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守護者群眾貼心人

2021-01-10 騰訊網

二七新村志願者清理小廣告。(劉陽 攝)

許蕊與街道城管站工作人員對接工作。 (李冬陽 攝)

崔寨街道城管隊員營救受傷群眾。(郝倩 攝)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行走在大街小巷,奔波於百姓家中,當群眾遇到困難時,他們能夠挺身而出;當社區居民發現小區衛生環境亟需改善時,他們犧牲自己的時間來打掃……

這份堅守,讓城市充滿溫暖,他們是基層社區「守護者」中的一個個縮影,是他們的默默付出,讓這座城市充滿溫情、擁有品質。社區生活環境,也因為他們而變得美麗。日前,記者深入基層,去探訪和聆聽這群「守護者」的感人故事。

A身穿馬甲、肩戴紅袖章志願服務綻放文明之花

走進市中區二七新村街道轄區,一批身穿志願者馬甲、肩戴志願紅袖章,手持創城工具的群體成為街頭巷尾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深入社區為轄區居民帶來整潔的環境,走上街頭讓市容市貌煥然一新;他們把服務送到居民身邊,讓文明宣傳傳遍大街小巷。他們就是二七新村街道社區志願者。他們從細微之處入手,寫好文明交通、環境整治、文明宣傳三篇「文章」,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添瓦加力。

「人靠衣裝,城靠美裝」,一座城市也是如此。環境衛生整治是二七新村街道創城工作的重點,各社區志願者集中力量,對綠化帶、人行道、背街小巷、衛生死角實施「地毯式」摸排清掃,針對整治過程中發現的臨街生活垃圾堆放等問題,他們積極與居民溝通協調和宣傳教育,形成創建整潔市容市貌的合力,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責任感。

不管是炎炎烈日還是瓢潑大雨,二七新村街道各主次幹道上都會發現文明交通志願者的身影。他們在交通高峰期引導群眾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整理路邊亂停亂放非機動車,為居民規劃停車區域、疏導居民規範停車。此外,為鞏固創城工作成果,努力提高群眾對文明城市的認識,二七新村街道加大公益宣傳廣告投放力度,社區志願者在居民小區樓道內的醒目位置張貼公益廣告,做到所有小區全覆蓋;在沿街店鋪和人員密集區為居民宣傳創城工作,進一步提高居民知曉率、支持率和參與率,營造人人關心、人人參與的文明共建氛圍。接下來,二七新村街道將認真分析研判,嚴格對標對表,形成攻堅衝刺工作態勢,繼續保持整潔的轄區環境和良好的「二七形象」。

(本報記者 劉陽 通訊員 張曉翼 董琦琦)

B「紅色物業」助推創城黨建工作提升群眾幸福感

「羅書記,這又忙活上了?這麼熱的天,也不休息會兒?」在山大路街道建鑫社區洪樓南路13號院的小花園裡,有著34年黨齡的退休老黨員羅曰華正滿頭大汗地撿拾枯枝和垃圾,路過的社區居民看在眼裡,紛紛熱情地和他打起招呼,這樣的場景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創城工作開始後,每到空閒時間,作為建鑫社區第二黨支部書記的羅曰華總是帶領支部黨員衝鋒在社區創城的第一線——撿拾垃圾、綠化美化,有他們的身影;清除小廣告、擺放車輛、張貼文明標語,有他們的身影;勸導市民文明養犬、協調鄰裡矛盾,有他們的身影……「一個黨員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一座樓,一座樓帶動一個小區」——時時處處忙碌在創城一線的黨員身影,成為了一面面迎風飄揚的旗幟,引導激發小區內其他住戶積極參與創城工作的熱情和意識。

通過創城工作的全面開展,現在的13號院充滿勃勃生機——路邊樹木鬱鬱蔥蔥,花園內鮮花綻放,停車位施劃規範,車輛停放整齊,小區地面整潔,牆壁宣傳欄充滿文化氣息……居民們閒暇時圍聚在一起,休憩閒談,一派和諧文明、安寧祥和景象。

有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洪樓南路13號院還一直處於無產權單位的失管失控狀態,一座座違建小屋侵佔著院內公共空間,嚴重時救護車都開不進來。年久失修的斑駁路面,給居民帶來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居住環境日益惡化,社區居民也怨聲載道,幸福感越來越低。

為切實提高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山大路街道建鑫社區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摸索,大膽突破、勇於創新,在全面推進創城工作的同時,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以社區黨員「紅色隊伍」為根基、以強化「紅色功能」為紐帶、以「紅色文化」進社區為媒介,聚力於擴大社區「紅色效應」——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的作用,努力打造社區「紅色物業」,社區黨委有方向、社區居民有盼頭、物業企業有支撐,形成了「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社區治理新格局,使社區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得到提升。 (本報記者 張敏)

C老驥伏櫪志千裡不忘初心再出發

自從今年2月份被臨危受命為社區網格黨支部書記後,半年多的時間,平陰縣安城鎮老幹部黨支部書記兼榆山街道文昌社區第九網格黨支部書記張吉星的足跡就踏遍了網格內各個角落,以實際行動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文昌社區第九網格具體負責文鼎嘉苑小區1-9號樓片區,網格內包含商戶、住戶共計344戶。為加強社區安全,張吉星組織了網格內9名樓長和志願者開展不間斷治安巡邏,每兩人一組,三小時一班,有了他組織的治安巡邏隊伍,截止到現在網格內沒有一起盜竊事件發生。同時,他還帶領網格內居民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牛皮癬大清掃活動,積極帶頭向居民倡導綠色環保理念,號召大家「五城聯創,從我做起。」力爭把文鼎嘉苑小區建設成為「精品小區」,在他的帶領下,小區環境明顯得到改善。在「共產黨員戶」摸底建檔中,58戶黨員戶掛上了「共產黨員戶」標牌,讓黨員亮出身份,向居民作承諾,接受群眾監督,進一步激勵黨員做表率、立標杆,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積極主動地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自開展共產黨員戶掛牌以來,在職黨員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愈發高漲,鄰裡關係也更加融洽。

文鼎嘉苑小區內非機動車輛亂停亂放是個大難題,亂接充電樁或電動車進電梯的現象,影響小區環境整潔,存在嚴重的用電、火災等安全隱患。為解決這個問題,部分居民提出了「建設充電車棚」的建議,為了這個方案的成功實施,張吉星聯合樓長積極做好解釋工作。開始有些居民有疑慮,認為車棚建造後,會佔用不少停車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質量。他積極配合物業公司苦口婆心地一遍遍解釋,居民逐漸理解了建設車棚的必要性,紛紛表示支持此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廣大居民的支持配合下,目前五個標準車棚正在建設中。新建設的車棚將配置滅火器和充電樁,方便停車充電,又消除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本報記者 馮經偉)

D社區離娘家不足百步卻「幾過家門而不入」

「91、92、93……」時間回到兩年多前,剛剛從其他社區來到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區任黨委書記的許蕊在母親家午休後數著步數來到辦公室。即便需要從樓上走下來,也依然只需要93步就能走到居委會。「兒子小學六年級,女兒剛滿1歲,單位離家這麼近,方便下班之後回家照顧孩子了。」然而,兩年多過去了,她的「小算盤」完全落了空,因為工作忙,她很少有時間能夠在午休時回家。從居民到社區幹部,她與社區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多少個周末時光,許蕊在社區創城,一遍一遍研究老舊小區微治理的方案……在甸柳一居工作,接過「小巷總理」陳葉翠的接力棒,意味著要有更多的付出和擔當。

許蕊創新基層治理方法,制定「四微工作法」網格工作實操手冊,從微服務、微治理、微故事、微心願四個切入點入手開展社區工作。她說,「微」不是「小」的意思,而是注重細節,致廣大而盡精微。她在社區成立網格加油站,開展沉浸式情景教學,將社區治理理念以生動的方式傳授給新進網格員們。

為了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許蕊提出創立的「黨員管家班」志願服務隊品牌,現已成為聯結黨員群眾、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的優質載體。14支黨員管家服務隊,30個社區社區組織,「佳園綠盾」「成長教育聯盟」「益居營造團」……不斷有新的公益志願類的草根組織在社區孵化成長。這座老舊社區,正在她的帶動下開始散發出年輕的活力。(本報記者 李冬陽)

E創城腳步不停歇服務熱情不打折

在先行區崔寨街道,有一群身穿藍色制服的人,他們每天奔波在街道的大街小巷,維護市容秩序、查處亂搭亂建、清理違章廣告,他們就是崔寨街道綜合執法辦公室的執法隊員們。

一大早,劉鑽民像往常一樣帶領隊員開始一天的巡查。近期,濟南城管第三方測評管理平臺多次拍到轄區沿街商鋪在外晾曬衣物,劉隊長決定帶領隊員開展集中整治行動。中心大街是崔寨轄區主要商業街之一,餐飲、美發、培訓機構遍布整條街道,店主在外晾曬衣物現象嚴重。劉隊長說:「治理得多了,商家都比較配合,一次不聽,等會再來一次,他不動手整改,我們就幫著他們整。久而久之,他也會不好意思的。」

另一邊,郭傳興則帶著隊員和往常一樣沿著220國道自清寧路口向南巡查。當他們行駛到英才學院附近時,發現路西邊溝內有一輛側翻的電動三輪車,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躺在綠化帶內動彈不得,路邊還停著一輛白色SUV,但是駕駛員已經不知去向。郭隊長帶領隊員立即下車查看,他們一邊安撫傷者詢問傷勢,一邊給120、110打電話,同時指揮過往車輛注意避讓,保護現場。待120趕到後,為避免對傷者造成二次傷害,執法隊員協助醫護人員將中年婦女用擔架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交警到達現場後,向隊員了解了具體情況,對他們保護現場的行為表示感謝,為他們處事不驚、暖心施救的行為點讚。待交警拍照取證勘查完現場後,執法隊員又合力將中年婦女的電動車抬出邊溝才安心離開繼續一天的巡查。

……

最近幾個月,這些「劉鑽民、郭傳興」們走在創城的最前線,用腳步丈量過轄區每一寸土地,為創城與「無違建街辦升級工作」不斷加分。(本報記者 郝倩)

來源:濟南日報

相關焦點

  • 用心做群眾的「貼心人」
    用心做群眾的「貼心人」 2021-01-07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是社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她紮根在社區基層第一線,奉獻在服務群眾主戰場,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她是群眾的貼心人,社區的「大管家」。多年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一位基層民警的使命與擔當。她最愛說的就是「我行」,這背後包含著太多令人感動的故事。義不容辭 解決群眾困難「怎麼進展這麼快!」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看著馬春梅的膝關節CT片不敢相信。
  • 社區警務|群眾寵物走丟了,社區民警也幫找
    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公安工作的第一標準。東莞市公安局清溪分局鐵松警務室積極轉變觀念,從傳統的「管制型」向便民利民的「管理服務型」轉變,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辦人民群眾想辦而自身又無法辦到的事情,多為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 「我的脫貧故事」飲水思源 做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都勻...
    我叫陳陽勇,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思源社區的居民。今年是我們一家3口在都勻市區新家生活的第三年。在這裡,我利用自己的所學之長免費給小區老人、孩子修剪頭髮,安電線、接水管、裝柜子、修電器……幫助解決社區各種小問題,成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
  • 退伍不褪色 舍小家為大家 紮根一線當好群眾貼心人
    2018年,鐵匠社區黨支部被貴州省委組織部表彰為「全省優秀基層黨組織」。針對居民參加群眾會不積極的現狀,胡映在7個村民組安裝10個大喇叭,每天定時播放相關信息,讓居民在日復一日的宣傳中熟悉政策、增進理解,讓小陣地真正發揮大作用。鐵匠社區人多地廣,胡映駐村之初,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非常繁重。
  • 工作隊在行動|爭做百姓貼心人 群眾冷暖掛心間
    工作隊在行動|爭做百姓貼心人 群眾冷暖掛心間 2021年01月08日15:34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徐濤 馮文勝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馮文勝 通訊員
  • 勞模風採‖李六豔:初心不改 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勞模風採‖李六豔:初心不改 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2020-06-05 0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記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老桑曲增
    曾擔任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因長期在脫貧路上任勞任怨,成為了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由於自身的慢性疾病以及高強度的工作,於2019年12月25日早上7時在昌都日通醫院因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年僅46歲。  勤政為民,他盡心為民辦事  囊謙縣查秀村位於多昂湧地區,距離縣城有50公裡,全村有5社 ,人口338戶1405人。
  • 登仙橋村的「貼心人」
    幫助村民插秧(曾知 攝)  「我們不僅種植了紅米,今年還開始養稻花魚了,這些都歸功於我們村的『貼心人』……」登仙橋村魚子坑組貧困戶王日升如是說。  王日升口中的「貼心人」,就是樂安縣公司駐村扶貧工作組第一書記董小平。2016年,董小平來到該村扶貧時,群眾的期望是:「我們欠的是資金實力,少的是方法思路,缺的是信息技術,愁的是產品銷路,急的是支撐項目,盼的是幹部服務。」登仙橋缺的就是帶領他們脫貧致富的「貼心人」。
  • 農場貼心人
    農場貼心人 來源: 南通市公安局 發布時間:2021-01-14 字體:[ 大 中 小 ] 在同事眼中,他是年近花甲的「老黃牛」,可他卻視自己為「少年伢兒」;在百姓眼中,他是德高望重的「李警官」,可他卻視自己為「李家大叔」。深耕社區二十三載,厚植基層甘奉獻。
  • 【追夢人】這群讓社區人人稱道的好幫手和貼心人,他們的故事你不能不知~
    據了解,新華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黨支部自成立以來,中心的8名黨員始終把黨的建設工作與服務相結合,緊貼社會管理和民生改善,深入基層,了解居民需求,從看到到想到到做到,新華家綜如今已成為社區人人稱道的好幫手和貼心人。
  • 桃城鎮網格員:居民群眾的貼心「管家」
    今年5月份以來,桃城鎮積極探索社會服務管理工作方式,先行先試開展微網格服務管理模式,網格員充分發揮解決民生問題、調解群眾矛盾糾紛等作用,在生活中成為老百姓的貼心「管家」。近日,桃溪社區霞宅小區B區發生電線著火,在居民周允據的告知下,桃溪社區網格員周品及時聯繫供電公司,及時制止了火勢的蔓延,避免了不良後果的產生,切實保證了群眾的安全。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鎮遠縣羊場鎮羊場村幫扶幹部羅國超
    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開展群眾工作,一定要和群眾成為朋友,學會投其所好,及時了解哪家缺政策、缺技術,因戶施策為他們提供幫助。只有把群眾當親人,他們才會把我當家人。下一步,接續鄉村振興,我將以更加飽滿的戰鬥熱情,繼續苦幹實幹,做群眾的「貼心人」,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華姝編輯 孫蕙  編審 付松
  • 人民警察陳祖海:一心撲在工作上 做群眾的貼心人
    在採訪陳祖海時,想了解在工作中,哪些事和經歷是他值得感動和回憶,他卻這樣說:「這些事其實都不足一提,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服務廣大群眾,我們民警不僅要做好、做實、做快,還把工作質量提上去,做好群眾的貼心人。」2007年4月,陳祖海參加公安工作的第一站——林泉派出所。剛接觸新的工作,陳祖海滿懷激情。
  • 做好醫生,更要做家庭貼心人
    在22年的臨床生涯中,王旭松主任用一言一行踐行著這句廣為流傳的名言,被華莊周邊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為「家庭貼心人」。「有些老人行走不便,怎麼辦?肯定得上門。」紮根基層22年,社區居民也信任這位「家庭貼心人」,一有空閒病人家屬也都樂意往王旭松這跑,請教請教護理知識,當然碰到緊急情況,也少不得請王旭松出門。提前和王旭鬆通過電話,無論是諮詢還是體檢,這些籤約居民都能找到王旭松。即便有居民情況比較緊急,不約前來沒找到王旭松,電話裡這位「家庭貼心人」也會交代好找哪位同事。
  • 警探號丨110接警員:陌生的傾聽者 群眾的守護者
    凌晨五點接到求助簡訊,她一邊安撫和指導報警人,一邊調派附近警力趕往現場;她將生活經驗融入工作,站在一個普通妻子、母親的角度,保護事主安全……她每天在電話、電腦前傾聽著群眾的聲音,一堅持就是14年,兢兢業業,從無怨言。她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指揮部110接警中心三科民警範超。
  • 社區民警鄭明燭:把群眾的"雞毛蒜皮"放心上
    當人們沉浸在老街的驚喜時,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護國派出所社區民警鄭明燭已經帶領輔警、春城治安志願者為這片地方保駕護航。 鄭明燭,是護國派出所景星社區的一名社區民警。 從警27年,一直在基層派出所工作,先後擔任過內勤、刑偵、治安、巡邏、社區民警。
  • 昆明護國街道新當選「90後」社區黨委委員:和護國共成長
    李振然原是祥雲街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在這次換屆選舉中憑藉出色的工作表現以及黨員群眾的廣泛認可當選金牛街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工作對我來說是一份有溫度、有活力的幸福工作,在社區的8年時光我成長了很多。社區黨委書記的份量很重,不在於其稱呼,而在於其背後的責任,感謝組織的培養和黨員群眾的認可,我將時刻謹記組織的囑託,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團結帶領社區黨員群眾,用工作好成績回饋組織和黨員群眾信任,詮釋青春擔當。」張嚴嚴是一名95後黨員,雖然人年輕,但她卻是同事和黨員群眾眼中能獨當多面的小能手。
  • 【新時代文明實踐】白保忠:「外來戶」成了百姓「貼心人」 !
    【新時代文明實踐】白保忠:「外來戶」成了百姓「貼心人」 !社區居委會主任、薌城義警協會骨幹……身兼數職,最讓他有成就感的是人民調解員的職務。15年,調解矛盾糾紛千餘起,調解成功率96%。2018年,「白保忠調解室」獲得「江西省先進調解集體」。而他一家卻是鎮裡的「外來戶」,他也曾是一名下崗職工,如何成為百姓貼心人?7月下旬,青原區值夏鎮調解員白保忠講述了他的故事。
  • 魯山馬國偉:社區居民健康安全的忠誠守護者
    2月20日,魯山縣琴臺街道健康社區駐村工作隊長馬國偉對健康社區貧困戶華彩霞的兒子司知遠說到。 馬國偉是魯山縣財政局派駐琴臺街道健康社區的駐村工作隊長。華彩霞是健康社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兒子司知遠2015年考入河南農業大學,同年,他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華彩霞一直患有慢性病,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庭猶如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