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人】這群讓社區人人稱道的好幫手和貼心人,他們的故事你不能不知~

2021-01-20 今日花都



近日小編採訪時發現

在新華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繪畫室內

李伯正在學習素描,看到來人後

他興奮拿起自己的葡萄素描向我們展示

從去年9月份至今

李伯利用家綜為老人提供的課程服務

學習了兩個學期的素描

在打好素描的基礎後,又開始學習國畫


李伯

我年輕時有考美院的夢想,沒想到老來,家綜圓了我的繪畫夢。

李伯只是享受家綜服務中所有老少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新華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黨支部自成立以來,中心的8名黨員始終把黨的建設工作與服務相結合,緊貼社會管理和民生改善,深入基層,了解居民需求,從看到到想到到做到,新華家綜如今已成為社區人人稱道的好幫手和貼心人。


在新華街家綜的居家養老廚房,廚師們在熱火朝天煮著飯菜,旁邊的桌子上堆放著餐盒,還有一個多小時,這些餐盒將會裝上新鮮出鍋的飯菜,由黨員志願者或社區志願者送到商南社區、秀全社區、新都西社區、駿威社區以及鳳華社區5個社區的星光老年之家的長者手中。



據了解,

社區100多位長者送去愛心盒飯

讓長者們吃上熱乎飯

新華街家綜已經做了兩年多

截至今年3月

新華街助餐配餐服務已累計為社區

孤寡、獨居、困難長者及普通長者

派送了近5萬個盒飯



新華街的助餐服務得追溯到2014年,那年6月,新華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黃清華和同事走訪了新華街的老人家,其中有一位孤寡老人因腿腳不便,而兒子又有重度殘疾,所以一次做兩頓飯菜,一頓放著晚上吃。


「那時候我們看到用簸箕蓋著的飯菜都餿了。」感慨的黃清華和同事商量,想著能不能在每年最熱的三個月給老人送愛心晚餐,於是,他們開始尋找合作的餐飲企業。


仁記甜品店最初響應,並表示願意嘗試幾個月,在同志願者上門送餐,看到老人的情況後,他們決定發動身邊熟悉的企業參與進來。就這樣,愛心晚餐助老服務從原來的一家企業增加到二十多家,甚至有企業直接出資委託餐飲業做「愛心晚餐」。


新華街開創的「愛心晚餐」助老服務

通過連結的企業資源

以企業愛心車輛、愛心捐款

學校愛心義賣、愛心參與

社會公益人士和志願者們的愛心速遞

至今已為120名社區困難人士送出1.3萬份愛心晚餐

而在聯絡愛心企業加入愛心晚餐行動的同時,新華家綜還建立社會支持網絡,發覺老人身邊的資源,組建由老人親屬、鄰裡、社區、單位共同參加的義工隊伍。


採取「黨員+社工+義工」的方式,通過「一幫一」、「二幫一」等方式,定期上門探訪困難老人,為老人排解寂寞,解決困難。


黃清華說

作為愛心速遞的志願者們,他們為新華街所貢獻的遠不止助餐配餐服務。


據了解,除了為老人們送去愛心盒飯,以黨員骨幹帶頭組建起來的志願者團隊,還定期開展幫扶助困、愛心探訪、關愛特殊兒童以及社區公益大課堂等志願服務項目,為社區孤寡老人提供人性關懷,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為困難青少年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鄰裡的溫暖。



當天早上,我們探訪新華街家綜時,李伯和同班同學在志願者老師的教學下,學習素描。「公益大課堂圓了我年輕時的繪畫夢。」李伯說。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 田美村有個孩子父母雙亡,一位老黨員教授即使退休依然為社區發光發熱,自告奮勇參與社區事務,利用周六日的時間給小孩補課。


▶ 大學生志願者中有一位學生因曾經受到社區的幫助,入讀大學後逢暑假回到社區做志願者。


▶ 中心通過志願者資源設置非洲鼓課程,為自閉症孩子敲開新天地,也叩開了家長們的心扉,一改過去的愁眉不展,帶著孩子積極主動接觸社會,讓這份溫暖得以傳遞。



這些發生在新華街道的溫暖事例

離不開志願者們的無私奉獻

據了解

目前新華街道成立的志願服務隊有6支

其中

↓↓↓

● 心理諮詢志願隊免費為110多名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心理輔導服務;


● 愛心助老服務隊五年來風雨無阻為社區120多位長者送去愛心盒


●「手牽手」關愛自閉症孩子服務隊開展「關愛進校園」自閉症融合倡導活動,引導60多位大齡自閉症孩子走出家庭、走出社區,開設「星孩工作坊」教導20個大齡自閉症孩子糕點製作技能;


● 而攝影志願服務隊用鏡頭記錄社區服務活動瞬間,成為婦女工作的有力宣傳者。



不僅有解決困難的幫手,更有接收傾訴的平臺。據了解,2011年5月,依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黨代表工作室成立


2012年,任職新華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的黃清華隨後成立黃清華黨代表工作室、清華姐姐工作室,通過「三室合一」,傾聽黨員群眾意見,為拉近黨代表與群眾的距離。


工作室的室內布局由原來的面對面式訪談辦公桌改為橢圓型辦公桌,並設定每月最後一周周五為「接待日」,接待來訪群眾,拉家常、聽心事、講需求、提意見,為民排憂解難。


花都新華駿景小區與四小內街內巷一條小長廊常年堆積垃圾及廢棄大件家私,居民向黃清華黨代表工作室反映小巷髒亂差影響出行,曾出現吸毒人員造成安全隱患。工作室向駿景小區業主和物管、周邊居民及商鋪了解後,最終確定以文化公益牆繪亮化牆面。


去年6、7月,30多位黨員志願者、大學生志願者、巾幗志願者、中心國畫班學員分工合作,清理小巷垃圾、剷除牆體雜草、刷牆打底色,將內容塗鴉上牆,上到八十歲的老黨員,下到七八歲的小學生,用20多天的時間,繪就了50米的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長廊。


這還沒結束,此後30多名志願者除草、鏟泥巴、掃垃圾、清洗巷子,維護小巷環境已成常態化。



作為全國第十二次婦女代表大會

及廣州市黨代會代表

黃清華樹立了一名優秀黨員志願者的榜樣



據了解,自任職以來,黃清華組織社區黨員和志願者參與社區治理服務,創建了一支300多人的志願服務隊,把關懷幫助困難家庭作為重要工作,以多樣化的志願服務為載體,指引群眾找到符合自身情況的方式進行志願服務,更好、更積極地參與到社會治理中,被群眾稱讚為「黨派來的居家幫手」。


同時,她還組建以婦女骨幹為主力的志願服務隊伍,定期組織開展探訪技巧、手工製作、家務妙招等技能培訓,開設親子關係、夫妻相處等講座,提高隊伍的素質。




來源:今日花都

圖文:仕雄 日文 黃柱 洪敏 

編輯:花小萌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相關焦點

  • 她是社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她紮根在社區基層第一線,奉獻在服務群眾主戰場,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她是群眾的貼心人,社區的「大管家」。多年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一位基層民警的使命與擔當。她最愛說的就是「我行」,這背後包含著太多令人感動的故事。義不容辭 解決群眾困難「怎麼進展這麼快!」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看著馬春梅的膝關節CT片不敢相信。
  • 社區守護者群眾貼心人
    (郝倩 攝)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行走在大街小巷,奔波於百姓家中,當群眾遇到困難時,他們能夠挺身而出;當社區居民發現小區衛生環境亟需改善時,他們犧牲自己的時間來打掃…… 這份堅守,讓城市充滿溫暖,他們是基層社區「守護者」中的一個個縮影,是他們的默默付出,讓這座城市充滿溫情、擁有品質。社區生活環境,也因為他們而變得美麗。
  • 農場貼心人
    農場貼心人 來源: 南通市公安局 發布時間:2021-01-14 字體:[ 大 中 小 ] 在同事眼中,他是年近花甲的「老黃牛」,可他卻視自己為「少年伢兒」;在百姓眼中,他是德高望重的「李警官」,可他卻視自己為「李家大叔」。深耕社區二十三載,厚植基層甘奉獻。
  • 做好醫生,更要做家庭貼心人
    在22年的臨床生涯中,王旭松主任用一言一行踐行著這句廣為流傳的名言,被華莊周邊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為「家庭貼心人」。「導尿管需要定期更換,這怎麼不提前準備好?」埋怨老先生不細心,王旭松立馬招呼護士跟老先生出門。既然上門就不能敷衍,要做就要做好。和以往一樣,換導尿管不是什麼大事,可就是類似這樣的「小事」,每次王旭松都和家屬交代地無比詳細。
  • 他們是「馬路求生者」,社區團購的出現,讓他們的生存面臨危機
    目前可以看到很多三四線城市已經出現了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社區團購的身影,而且論新用戶的優惠程度也是非常高的,想必很多小夥伴也體會到了這一次薅「網際網路公司的羊毛」是十分快樂的一件事。不過如此快樂的事情並不是人人都能有所體會,當你每天往返家門口的菜市場的時候你是否留意過路邊的這樣一群人。
  • 用心做群眾的「貼心人」
    用心做群眾的「貼心人」 2021-01-07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飲水思源 做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都勻...
    我叫陳陽勇,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思源社區的居民。今年是我們一家3口在都勻市區新家生活的第三年。在這裡,我利用自己的所學之長免費給小區老人、孩子修剪頭髮,安電線、接水管、裝柜子、修電器……幫助解決社區各種小問題,成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
  • 從飛聊到和群,短內容興趣社區興起背後的邏輯
    從改版後的微信「好物圈的「圈組」功能以及頭牌觀點等小程序來看,這些產品都是基於某一個群體、某一類志同道合的用戶基於交友、分享與興趣而形成的社區。由於它既有內容話題屬性又有社交屬性,興趣社區與內容社區都不足以概括其特性,可以將其定位為短內容興趣社區,這似乎是當下巨頭們看中的一個新風口。
  • 微信群聊為什麼人人都可以改名?
    這一點很好理解,父母、朋友、同學和同事,這些都是我們的身邊人,大家天天見面,相互之間熟悉了解,他們不會像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星一樣,讓我們有可望不可及之感,我們不會去崇拜他們,他們也不會崇拜我們,大家彼此之間的社交關係是平等的。我認為,正是熟人社交天然具備的「去中心化」特性,決定了微信群聊在產品設計上的「去中心化」。
  • 【新時代文明實踐】白保忠:「外來戶」成了百姓「貼心人」 !
    【新時代文明實踐】白保忠:「外來戶」成了百姓「貼心人」 !社區居委會主任、薌城義警協會骨幹……身兼數職,最讓他有成就感的是人民調解員的職務。15年,調解矛盾糾紛千餘起,調解成功率96%。2018年,「白保忠調解室」獲得「江西省先進調解集體」。而他一家卻是鎮裡的「外來戶」,他也曾是一名下崗職工,如何成為百姓貼心人?7月下旬,青原區值夏鎮調解員白保忠講述了他的故事。
  • 登仙橋村的「貼心人」
    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曾 知報導:當下正值收穫季節,當你走在樂安縣谷崗鄉登仙橋村的田間路上,放眼望去,村民們正在田間收割紅米,一片繁忙的景象……一串串金黃的稻穗,正是村民打開幸福之門的一把把鑰匙。
  • 「人人」復活上線蘋果應用商店:老用戶歡呼 新用戶不知其為何物
    「人人」復活了,並且在App Store上線了最新版本。但鞭牛士在就此產品詢問坊間用戶的看法時,卻發現這款昔日大火的社交軟體,如今的校園用戶卻不知其為何物。「沒印象、不想用、封面很醜。」今年剛畢業的小劉(1995年出生)這麼評價人人。97年的小王也表示:「在學校聽老師說過,但我們當時不知道這是幹什麼的。」
  • 感動深圳100個凡人「疫」事⑩:社區「大管家」 抗疫貼心人
    感動深圳 100 個凡人 " 疫 " 事系列之十講述社區黨委書記他們用自己腳底的塵土構築起抵禦疫情的堤防因為他們的日夜堅守,奔波忙碌讓我們的內心更加篤定讓我們對這座城市充滿信心" 多做暖心事守好自己的責任田 "楊海鵬(右)在給居民送菜、送快遞路上。
  • 我們都是追夢人!@愛國又愛音樂的你
    我們都是追夢人! 8月22日 一場特殊的「放歌」展演 即將精彩上演 國資委黨委定於 2019年8月22日(周四)下午15:00舉辦以 「我們都是追夢人」為主題的「放歌新時代·我和我的祖國」中央企業經典愛國主義歌曲歌詠優秀作品交流展演活動。 為什麼特殊?
  • 社區暖心工作室有這樣一位暖心的領頭人
    李鳳玲是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沙洋鎮黃山社區計生協會秘書長、婦聯主席,從事基層工作19年。2018年,她創辦黃山社區計生協「暖心工作室」,組建了7支共計108人的志願者服務隊伍,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的幫扶形式,為社區的計生特殊家庭、困難計生家庭、獨居留守老人提供心理、健康、生活、生產等方面服務,使他們時刻感受到計生協會組織的溫暖。
  • 挨家挨戶嚴排查 他們戰鬥在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
    正月初三,有人到建新南街社區68號院串門,被「守門人」陳偉勸阻,不由吼了起來。  「你就不能進。」陳偉態度堅決,卻賠著笑。  「你有啥權力?」  「我沒權力。可萬一攜帶病毒造成傳染,後果嚴重。」  對方不聽,竟想動手。陳偉仍舊賠笑,「打架?你要負法律責任。」苦口婆心勸半天,來人終於消了氣,沒進門。
  • 好妹妹新專輯《追夢人》來襲,與鄭怡重唱《小雨來得正是時候》
    一貫受年輕樂迷喜愛的好妹妹,新專輯《追夢人》意外地向80、90年代的流行音樂取材,選取了齊豫、鳳飛飛、鄭怡等十位經典華語女歌手的歌曲,與她們一同獻聲,以新時代的音樂元素,傳遞歲月中永不消逝的真情。成立6年以來,好妹妹從最初戲稱自己「十八線」,到登上工人體育場,再到如今與天后合作,致敬與傳承流行音樂經典,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音樂夢想。評論稱好妹妹:「展現了新一代音樂人對經典文化的傳承與責任感,是年輕一代音樂人的典範。35年前,那一個臺北的春天,一直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
  • 昆明護國街道新當選「90後」社區黨委委員:和護國共成長
    近日,昆明市五華區護國街道最後一個社區黨組織換屆選舉黨員大會的落幕,護國街道黨工委所屬7個社區黨委圓滿完成了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在這次換屆選舉中,護國街道黨工委嚴把「選人關」,用好青年人才培養成果,一批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社區治理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群眾公認的年輕黨員當選。
  • 從當下熱鬧的社區團購,延伸到的新電商和社區
    竟然,還有美團系的松鼠拼拼,阿里系的盒社群…不同的融資,相同的是,他們似乎都是從生鮮這個領域切入。8年後的夏天,團購的生意仿佛像夏天正午的公路一樣灼熱,這一幕,仿佛又回到當年千團大戰前夜。只是,這一次,社區團購的火,會燃燒和跳動多久?社區團購是怎麼回事?未來會如何?為了解開這些問題,本文試圖從下面幾個點來討論和回答:社區團購是什麼?
  • 我和貓撲女神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如何培養出一個社區的「靈魂」用戶!
    魂丟了,則社區危矣!那麼,這個用戶裡的「靈魂」是如何養成的呢?下面,我用我的親身經歷,講述下我和一個女神的故事,來闡述一些我的觀點吧!她是天上的仙子卻不知為何降落到人間,讓我們得以目睹如此絕色的女子。她調皮可愛像鄰家妹妹,又嫵媚性感成熟高貴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