是中國戲曲五大劇種之一,西北第一大劇種;甘肅派秦腔又是秦腔藝術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分支,衍傳至今,古老而神秘。其中的流派是自然形成的戲劇風格的群體化現象,各盡所能,守正創新,持續奮鬥,就會有可喜的成果。而傳與承中的細節,正是古今藝人和專家學者均在研究的關鍵所在。張江中和甘陝研究院所的老師也常常碰到類似難解的理論學術問題,但他很堅執,也很自信,總覺著為之努力奮鬥就具有一種承傳藝術的快樂。想那閬中的「老張飛」在天有靈也會欣慰地揚起長髯而喜笑不止。

在定西市舉行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秦腔甘肅派瀕危劇目傳承展演活動和學術研討會」為今天從業的藝人、有志者提供了一個很精彩的平臺。秦腔藝術再一次昭示著自己的個性魅力與徵程願景。主辦者、展示者和研討者的身上都透露出一種不可歇竭務實的奮鬥精種,再具體地說就是甘肅戲劇精神,這是潛入人們骨血的一種既在傳承又能再生的能量,十分寶貴!

□嚴森林 文/圖

相關焦點

  • 嶺南非遺舞蹈該怎麼保護?看看華師怎麼做
    文/圖 金羊網記者孫唯,通訊員李宇紅、王曉兵嶺南地區有豐富的非遺舞蹈資源,據統計,1-4批國家級非遺中,廣東已有龍舞、獅舞、瑤族長鼓舞、英歌等傳統舞蹈大類項目9個,省級非遺傳統舞蹈項目70個,是名副其實的傳統舞蹈大省。
  • 【方志四川•資治】孫學元 瓦西木一 ‖ 試談美姑縣非遺保護傳承...
    >畢摩古籍(孫學元 供圖)(四)紮實開展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 美姑縣在開展非遺保護、傳承過程中,一邊認真開展普查2014年,畢摩音樂、畢摩繪畫和尼木措畢祭祀3項名錄,又成功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美姑畢摩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成功列入州級生態保護實驗區。 在開展非遺保護、傳承過程中,美姑縣還認真開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和申報工作,確保民間藝術絕技後繼有人、代代相傳。2009年,海來熱幾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曲比勒石、曲比拉合入選四川省第三批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 當非遺手工藝傳承遭遇野生動物保護 該如何尋求平衡點?
    而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白胸翠鳥之外的其他14類翠鳥,都已被列入我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下稱《「三有」名錄》,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補充)中。 那麼,對於沒有被列入名錄(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三有」名錄》)中的野生動物受侵害案件,在司法實踐中又該如何把握?
  • 長沙市非遺保護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產生 江再紅連任會長
    (會上,首屆長沙市非遺保護協會會長江再紅對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工作和理事會財務工作進行總結報告,全體會員對該報告一致審議通過。)(據悉,在本屆換屆選舉工作中,江再紅繼續連任第二屆長沙市非遺保護協會會長,長沙市非遺項目臘八豆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江柱當選為常務副會長。
  • 張江副中心核心區規劃曝光!上海新的摩天大樓區!
    本月,《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中區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56、57等街坊局部調整》(草案)公示,張江副中心核心區規劃首次曝光!
  • 腫瘤治療藥物銷量亟待拉升,復旦張江「押注」瀚暉製藥
    ,復旦張江仍然是該產品線的擁有者和生產者。裡葆多銷售欠佳,復旦張江更換代理商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不斷上升,每年新增病例超過380萬人,且因惡性腫瘤死亡的人數超過220萬人,位居我國居民死因構成的第一位。而在治療中化療作為腫瘤三大治療手段之一,裡葆多有著不可替代的功效。
  • 綜述:在市場大潮中努力圖存的「非遺」傳承人
    13日,在「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廣東鬱南縣蘭寨古村落的大屋裡,正在扎獅頭的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下稱「非遺」)佛山獅頭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黎婉珍頗為自豪地說。當日,由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廣東省非遺促進會、鬱南縣政府等聯合主辦的2016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廣東(雲浮)分會場活動在蘭寨舉行。
  • 展現非遺魅力,荔灣非遺傳承人齊集年會
    1月6日上午,2020年荔灣非遺年會在泮溪酒家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荔灣區文化館(非遺中心)主辦,荔灣區非遺協會承辦。年會邀請全區非遺傳承人、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及非遺協會成員近百位出席本次活動。
  • 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於生活
    人民網 沈婧婕 攝 源起 非物質文化遺產源於社區,非遺項目的挑選和準備,也是整個社區參與的過程。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10月17日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旨在為世界文化遺產「鼓與呼」。
  • 張江生物與特世公司成立聯合培訓中心
    張江生物與特世公司成立聯合培訓中心 來源:上海浦東門戶網站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3-02   今日/總瀏覽:1/2570
  • 蘇州一點翠工藝坊使用翠鳥羽毛引爭議 非遺技藝與翠鳥保護背後的...
    據視頻稱,蘇州「僑色非遺珠寶工作室」長期銷售點翠工藝品,使用大量真翠羽毛製作飾品,價格從五千到數萬元不等。該話題在網上引發熱烈討論。▲相關視頻截圖。圖據網絡很難說得清這是近年來第幾次圍繞「點翠」這項小眾技藝展開的爭論。爭論雙方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圍繞著一根羽毛,點翠從業者與動物保護人士有著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
  • 晶臺半導體顯示項目籤約落戶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
    集微網消息,據平湖發布消息,1月6日,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管委會和深圳市晶臺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項目籤約儀式。總投資51億元的「晶臺半導體顯示項目」籤約落戶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張江長三角科技城位於上海西南部楓涇鎮與浙江東北部平湖市的交界處,地跨上海與浙江兩地。張江長三角科技城是由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管理委員會授權的張江楓涇科技園、張江平湖科技園共建而成,上海與浙江兩地政府利用各自優勢,打破傳統地方行政區劃格局,在統一品牌、統一規劃、統籌協調的前提下,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等措施創建的中國第一個跨省市、一體化發展的實踐區。
  • 珍視非遺的「小美」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 寵物智能餵食器、神奇AR時光機 張江企業用科技為生活加料
    東方網記者程琦6月5日報導:隨著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事業的推進,張江高科技園區作為核心承載區,正吸引著全球科創要素加速匯聚,全球的科技企業、科技工作者、創業者正用他們的技術和產品將過去只是存在於好萊塢電影中的科技搬到現實生活中
  • 跑驢、一勾勾、鬥蟀……德州23個單位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單位
    8月10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1-4批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公示名單》,其中德州有2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上榜。根據《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規定,我廳組織開展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
  • 「獅」「拳」「麼乜」 中國加強非遺保護傳承
    原標題:一「獅」一「拳」一「麼乜」 中國加強非遺保護傳承 新華社廣州12月2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田建川)在一間40平方米不到的屋子裡,大大小小的獅頭或掛或擺,虎虎生威,讓這個略顯簡陋的房間充滿了精氣神。
  • 為非遺賦能 為脫貧助力——河北豐寧「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調查
    9月,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主辦的2019年基層非遺保護工作隊伍「非遺+扶貧」專題培訓班在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舉辦。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遺國際培訓中心中外嘉賓和非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培訓班也曾先後來到豐寧進行考察,並給予了極大肯定。那麼,豐寧到底有什麼魅力,又有什麼樣的經驗,能夠為各地扶貧瓶頸提供怎樣的思維突破呢?
  • 張江研發全球領先外骨骼機器人 癱瘓病人可籍此走路
    原標題: 張江研發全球領先外骨骼機器人 癱瘓病人可籍此重新走路目前,張江已經研發出了全球領先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下半身癱瘓的患者可以通過和這個機器人合二為一,實現坐、站、走樓梯等基本功能。目前,這款可穿戴機器人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今天(3月17日),全球領先的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研發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正式發布。它誕生於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一家本土公司,這也是世界首款帶有觸覺的機器人。
  • 南京公布第三批市級非遺名錄 拔火罐、推拿術等5項「醫療類非遺...
    原標題:南京公布第三批市級非遺名錄 拔火罐、推拿術等5項「醫療類非遺」入選   近日,我市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共有27個非遺項目入選,涉及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7個類別,其中包括拔火罐、推拿術等「醫療類非遺」。
  • 鹿西鄉開展「非遺開童心 經典代代傳」非遺文化進民宿活動
    鹿西鄉開展「非遺開童心 經典代代傳」非遺文化進民宿活動2021年01月11日 15:51:23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1月9日,鹿西鄉開展以「非遺開童心經典代代傳」為主題的非遺文化進民宿活動。 作品展示  洞頭網訊(通訊員 陳蓓蓓)1月9日,鹿西鄉開展以「非遺開童心經典代代傳」為主題的非遺文化進民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