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路上,老桑曲增的腳步從未停歇,他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書寫出了動人的脫貧故事。
老桑曲增1973年4出生於白扎鄉查秀村,中共黨員,2000年參加工作。曾擔任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因長期在脫貧路上任勞任怨,成為了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由於自身的慢性疾病以及高強度的工作,於2019年12月25日早上7時在昌都日通醫院因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年僅46歲。
勤政為民,他盡心為民辦事
囊謙縣查秀村位於多昂湧地區,距離縣城有50公裡,全村有5社 ,人口338戶1405人。草場面積18.594萬畝,總耕地面積2165畝。2013年老桑曲增擔任查秀村主任以來,充分發揮個人特長,以村環境建設為重點,全面開展工作,加快了全村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也改善和提升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過去的查秀村,到處是舊房、泥土路,村容不整,道路難行。他從最初改造泥土路和村民院落抓起,多次去往鄉政府請批資金、爭取相關政策。後來他通過「村村通」的政策獲得了資金,就開始動員村民出工出力,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修出了6條硬化路。他積極培育扶貧產業,依託獨特的旅遊資源、以此來發展旅遊產業,為農牧民群眾獲得增收。
他支持具有市場經濟頭腦的返鄉人才,投入資金和物力幫助,使得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建設以及畜產品研發得到長足發展,以此不斷延長產業鏈,使產業效益突出。他還實行牲畜定點屠宰、強化檢疫、病害內臟無害化處理,進一步加大畜疫防治和定居點1公裡半徑內的滅鼠治蟲工作力度。全面治理定居點生活垃圾等傳染汙染源,定期對居民飲用水進行水質檢測,保證農牧民群眾飲水安全。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愛國衛生運動,充分利用法定節假日、民族宗教集會及地區傳統節日,以廣播、電視、專欄等形式全方位向廣大農牧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對傳染病的傳播和地方病防治等知識進行大力宣傳,從而著力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
奮鬥一生,他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2015年,查秀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的啟動,正式拉開了查秀村精準扶貧工作帷幕,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充分發展村集體經濟,開辦了農畜產品加工,實現了以多種經營、多渠道來增收。五年來,老桑曲增在和病魔做鬥爭的同時,也在和查秀村的貧困現狀做著頑強鬥爭。
通過老桑曲增和其他各方的共同努力,查秀村五個社從幾乎原始的狀態成為了如今水來了,電亮了,路通了,信號也滿了的新面貌,百姓也從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困境轉變成了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而對於教育、醫療、牲畜健康、耕地管理等都取得了質的飛躍。
老桑曲增以身作則,用正確的管理方式引導貧困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杜絕「慵 懶 散」的陋習和「等 靠 要」的思想觀念,激發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積極性。他本著做實建檔立卡基礎數據的原則,實現了查秀村戶戶有檔案。同時他創新工作思路,制定了精準扶貧到戶措施落實一覽表和精準扶貧行業配套措施一覽表,詳細記錄貧困戶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貧困戶收入、住房、技能培訓、專項貸款和行業部門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
老桑曲增的一生是奮鬥、是奉獻、是光輝的一生,他從擔任村主任一職以來,就嚴格按照各項要求,奔走在查秀村的田間地頭,全面了解所有貧困戶家中的情況,視老百姓為親人,當貧困戶為朋友,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把老百姓的困難的當成自己的困難,積極為貧困戶做實事,辦好事,從而深得村民的認可和愛戴。
抓好教育,他不辭辛勞
老桑曲增特別重視查秀村控輟保學工作,因為他明白只有「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所以他不辭辛勞,責無旁貸,只願查秀村的孩子們能夠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成為對自己、對家鄉有用的人才。
他認真協調處理好一切村上工作事務的同時,始終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在控輟保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個開學初他都要對那些有輟學想法的學生及家長進行家訪,及時了解學生假期的生活和心裡的動態。面對不想上學的家庭,他就耐心的向父母孩子說明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性和黨的教育幫扶政策,極力勸說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在他鍥而不捨的努力和家長的支持下,查秀村所有輟學生都已重返校園。
關注民生,他體察民情
老桑曲增時刻關注關心並深入本村所有三無、五保、低保戶的生活狀況,在各種自然災害來臨時,親自去往現場,排查險情。
每到新春佳節,他就代表組織去關心慰問老黨員,老幹部和困難家庭,面對本村矛盾糾紛,他總是及時排查、調解、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以此來確保鄉上的治安穩定,正因他的無私奉獻,贏得了全村百姓的感動和感謝。
在圍繞生態移民和易地扶貧搬遷戶上,他注重後續產業發展,擴大扶貧產業試點規模,扶優做強扶貧產業。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努力培育特色種植業和規模養殖業,開發農牧產品深加工,重點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大力扶持發展旅遊、商業、飲食、運輸、民族傳統加工業等後續產業,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在老桑曲增的帶領下,查秀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查秀村,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已經實現,貧困群眾住進了安全可靠的房子,孩子們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環境,群眾的健康素養也穩步提升,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齊全。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老桑曲增就強化責任落實,凝聚攻堅合力,盡心盡力解民憂,雖然他的人生永遠定格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但在老百姓的心裡,早已將這位脫貧致富的「貼心人」永遠放在了心裡。 (本報記者 秋菊整理)
[ 責編:楊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