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淨空:世尊二十二年所講的般若經,只有一個目的!

2021-01-17 紅塵禪緣

「我相因我見生,我見因我相顯,一表一裡,從來不離,破我相即是破我見。」見就是念頭,因為有念頭才會顯相,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常說到的。相是從念起的,所謂一切法從心生,法相唯識經論裡面所謂的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我相是從我見生的,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後面這三句可以說把世間所有一切現象統統包括在其中。常說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歸根究柢就是從我相生的,我相是從我見生的,它的根源就是我見。

這部《金剛經》,乃至於世尊二十二年所講的般若經,也可以說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只有一個目的,破我見而已,這是真正從根本上解決。見與相,一個是外表,一個是內在,裡面有意見,這個見,粗說就是有意見,有意見就麻煩了,有意見就有我。誰有意見?當然是我有意見,我見是這麼生的。因為有我見,就現我這個相,從我相發展現一切相。

「四相即是一個我相」,四相是所有一切萬相的歸納,「發心為一切眾生,即降伏我相」,這是破除我相,從哪裡下手?從降伏下手,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伏煩惱。怎樣降伏?方法就很多,佛家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就是方法,門就是門徑,這些方法、門徑都是幫助我們克服妄想、煩惱的方法。世尊在這部經上提出的方法很巧妙,很有效果,就是教我們把念頭、想法將它大而化之,這個辦法確實是很巧妙。

凡夫之所以沒有法子降伏煩惱,沒有法子解決問題,就是妄想執著太深。妄想執著表現在生活上就是所謂自私自利,這是表現在生活上,就是常講的起惑,迷惑了,迷惑就造業,造業就要受輪迴的苦報。受苦報他不甘心,怨天尤人,迷惑就愈來愈深,業造得愈來愈重,果報一世比一世要苦。這是輪迴裡面的現象,這個現象是很普遍的現象。凡夫迷惑在其中,不能覺察,不曉得這是錯誤,找不到苦難的根源究竟在哪裡。佛菩薩在三界之外,我們常講局外之人,他看得清楚,把事實的真相告訴我們,教給我們把心量擴大,把你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打破了,起心動念不再為自己著想,為一切眾生著想,發心為一切眾生。為眾生,就把我淡化掉,對我執,就是自私自利這個念頭逐漸淡化,淡化就是降伏。

在十法界裡面,真正得到究竟圓滿解決的是佛,念念要幫助一切眾生成佛,我們自己也是眾生之一,一切眾生都成佛,我當然也成佛。這就是大而化之的具體下手方法,念念想著佛就成佛,念念想著人他就得人身。佛家講十法界怎麼來的?從心想生出來的,生就是顯現的意思,從這個地方生出來的。因此念佛法門殊勝,念佛法門教你什麼都不要想,天天念佛,天天想佛,不知不覺自己就變成佛,念佛的原理就在此地。這就是降伏人相。

本文恭錄整理自: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十六集 1995/2

美國聖荷西  檔名:09-021-0016

相關焦點

  • 金剛經13——先阿含小乘,後般若大乘,佛陀的講經次第
    01《紅塵說禪》系列第78篇上一篇咱們聊了大乘所發的菩提心願力有多大——僅僅一個乞討為生的貧女發心供佛的燈燭,竟然以摩柯目犍連四果大阿羅漢的神通都滅不了,這倒不是說阿羅漢的修為和法力還不如一個凡人,而是因為雙方在願力上的差別——小乘只求度己,而大乘卻要度人
  •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0240 08 P0776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1卷)【唐 菩提流志譯】  No. 240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以善成就一切如來金剛正智之所建立。種種殊特超於三界灌頂寶冠。摩訶瑜伽自在無礙。獲深妙智證平等法。所作功業皆已究竟。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到底講述的什麼?
    引文:作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下簡稱《金剛經》)的研究者從來都是無計其數。由於語法的差異,一般普通人能誦讀《金剛經》地簡直是少得可憐。一方面是不信佛的緣故,另一方面卻與佛經的「神秘感」與「深奧感」也有著莫大的關係。今天,就讓我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 宏圓法師 主講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講記 第11講(共15講)
    好,我們對這一個來解釋。前面說受持解說此經的人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此經所在之處皆應恭敬供養,但是世間有受持讀誦此經的善男子善女人,不但沒有受到人們的尊敬,反而被人輕視嫉妒毀謗,甚至拳腳相加,這是為什麼呢?佛解釋說,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你們心要細的就已經聽明白了,因為師父念的分的層次非常強的,先講因為先世的罪業重,然後這一世消業障。
  • 從大般若經中探尋「色不異空」在玄奘法師心目中的本真含義
    這句經偈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部重要的佛家經典,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翻譯的一部佛經。260字的心經以其字數簡短的優勢而得以廣為傳誦,因為廣為傳誦的緣故,不僅僅是信仰佛教的人熟悉心經,許多並不信仰佛教的人也能說上心經中的幾句經偈。也正是因為字數簡短的緣故,由於用字精簡卻又含義深奧,從而容易認人產生歧解。
  •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有六種版本,大同小異,最流行的就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講什麼呢?就是經題上的這個「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經題的意思就是,以如金剛般銳利的大智慧到彼岸。到底什麼是「般若」呢?今天我們就專門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大般若經
    》,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般若經》,佛教經典,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佛教般若類經典的彙編。該經為唐朝玄奘法師譯,共600卷。「般若波羅蜜多」,意譯「智慧到彼岸」。此經主旨在闡明萬事萬物都出於「因緣和合」,故其「自性本空」,因而後世也稱「空經」。  此經在印度甚為流行。其中第二會繁簡適中,流傳更廣。中觀派創始人龍樹曾疏釋此經而撰成《大智度論》,以闡述此經所顯性空實相之理。而瑜伽行派創始人之一的彌勒,相傳也總攝此經之義而撰成《現觀莊嚴論》,以闡述此經所示實踐行證之道。
  • 法華經:此經緣起於何處,經文直指無量義(6)
    釋迦牟尼佛講的每一部經典,幾乎都有經典的緣起。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真正懂得佛陀的原意。這也就是完整讀經的意義之所在。《法華經》的緣起在哪裡呢??緣起於無量義處。當時,佛陀剛剛講完無量義的大乘經。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我們圖書館建立,圖書館建立是我講經二十年才有一個「華藏圖書館」,他到圖書館來看我,跟我說一句話:「法師!你這幾年講經修行,功夫大概不錯。」我說何以見得?「你剛出家的時候」,在臨濟寺出家,他說:「你的身上氣味很難聞,現在你完全沒有了」。我們自己不知道,別人曉得,老居士有修養,不肯說出來,到我們真的改過來了,不知不覺改過來了,他才告訴我。這在佛法裡面講,這是效應、效果,確確實實改變容貌、改變體質。
  • 釋淨空:讀佛經、聽佛經,很多人都在胡思亂想!
    經教的薰習一定是天天不斷,能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它就起作用,對於斷惡修善就感覺到不困難。今天大家對於妄想習氣感覺很難斷,經教薰習的力量太少。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榜樣,我們要留意,決定不可以疏忽。佛陀在世每天講經八小時,參加大會的那些大眾,善根、福德、因緣都比我們深厚,每天還要八小時薰習,他們聽經能開悟、能證果,道理在此地。
  • 淨空法師:佛菩薩教化一切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能信的人就有緣
    經文只有兩句:【遊步十方。行權方便。】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遊步十方,行權方便」。「此二句初贊大士之權德」,權是對實說的,實是體,權是用,也就是我們常講善巧方便。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都是講的善巧方便到極處。看諸佛如來應化在六道、應化在十法界,這叫權德。「遊步,是遊行與遊化之義」。我們今天講旅遊,旅遊的目的是教化眾生,旅遊不離開教化,這裡頭就有功德,要去學習。
  • 「如來」的真實含義——來自《般若經》中的解釋
    「如來」一詞常見於佛經中,是佛經中最重要的一個詞。如來,是佛教最核心的秘密,所有的佛經都圍繞著這個核心而展開。如來,是指性相合一的境界。如來,是無我我所的修行方式。如來,是幻中見實的空靈。都說諸佛皆從般若生。
  • 淨空法師:所有經教懺法都沒辦法消除的業障要怎麼辦?
    我在年輕的時候,我記得我講淨土經典《觀無量壽佛經》,參考前清乾隆時代灌頂法師的批註。他在批註裡有一句話告訴我們,我們遇到困難,求佛菩薩加持,用佛教的這些方法來化解災難。他說:你的業障很重,所有經教懺法都沒有辦法消除你的業障,什麼方法你用盡了,都消除不了,最後還有一個方法,肯定能把它消除掉,那方法是什麼?一句阿彌陀佛,一心專念。
  •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三個詞都有什麼殊勝含義?
    今天咱們主要來講一下《金剛經》名字的由來,只有真正的明白了經書的名字,我們才能更好地奉行讀誦。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有版本前面多加了兩個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八個字都有不可思議的妙用,我們下面一一來介紹。
  • 釋淨空:學佛的人雖然多,不如法,所以往生人少
    特別是初學的時候老師太重要了,遇到了一個好的老師他肯教你,你能聽話按照老師的話去做那麼你就會得到受用。如果老師交給你的你不信不依教奉行,你最多只是和佛結個善緣罷了,一生很難成就!海賢老和尚我們都肯定他,他一生老實、聽話、真幹,學習的態度真誠、恭敬,他會有成就,他師傅傳戒法師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叫他一直念下去,就成功了。
  • 無禪法苑——《世尊十大弟子小傳》三:大迦葉·迦旃延
    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圍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當護持,傳付將來。」《涅槃經》記載:「爾時世尊欲涅槃時,迦葉不在眾會,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
  • 奉心居士講《寶篋印陀羅尼經》第九講
    這裡講或觸衣風,或踏其跡,或唯見面,或暫交語,我們很多同修去誦持咒,大悲心陀羅尼經裡講,如果有人在河裡洗澡,他誦此大悲咒,這條河裡的眾生都能得到解脫,這跟我們剛才講到的眼根所及,遠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鱗甲一切生類,碎破惑障,覺悟無明非常相像,你在河裡洗澡,河裡的眾生都能得到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