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科院「百裡挑一」水稻品種在鎮賚推廣種植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鎮賚縣大屯鎮高品質水稻「吉粳816」插秧現場。 王凱 攝

中新網吉林鎮賚5月21日電 (郭佳 陳偲聰)「這次在鎮賚縣重點試驗和推廣的優質新品種『吉粳816』是從200多個篩選品種中脫穎而出的。」吉林省農科院副研究員馬巍近日接受採訪時說。

連日來,吉林省西部鎮賚縣春耕生產如火如荼。由吉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東北中部稻區優質高效豐產耐冷水稻品種篩選及其配套栽培技術項目在此實施。

吉林省農科院副研究員馬巍(右一)與合作社理事長任志國查看稻苗長勢。 潘晟昱 攝

作為項目負責人,馬巍介紹,「吉粳816」品種水稻2018年審定,2019年在鎮賚縣試種成功,生產實踐跟蹤調查表明其適合這裡的氣候和土壤。

據了解,「吉粳816」品種水稻於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次獲得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是目前吉林省唯一兩次獲得金獎的粳稻品種。

合作社農民在試驗田插秧。 潘晟昱 攝

此次該品種在鎮賚縣大屯鎮英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種植,預計種植面積150公頃。「這個品種屬於圓粒香型,抗病、抗倒,豐產性好,收購價高,合作社社員種植積極性很高。」該合作社理事長任志國說。

為更好指導該品種大面積種植和推廣,項目組相繼開展了氮肥減量後移、減肥適密和節水精準灌溉等一系列關鍵配套機械化栽培技術。馬巍表示,該品種及其配套機械化栽培技術推廣後,將減少氮肥投入和水資源浪費,有效降低種植成本,提高農民種植水稻的收益。

水稻機械進行插秧作業。 潘晟昱 攝

30年來,吉林省農科院在鎮賚縣成功推廣多個優質水稻品種,為吉林省西部水稻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項目組今年將繼續在鎮賚縣開展35個優質水稻新品種的篩選與評價工作。」馬巍說。(完)

相關焦點

  • 吉林省農科院打造東北創新中心
    吉林省農科院在1999-2005年間,通過「一院兩體」改革,大力創建東北創新中心。吉林農科院在重組科研機構時,大幅度調整科研方向,突出加強了優質農畜產品高產技術研究;突出加強了拓寬農業研究領域、延長產業鏈,增加技術附加值的研究;突出加強了環境、資源及農業可持續研究領域。同時,注重現代對農業和「三農」服務技術研究,加強信息服務能力建設。經過重組調整,撤銷了5個研究所,改組了5個研究所(中心)和1個分院。
  • 東營市實現水稻育種「零」突破,首個水稻新品種通過省級審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魏立興近日,第七屆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六次常委會議審定通過了41個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東營市農科院與山東省水稻所共同選育的「聖香136」水稻新品種順利通過審定。
  • 四川造水稻品種獲部頒一級優質米
    水稻「國考」放榜了!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360號公告,「宜優1611」「黃廣華佔1號」等574個稻品種已經通過了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六次主任委員會會議審定。  「宜優1611」是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所培育的新品種,也是2020年長江上遊國家統一試驗中唯一一個獲得部頒一級優質米的品種。據了解,只有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才能上市銷售。
  • 全國十大優質粳稻金獎品種,你最中意哪個?
    該品種於2009年配置雜交組合,2014年獲得多個穩定株系,2015年分系比較,經加工、蒸煮、品嘗篩選出該品系,暫定名金稻2號。2016年生產試驗種植10畝,當年氣候條件好,畝產達到720公斤;2017年種植25畝,因8月出穗楊花期多雨寡照,平均畝產630公斤。
  • 袁隆平的兩個夢: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因為身體原因袁隆平教授並沒有到場,但在發來的視頻獲獎感言中,袁隆平教授表示:自己還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袁隆平教授表示:目前我們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稻,並且已取得較好成績。「我的心願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 新科技引入商品糧基地吉林省農科院和乾安將打造示範縣
    央廣網乾安6月24日消息(記者於中濤)23日,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與松原市乾安縣人民政府共建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範縣籤約及掛牌儀式在乾安舉行。吉林省是農業大省,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人才資源。
  • 提升農業效益優化種植結構 良種如何促增產?
    種子好比現代農業的「晶片」,培育和推廣新品種,可以提升農業效益,優化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  育成一粒良種需要多久?  「在這裡,我們會評估它們的產量、抗性、適應性等指標,為品種定型和推廣提供依據。 」5月7日下午,記者跟隨省農科院作物所副所長汪建來走進試驗田。記者看到,這裡的小麥高矮不等,品種各異,顏色也有差別。根據所處選育階段的不同,有的只種了幾行,有的多達幾分地。  在一些麥穗上,程度不一的赤黴病引起記者的注意。 「病菌是在實驗室培育,然後人工傳染到小麥上的。
  • 培育「蜀地好米」 成都104個水稻品種田間「賽表現」
    四川在線記者 張紅霞7月27日,記者從成都市種子管理站了解到:為了培育「蜀地好米」,目前已有來自數十家種業企業提供的104個水稻品種,在新都區清流鎮廣泉村進行種植。其中,103個品種是今年10月將參加成都市第七屆成都市「魚鳧杯」優質稻米品鑑活動的,有一個是用於品鑑對照的品種「宜香優2115」。這103個品種是怎麼產生的?它們在田間的表現如何?省市種子部門及企業代表來到廣泉村,了解這些本土水稻品種的表現。
  • 「國寶」東方白鸛 在白城鎮賚繁育後代
    今年,吉林省白城市鎮賚嫩江溼地有多巢東方白鸛繁殖成功,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其中有兩巢東方白鸛相距不足500米,算是近鄰,而且這兩個家庭都生了3隻「鸛寶寶」。它們的家是人工搭建的招引巢,位置緊鄰嫩江主江道,這裡綠草茵茵,淺水環繞,具有極佳的生態因子。據介紹,東方白鸛經常利用舊巢繁殖,每年3月中下旬從南方回到各自繁殖地,夫妻共同利用樹枝、禾本科植物修巢。
  • 水稻育秧新技術,農民用上秸稈,取代塑料秧盤,畝增效節本60元
    井賢農場是該村的生態種植農場,種植面積340畝。最近,該農場從江蘇省農科院循環農業研究中心引進秸稈基質盤育秧新技術,這在全市是首家。目前,試種育秧盤200塊,可以插秧7畝田。「秸稈育秧基質塊,大小與塑料育秧盤一致,與插秧機配套使用,操作沒有問題。」
  • 快來瞅瞅,你家吃的大米是產自「世界黃金水稻帶」嗎?
    從北方到南方,水稻隨處可見,但在大米的口感上卻有著不小的差別。 眾所周知,東北地區盛產粳稻,其中吉林省是全國優勢粳稻核心產區,在唐朝時期就盛產貢米「盧城之稻」。康熙曾三次東巡,在品嘗了這裡的大米後對其盛讚有加,賜名這裡為「貢米之鄉」,而且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寫詩誇讚吉林大米。
  • 2021水稻選擇什麼品種?(二三積溫帶)?
    2021年種植水稻應該選擇什麼品種?這個真沒法說,因為不知道2021年水稻的行情是否還會與2020年現在的行情一樣。如果是一樣的話,種植什麼品種都沒什麼實際的意義,因為最終的結果還是不賺錢。今天和我家樓下的鄰居聊天,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的水稻價格低至極點,18個水一下的圓粒水稻只有1.22元左右的價格,出米率或者水分稍微差一點的話就一直一塊一毛多的價格,糯稻和長粒水稻的價格也僅僅在1.3元左右的價格。可以說,國家宏觀調控的大手一巴掌把黑龍江的水稻價格打到了萬劫不復之地。價格大幅下跌,地租、農資以及人工的價格卻沒有下降,反而還有上漲的空間。
  • 水稻護鴨蟹,鴨蟹吃蟲餌,糞便肥田!吉林省各地順利推進水稻種植插秧...
    在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搶抓農時,克服低溫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我省各地順利推進水稻種植插秧工作。農安縣小城子鄉緊靠松花江,是水稻大面積種植區域。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利用自身專業技術,熱心指導村民做好插秧移苗工作。
  • 洋種子掌控國內市場菜籃子 專家籲優化本土品種
    8月3日,我省著名農業專家趙亞夫在電話裡告訴記者,「我想以現代栽培方式育苗,然後推廣。」  趙亞夫的開心是有原因的。近年來,我們日常吃的蔬菜中像包菜、青花菜、芥藍、番茄、黃瓜等,多數是洋種子,本土蔬菜種子日漸稀少,不少品種已經消失或瀕臨絕種。「不是危言聳聽,現在中國人的菜籃子已挎在外國人手裡了。」趙亞夫說。
  • 廣西農科院玉米所集中展示34個項目選育玉米新品種
    廣西新聞網南寧7月9日訊(通訊員 關妮納)近日,在廣西農科院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區的玉米地裡,廣西農科院玉米所研究員程偉東伸出自己的手臂跟玉米棒子比了起來,「你們看,快趕上我的小手臂這麼粗了。」他一邊比一邊展示給前來觀摩的經銷商們。
  • 如何確定水稻育種目標
    閔軍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出臺,作為一線水稻育種人員,如何根據一號文件上的信息,準確把握水稻的育種方向呢?個人認為,以後的水稻品種需要更適應農業轉型升級、合理配置稻米供求結構、合理有效降低資源環境汙染、調和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的矛盾、更適宜農村土地流轉、輕簡栽培和新農村建設。
  • 紫鑫藥業攜手吉林農科院組建麻類工程研究中心 布局全球產業新熱點
    1月9日紫鑫藥業(002118)發布公告,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與公司的荷蘭全資子公司Fytagoras B.V籤訂了工業大麻合作研究協議,雙方正式建立合作研發關係,開展工業大麻的研發工作,並計劃以完成大麻品種的大麻二酚(CBD)含量達10%以上為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