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老人畫64年素描雪景,作品充滿童話意蘊,背後故事令人感動

2021-01-12 時尚穿搭喵

一位77歲老人,從13歲開始學習素描,而且作品的內容也全都是雪景,一畫就是64年,64年來,他畫了超過1000幅以上的巨幅素描雪景,他的每一幅素描都極其細膩逼真,同時充滿了童話意蘊,作品背後的故事也非常令人感動,他的作品後來還被俄羅斯博物館收藏,就連普京看到他的作品都表示十分讚賞。

2015年,普京在俄羅斯一家博物館參觀時,看到了一幅非常漂亮的黑白雪景,看著眼前的畫面,普京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了,他站在這幅作品前面看了好一會,隨後感嘆道:「這雪景拍得真美!」,陪同的工作人員走上前小聲地告訴普京,這不是照片而是一幅素描,普京就更加吃驚了,沒想到如此細膩逼真的雪景,竟然是一幅鉛筆素描。

相信很多網友看了眼前這些細膩真實的圖片,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些畫面全都是高清黑白照片,根本看不出來像是一幅幅素描作品,因為這些雪景的確畫得太逼真、太細膩了,無論是任何一幅作品,從整體到細節,從物體質感到細膩的光影,都刻畫得細緻入微、纖毫畢現,每一幅雪景都稱得十分完美。

比如眼前這幅雪景,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矗立著兩棟大小不一的房子,房頂上、地上、樹枝上都堆滿了厚厚的積雪,天空中雲層翻滾,陽光透過雲層照射在大地上,產生出十分美妙的光影,整個場景逼真至極,看起來充滿了立體感,同時又像是一幅漂亮的童話世界場景。

這些漂亮的素描雪景全都出自畫家Guram Dolenjashvili筆下。1943年,Guram出生在喬治亞一個農村家庭,他的爸爸是個木匠,媽媽是一位勤勞的家庭主婦,但他的爸爸不僅脾氣十分暴躁,而且也非常喜歡酗酒,醉酒之後經常毆打他的媽媽和姐姐,幼小的Guram也經常遭到爸爸的毆打,一家人只能悄悄地忍受爸爸造成的家庭暴力。

到了Guram13歲那年,他的媽媽再也無法忍受爸爸無止盡的暴力行為,13歲那年冬天,媽媽帶著姐姐離家出走了。從小在爸爸的打罵中長大,只有媽媽很疼愛他和姐姐,如今媽媽也帶著姐姐離開了他,小小的Guram害怕極了,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沒過多久爸爸也讓他輟學了,並在家附近的小商店為他找了一份售貨員的工作。

每天忙完工作之後Guram都很害怕回家,他常常一個人站在商店的窗戶前靜靜地看著窗外的雪景,窗外大雪紛飛,小小的Guram看著看著就留下了眼淚,他清楚地記得,就是在同樣大雪紛飛的傍晚,媽媽帶著姐姐就這麼離開了他,好心的店老闆看到他流淚不語,上前關切地詢問他,但他總是沉默不語。

沒過多久他就開始喜歡上了畫畫,他想把眼前的雪景全都畫下來,每次下班回家他就躲進自己的小房間裡,拿起畫筆畫個不停,Guram畫畫全靠自學,儘管沒有得到任何專業學習,Guram依然展現出了強大的藝術天賦。

俄羅斯的冬天寒冷而又漫長,媽媽離開的那些日子裡,他每天都在不停地畫畫,而且只畫雪景,就這樣不知不覺地畫了64年,64年中的每一天他都非常思念自己的媽媽,64年當中,他筆下那些美麗的雪景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因為一生痴迷畫雪景,人們也親切地稱他為「雪魔」。

1979年,他的雪景素描第一次在南斯拉夫藝術展上展出,一下子就引起了轟動,人們都被眼前的作品驚呆了!沒想到這些雪景素描竟然如此打動人心,很多觀眾都站在他的作品前流連忘返,他的作品更是轟動了整個喬治亞,越來越多的藝術機構也邀請他舉辦畫展,他的作品也被多家畫廊和博物館收藏。

後來他的作品和作品背後的故事甚至傳遍了整個歐洲,他也被喬治亞政府評為「功勳藝術家」,在記者的採訪中他回憶道「這些年的每一天,我都盼著媽媽回來,但同時又不希望她回來,因為怕她一回來又遭到爸爸的毆打和謾罵,我只希望媽媽在外面能過得幸福就好」。

64年來他很少間斷過畫畫,64年來他創作了1000多幅巨幅素描雪景,那一張張美妙的畫面,全都飽含了這位77歲老人對媽媽的思念,看了他的作品後,無數人都為之深深地感動,那一個個場景,一筆筆精緻細膩的筆觸,都是他心中一絲一縷對媽媽的牽掛。

儘管Guram已經成為知名畫家、藝術家,但生性孤獨的他卻很少喜歡拋頭露面,雖然有很多藝術機構不斷邀約,但在舉辦過僅有的幾次畫展之後,他就婉言謝絕絕大部分機構和畫商的邀請,靜靜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拿起手中的畫筆繼續畫著他的素描雪景。

看了他的經歷,不禁讓人百感交集,一個13歲的孩子,從小就在父親的打罵中長大,最疼愛他的媽媽又離開了他,他在孤獨中一路成長,在孤獨中愛上畫畫,他把對媽媽深切的思念,全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而且一畫就是64年,雖然他最終也沒有等到媽媽的歸來,但相信他的內心深處一直都深深地記著媽媽的溫暖。

相關焦點

  • 他畫了一臉的皺紋,PK超寫實素描大咖,硬是打敗了一嘴翹起的鬍子
    本文由長篇名家傳記《徐芒耀的油畫世界》作者陳洪標撰寫他畫了一臉的皺紋,PK超寫實素描大咖,硬是打敗了一嘴翹起的鬍子。↑上圖為原子筆繪畫作品《老人的笑容》中的皺紋和素描作品。藝術有沒有極限?這個問題對每一個從事藝術的人來說,都是很現實,他們幾乎天天在面對這個問題。
  • 四川14歲女孩鋼筆素描展示家鄉美 令人驚嘆
    四川14歲女孩鋼筆素描展示家鄉美馬海瑞向四川新聞網記者表示,只要有時間,今後還會通過鋼筆素描的形式把德陽其它漂亮的景點畫在紙上展示出來。  「她小時候就對繪畫很喜歡。」據馬海瑞的母親陳女士介紹,從3歲的時候,馬海瑞就喜歡畫畫。後來,她的奶奶系統地教她學習素描、色彩。一直到現在,她在自己不同的年齡階段,在觀察中、在意境裡,用鋼筆描繪各種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中國的56個少數民族、古建築等,也喜歡少兒科幻畫。
  • 苦練14年,中學老師一支鋼筆,畫出美麗雪景
    北方的小夥伴可比南方的小夥伴要幸福多了,哪怕是湖南的小夥伴,都盼到過年了也還沒看到雪景。雖然還沒盼到雪花飄飄,但有人用一支鋼筆就畫出了美麗的雪景,也能讓盼不到下雪的孩子感受到北方瑞雪漫天的冬之韻。
  • 《龍貓》:充滿溫情的童話故事背後,蘊含的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1989年以後,電視臺12次重播了這部影片,每次都獲得了極佳的收視率。並獲得電影藝術十大電影日本電影第1位,日本動畫大獎最優秀作品獎等15項獎項。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2分,有913460人參與了評價。有粉絲評價:「有一類好作品,可以直入人心,不需經過思考,就與內心深處的某些情緒發生共鳴,《龍貓》就是如此。」
  • 《比得兔》背後的女主人,有更傳奇的故事
    「彼得兔」這一卡通形象,是英國的經典「IP」,其原著作品《彼得兔的故事》被譽為現代繪本的開山鼻祖。作者畢翠克絲·波特是一位畫家兼作家,她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嗯,電影中的貝伊小姐正是以她為原型,她不僅畫出了流傳一個世紀的彼得兔的故事,本人的生活經歷也如同傳奇。作者 | 陳賽終其一生,波特小姐對自然的迷戀,既不抽象,也不哲學,而是她成年生涯裡極其具體而微的艱苦工作。
  • 科技解讀名畫背後的秘密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藉助X射線、螢光分光光度計、內窺鏡等高科技手段,來揭開那些世界級大師畫作背後的秘密…… 達·文西《抱銀鼠的女子》最早的畫中沒有銀鼠 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科特發現,達·文西經典肖像作品《抱銀鼠的女子》顏料塗層下一共有3個版本:
  • 77歲拾荒老人會英文欲編字典 被拍成紀錄片獲獎
    老人睡覺前,在附近報攤上借了一本《故事會》看。  這部紀錄片名為《夕拾》,導演是福田中學高二(9)班女生譚詩陽。談及拍攝這位拾荒老人的初衷,譚詩陽說,因為這位老人就在學校附近,她們天天上學和放學都會看到他。「一般流浪拾荒的老人都是乞討,但他天天在看書,經常抱著一本英漢字典看,我挺驚訝的。」孩子們想進一步了解這位老人,於是從3月22日開始,她召集了同班的以及高二(13)班的同學5人,開始跟拍這個老人。「開始我們沒穿校服,老人還以為我們是城管,後來還看了我們的學生證。」譚詩陽說,老人對外界還是有排斥。
  • 龍貓不老、千與千尋依舊,但是宮崎駿已經77歲了
    1月5號,是宮崎駿77歲生日。他早就鬚髮皆白,戴個老花鏡,手握鉛筆,在一堆畫稿面前一坐就是一天,幾十年如此。只是最近,這個老人總是喃喃地念叨一句話:「我的時間不多了。他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但不僅僅是擔心生命終結而已,而是擔心作品故事戛然而止。在宮崎駿世界裡,藝術高於生命。
  • 他被稱為「素描天才」一年能畫700張素描,繪畫水平超越陳丹青?
    但是陳丹青這位畫,他的繪畫藝術確實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他的速寫,他的素描繪畫技術是很紮實的,有人稱他是速寫第一人。不過,除了陳丹青這位畫家之外,還有一位畫家,他是80後的青年畫家,他主攻的就是素描,看到他的作品,他絕對是素描界裡的「冷軍」,他的素描作品,也都展現的是超寫實主義的,看了他的畫,大家都會驚訝於素描藝術的。
  • 那些你不知道的超寫實素描技巧大公開!
    一幅寫實性素描作品只要在所有因素都照顧到的情況下,在個別點上(比如黑白、空間、比例等等)有重點、獨到的側重就應該算是「超寫實」的作品了。乾貨分享了那麼多,是不是太單調了點?那我們來點養眼的大師作品,一飽眼福~劉斌素描超寫實第一人!精細程度令人驚嘆!1982年出生,遼寧本溪人,2006年畢業於瀋陽師範大學美術教育系。
  • 77歲拾荒老人會說英語教學生單詞 還欲編字典
    老人睡覺前,在附近報攤上借了一本《故事會》看。談及拍攝這位拾荒老人的初衷,譚詩陽說,因為這位老人就在學校附近,她們天天上學和放學都會看到他。「一般流浪拾荒的老人都是乞討,但他天天在看書,經常抱著一本英漢字典看,我挺驚訝的。」孩子們想進一步了解這位老人,於是從3月22日開始,她召集了同班的以及高二(13)班的同學5人,開始跟拍這個老人。「開始我們沒穿校服,老人還以為我們是城管,後來還看了我們的學生證。」譚詩陽說,老人對外界還是有排斥。
  • 瘋狂老鼠新歌《童話故事》上線,充滿色彩的童話,是成年人的幻想
    會說話的動物,飛在空中的精靈,在幻想中得到滿足,童話,是每個孩子送給自己的第一份禮物,可時間通常會帶走好奇,讓人不禁去想,人在長大之後,還會有童話麼。有的。只不過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公主和王子。從不提及青春,卻又充滿少年心氣一直是瘋狂老鼠一個頗為誠摯的優點,這次他們所帶來的單曲《童話故事》也是如此——陽光的斑駁被風吹落在雲彩上粉紅色的天空泛起藍色的海浪五彩斑斕的內心飄蕩在空氣裡被慌張留下傷痕的男孩
  • 自學素描基本入門:畫素描意味著什麼?
    在藝術中,素描是指一種快速、非正式的繪畫方式,由於各種原因,素描對各種媒介的藝術家都非常有用。你可以畫一對夫婦在公園長椅上停留在眼前的麼某個時刻。或者正在旅行時,想要快速地畫出旅途中一個美麗的場景。素描捕捉到的是瞬間和想法,很像照片,但它是用手畫的。
  • 學賞畫:法國畫家柯羅 COROT風景、人物、素描作品賞析
    清晨1815年,回到家裡的柯羅,在不能公開聲明想成為畫家的情況下,被父親送到另一位呢絨批發業老闆那裡去見習。往來與商會之間。因為這只是父親的一廂情願,柯羅對此一點興趣也沒有。他常常拋開按時發送商品的工作,熱中於到外面搞速寫或素描。到了1817年,他在繼續見習的同時,晚間開始到斯依斯學院會,去參加正式的繪畫學習。
  • 「印象派之父」畢沙羅的素描作品
    印象派畫家在面對自然物象寫生時,為捕捉瞬息萬變的色彩感覺,不再注重物形的表象而獲得筆意的自由,應當說這是素描造型上的解放。似乎畫筆不受約束的由工筆轉向寫意。因此有學者開始找尋印象派與東亞美術乃至中國美術的內在關聯性,其中素描在與中國水墨畫的黑白交互作用的畫面效果方面的異同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 他5歲學畫,考入清華美院,苦學30年就畫小女孩,個個畫成小仙女
    陳洪標|文他5歲學畫,考入清華美院,苦學30年就畫小女孩,個個畫成小仙女!把一件事做三十年,會怎麼樣?原來是下面這個樣子。如果說這些畫,是有人花了三十年時間取得的結果,你會不會覺得有些不值,太可惜了。是啊,一個人的人生最多就是三個三十年,再給你個三十年,你也不好意思接。
  • 【素描欣賞】畫出好看的素描,他就寥寥數筆
    素描是繪畫的基礎,繪畫的骨骼;也是最節制、最需要理智來協助的藝術。初學繪畫的人一定要先學素描,素描畫得好的人,油畫自然畫得好。畫素描的態度不只培養描寫力,同時也培養造型的能力,最後僅僅是素描也可視為作品來欣賞。相反的單看油畫作品就可知道作者在素描上的造詣如何。因此,素描是繪畫的基礎,也是繪畫的骨骼,是初學畫的人無論如何要先認真學素描。素描在嚴格的解釋上,只有單色的黑與白,但如加上淡彩或顏色,仍可認作素描。素描的表現方法分成:一、以描畫材料來看可分成木炭素描、鉛筆素描、炭精素描、鋼筆素描、銀筆素描、毛筆素描等。
  • 她畫了12年女性,畫水中女人性感嫵媚,畫美人魚栩栩如生
    在國外有一位美女畫家,她很擅長風景和人物題材,有趣的是她畫風景只畫海洋,畫人物就只畫女性。她畫了12年女性,而且畫中女性全部都以海洋為背景,她畫的水中女人性感嫵媚,畫美人魚稱得上栩栩如生。她就是來自費城的青年女畫家Lindsay Rapp,12年來她畫了很多漂亮的女性題材作品,同時也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
  • 吉林85歲老奶奶創作剪紙作品 點讚戰「疫」醫護人員
    一把剪刀、一卷紅紙、一支筆,這就是李延華老人創作剪紙作品的全部裝備。李延華老人今年85歲,2001年自學剪紙,這些年,她的剪紙作品已經多達上萬件。疫情發生後,她創作《點讚醫護人員》剪紙作品,為醫護人員加油,「自從疫情發生後,我每天在電視上看到醫護人員的付出,很感動,於是決定創作一幅剪紙作品,為醫護人員們點讚!」李延華老人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兩天時間剪出作品《點讚醫護人員》26日上午,中國吉林網記者來到李延華老人家。還沒進門,85歲的李延華老人就迎了出來,她頭髮已經白了,但非常精神,見到中國吉林網記者非常高興。
  • 瑞士小屋驚現《小王子》原版素描草圖
    一家藝術基金會稱,近日,在瑞士北部溫特圖爾市(Winterthur)的一所房屋裡發現一批出自經典童話《小王子》的作者-法國作家及飛行員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