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究竟「想」什麼?

2021-01-11 心得碎碎念

公號"心的碎碎念"原創文章 作者:一人一世界

如果你只是坐著觀察,你會看到你的大腦是多麼的不安。如果你試著告訴自己安靜,不要想了。你會發現只會越來越糟。但是隨著時間流逝,你慢慢的會安靜下來。當你真正靜的時候,你的心會有更大的空間去發現更細微的東西。你的直覺會開始綻放,你的觀察會更清晰,你是活在當下的。你越靜,你會發現自己能看到的越來越多。且看到的都是你以前不曾見的。——by 史蒂夫.賈伯斯

在不長期離開居住地的情況下,我通常會每周做一次身體護理。和技師熟絡了之後,我們會聊很多話題。

有一次,他問我:「冥想到底在想什麼?」

他說他試過閉上眼睛坐一會兒,結果腦子裡更亂了、更不平靜了。

「到底該想什麼才能平靜?」

我回答:「什麼都不想!如果一定要想,那就伴隨著吸氣的時候,在心裡默念『我不是這個身體』,伴隨著呼氣的時候,在心裡默念'我也不是這個頭腦'。」

他聽完之後更迷惑了,問:「那我是誰?!」問完之後,我倆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這是個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我說。

我的理解是,冥想,就是找「我」的過程!這個我,不是我們平時所理解的那個我,而是「本我」和「真我」。

比如給一個人打電話時,對方問「你是誰」,你一定會不假思索的說我是張三或李四。但張三是你嗎?如果有一天,你改名為張四呢?很多人都改過名字,不是嗎?難道改名後的你就不是之前的那個你了嗎?很顯然,名字不是你,它只是你的代號。

那你是誰?你可以說:我是某某的丈夫,或我是某某某的父親。但這是你嗎?這只是你參與了一些事情、產生了一些結果之後,獲得的稱謂。在結婚生子前,難道你不是你嗎?假設你離婚了,難道你就消失了嗎?這個答案顯然也有點牽強。

那你到底是誰?根據之前的經驗,你可能會回答:我是生於某年某月某日,三歲上幼兒園,六歲上小學,因為身高矮過其他孩子,所以老師都以為我不夠六歲,不想收我,我有點難過,十二歲升入初中,高中時暗戀過某某,大學成績優異,現在事業有成,娶仙妻一枚並育有一兒一女,生活幸福美滿的那個人。

但是,這也只是你的經歷。六歲因為身高問題老師不想錄取的孩子,和今天身高一米八的成功男士,哪一個才是你?你一定會說,都是你。但是,把你六歲那年和現在的照片拿給陌生人看,他們都會說這肯定是不同的兩個人啊!

那麼,究竟是誰擁有這一切的身體、經歷、情感和感受呢?經過不斷地向內探索,不斷深挖,最後你終於明了:真正的「你」,是一個連續性的存在,它是意識和覺知,是你所有經歷的體驗者,是一種對存在的直觀感受。

就像你現在,正在思考這個問題,當然你也可以不思考,無論是否思考,「你」都會知道你有沒有在思考。那個內在最深處,靜靜地觀察著外在一切的「你」,一直都在那裡,無論有沒有思想,你都存在。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真我」或「本我」,就是從內在最深處觀察外在世界的那個意識。

冥想時,當不斷重複「我不是這個身體,我也不是這個頭腦」的時候,(事實上,任何時候都可以做這個練習),我們就會越來越清晰什麼是真正的我(意識,本我)、什麼是身體(肉體)、什麼是思想(情緒)。

當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夠把這三者分開時,我們就不會輕易對任何事件產生任何看法,也不會輕易被任何情緒所打擾。

「那怎樣才算真正進入冥想狀態了呢?」技師又問我。

我認為這是因人而異的。對於剛開始接觸冥想的人,只要能找個舒服的姿勢坐下,閉上眼睛,讓自己的肩膀下沉,讓自己的身體慢慢放鬆,隨著深吸慢呼,能讓意識持續關注自己的呼吸,就已經算是進入狀態了。

我個人認為,冥想不必要拘泥於任何形式,我們可以坐著,可以站著,也可以躺著,不過對於沒有經驗的人,躺著更容易睡著(~ o ~)~zZ 。坐著冥想之所以最普遍,是因為人們通過實踐,認為這是最容易讓人安靜和放鬆下來的一種姿勢。不必糾結怎麼坐,單蓮花好還是雙蓮花好,也不要去想用哪種手印,這些都不重要。如果想要給自己一個儀式感,那就找個舒服的坐姿,讓雙手掌心朝上,自然的放在膝蓋上,然後閉上眼睛,額頭微微上揚,肩膀自然放鬆下沉,專注呼吸就好。

有很多極富影響力的人,每天都有1-2小時專注於冥想,正是這種「獨處」,使他們保持著高效、創造力以及清晰、睿智的思路。

我們每天有多少時間是「獨處」的?有人會說,我今天一個人在家看書、看電視、或者出去遛狗......,請先等一等,這些不叫獨處,這些只是一個人做了一些事而已。

真正的「獨處」,是自己跟自己安靜地呆在一起,通過深度寧靜的狀態,增強對心識的觀察,對身體、情緒和想法的察覺,這是一種高度的專注。

當我們和自己獨處的時間越久,我們就越清楚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如何才能得到。

印度僧侶Dandapani曾在一次美國的巡迴演講中說,自己最需要的就是「narrow and deep 」,我想這也是我們所有人的需要——把分散的注意力慢慢聚焦在一個方面,專注而深入。

我們身邊有多少人一邊和人談話一邊劃手機?暫且把禮貌問題放在一邊,至少,他們對於談話內容是不夠專注的,就算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回復,如果是我,我會先跟朋友說「不好意思,我有事情必須處理一下,請給我幾分鐘時間。」等我回復完之後,我便會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談話的內容上面;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吃飯的時候在看電視?暫且不說電視劇情的悲喜對胃部食物消化的影響,至少,吃飯成了一個機械性的動作,人們為了吃而吃,忽略了食物的珍貴、食物的神奇、烹飪者的付出、食物真正的滋味以及我們享受每一口食物愉悅的過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在工作的時候想著下班要去做點兒什麼、或是休息的時候想著工作上還有點事情沒有處理?......大千世界令人分心的事情很多,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忙得不可開交。

專注是需要練習的,就像其它任何事情一樣。我們都曾被老師和家長教導要專注,但是,從來沒有人教給我們怎樣去做。

專注,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全身心地投入:當飯菜擺在桌子上,食物還沒送入口中,香氣就已經入鼻時;當舌尖感受到每一口食物的滋味時;當食物令我們從飢腸轆轆感到飽腹感時;當我們體會到這一餐食物帶給我們的享受時......這就是專注;當我們沐浴在陽光下,感受著陽光的甜美和溫暖以及它注入我們身體的能量時;當我們光著腳丫踩在沙灘上,感受或細膩或粗曠的沙粒時,這就是專注;當我們看著藍天白雲綠樹草地會心而笑時,這就是專注;當我們望著星空大海發呆時,這也是專注。

怎樣才算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在一件事裡完全忘我,就是投入。

比如,有人說自己是全身心的投入在伴侶身上,而腦袋裡卻想著怎樣找個理由去跟朋友小聚一下,這不是全身心的投入;而當他和朋友小聚,喝酒聊天不知不覺到天光,突然發現自己一宿沒回家時,那才叫全身心地投入。

我每天只花四十分鐘時間彈鋼琴,我要求自己每一到兩個月學習一首新曲子。從我坐在琴凳上,打開琴蓋的那一刻開始,我所有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那些被我觸摸的黑白鍵和小蝌蚪上面,我的心隨著旋律起伏,我完全融入和享受那個過程。

但是,以我的這種頻率,我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業餘愛好者。因為和每天練習六小時,堅持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人比,顯然,我專注的時間太少了,所以這不是我最擅長的事情。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無意識地練習一些事情,那些我們擅長的東西,都是經過我們長期練習得來的結果。

比如,我們每天練習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每天練習為自己的過錯找藉口;每天練習異想天開;每天練習光說不做......我們練習得越多,就越擅長。所以,越練習什麼,就越擅長什麼,關鍵在於,你選擇練習什麼?

冥想就是通過練習,讓我們更加專注於自己、探索自己、感知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剛開始,我們可能只能專注三十秒,就會被其它東西帶走了我們的注意力,沒關係,我們再把注意力拉回來,後來會變成三分鐘、五分鐘。通過不斷地練習,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專注十分鐘,三十分鐘,甚至是一小時。再往後,我們會慢慢意識到,自己原來不僅只有在冥想的時候是專注的,而且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是專注的。

冥想到達哪個境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能夠感受到內在的平靜,「寂靜」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黑暗中蘊藏著明亮的光芒,當我們能從黑暗中看見光的時候,靈性的覺知便開啟了,智慧的大門便敞開了,奇蹟自然就會發生了。

作者:一人一世界,用心理學治癒自己的瑜伽佔星者。

如果你也渴望治癒傷痛、讓心靈得以棲息、

讓靈魂獲得自由,那麼你的到來,剛剛好。

相關焦點

  • 冥想在「想」什麼?如何練習冥想?
    很多瑜伽練習者認為,瑜伽體式好練,可是冥想練習太不容易。瑜伽老師引導冥想因為詞窮而苦惱,或自己排斥冥想而無心訓練。其實你真的不了解冥想,只有親自通過冥想堅定地訓練自己,才會在冥想中有所獲得。今天我們分享冥想究竟要如何練習?通過冥想會帶給你什麼樣的生命財富?
  • 冥想,到底是在想什麼?
    實際上,冥想完全不需要被賦予那麼多意義。它就像我們吃飯、喝水一樣,是一件極平常的事,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沒有任何限制。對於冥想,在我最初的體驗中,就是靜靜地坐著,覺察自己的呼吸。什麼都不做的時間又很難熬,常常冒出很多負面的感想。腿坐久了會酸,屁股會痛,身上會發癢,老是克制不住自己想撓一下動一下的念頭。
  • 冥想時大腦在想什麼?
    平常一個人冥想的時候在想些什麼?這是我想知道的,也是我發這篇文章的目的先說說我冥想時候的經歷吧。每次開始之前,會放輕音樂,盤腿坐在那裡,背部挺直,開始深呼吸讓自己的呼吸平靜而緩慢。有的時候心起煩意,我也會如局外人一樣不帶任何的情緒去觀看它,看這個煩意能煩成什麼樣子。就這樣這個煩的情緒馬上就消失了。身體中一會兒冒出這樣的不舒服,那樣的不對勁,腦海裡一會兒冒出這樣的想法那樣的想法都猶如外人一樣不帶任何評價的思想去觀看坐時間長了以後腿會麻,我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去看麻木的部位能麻成什麼樣子?這樣一會兒就沒啥感覺了。
  • 瑜伽冥想,到底在想什麼呢?
    因著冥想的神秘,它被奉為瑜伽當中最高深的習練。很多人都會疑惑,冥想到底在想啥呢?那些大師們面容平和閉眼調吸,頭腦裡都裝著些什麼呢?說到這,不禁讓我想起艾揚格在瑜伽之樹中的某一個片段,「外人無法告訴你說你的練習是靈性的還是身體的。我可以表面上是在禪坐,但內心深處正想著一位美女。
  • 冥想是什麼?如何冥想?冥想入門及技巧
    冥想是什麼?如何冥想?適合於家庭修習的冥想技巧,如何釋放不想要的想法和情感?
  • 瑜伽也有冥想?冥想對健康有何益處?
    小密語錄:快節奏的生活,瑜伽冥想讓你靜下來。 據小密所知,大多數上班族在下班回家時,到了車庫會停下車吸一根煙再回家,為什麼呢?難道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不想馬上回到沙發的懷抱嗎?其實,在群體性越來越強的工作環境中,人們越來越缺少獨處的時間,往往此時也是最渴望獨處的時候。其實除了在車庫抽菸,你還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瑜伽中的冥想。
  • 冥想到底想什麼:1個概念,2個動作,現在就能做冥想
    本篇文章,我將用最簡單的概念,向你介紹如何進行冥想。冥想的核心概念:練習如何從「分心」到「專心」為什麼在越來越快速而碎片化的現代社會,這項古老的專注運動反而大放異彩?剛剛坐下來想寫一些字,就忍不住去刷朋友圈,刷社交網站。剛剛明明在思考一個長期策略和方案,幾秒鐘後就開始離題萬裡到火鍋的香味了,我們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分心」嚴重幹擾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變得效率低下,幸福感也驟降。因此,冥想,作為最有效鍛鍊人們專注力、不分心能力的頭腦保健操,重新受到人們的推崇。
  • 如何正確引導冥想?
    只有死人才會什麼想法都沒有。有各種想法出現,意味著你的生命在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繼續。有一位學生問我:可以通過冥想讓自己安靜下來嗎?我太焦慮了,滿腦子胡思亂想,一刻都靜不下來。想安靜本身就是拒絕焦慮,你需要了解自己究竟在焦慮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擔憂的事情太多,可是自我改變的動力太少,你所反覆擔憂,卻從未下足功夫去做的,就成了你沒完沒了的想法。
  • 冥想:十多年學習冥想,你到了何種境界?
    當你真正的專注進入某個領域,你才會發現其中的無限奧秘-道玄人生皆在起點和終點的路上,你腳下的路究竟用什麼鋪墊而成,那就是你的道。我們一生如果不是混混沌沌的活著,那麼必然有所追求,功名利祿,錢財美色,琴棋書畫,文玩玉石,吃喝玩樂,工藝器械等等。
  • 為啥要冥想?談體驗、自我和人生
    超然的體驗 平靜的體驗 等等等等 但冥想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是我們體驗一下這種平靜 然後繼續回到混亂的生活中嗎 你看 咱們有人通過冥想 讓自己平靜 來賺更多的錢
  • 什麼是冥想?人們對冥想都有哪些錯誤的理解?
    現代人因為各種心理因素造成的疾病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所以開始接受一種新的健康方式——冥想,冥想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1. 降低焦慮和抑鬱冥想被稱為是焦慮的「解毒劑」。一組研究徵集了15位焦慮值正常的志願者,而他們之前均未接受過冥想的訓練。
  • 老師:冥想過程中總是想睡覺怎麼辦?
    這是冥想的最後一篇,在冥想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如何解決?以及冥想結束以後要怎麼放鬆。還是直接切入主題。1、坐一會兒腿就麻了,或者乾脆就坐不住了。如果腿麻,伸直雙腿稍微放鬆一下,換一隻腳接著盤。你身體雖然靜下來了,但是你發現你的大腦比平時更亂,雖然你努力的想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呼吸時,但是似乎很難,你很快就會走神。這時候應該怎麼辦?a、發現你分心的時候,心態很重要,不要出現焦慮煩躁的情緒。告訴自己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事實上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現象,所有人都會遇到。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不會產生焦慮、自責、喪氣等等負面情緒。
  • 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冥想麼?
    什麼是冥想,冥想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冥想有哪些 流派,怎麼進行冥想?冥想大體系各流派之間怎麼相互運用?怎麼認識自我的心靈、靈魂、精神?怎麼通過不同流派的冥想方式來解決心靈,靈魂,精神的問題,情感、情緒、情慾、工作、生活、身體等等問題?通過修行怎麼讓自己的心靈更圓滿,靈魂成長,精神充實等實際指導修行書籍。
  • 冥想者分享:對我來說,冥想到底是什麼?
    剛接觸冥想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冥想是一種讓人獲得寧靜放鬆的方式,練習時什麼也不需要做,通過不斷地呼吸,讓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避免分神,而達到冥想的目的。當我們練習了一段時間,再回歸到冥想到底是什麼的話題,很多人給出了在自己練習之後,理解之下的不同答案。
  • 當冥想的時候,我們可以想些什麼
    在冥想練習中,我們有時可以藉助山的這些美好寓意,用它們來支撐我們的意志,鑑定我們的決心,以便我們能以最澄靜簡單的心體會當下此刻。山,最本質上象徵著永恆和寧靜。無論你心中的山是什麼樣子,只管靜坐。心中有山,凝神呼吸,觀察它,體會它的品質。看看能否將這座山代入你的身體,這樣端坐的你和心中的山就融為一體了。接下來,光影挪移,時間流逝,山巍然不動。
  • 靜坐冥想5分鐘,等於床上睡覺1小時!
    作者:(美)裡克漢森,(美)理察蒙迪恩仰望頭頂的星空,你就體驗過冥想了!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幸福快樂、內在力量、智慧思想和內心安寧,當然應該向那些冥想修行者取經。近來,人們對冥想這種方式也愈發關注。幾千年來,傳統的冥想方法幫助人們深入大腦深處,讓大腦寧靜深沉,足以聽清楚默默低語,並以精細的方法對大腦加以優化。如果你想掌握某種技巧,通常最好的辦法就是向那些已經掌握了這種技巧的人學習,這就好比你想燒一手好菜,就應該向頂尖廚師討教廚藝一樣。因此,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幸福快樂、內在力量、智慧思想和內心安寧,當然應該向那些冥想修行者取經。這裡的冥想修行者,就是指那些虔誠信徒和修道和尚。
  • 如何冥想?這裡有一份簡單易用的清單
    很焦急,很累,每天都在不停地奔跑,沒有什麼空閒的時間留給自己去思考,去休息,去調整。 直到自己在偶然的時間裡,重新把Tal教授的幸福課給溫習一遍,自己才找到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裡。它究竟有什麼樣的好處?普通人應該怎麼樣才能進行一場冥想?有哪些關於冥想的視頻、軟體、書籍可以推薦?我們一一來說說。什麼是冥想?以前曾少第一次聽到冥想這個名詞的時候,以為就是自己靜靜發呆,然後心裡不禁犯嘀咕,發呆就發呆嘛!整什麼鬼冥想這個專業的名詞唬誰呢?
  • 什麼叫冥想,零基礎入門必讀!
    讓大腦變得更快樂和高效的方式有很多,不僅僅只有冥想。過去幾十年裡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讓現在的人類可以初步了解大腦和大腦的活動。這說明了現在我們可以更科學的去學習和探索冥想,而不是以前盲目而緩慢的去了解。就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冥想感興趣。
  • 關於冥想的五個技巧,如何練習冥想
    相信很多人對冥想還是陌生,不大清楚,怎樣練習冥想?今天我就要和大家分享關於冥想的技巧,包括要在哪裡冥想要用什麼樣的姿勢?冥想需要想多久,怎樣進行冥想以及多久才會有效果?首先你要確認在哪裡冥想?對於初學者來說,避免外部的幹擾是很重要的一點。
  • 冥想到底是什麼意思?
    瑜伽冥想,就是活在當下,保持對周遭事物的覺知。對內心的各種想法都覺知到,而不跟隨妄想跑。對外超然獨立於外物。瑜伽冥想,就是活在當下,保持對周遭事物的覺知。對內心的各種想法都覺知到,而不跟隨妄想跑。瑜伽冥想,就是活在當下,保持對周遭事物的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