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點內容:
興趣愛好人人都有,但這觀賞魚的興趣可不簡單。或許我們離科學家就差一個證了。
正文內容:
我可以吹牛的說我自己從小就開始養魚,小學就開始接觸觀賞魚。但這並不是拿來吹牛逼的本錢。這就像你小學就開始騎車,中學開始開小電動,到現在總不能宣稱自己是老司機吧?畢竟技術與年紀無關。
而我從2010年開始進入養觀賞魚的世界裡,想想也有10年了。而搞過濾都有9年了,但不代表我很厲害。就算養魚10年,我也會養死魚。畢竟這水太深了。你真想把養所有魚的學費都交完,估計能在鄉下蓋層樓了。畢竟一條錦鯉王都幾百萬了。
事隔10年了,回想一下當初為什麼會想養魚,其實我的初心沒變,還是因為好看,觀賞。不過眼光不樣擺了,就像男人每個年齡階段會喜歡不同口味的**一樣。
從開始只是覺得別人弄了個草缸養幾條小魚造景好好看,自己也想試著玩,到因為對過濾不了解,導致死光了所有魚,不停的買魚死魚。
而為了解決這個最基礎的入門學科,我開始百度研究過濾這東西。開始只是很初步的了解,只要放了這個和那個加上水泵運行,水質就會好起來。
當入門這關過了,自然想挑戰更高級的魚。七彩魚一下,錢都白花了。這時候,遇到的問題並不只是單純的水質達標這麼簡單。
開始對魚這個體進行了研究,為什麼會死。因啥而死。
你說我單純玩過濾很厲害,我當時也這麼認為。但現在反觀起來,過濾再怎麼玩再花裡胡肖的,也離不開這些本質上的東西。
10年前,沒資源,我們DIY比買成品缸要好。不單成本低,效果好,就是不美觀。10年後,很多資源整合,買一個好的成品缸比你DIY要好,省時省力省精力。畢竟10年前賺1萬塊不容易,10年後1萬還能分期還。至於錢花得值不值,就看你的消費觀了。
回到現在,我感謝一個論壇老版主吐槽我,說「你就只是玩玩,根本不懂什麼叫養水,什麼叫好水」。激怒我的小頭腦,我就好好研究研究養水個事,這一搞,就5年過去了。有今天的成效和經驗,也就是因為那句話,「什麼是好水」。
但現在很多魚友只是給單純的表現所蒙住了雙眼,水乾淨清了就是好水,空氣缸就是牛逼。買條好魚就是大神。
但我反而把細菌過濾養水等等的東西弄懂之後,我開始覺得養魚變得無趣了。或者我真的不懂養魚的樂趣,只是享受為了解決問題而動腦子的樂趣。什麼搞魚缸設計過濾定製打理方案搭配濾材方案什麼的。
當這一些東西都搞懂,我對養魚的要求反而越來越低。就算5塊錢的鬥魚孔雀什麼的,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我也懂去欣賞,有條件我也願意去養。有條件的話。沒什麼過濾養不了魚,沒什麼魚養不出本身的狀態,關鍵在於你懂不懂它們,了解是否徹底的深入。
養魚這事就切切實實的變成我生活當中不可缺的一個興趣。但這個興趣已經不會佔用我大量的精力時間金錢了。開始變得沒以前那麼有新鮮感。或許我只是養魚界裡的渣男。
我不花時間去研究魚的品種品相基礎飼養技巧。因為每種魚我都能找到它的觀賞價值。而我知道,海王是不會專一對著一條魚的。
而養魚,在我眼裡,成了,有就行。沒有也不行的狀態了。有條件有興趣就弄個缸來玩,但它不能佔用掉我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或許是成熟了吧。知道這東西永遠只是你的一個興趣,興趣不能影響你的生活,不能過份佔用你的人生精力,不能太過浪費錢。畢竟生活還是要過的。隨著自己一天一天的長大,家裡爸媽開始老了。你再不努力向上,或許未來老婆都找不到了。真的,現在太多單身的男人都找男人了。
在這個興趣裡,我們能悟到很多人生道理,遇事不能急,有時候急也沒用。想要解決問題必須找到問題的源頭。治標先治本,治病先治水。。。。。
開始慢慢理解當初入門時,那些老魚友,天天掛嘴邊的那句話了:養水就是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