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因為一首詞而得到「張春水」的雅號,他的這首詞寫的是什麼?

2021-01-08 小話詩詞

宋代文人間稱呼對方喜歡用雅號,而且這個雅號還是出自於對方的成名詩詞句中,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尊榮的稱呼,這其中的例子很多。

如宋祁因為在《玉樓春·春景》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被同事送上「紅杏尚書」的雅號,因為宋祁時任尚書的官職;賀鑄《青玉案》中有「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詞句,而被同事送上「賀梅子」的雅號,而賀鑄的另一個稱號「賀鬼頭」並不是來自於詞作,也不是雅號,而是形容他的容貌的;晏幾道因為前期詞作多描寫優遊生活而被別人稱為「雲間公子」。

再如北宋詞人張先因為詞中多「影」字(「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而被別人送上「張三影」的雅號;蔣捷因為在《一剪梅·舟過吳江》中有「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句,而別稱為「櫻桃進士」,也是雅號;秦觀也被他的老師蘇軾稱為「山抹微雲君」,就是因為秦觀的《滿庭芳》中有「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的詞句……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宋代文人之間取個雅號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事情。

詞人張炎因為贊詠西湖春水而得到「張春水」的雅號。說到宋詞和宋代詞人,張炎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不光因為他的詞作,還因為中國詞學史上的第一本詞論專著《詞源》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張炎其人以及家世

張炎,生於宋理宗淳佑八年(公元1248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寓居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張炎家世淵源,他的六世祖是南宋初年的愛國將領張俊,因功勳卓著,被高宗封為清河郡王。他的曾祖父張鎡,是南宋中期的聞名人物,在詩詞方面很有造詣,與陸遊、姜夔等文壇巨擘詩文交流頻繁。張炎祖父張濡,宋末時鎮守獨松關,官居浙西安撫司參議官。父親張樞,為宣詞令,精通音律,善作詞曲,他曾組織發起「吟社」,與詞人周密、楊瓚等人詩酒唱和,成為文壇佳話。

張炎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士大夫家庭,他從小就聆聽過父親以及父輩詞友的教導,這對他以後的詞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文化程度高,文學底蘊濃厚,家學淵源的環境薰陶下,張炎具備了很高的文學素養,並繼承了良好的家風。

入元之前,張炎過著富貴優遊的生活,要麼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邀約同伴湖山遊賞,要麼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結社填詞,要麼閒居家中吟詩作畫。張炎在入元前的生活場景大抵如此,就是一個典型的公子哥形象。

入元後,張炎家道中落,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他曾北上大都謀求發展,可是大都之行並不是很順利,張炎在失意之後又回到家鄉,除偶爾拜訪一下曾經的朋友之外,其餘時間都從事詞學研究和創作,著成詞論專著《詞源》八卷。1320年,73歲高齡的張炎落拓而終。

他一生創作的296首詞收入了《山中白雲詞》,張炎的詞長於詠物,寄寓自己的身世情懷,在藝術表現上力主「清空」,是當時詞壇上格律派詞人中的代表。後世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並稱為「姜張」。他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本文重點討論張炎贊詠西湖春水而得到雅號的詞作《南浦·春水》,說這麼多,還不如走進張炎的詞作中去一探究竟。

西湖春水

張炎贊詠西湖春水得雅號「張春水」

上文說到張炎因為贊詠西湖春水而得到了「張春水」的雅號,這首贊詠西湖的詞作就是《南浦·春水》,張炎為什麼會寫下這首詞作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西湖是杭州有名的風景區,人文底蘊深厚。北宋蘇軾在杭州為官期間,就曾寫下贊詠西湖的經典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贊詠西湖的風氣到了南宋就更加風靡了,據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臨安風俗,四時奢侈,賞玩殆無虛日。西有湖光可愛,東有江潮堪觀,皆絕景也。」正是因為西湖秀甲一方的風光,才引得眾多文人墨客去贊詠。

第二、杭州在南宋時期成為全國文化中心,加之西湖得天獨厚的人文底蘊和地理位置,仕人云集杭州。西湖也成了文人墨客同臺競技的場所,要寫西湖之美,西湖的一泓湖水則成了不二選擇。

西湖最美的時節,就是在風和日麗的春季。此時的西湖是:湖中水光瀲灩,岸邊綠柳飄拂,天空飛燕舞動,美不勝收的西湖春水會勾起了詞人們濃鬱的才思和豐富的想像。和張炎同時的詞人王沂孫就寫下了張炎西湖的詞作《南浦·春水》詞。見筆者前文《王沂孫詞中的景物有著唯美的意境,他用怎樣的情感去描寫景物的》

第三、就是南宋時期「西湖詩社」的形成,吳自牧《夢粱錄》中寫道:「(南宋)文士有西湖詩社,此乃行都搢紳之士及四方流寓儒人,寄興適情賦詠,膾炙人口,流傳四方。」張炎就是「西湖詩(詞)社」中的重要成員。

南宋著名詩人鄭思肖在《玉田詞題辭》中是這樣說張炎的:「仰扳姜堯章(姜夔)、史邦卿(史達祖)、盧蒲江(盧祖皋)、吳夢窗(吳文英)諸名勝,互相鼓吹春聲於繁華世界,飄飄徵情,節節弄拍,嘲明月以謔樂,賣落花而陪笑,能令後三十年西湖錦繡山水,猶生清響。」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張炎所交往的都是當時詞壇享有盛譽的著名詞人,他們都是「西湖詩(詞)社」的重要成員,都曾寫下過贊詠西湖的詞作。

由以上三點可以看出,贊詠西湖,是同時代文人們共同興趣,張炎的這首贊詠西湖的詞作《南浦·春水》正是這類作品中的佼佼者:

南浦·春水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和雲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餘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後,溪上碧桃多少。

宋末元初思想家鄧牧在《伯牙琴》中說:「叔夏《春水》一詞,絕唱今古。人以『張春水』目之。」這正是張炎雅號「張春水」的來歷,由此可見張炎在當時詞壇的地位。

詞人對眼前的一泓春水做了細緻入微的觀察後,將自己的才思和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寫下了這首詞。因為社友們已經寫下過贊詠西湖的詞作,所以詞人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贊詠西湖。這其中也有詞人與眾社友一較高下的心理,都有想讓自己贊詠西湖的作品成為最佳的想法。

第一層先詠西湖湖水。開篇「波暖綠粼粼」一句交代了題目,點出春水二字。這一句寫出了西湖湖光粼粼,綠波蕩漾的特點。一個「暖」字、一個「綠」字,既寫出了陽光明媚的天氣,也寫出了春水的溶洩之狀。接下來二句由湖面寫到空中:輕靈小巧的燕子在在空中飛舞,它們掠過湖面,湖面上就會蕩起陣陣漣漪,這是一幅動態畫面。

「魚沒浪痕圓」一句,詞人猶如用工筆細描作畫一般,以妥帖工穩的筆尖描繪出了眼前所見:魚兒出沒湖面、波翻漣漪的景象躍然紙上。

魚躍、燕舞,這樣的景象又給西湖春水增添了勃勃生機。不得不說,這是一筆精彩的體物寫景的句子。

「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兩句,看似是詞人在寫落花與春風,其實還是圍繞「春水」二字。表面是說:落花流水,湖水流動帶走了飄落湖中的花瓣,因而湖水才會嘲笑東風無力,東風無法吹淨殘留的花瓣也。但是詞人的言外之音還是在形容春光的燦爛與西湖春水的溶洩,正所謂「形散而神不散」。

在春風和煦的好天氣裡,西湖是一派遊人如雲,遊舟如織的景象。即使是在僻靜的小橋下、水濱中,也時見有小船從柳陰深處緩緩遊出,到處瀰漫著春天的氣息。詞人筆下的是一幅船行湖上,人在畫中遊的西湖美景。

第二層詠池水。杭州是一座多水的城市,除西湖這個天然形成的湖泊之外,還多很多利用水系而形成的人工湖,如杭州城有名的湧金池,據《夢粱錄》記載:「湧金池,在豐豫門裡,引西湖水為池。」

還有如聖母池、白龜池、金牛池、龍母池等等,都是通過渠引西湖水而形成的人工湖。所以這些湖泊都是相通的,可以乘坐遊船一覽無餘。

通過詞作,我們也可以想像出當時遊興的場面:張炎和一眾詩友乘船遊行,泛彼湖上,他們遊興不淺,沿著通暢的水道一路前行,簡直就是一次優哉遊哉的「環湖一日遊」。

「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詞人寫過西湖的一泓春水之後,又對池水進行了描寫,「青」字是一個表示顏色的詞,和春天的色彩很搭配,詞意協調統一。詞人用青色給池塘水著色,從詞人精準的用詞中能體會出他對池中春水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詞人贊詠池塘春水,也是在贊詠西湖春水。

第三層再詠溪水。隨著詞人遊興地點的轉移,詞的空間也被拓展開來,詞人轉而寫注入西湖的溪水。風姿綽約的西湖,有多條山澗溪水注入,像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長橋溪四條溪流。這些天然的地表水源源不斷地流入西湖,形成了西湖的一泓湖水。

西湖周圍的山屬於天目山餘脈,如西湖東南有山勢綿亙起伏、伸入市區的吳山;地處西湖和錢塘江的中間的雄姿俊偉的玉皇山,在玉皇山上可遠眺湖山空闊,江天浩渺;還有如西湖北裡湖北岸的寶石山,五雲山,南、北高峰等群山。西湖在群山圍繞之下,景色更加宜人。當春水生發之時,西湖更是美不勝收。

所以詞作第三層描繪溪水,一方面是詞人由湖水、池水推溯春水的源頭——溪水,另一方面又由「湖光」自然而然地引出「山色」。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構成了西湖美不勝收的佳景。

詞人眼中的湖光山色是這樣的:「和雲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但是詞人沒有直接寫溪水,而是描寫溪水周圍的景物:如山中白雲,空濛的山色,四溢的花香。在詞人筆下極為優美的山色意象中,山谷中一曲曲可愛的溪水被簇擁出來。

清代著名詞人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談及景物的描寫方法時,就說到「賦水不當僅言水,而言水之前後左右也」。

詞人文筆大開,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寫山中溪水,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烘託出溪流春水的美景。以這樣的方法來贊詠溪水,由此可見詞人深厚的詠物功力和高妙的寫作技巧。張炎此處詠贊溪水的技法恰恰就有這樣的神韻。

詞人不僅借春天的雲、春天的水、春天的花贊詠了溪水,還為下文的睹景生情、回憶舊遊,埋下了伏筆。這是因為這兩句中的「年年」二字表明則今年的西湖遊興不同於往年,今年的落花與流水也與往年不同。

詞人對春水工筆細描,行筆細密,窮盡物態。並以細緻入微地觀察,描寫了三種春水:西湖水,池水,溪水,達到了「所詠瞭然在目」的藝術審美效果,這就為下一層的借景抒情做好了鋪墊。

在上三層寫足湖水、池水、溪水之狀及「春水」之美的基礎上,詞作自然而來進入第四層。詞情也由詞人的眼前之景而追寫到往日之遊,「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又是一年西湖遊興,遊興時朋友相聚,聚散本是生活的常事,今年重遊的地方還是往年的地方,而遊興結束後,朋友又要離別。

詞人由感懷舊遊而生出傷離別的心緒,其實也是詞人對時序變易、光陰流逝的傷感。

主觀的事物不會因為時間等客觀條件而發生改變,而人卻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不禁讓人想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詩句,唐代劉希夷用這樣的詩句表達了時光流逝的感慨。張炎的詞句中何嘗沒有這樣的感慨呢?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情感,也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特有的人文情懷。

時光流逝,詞人唏噓感慨「餘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這還是詞人對朋友離別的傷感。此處「茂林觴詠」是詞人借用東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同遊會稽山蘭亭的故事。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前文已經說過,張炎和「西湖詩社」的好友們在西子湖畔結社賦詠、他們或郊外踏青,或湖畔暢詠。詞人此處將他們的遊興比作東晉名士的蘭亭聚會。傷感之餘,更加懷念起舊時相聚於其下的碧桃樹了。這更能看出張炎是一個重友情的人,此處也是對他們友情的珍重。

結語:

《南浦·春水》中還有一特色就是:詞人在寫西湖三種春水,分別用了「綠」、「紅」、「青」、「碧」這樣色彩對比強烈的字眼,而「綠」字更是出現了兩次。這些表示色彩的字湊在一起,就是西湖春水生發,生機盎然的景象,給人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南浦·春水》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西湖春水寫意畫,詞人運用多種色彩給三種春水著色,使得整個畫面色彩鮮明,極富感染力,將讀者與畫面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從這一點來說,詞人張炎得到「張春水」的雅號,確實是實至名歸的。

縱觀全詞,詞人從贊詠西湖春水開始,接二連三地贊詠了池水和溪水,並追懷往日西子湖畔遊興的情結。詞人對西湖水觀察仔細,透露著喜愛之情,下筆用字準確工巧,在寫景的同時,將體物、用典、遣詞造句等方面深厚的功力和高妙的技巧展露無遺。

詞作處處緊扣題目,文辭優美,筆畫勾連,如行雲流水一般地展現了西湖春水的活靈活現,畫面美不勝收;詞人寫活了西湖春水,讓人眼前呈現出一幅流動著的畫面,也會讓人產生一覽西湖春水的想法。在某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裡,遊客來到西子湖畔,領略詞人筆下的三種春水,體驗西湖的人文風情,真的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

本文參考資料:

吳自牧《夢粱錄》(三秦出版社)

張炎《張玉田詞》(江蘇廣陵書社)

賀裳《皺水軒詞筌》(中華書局)

相關焦點

  • 南宋詞人張炎:他用備極蒼涼的詞作唱響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
    之前講過晚唐詩人韓偓帶著唐詩的榮耀謝幕了,說到宋詞謝幕者,那一定是張炎,他是宋詞的最後一位重要作者。在宋詞這支柔麗的長曲中,張炎的詞,是最後的一個音節,是最後的一聲歌唱。他的詞寄託了鄉國衰亡之痛,備極蒼涼,換句話說,他的聲音就是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張炎,生於鐘鳴鼎食之家,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李煜是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作為統治者,他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在詩詞上卻頗有建樹。李煜的詞語言明快、用情真摯,在晚唐五代中獨樹一幟,對後世也有一定是的影響。
  • 在22歲時,他寫下了這首詞,轟動了大江南北,贏得「詞聖」美譽!
    但是由於他身份的局限,也只能對這樣的現狀發出自己的聲音,將自己對於社會的不滿與對國家的赤誠之心全部寫入了他的作品中。南宋詞人張炎在《詞源》中說: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不唯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更有人盛讚「他像詩人中的杜甫一樣,是詞人之聖。
  • 李煜最「豔」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大罵,有人拍手稱快
    李煜最「豔」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大罵,有人拍手叫絕談到後主李煜,後人有一句說的很恰當:「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優柔寡斷,犯下了許多政治錯誤,在亡國之後,他依舊沉溺於自己的文學夢中,囚禁中還不忘大書特書自己的亡國傷感之情。
  •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文|落筆映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提高修養的方式,是讀書寫字。很多人也知道只有認真寫過一首詩,一段話才能真正愛上文字。我們從一出生起,父母就教育我們,讀好書才能獲得一定的本領,從而站穩腳跟。
  • 秦少遊的一首詞,寫最美的愛情,是大家千年來對於愛情極致的嚮往
    但是有一位詞人他的詞你一定沒少聽過,但是對這個人你可能了解甚少,他就是婉約派的「詞宗」秦觀。傳聞另一派豪放派蘇軾的妹妹蘇小妹是秦觀的妻子,這對夫妻他們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聞。他留下不少寫愛情的名篇,其中有一首是大家千年來對於愛情的嚮往。
  • 李煜最「豔」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大罵,有人拍手叫絕
    李煜最「豔」一首詞,寫女子最美部位,有人大罵,有人拍手叫絕 談到後主李煜,後人有一句說的很恰當:「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優柔寡斷,犯下了許多政治錯誤,在亡國之後,他依舊沉溺於自己的文學夢中,囚禁中還不忘大書特書自己的亡國傷感之情。
  • 歐陽修最香豔的一首詞,寫於和歌妓幽會後,令人無法直視
    不過也有人認為說這件事是捕風捉影,歐陽修純屬被冤枉。雖然不知真偽,但無風不起浪,民間會有這樣的傳說,主要還是因為歐陽修太風流了。他曾因和歌妓幽會遲到,即興寫下一首詞,令人拍案叫絕。這應該算是歐陽修最香豔的一首詞,令人無法直視。關於這首詞的背景,也是眾說紛紜。根據胡適先生的考證,這首詞應該是他為一歌妓所寫。當時歐陽修任河南推官,在職期間和一歌妓私交甚好。
  • 他貌似醜鬼,心如錦繡,寫的詞能讓人心都化了!
    所以,人們給他起了一個令人生畏的「賀鬼頭」綽號。賀鑄雖相貌醜陋,但頗有劍客的英氣。所以,他的仕途是從武職開始的。40歲以前,他一直在京城和地方上擔任武官。他雖然長期擔任武職,但卻很喜歡讀書,而且涉獵廣泛,什麼書都讀,還喜歡寫詩詞,很有文採。40歲以後,賀鑄決心棄武從文。成了一名文官,並逐漸成了一位很有成就的詞人。有人說他,貌如鬼頭,卻心似錦繡。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了他一首詞,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高級的調皮
    蘇軾曾寫了首詩來嘲笑自己的妹妹蘇小妹長相:「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取笑妹妹額頭突出,人還沒到到額頭就已經到了。可見蘇軾有多毒舌。北宋文學著名詞人張先是蘇軾的朋友,他在八十歲時娶了一個年僅十八的如花美眷做妾。於是幽默的蘇軾發揮他毒舌的本質在婚宴現場當即寫了首詩《戲贈張先》調侃張先。詩的最後兩句「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晏幾道很傷感的一首詞,他將傷離別與思念寫進詞中,很唯美很動人
    這應該是他創作的初衷也是苦衷吧。晏幾道的《小山詞》,雖大多沿襲曲子詞裡慣見的男女情愛的題材,但因為他有意無意地融入了詞人的身世之感,所以讀來特別悽惋動人。晏幾道的詞,除了一般的男歡女愛、綺羅脂粉外,還寄寓著個人的坎坷際遇與懷才不遇的感慨。馮煦將晏幾道稱為「古之傷心人」,說得就是晏幾道的詞作中寄予的這種深沉的感傷。
  • 他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詞人,寫下一首戀情詞,肉麻到沒臉看
    他創造出來的整飭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的發展達到了高峰。舊時的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至於周邦彥詞作的內容,則多男女戀情、別愁離恨、人生哀怨等傳統題材。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便是周邦彥的一首經典詞作《少年遊·並刀如水》。在我們具體看周邦彥這首詞之前,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創作背景。
  • 歐陽修很經典的一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美到令人心碎!
    一首首關乎相思的名篇佳句,無不牽動著天下有情人的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便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筆下一首寫盡了相思之苦的經典詞作。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詞是歐陽修早年以代言體(即女性第一人稱方式)形式所寫,它主要表達了一個閨中獨居的女子在愛人離別後的愁緒怨恨。全詞哀怨纏綿,美到令人心碎。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寫來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很調皮的一首詞,18歲的她逛街回來,心情大好寫下此詞,專門來向丈夫撒嬌,全詞是調皮可愛又任性,卻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 《減字木蘭花》 宋.李清照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900多年後被寫進了一首歌,九零後一定聽過
    這句歌詞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這是在2005年發行的《寂寞沙洲冷》,周傳雄的這首歌在當時可是非常火的。幾乎大街小巷都在放這首歌,想必90後一定都聽過。這首歌其實很有意思,因為它在歌詞和意境上面借鑑了蘇軾和晏殊的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首先歌詞中出現的最明顯的就是蘇軾的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 李清照很感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的遺憾!
    李清照是我們心中最為特別的詞人,不僅僅因為她是女性。更是她的才氣,讓我們佩服。憑藉一人之力,便在文壇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樣的才女,怎能不讓人難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李清照的一首非常感傷的詞,這首詞可以說道盡了人生的遺憾!《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慶賀友人生子,蘇軾寫了一首非常幽默的詞,讀之令人解頤
    李公擇請求蘇軾為自己得子的喜事作一首歌辭。蘇軾想到《笑林》上的一個笑話,說的是晉元帝得了一個兒子,大宴百官,給每個官員賞賜一束帛。其中一個叫殷羨的臣子向元帝謝恩說:「臣等無功受賞。」元帝回道:「生孩子的事豈能讓你有功勞?」於是,蘇軾當即下筆寫下了這首充滿戲謔意味的詞。在座的賓客看了這首詞都笑得東倒西歪。
  • 賀鑄很有名的一首詞,全詞美如畫境,後三句更是成為詞人的代表作
    賀鑄,字方回,北宋著名詞人,他的詞以風格多樣被同時代的人稱道不已。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對賀鑄的詞很讚賞,賀鑄的詞集叫《賀方回樂府》,作為賀鑄好友的張耒為這本詞集寫了序言。序言中有一段寫道:「餘友賀方回,博學業文,而樂府之詞,高絕一世。」還說:「夫其盛麗如遊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祛,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覽者自知之,蓋有不可勝言者矣。」
  • 李清照這首詞,短短41字,將少女的害羞寫得淋漓盡致,不愧是才女
    中國歷史上說起才子,許多人都會想到蘇軾和李白之類的,但是如果說到才女,那誰都會想到李清照,因為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才女,而且至今都無法超越,李清照這一生寫了許多的詞,許多詞也加進了我們學過的語文課本當中,比如我們學過的《如夢令》,《聲聲慢》。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唐宋文壇,群星璀璨,就像兩條星河熠熠生輝,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文壇之間的那個人,他這顆星的閃耀程度,不輸絕大多數唐宋名家。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爭相吟誦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