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龜原產美洲,加拿大南部、美國、墨西哥、中美以及南美的厄瓜多均有分布。分類上屬龜鱉綱、曲頸龜亞目、鱷龜科、鱷龜屬。近年我國一些地區從美國引進了鱷龜進行馴養和繁殖。
鱷龜的出肉率較高,可達85%左右,鱷龜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由於鱷龜長相奇特,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目前被眾多的特種水產養殖者看好。
第一節生物學特性
—、形態特徵
鱷龜體呈橢圓形,前窄後寬。頭很大,不能縮人甲內。頜強壯,上頜鉤曲呈鷹嘴狀,下領略尖。眼較小。背甲比背部略寬,隆起較小。背甲有三條脊稜縱向排列。脊盾和肋盾長有結節,使脊稜更加突出。脊稜和結節的大小與亞種有關,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背甲會越來越光滑。背甲後端緣盾呈鋸齒狀。腹甲薄且退化,十字形,甲橋非常狹窄。前後肢均具5爪,除內側的指、趾外,其它指趾均有銳利的長爪,指趾間具全蹼。尾長几乎與背甲等長,其上有三排薄片狀的疣子。在腿部、頸及尾部有許多疣子。背甲的顏色因生活環境不同,有黃褐色、棕色、橄攬色和黑色。皮膚從上至下由棕色到黑棕色,底部膚色為淡黃色或白色,腹甲為淡黃色,幼龜全身為黑色。
二、生活習性
鱷龜可居住在任何自然的水體裡,喜歡沙底的池塘,象甲魚一樣躲在沙裡伺機獵食。具有很強的耐寒能力,可以在冰封的湖及河流中活動。它們為高度水生的品種,大部分時間在水裡生活,偶爾上陸地活動。
鱷龜為雜食性。在野外,它們吃任何能捕捉到的東西,包括魚、蛙、蟹、蝸牛、昆蟲、腐肉、蔬菜、水禽、小的爬行類及哺乳類動物,還包括其它種類的鱷龜和蛇。除動物外,還吃蔬果類植物,從野外捕獲的鱷龜胃中竟有4050%的蔬菜類植物。像其它水生龜類一樣,鱷龜吞食整個小獵物或把大獵物撕成小塊再吞食。成龜將獵物拉下水進食,包括獵到的水禽類。在水中,鱷龜可最大程度地減低獵物對它的危害。鱷龜偶爾也在陸地上進食。
雄、雌鱷龜在背甲長達20cm時達到性成熟,這隨著地域的不同而有變化,越往北方,達到性成熟的個體越大。鱷龜交配活動從5月直到10月。在美國南方,5月15日開始產卵,北方則在6月15日開始。雌龜能夠跨季節忙存活的精子和受精卵,大部分的鱷龜在水邊岸基產卵,有一些鱷龜則跋涉3公裡左右去產卵。窩卵量在20~40枚左右。雌龜個體越大,窩卵量越大。北方的雌龜個體大,故窩卵量也大。孵化期所需時間,最短55天,最長125天。如同其它龜卵一樣,溫度越高,孵化時間越短。像其它品種的龜一樣,鱷龜的性別由孵化溫度控制。20℃只孵出雌龜,同樣在29~31℃時,也只孵出雌龜,在23℃~24℃,只孵出雄龜。孵化溫度處於上述溫度兩端附近即2023℃或24~29℃的範圍時將會孵出雌龜與雄龜。
鱷龜的壽命估計為30~40年,在北方,它們生存的時間會更長。34公斤的成龜為大個體,1314公斤為通常的成體規格,1827公斤的規格較少。孵出的幼龜會被大鳥、短吻鱷、大魚、蛇和其它鱷龜吃掉,成體鱷龜主要被人類捕食,短吻鱷、水瀨、郊狼和熊也會獵食鱷龜。
當鱷龜長大至背甲長18~23cm、體重24公斤規格時,在室內或室外小環境內變得不易管理。它們在自我保護中富有進攻性,當有東西接近或感覺到受威脅時,鱷龜會隆起背甲,發出嘶嘶的叫聲,並放出麝香的氣味,豎起背甲轉向威脅者作自我保護。鱷龜的攻擊能力很強,不但可以向前或向兩邊攻擊,而且它們的頭能夠反轉過來,越過背甲2/3的地方向後攻擊。
第二節人工繁殖
一、種龜的選擇
目前種龜主要來源於人工養殖的個體。人工詞養的鱷龜兩年性成熟。種龜應選擇個體肥大、無病無傷、體重達1.5公斤以上。雄性的體形較大,有較長的尾,且洩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外;雌性龜尾較短,洩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內。
二、種龜放養
種龜池的大小按生產需要而定,一般以50平方米左右為宜。以水泥結構為常用。池的一邊留1/4作產卵場,可栽種一些花木,其上鋪放20釐米厚的沙土,供種龜產卵。產卵場的陸地與7尺池相接處儘可能平緩,宜在25℃左右,以便種龜上岸。產卵場上宜搭棚遮擋雨水及陽光。水面放養一些浮萍,既可淨化水質,又利種龜隱蔽。種龜池四周應有0.8米高的防逃牆,牆的內壁應光滑,不宜種龜攀爬。
種龜按雌雄3:1比例放人種龜池,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3隻。產卵前要加強培育,每天投餵二次,上午投1/3,下午投2/3。飼料為雜色蝦、各種畜禽內臟及少量蔬果。食料量以在2小時內食完為準。投餵時應做到定時、定點、定量、定質。
三、交配與產卵
鱷龜的交配季節在國內為每年的4~9月。交配時雄龜奮力爬到雌龜背上,直到雌龜停止爬動,雄龜後腿蹬地,前爪鉤住雌龜的背甲。交尾過程中,雄龜頭頸伸直且左右搖晃,有時兩龜的鼻孔對鼻孔,互相對峙。511月為產卵期,6月為盛期。產卵多在晚上。產卵時,雌龜挖的洞穴是洞口大,洞底小,洞穴深1013釐米。每窩卵有11~83枚,通常20~30枚。體形大的雌龜產卵多。卵呈白色,圓球形,外表略粗糙,直徑23~33毫米,重7~15克。
四、採卵與人工酹化
在產卵季節,晚上要注意觀察母龜產卵,以便第二天採卵。標記出產卵穴後過24小時再採集。採卵時應小心地將上層沙扒開,輕輕地將卵放入沙盤中,並用沙子覆蓋,移人孵化房進行人工孵化。高溫季節要保持產卵場的溼度,最好視情況每天噴水一次。另外,每周要全面翻沙一次,將遺漏的卵撿出。
木箱或其他可透氣的容器均可作為孵化器。先在孵化器的底部鋪5~10釐米厚的細沙,細沙在使用前應衝洗乾淨並經太陽暴曬。採到受精卵以後放入孵化器內,有白色點的動物極朝上,再覆蓋3~4釐米厚的細沙。沙的含水量為510%。可以自然孵化或恆溫孵化。自然溫度下經55125天可孵出稚龜,恆溫孵化時最好控制在27~28℃,注意控制孵出稚龜的雌雄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