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部經典看電影《阿q正傳》

2021-01-10 小剛剛影視
阿q正傳

《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未莊流浪僱農阿Q,雖然幹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它有力的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阿Q正傳

作者魯迅

下面說說咱們的主人公阿Q,他很卑怯,他喜與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了。對抵抗力稍為薄弱的小D,則揎拳擄臂擺出挑戰的態度,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則動手動腳,大肆其輕保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現。阿Q的精神勝利法,他與人家打架吃虧時,心裡就想道:「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於是他也心滿意足儼如得勝地回去了。中國人的精神勝利法發明固然很早,後來與異族周旋失敗,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阿Q雖是極卑微的人物,而未莊人全不在他眼裡,甚至趙太爺的兒子進了學,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為我的兒子將比他闊得多。加之進了幾回城更覺自負。

主人公阿Q代表了當時的中國人。無論是從文中各個人物的意識形態來看,還是形如留辮者的字母 『Q』,在在都透露出魯迅暗指的真實人物—中國人。影片不留情面地諷刺了當時中國人的一種自我麻醉、自我滿足、自我解脫與逆來順受的心態,以及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一種劣根性,包括自私自利、欺軟怕硬與精神勝利法。在為中國人指出這些缺點時,魯迅可以說是毫不留情的。但如果我們對中國人加以仔細的觀察,會發現他所描述的這種阿Q心態在當今社會中並沒有消失,這也讓我大吃一驚。不同於其他的作家,魯迅更注重反應社會與人性的醜惡,而且他企圖通過一種讓我們產生反感的方法來讓人理解他的想法。

阿Q的精神勝利法對我的影響尤為深刻,其實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失敗,面對這種處境,怎麼辦呢?一味沉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當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現代人懂得如何來緩解自己的情緒,這便是所謂的精神安慰。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便是其中之一種。我們當然不可將這種正常的排解心理困惑與苦痛的方法都謂之精神勝利法。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上一看,還有別忘加關注評論哦。

相關焦點

  • 淺談阿Q精神
    《阿q正傳》是魯迅寫於20世紀20年代的深刻揭露當時社會醜陋一面的典型的代表作。
  • 再次觀看經典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
    1994年是個偉大的電影年,當年上映的四部超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我最喜歡的是《阿甘正傳》。《阿甘正傳》 很經典的一部電影,大學的時候在老師的帶領下看了兩遍,上學的時候感覺像應付老師並沒有仔細去觀看,最近突然想起來這部電影越看越覺得有意思,每一次的想法和理解都不一樣,這個真的是一個寶藏一樣的電影。很喜歡裡面的臺詞。媽媽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你的下一塊口味是什麼。
  •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之作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之作.這篇小說十分的短,但從幾個方面寫出了當時我們國人的靈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於投機取巧,自高自大,狡猾.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批評!!《阿Q正傳》享有世界聲譽,當它一收筆,便被介紹到美、法、日、俄等十多個國家,至今已有四十種不同文字的譯本。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過:「這部諷刺寫實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國大革命時也有過阿Q,我永遠忘不了阿Q那副苦惱的面孔。」
  • 《阿Q正傳》:阿Q最大的悲劇,在於他的無知
    以前讀魯迅的文章,只是就這件事看這件事,並沒有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正思想。後來看了《孔乙己》,又看了《祝福》,慢慢地明白,魯迅先生的筆就像一把刀,深深地扎在國人的心窩上,對當時的社會有很強的批判性。他描寫的人物,表面上看起來荒唐可笑,仔細看卻有很強的諷刺意味。魯迅越是客觀冷靜的筆調,越是能讓讀者產生強烈震撼效果。
  • 「阿Q」嚴順開逝世,經典角色回顧
    之後多次上春晚,他的每一部小品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笑。(出自《阿Q正傳》)君君依稀還記得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看《阿Q正傳》和看春晚時候的情景。優秀的老藝術家們是需要被我們記住和敬仰的。今天君君跟大家一起來回顧嚴老的一些經典作品。永遠的阿Q,一路走好。
  • 哪一部是好的經典電影
    每年放映的電影不計其數,但就好看而言,經典電影仍然令人難忘。這些電影的情節緊湊,邏輯性強,引人入勝,電影的開頭會吸引你繼續觀看,看完之後,你會覺得你已經足夠了。高端營銷平臺鹿豹座讓我們來介紹一下世界十大電影的排名,我相信總有幾部電影會打動你的心。
  • 《阿Q正傳》與精神勝利法
    魯迅的小說並不多,但是堪為佳作的卻不少,其中又以《阿Q正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不僅阿Q的形象深入人心,以「精神勝利法」為特徵的阿Q精神也成為了慣用語,可見先生的作品的巨大的影響力。《阿Q正傳》創作於1921年底,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莊流浪僱農阿Q,幹起活兒來「十分賣力」,但到頭來什麼都沒有,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被遺忘,以至於阿Q宣稱自己姓趙而遭到趙太爺的毆打。小說深刻地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愚昧、腐朽的社會特點,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生活的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的生存法則。
  •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阿Q精神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也是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裡的一個人物。《阿Q正傳》也被拍成了電影廣為人知,由嚴順開主演的阿Q深入人心,啼笑皆非。該影片主要揭示了在舊社會的壓迫下思想深受璀殘的場景。
  • 江蘇中學語文教材刪《阿Q正傳》等經典篇章
    本報訊 《孔雀東南飛》、《阿Q正傳》、《雷雨》這些經典的篇章,曾經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中學生的記憶,在語文老師的講解下,中學生們似穿越時空,體會不同時代的不同人文。不過江蘇新課改推翻了這一情形,將《孔雀東南飛》、《阿Q正傳》、《雷雨》等篇章從新的中學語文教材中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更新一代的文學經典。
  •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難道無可取之處?我偏要說不
    我偏要說不阿Q正傳電影劇照魯迅先生的文壇生涯中,塑造了不少讓人印象深刻的經典人物,比如一生悽苦的祥林嫂,比如那個呆若木偶人的閏土,比如那個吃了人血饅頭依然一命嗚呼的小栓如果真的讓小編來選,我想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魯迅筆下所有窮苦百姓,都應該看一看的,因為這個被我們橫加指責的,並不是毫無可取之處。
  • 1994年,上帝想看電影的一年,經典電影都有哪些?
    1994年,被稱為上帝想看電影的一年,是電影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年!很多國內外超級經典的電影都是在1994年誕生的,其中你又看過幾部呢?(備註:電影中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部分已收入江蘇教育出版社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4第8課)《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經典電影,非常有意義的一部影片,這部影片將作為電影史上永恆的光輝而存在。2.
  • 他演活了我心中的「阿Q」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開始真正讀懂魯迅的文章。所以說,把阿Q當成笑話看那是沒讀懂,把阿Q當成悲劇看那是沒讀透,把阿Q當成一部「正傳」來看才是正確的閱讀方式。
  • 電影《阿甘正傳》的原作者去世
    電影《阿甘正傳》的原著作者溫斯頓·格魯姆(WinstonGroom)去世,享年77歲,他的死因尚未得到證實。得知噩耗,阿拉巴馬州的州長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哀悼表示:「得知阿拉巴馬州失去了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我感到十分傷心。
  • 《阿Q正傳》的「精神勝利法」
    強行讓自己在床上膩歪了一個多小時,實在是躺不住了想做點什麼,想到之前一直有個電影叫《阿甘正傳》來著還沒看,就拿起電腦誤搜了《阿Q正傳》也沒注意就一股腦的看了起來。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被言順開老師演活了,精彩詮釋了他悲慘的一生。
  • 難忘的回憶:《阿Q正傳》8條經典語錄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阿Q正傳》,時隔幾十年了,書中一些經典句子還沒忘記。這次重讀,書中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句子,讀起來親切無比,少年時讀書的回憶撲面而來,有時光倒流的感覺。只是,現在心境已不同,已非當初懵懂少年時了!讓我們重溫一下那下經典語錄:1、「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了!你算是什麼東西!」2、從來不朽之筆,須傳不朽之人,於是人以文傳,文以人傳。
  • 美國10大經典電影排行榜,好萊塢史上最偉大的電影推薦!
    二、阿甘正傳在觀看之時你有必要承受它很多天馬行空的設定,實際國際有六層,夢有三層,電影的大致設定就是這樣。加上各種夢境的嫁接、植入,許多人看完電影就開端置疑人生了。情節無懈可擊,視覺效果也十分棒,位居美國十大經典電影排行榜第三。
  • 1994年:一個誕生36部經典電影的年份,一個上帝想看電影的年份!
    這一年,全世界誕生了36部超一流的經典電影,以至於有人說「那是上帝想看電影的年份」。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你一生摯愛的影片必定有一部出現在1994年!王家衛導演作品,你能在裡面看到王菲和金城武年輕時的模樣《金枝玉葉》張國榮、劉嘉玲、袁詠儀主演的愛情喜劇《紅玫瑰白玫瑰》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斬獲數個金馬獎獎項《精武英雄》動作電影,功夫巨星李連杰的代表作《賭神2》發哥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邱淑貞咬撲克牌的經典一幕就是出自這部電影
  • 《阿Q正傳》與《百萬英鎊》:愚昧麻木的時代,個體能否反抗命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百萬英鎊》寫於1893年,直至現今蜚聲世界,不僅被翻拍成電影,也被節選為中小學課本的必讀課文。而魯迅先生所創作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創作於1921年,在我國家喻戶曉,「阿Q"這一文學藝術形象現今在世界文學之叢已然成為不朽豐碑。
  • 溫斯頓·格魯姆去世,享年77歲,他寫的《阿甘正傳》成為一代經典
    美國著名作家《阿甘正傳》的作者溫斯頓格魯姆去世,享年77歲,對於格魯姆的具體死因目前媒體還沒有對外公布,消息一出,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的讀者都紛紛發文悼念。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具有持久強大的生命力,在那個時期的美國《阿甘正傳》給太多處於人生低潮的人帶來力量和勇氣,這部作品不僅是一個勵志故事更蘊含了濃厚的時代色彩。
  • 《阿Q正傳》:我們來說說,「阿Q」這個人
    第一次讀《阿Q正傳》還是上中學,讀起來似懂非懂,只是聽老師的講解「國民性」,「劣根性」,「精神勝利法」,便遇著此類語文題便往上靠答案。多年之後再讀《阿Q正傳》,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社會閱歷加深,方真正讀懂這本書,讀懂阿Q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