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社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2021-01-08 澎湃新聞

在西寧市城西區公安分局興海路派出所,有這樣一位基層女民警,她叫馬春梅。她紮根在社區基層第一線,奉獻在服務群眾主戰場,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她是群眾的貼心人,社區的「大管家」。多年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一位基層民警的使命與擔當。她最愛說的就是「我行」,這背後包含著太多令人感動的故事。

義不容辭 解決群眾困難

「怎麼進展這麼快!」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看著馬春梅的膝關節CT片不敢相信。僅僅幾年的時間,馬春梅的膝關節軟骨組織的磨損程度竟然是其他人用20年左右才能達到的程度。大夫告訴她,再這樣下去,輪椅將是她的「不二選擇」。

然而,骨科主任哪裡知道,馬春梅的主要工作就是走街串巷。多年來,馬春梅每天不停奔走在自己負責的片區,東家長李家短,只要是片區的事,只要是轄區居民的事,她都要管。馬春梅說:「群眾工作無小事,做不好,會把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激化,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我們是基層工作者,為組織化解糾紛和矛盾是我們一線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她說,派出所是公安機關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終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一面鏡子、一把尺子,想方設法為群眾提供滿意的服務,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2014年,她在轄區工作時發現一對父子因無住房,住在一輛三輪車裡,兩人因無戶籍地址而無法辦理身份證,兒子無法打工。馬春梅急人所急,將兩人戶口遷至派出所集體戶口內,那時父子身無分文,馬春梅幫忙墊付了辦理身份證的費用。

還有一次,在轄區,馬春梅和同事遇到了一位穿著單鞋在院落內玩耍的小女孩,當時西寧寒冬溫度已降至零下10攝氏度。一行人了解到小女孩家庭條件不好,去年的棉鞋已小卻無力購買新的棉鞋,大家便為小女孩購買了一雙棉鞋。走訪結束之後,馬春梅心裡一直惦記著小女孩。第二天,馬春梅趁著午休之際又購買了棉帽、圍巾,送到小女孩手上。從那以後,小女孩親切地稱呼馬春梅為「馬媽媽」。

對於基層民警來說,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瑣碎的事情,但馬春梅就是這樣,事無巨細地幫助轄區居民解決困難。每每提到這些,她總是淡然一笑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衝鋒在前 讓警徽熠熠生輝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多年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工作,馬春梅都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衝鋒在前。

馬春梅的管片警情十分複雜,這裡流動人口多、老年人口多、少數民族人口多……哪一點顧及不到,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社情警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她細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她總是這樣說:「想到要做到,做到要讓群眾體會到。作為基層民警,我們要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把習總書記對我們的期待化為實際行動和群眾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讓警徽熠熠生輝,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馬春梅對所領導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我是黨員,讓我上吧。」每天一大早,馬春梅先將前一天的人員核查信息再檢查一遍,然後開始一天的入戶工作,晚上回所裡再將信息逐一匯總。高強度的工作讓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所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止一次詢問是否要為她協調更多人員協助入戶,但馬春梅多次委婉拒絕。

疫情防控期間,馬春梅拖著病腿走訪了轄區1975戶人家,核查了2380人,排查出租房屋200餘戶,排查轄區單位50餘家,核查場所30餘家,張貼「民警提示」宣傳海報500餘份,接受諮詢1000餘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馬春梅在疫情面前勇擔當,在困難時刻顯黨性,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面對一些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她從沒有懈怠過、苦惱過,而是笑臉相迎、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宣講預防隔離措施,一次又一次進行測溫登記,始終保持一種迎難而上、敢擔當的工作熱情,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社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勇當大愛戰「疫」的逆行者,彰顯著新時代巾幗情懷,發揮了新時代黨員的擔當表率作用。

捨棄小家 守護「大家」安寧

「馬警官就像是社區的『女兒』,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總會看到她的身影。」興海路社區的一位幹部說。

沒錯,多年來,馬春梅就是這樣,以社區為家,以社區事為大事,走街串巷,解決群眾困難。在一次入戶訪問中,馬春梅發現尕寺巷的李奶奶是一位空巢老人,生活十分困難。自此,馬春梅堅持上門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這一堅持,就是4年,直到老人去世。

可有誰知道,「社區女兒」馬春梅在家裡卻是個「不孝女」。馬春梅母親患有嚴重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最多的一年住院近10次。作為長女的馬春梅在家人最需要她的時候卻常常是見不到面。

父母照顧不周,孩子也疏於照顧。馬春梅的丈夫曾是一位基層民警,多年前在執行緝捕任務時因公殉職。悲痛萬分的馬春梅決定從警,以此來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事業。

孩子在父親因公殉職後本應得到更多的關心與疼愛,但忙於工作的馬春梅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原本成績優異的孩子最後勉強上了一個一般院校。說起這些,馬春梅的眼圈溼潤了。

馬春梅就是這樣,她太要強了,面對組織的照顧,她只有一句話:「我行。」一句 「我行」裡,飽含了馬春梅太多的犧牲與奉獻。

因為是少數民族民警,所裡領導對她關照有加,馬春梅卻棄之不顧,「我是少數民族民警,我出面更方便一些。」她總是把自己的不方便說成是對工作有利的條件。面對棘手的管片工作,馬春梅總是想方設法往前衝。自孩子的爸爸殉職後,「擔當」一詞是馬春梅心裡默念最多的。

「沒你地球就不轉了嗎?」不理解馬春梅工作的人揶揄道。

「真轉不了!不論是日常社區工作,還是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如果沒有馬警官,很多工作都是一籌莫展。」尕寺巷社區幹部無不動情地說,「馬警官在社區裡威信很高,經常能在廣播、電視裡聽到、看到她的模範事跡,群眾十分認可,我們說一百句不如馬警官一句話管用!」

馬春梅告訴我們,苦中作樂也是一種人生,也是一種情懷,她忘不了那個臉蛋凍得通紅的小女孩戴上給她買的帽子和手套時開心的笑臉;忘不了把走失老人送回家時家人感激的目光;忘不了調解完一場糾紛時雙方緊握的雙手……

「有時候在想,警察的價值不就體現在這一件件小事上嗎?再過幾年,我也到了退休的年紀,不管怎樣,心中應該是沒有遺憾的。」她說。

情為民所系、事為民所辦。她的身影,群眾看到就覺得溫暖,她是轄區群眾可靠的「貼心人」;她的步伐,走遍了轄區的角角落落,是轄區群眾可信的「主心骨」。她像一面鮮豔的黨旗,飄揚在基層一線,也飄揚在群眾的心裡。

原標題:《她是社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感動深圳100個凡人「疫」事⑩:社區「大管家」 抗疫貼心人
    " 社區工作人員就是居民的守門員、服務員、督導員 "張好燕總是笑臉迎人" 您好,麻煩明天幫我買一斤五花肉,還有三斤米,一顆大白菜 ……" 每天傍晚時候,西麗街道麻磡社區黨委書記張好燕微信都會收到自己所負責的居家醫學觀察居民發來的購買清單。" 好的,明天送到 " 不論是一斤米還是一個快遞,她都會回復 " 好的 " 並加一個笑臉。
  • 用心做群眾的「貼心人」
    用心做群眾的「貼心人」 2021-01-07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社區守護者群眾貼心人
    年久失修的斑駁路面,給居民帶來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居住環境日益惡化,社區居民也怨聲載道,幸福感越來越低。 為切實提高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山大路街道建鑫社區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摸索,大膽突破、勇於創新,在全面推進創城工作的同時,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以社區黨員「紅色隊伍」為根基、以強化「紅色功能」為紐帶、以「紅色文化」進社區為媒介,聚力於擴大社區「紅色效應」——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的作用,努力打造社區「紅色物業」,社區黨委有方向、社區居民有盼頭、物業企業有支撐,形成了
  • 「創建全國平安城」網格員王萍:愛在社區 用行動守護居民平安
    作為城東街道福前社區的一名網格員,談起她的名字網格裡的居民都熟悉。從當網格員那一天起,王萍便在網格中默默奉獻,時刻關注居民。在2020年抗擊疫情中,她義無反顧地走進居民家中,為居民築起牢不可摧的「安全網」,她忙碌的身影也成為了社區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王萍主要負責福前社區第七網格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七網格所轄一個獨立的花園小區和一個廉租樓,共有居民252戶,其中低保戶20人。
  • 做好醫生,更要做家庭貼心人
    在22年的臨床生涯中,王旭松主任用一言一行踐行著這句廣為流傳的名言,被華莊周邊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為「家庭貼心人」。王旭松覺得,守護好轄區內居民的健康,讓每個家庭幸福圓滿,就是「家庭醫生」驕傲的事兒。作為華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層醫務工作者,王旭松見過各式各樣的家庭,也見到過形形色色的患者。
  • 【新時代文明實踐】白保忠:「外來戶」成了百姓「貼心人」 !
    【新時代文明實踐】白保忠:「外來戶」成了百姓「貼心人」 !社區居委會主任、薌城義警協會骨幹……身兼數職,最讓他有成就感的是人民調解員的職務。15年,調解矛盾糾紛千餘起,調解成功率96%。2018年,「白保忠調解室」獲得「江西省先進調解集體」。而他一家卻是鎮裡的「外來戶」,他也曾是一名下崗職工,如何成為百姓貼心人?7月下旬,青原區值夏鎮調解員白保忠講述了他的故事。
  • 【追夢人】這群讓社區人人稱道的好幫手和貼心人,他們的故事你不能不知~
    據了解,新華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黨支部自成立以來,中心的8名黨員始終把黨的建設工作與服務相結合,緊貼社會管理和民生改善,深入基層,了解居民需求,從看到到想到到做到,新華家綜如今已成為社區人人稱道的好幫手和貼心人。
  • 廣西南寧新竹社區:「生活在這個社區真的很幸福」
    老人腿腳不便,志願者上門幫助收拾屋子;子女都在外工作,志願者來到老人家中聊聊天嘮嘮嗑;腰酸腿疼,志願者用自己的醫學知識來為老人做個推拿按摩;「長者生日會」「鄰裡長桌宴」等主題活動溫暖著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時間銀行」志願者成了街坊鄰裡的「貼心人」。  截至目前,新竹社區已招募「時間銀行」志願者團隊32個,共有199名志願者,累計服務老人487人次,累計服務時長240多個小時。
  • 愛在社區 情系居民——水集街道社區最美網格員見剛
    水集街道月湖街優秀志願者、社區網格員見剛謙虛地說到。網格員的工作雖然平凡瑣碎,卻事關千家萬戶。不管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她穿行在街巷小區,用雙腳丈量網格,用真心服務群眾。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間,當得知街道招募網格員時,她第一時間來到社區報了名。學業務,強服務為了儘快熟悉業務,她積極向社區工作人員請教,上網查資料,認真學習網格員業務知識和入戶技巧。
  • 梧桐貓重燃激情歲月,紅色嘉年華進社區
    梧桐貓所帶來的《小兵張嘎》《建黨偉業》《地道戰》《鐵道遊擊隊》等多部經典紅色革命電影大展播,吸引了社區居民駐足觀看,再現革命歲月,為太子水榭、東亭小區的居民帶來了一場紅色洗禮。除了電影大聯播,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社區居民,梧桐貓還在現場舉辦了多種趣味性的活動,比如兒童射門大賽和「尋找社區最美笑臉」活動。
  • 愛民社區居民愛社區 居民自製公約為自己點讚
    愛民社區主任李敏表示,該社區有6個小區2517戶5630位居民,一半是老國企退休和下崗工人,一半是韓森寨村拆遷居民。關心社區居民,豐富社區活動,加強交流互動,增進鄰裡和諧,共建美麗社區,一直是社區工作的重點和目標。
  • 辦好實事好事 方便居民生活
    辦好實事好事,方便居民生活  ——記米東區稅務局駐米東南路片區管委會同心社區工作隊  中新網新疆新聞12月27日電(蔣傑)米東區稅務局駐米東南路片區管委會同心社區工作隊入駐社區以來,始終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把群眾放在心上,爭做百姓的貼心人、暖心人。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張保軍:致富領頭雁 居民貼心人
    今年蔬菜的行情一路上漲,種植基地將為社區帶來40多萬元的集體收入。但在2012年,張保軍剛剛上任時,社區集體收入只夠維持基本的開支。汶上縣南站街道如意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張保軍說:「必須得有集體經濟,經濟作為支撐才能發展好。」如何增加集體收入?張保軍決定發展大棚蔬菜種植,但社區土地有限,經過一番思考,他打算租賃鄰村的土地。
  • 退伍不褪色 舍小家為大家 紮根一線當好群眾貼心人
    胡映的妻子,是畢節一中的骨幹教師,教學壓力本來就大的她,還肩負著班主任的工作。胡映駐村期間,她被調到新校區工作,每天上下班至少要一個小時,根本無暇顧及家裡的事。胡映的母親身體狀況差,每三個月就要用一次藥。特別是在胡映有了二胎以後,無論是兒子生病住院,還是家裡零零碎碎的瑣事,他都從來沒有參與過。
  • 桃城鎮網格員:居民群眾的貼心「管家」
    近日,桃溪社區霞宅小區B區發生電線著火,在居民周允據的告知下,桃溪社區網格員周品及時聯繫供電公司,及時制止了火勢的蔓延,避免了不良後果的產生,切實保證了群眾的安全。濟川社區居民李某養了一群雞鴨,一到下雨天,臭氣燻天,影響到了鄰居廖某的生活,雙方經常發生口角,長年得不到妥善解決。濟川社區網格員李君宏等人在接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到李某家中。為了更好地踐行六大職責任務,網格員還通過分發聯繫卡,與群眾交流,從而更及時地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網格員不僅是「百事通」,而且是貼心人,在為民眾解決問題過程中帶來溫暖與和諧。
  • 昆明護國街道新當選「90後」社區黨委委員:和護國共成長
    李振然原是祥雲街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在這次換屆選舉中憑藉出色的工作表現以及黨員群眾的廣泛認可當選金牛街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工作對我來說是一份有溫度、有活力的幸福工作,在社區的8年時光我成長了很多。社區黨委書記的份量很重,不在於其稱呼,而在於其背後的責任,感謝組織的培養和黨員群眾的認可,我將時刻謹記組織的囑託,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團結帶領社區黨員群眾,用工作好成績回饋組織和黨員群眾信任,詮釋青春擔當。」張嚴嚴是一名95後黨員,雖然人年輕,但她卻是同事和黨員群眾眼中能獨當多面的小能手。
  • 長江路街道網格員盡顯網格藍本色,當好居民的知心人
    居民的關切在哪裡,居民的需求在哪裡,就往哪裡用力,才能把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長江路街道網格員在登記勸導小區外來人員、張貼宣傳防疫知識、進行消毒殺菌,既是疫情防護的宣傳員,又是疫情防控的「藍衣衛士」,身兼多職的同時,現在他們又多了一重身份:居民群眾緊缺物資的「採購員」!網格員在看到居民在群裡發的信息後,戴上口罩,拉上社區工作人員二話不說就幹起了「真情快遞」兼職。
  • 社區書記情系居民 共同抗疫溫暖麗華
    記抗疫期間麗華黨委書記和她的居民們在抗疫期間,萬柏林區長風西街街道基層黨組織,麗華社區黨委康慶英書記率領她的團隊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基層黨委書記的責任和擔當
  • 「我的脫貧故事」飲水思源 做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都勻...
    我叫陳陽勇,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思源社區的居民。今年是我們一家3口在都勻市區新家生活的第三年。在這裡,我利用自己的所學之長免費給小區老人、孩子修剪頭髮,安電線、接水管、裝柜子、修電器……幫助解決社區各種小問題,成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
  • 農場貼心人
    農場貼心人 來源: 南通市公安局 發布時間:2021-01-14 字體:[ 大 中 小 ] 在同事眼中,他是年近花甲的「老黃牛」,可他卻視自己為「少年伢兒」;在百姓眼中,他是德高望重的「李警官」,可他卻視自己為「李家大叔」。深耕社區二十三載,厚植基層甘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