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記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老桑曲增

2021-01-19 手機光明網

  在脫貧路上,老桑曲增的腳步從未停歇,他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書寫出了動人的脫貧故事。

  老桑曲增1973年4出生於白扎鄉查秀村,中共黨員,2000年參加工作。曾擔任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因長期在脫貧路上任勞任怨,成為了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由於自身的慢性疾病以及高強度的工作,於2019年12月25日早上7時在昌都日通醫院因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年僅46歲。

  勤政為民,他盡心為民辦事

  囊謙縣查秀村位於多昂湧地區,距離縣城有50公裡,全村有5社 ,人口338戶1405人。草場面積18.594萬畝,總耕地面積2165畝。2013年老桑曲增擔任查秀村主任以來,充分發揮個人特長,以村環境建設為重點,全面開展工作,加快了全村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也改善和提升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過去的查秀村,到處是舊房、泥土路,村容不整,道路難行。他從最初改造泥土路和村民院落抓起,多次去往鄉政府請批資金、爭取相關政策。後來他通過「村村通」的政策獲得了資金,就開始動員村民出工出力,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修出了6條硬化路。他積極培育扶貧產業,依託獨特的旅遊資源、以此來發展旅遊產業,為農牧民群眾獲得增收。

  他支持具有市場經濟頭腦的返鄉人才,投入資金和物力幫助,使得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建設以及畜產品研發得到長足發展,以此不斷延長產業鏈,使產業效益突出。他還實行牲畜定點屠宰、強化檢疫、病害內臟無害化處理,進一步加大畜疫防治和定居點1公裡半徑內的滅鼠治蟲工作力度。全面治理定居點生活垃圾等傳染汙染源,定期對居民飲用水進行水質檢測,保證農牧民群眾飲水安全。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愛國衛生運動,充分利用法定節假日、民族宗教集會及地區傳統節日,以廣播、電視、專欄等形式全方位向廣大農牧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對傳染病的傳播和地方病防治等知識進行大力宣傳,從而著力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

  奮鬥一生,他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2015年,查秀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的啟動,正式拉開了查秀村精準扶貧工作帷幕,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充分發展村集體經濟,開辦了農畜產品加工,實現了以多種經營、多渠道來增收。五年來,老桑曲增在和病魔做鬥爭的同時,也在和查秀村的貧困現狀做著頑強鬥爭。

  通過老桑曲增和其他各方的共同努力,查秀村五個社從幾乎原始的狀態成為了如今水來了,電亮了,路通了,信號也滿了的新面貌,百姓也從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困境轉變成了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而對於教育、醫療、牲畜健康、耕地管理等都取得了質的飛躍。

  老桑曲增以身作則,用正確的管理方式引導貧困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杜絕「慵 懶 散」的陋習和「等 靠 要」的思想觀念,激發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積極性。他本著做實建檔立卡基礎數據的原則,實現了查秀村戶戶有檔案。同時他創新工作思路,制定了精準扶貧到戶措施落實一覽表和精準扶貧行業配套措施一覽表,詳細記錄貧困戶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貧困戶收入、住房、技能培訓、專項貸款和行業部門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

  老桑曲增的一生是奮鬥、是奉獻、是光輝的一生,他從擔任村主任一職以來,就嚴格按照各項要求,奔走在查秀村的田間地頭,全面了解所有貧困戶家中的情況,視老百姓為親人,當貧困戶為朋友,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把老百姓的困難的當成自己的困難,積極為貧困戶做實事,辦好事,從而深得村民的認可和愛戴。

  抓好教育,他不辭辛勞

  老桑曲增特別重視查秀村控輟保學工作,因為他明白只有「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所以他不辭辛勞,責無旁貸,只願查秀村的孩子們能夠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成為對自己、對家鄉有用的人才。

  他認真協調處理好一切村上工作事務的同時,始終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在控輟保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個開學初他都要對那些有輟學想法的學生及家長進行家訪,及時了解學生假期的生活和心裡的動態。面對不想上學的家庭,他就耐心的向父母孩子說明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性和黨的教育幫扶政策,極力勸說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在他鍥而不捨的努力和家長的支持下,查秀村所有輟學生都已重返校園。

  關注民生,他體察民情

  老桑曲增時刻關注關心並深入本村所有三無、五保、低保戶的生活狀況,在各種自然災害來臨時,親自去往現場,排查險情。

  每到新春佳節,他就代表組織去關心慰問老黨員,老幹部和困難家庭,面對本村矛盾糾紛,他總是及時排查、調解、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以此來確保鄉上的治安穩定,正因他的無私奉獻,贏得了全村百姓的感動和感謝。

  在圍繞生態移民和易地扶貧搬遷戶上,他注重後續產業發展,擴大扶貧產業試點規模,扶優做強扶貧產業。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努力培育特色種植業和規模養殖業,開發農牧產品深加工,重點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大力扶持發展旅遊、商業、飲食、運輸、民族傳統加工業等後續產業,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在老桑曲增的帶領下,查秀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查秀村,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已經實現,貧困群眾住進了安全可靠的房子,孩子們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環境,群眾的健康素養也穩步提升,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齊全。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老桑曲增就強化責任落實,凝聚攻堅合力,盡心盡力解民憂,雖然他的人生永遠定格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但在老百姓的心裡,早已將這位脫貧致富的「貼心人」永遠放在了心裡。 (本報記者 秋菊整理)

[ 責編:楊煜 ]

相關焦點

  • 【身邊的榜樣】群眾心中的「老好人」 丨記囊謙縣白扎鄉巴麥村村...
    200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至1983年擔任白扎鄉達尼社會計,1983年至2010年擔任達尼社隊長兼巴麥村會計,2010年至今擔任巴麥村村主任。2019年11月17日這一天在接到通知後,患有嚴重高血壓的老周沒有一絲猶豫,沒有因病推辭,硬讓阻攔自己的兒子騎上摩託車送他去了村委會。這一天老周的任務是帶領塔巴、桑巴彭措挨家挨戶去宣講脫貧攻堅政策。
  • 囊謙縣白扎鄉:村級換屆一張圖 穩紮穩打顯成效
    走進囊謙縣白扎鄉人民政府辦公室,你會看見一張醒目的大圖掛在牆上。這是今年村級換屆選舉工作開展以來,白扎鄉黨委自己研究制定的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進度掛牌到期表,「換屆各項重點工作、各村任務分工、責任人籤字、完成時間、完成情況......」都反映在上面,一張圖表讓村級換屆工作一目了然。
  • 用心做群眾的「貼心人」
    用心做群眾的「貼心人」 2021-01-07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換屆選舉】白扎鄉開展村「兩委」換屆選舉再摸底再排查工作
    自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開展以來,白扎鄉以「三優三強三過硬」為目標,以未雨綢繆的工作狀態全面做好村「兩委」換屆各項工作。為化解鄉內一些信訪矛盾和各類糾紛較多的「問題村」,白扎鄉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帶領駐村工作組先後多次赴「問題村」,開展村「兩委」換屆選舉再摸底再排查工作。
  • 工作隊在行動|爭做百姓貼心人 群眾冷暖掛心間
    工作隊在行動|爭做百姓貼心人 群眾冷暖掛心間 2021年01月08日15:34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徐濤 馮文勝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馮文勝 通訊員
  • 勞模風採‖李六豔:初心不改 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勞模風採‖李六豔:初心不改 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2020-06-05 0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登仙橋村的「貼心人」
    幫助村民插秧(曾知 攝)  「我們不僅種植了紅米,今年還開始養稻花魚了,這些都歸功於我們村的『貼心人』……」登仙橋村魚子坑組貧困戶王日升如是說。  王日升口中的「貼心人」,就是樂安縣公司駐村扶貧工作組第一書記董小平。2016年,董小平來到該村扶貧時,群眾的期望是:「我們欠的是資金實力,少的是方法思路,缺的是信息技術,愁的是產品銷路,急的是支撐項目,盼的是幹部服務。」登仙橋缺的就是帶領他們脫貧致富的「貼心人」。
  • 退伍不褪色 舍小家為大家 紮根一線當好群眾貼心人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我始終牢記,要時刻以國為任、以家為念,砥礪前行!」滿懷激情、鏗鏘有力地說出這句話的人,是貴州省畢節市總工會派駐赫章縣鐵匠鄉鐵匠社區擔任第一書記的胡映。1985年12月出生的胡映,是七星關區層臺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他,於2004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學習。
  • 【鄉鎮動態】白扎鄉召開農村低保集中清理整治工作安排部署會
    為進一步規範農村低保工作,切實解決低保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 「關係保」、「人情保」等問題, 12月22日,白扎鄉召開農村低保集中清理整治工作安排部署會,全鄉所有幹部職工,各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各村支部書記及主任參加會議,會議由副鄉長曲傑江措主持。
  • 她是社區「大管家」 居民貼心人
    她紮根在社區基層第一線,奉獻在服務群眾主戰場,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她是群眾的貼心人,社區的「大管家」。多年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一位基層民警的使命與擔當。她最愛說的就是「我行」,這背後包含著太多令人感動的故事。義不容辭 解決群眾困難「怎麼進展這麼快!」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看著馬春梅的膝關節CT片不敢相信。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鎮遠縣羊場鎮羊場村幫扶幹部羅國超
    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開展群眾工作,一定要和群眾成為朋友,學會投其所好,及時了解哪家缺政策、缺技術,因戶施策為他們提供幫助。只有把群眾當親人,他們才會把我當家人。下一步,接續鄉村振興,我將以更加飽滿的戰鬥熱情,繼續苦幹實幹,做群眾的「貼心人」,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華姝編輯 孫蕙  編審 付松
  • 人民警察陳祖海:一心撲在工作上 做群眾的貼心人
    真敬業必須苦耕耘「陳祖海是最辛苦的一個,做人誠懇,工作踏實,我們都非常尊敬他!」提起陳祖海,戰友熊久濤說:「我和他共事過,他愛崗敬業的精神確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內勤民警都有共同特徵:要就是白髮、要就是禿頂。8月19日,筆者來到黔西縣公安局刑偵大隊,第一次見到擔任內勤民警的陳祖海,這句話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驗證:一張30多歲的臉,兩鬢斑白的頭髮,看得讓人心疼。
  • 社區守護者群眾貼心人
    (李冬陽 攝) 崔寨街道城管隊員營救受傷群眾。 A身穿馬甲、肩戴紅袖章志願服務綻放文明之花 走進市中區二七新村街道轄區,一批身穿志願者馬甲、肩戴志願紅袖章,手持創城工具的群體成為街頭巷尾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深入社區為轄區居民帶來整潔的環境,走上街頭讓市容市貌煥然一新;他們把服務送到居民身邊,讓文明宣傳傳遍大街小巷。他們就是二七新村街道社區志願者。
  • 「我的脫貧故事」飲水思源 做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都勻...
    在這裡,我利用自己的所學之長免費給小區老人、孩子修剪頭髮,安電線、接水管、裝柜子、修電器……幫助解決社區各種小問題,成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貼心人」。走在小區裡,每每聽到群眾對我的招呼,心裡就感到十分欣慰。而我也早已習慣了小區的生活,在這裡真正找到了家的歸屬感。 以前我家裡條件不好,父親有殘疾,母親早些年病故了,還有一個弟弟。
  • 村主任長期外出打工 公章由7旬父母掌管
    【核心網事】村主任不住村 父母親掌「大印」在題為《村主任不在村裡,公章留給父母保管使用》的帖子中網友質疑:「像這樣的村幹部村民會選他?這其中也有問題吧!」網友「Li靜候佳音」說:「村幹部作為群眾的主心骨和領路人,長期在外怎麼開展工作?相關部門應該徹查,如果是長期在外忙個人事業,那要這樣的村幹部有啥用呢?」
  • 張維迎:村主任霍東徵
    「東徵當村主任了!」這是父親在電話裡給我說的第一句話。事隔近一年,父親說這句話時的詫異和興奮,我仍然記憶猶新。父親離開村裡有十幾年了,現在常年住在榆林市裡,誰當村主任對他的生活沒有什麼影響。但對像他這樣的村裡人來說,不論離開有多久,現在住哪裡,誰當村主任仍然是最大的新聞,比誰當省長、市長還重要。村主任看得見摸得著,可以評頭論足,罵幾句也無妨。
  • 村主任因收入低外出賺錢不交權 其父母代管公章
    近日,一篇網帖直指江西上饒市廣豐縣橫山鎮山頭村村主任夏劍波長期在外省包工程,將公章交由其父母保管,村民辦事需要找其父母,並且需要「意思意思」才能蓋章。對此,橫山鎮鎮長稱,村幹部收入低,只要工作搞好出去賺點錢可以理解。
  • 農場貼心人
    農場貼心人 來源: 南通市公安局 發布時間:2021-01-14 字體:[ 大 中 小 ] 在同事眼中,他是年近花甲的「老黃牛」,可他卻視自己為「少年伢兒」;在百姓眼中,他是德高望重的「李警官」,可他卻視自己為「李家大叔」。深耕社區二十三載,厚植基層甘奉獻。
  • 【公安動態】立足本職解民憂 高效服務暖人心——戍企公安分局桃山...
    【公安動態】立足本職解民憂 高效服務暖人心——戍企公安分局桃山派出所以實際行動打造群眾滿意服務窗口 2020-08-25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代表心聲|束建科:他是百姓「貼心人」
    當秋日的陽光暖暖地灑滿「尚書故裡」郭倉大地的每一處角落時,束建科同志如往常一樣,又一次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在了遍訪群眾、傾聽心聲的路上。「他務實認真,從不搞花架子。」「他都是以身作則,帶頭做事。他不但是村工作的主心骨,更是老百姓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