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些通識性餐桌上的禮儀,讓你成為有修養的社會人

2021-01-11 迷迭香Love17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

個人僅憑生而具有的自然屬性和生物本能是不能在社會中生存的,必須通過社會化途徑學習和掌握社會文化知識和規範。

同桌吃飯是人們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方式,餐桌禮儀是實用型的行為科學,不僅是儀容有整、行為舉止、餐具使用還是言語辭令,無不透露著一個人的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由於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文化環境對個人的成長具有深刻影響,因此,在古時候,餐桌禮儀一直作為家庭教育的重點。

宴請有中式和西式,有商務招待、喜宴壽筵與私人休閒聚會等,因此,餐桌上的禮儀就有許多細分類別,到底哪些通識性的餐桌禮儀能讓我們在宴會中更顯從容優雅呢?

容儀有整

儀容儀表是個人涵養的一部分,整潔的衣著,良好的精神風貌給人以舒服和受尊重的感覺。從前即使在家吃飯,家長都會穿得整整齊齊,像出席正式場合一樣,從來不穿拖鞋、背心上飯桌的,然而,隨著快餐的流行改變了人們許多習慣,很多人一回家就脫下外出服,換上家居服,有的還穿睡衣或背心短褲,就是怎麼舒服就怎麼穿,當一家人吃飯時,也不會再去換回正式點的衣服,直接就坐在餐桌前開吃。

若是一家人吃飯,見慣不怪,也就湊合湊合算了,但若是在家裡宴請客人,還是不要穿睡衣、短褲背心,雖然你認為這樣挺親和的,但客人可能會覺得尷尬。因此,無論是在家宴請還是在酒樓賓館吃飯,最好注重一下自身的儀容儀表,講求大方得體,因應不同的場合而進行穿衣打扮。

如果是商務宴請應穿正式的商務西裝,或者遵照請柬上的著裝要求;參加晚會、舞會、商業聚會等應酬交際的社交場合,可穿突出時尚個性的時裝、或依據聚會主題而穿著,此時最好不要穿制服和便服;而三五好友的休閒聚餐,就應穿著舒適自然,正正規規的制服就顯拘謹,若是穿皮草、晚禮服什麼的,就有點顯誇張了。

行為舉止

吃飯可以滿足口腹之慾,人的需求得到滿足時,心情就會愉悅。當心情好了,我們不自覺就會放下一些偽裝,尤其在喝得高興時,就容易忘乎所以,露出慣有的行為舉止,而其中有一些細節會暴露出最真實的自己。

坐有坐相。如果我們是受邀的賓客,在入座前最好聽從主人的座位安排,不要大大咧咧地隨手拉開一把椅子就坐下。

入座時男士要替同行的女士拉開椅子,然後才把椅子輕輕後移,不要弄出太大的動靜。入座後,上體自然坐直,可輕靠椅背但不要兩腿過於叉開或長長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癱坐在椅子上。女士若是穿著裙裝,應先輕攏裙擺,坐下後再站起來整理衣服就不雅了。

雖然不至於要求大家正襟危坐,但有些行為舉止是不良習慣,在正式的社交場合,應儘量避免。諸如:坐得東倒西歪,或是蹺起二郎腿一個勁在抖腿,又或者把手肘支靠在桌面等,還有邊拿著手機玩邊搖腿,又或者總在下意識去打開手機看,這些會讓人感到你心不在焉。

吃相禁忌。《禮記.曲禮》中有提到「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那「共食不飽」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要留有餘地,不要自己吃飽了,別人卻沒有吃好。

某次我們全家赴宴,主人點的菜餚不是太多,我孩子當時六歲左右,可能菜比較對他的口味,他吃得特別多。我擔心菜不夠,就帶孩子去洗手間時,提醒了他。這件事讓我明白到「共食不飽」的規矩,應在孩子三、四歲與大人同桌吃飯時就要教導,尤其對自己喜歡的食物,要知節制。

吃不言,食不語。在進食間隙時,大家聊聊天交流感情,愉悅心情,但倘若口裡有食物時不要講話,若非要講話的,先把嘴裡的食物吞下,擦乾淨嘴巴才說。吃飯時口水花噴噴,高談闊論不僅不利於健康,也是不禮貌、不衛生的。

餐桌上的禁忌還有許多,例如:當食不嘆,就是吃飯時不要唉聲嘆氣,有什麼事離開餐桌再解決,嘆氣影響食慾;同桌有長輩,長輩先動筷,沒有長輩的,主人先動筷,切莫主人還沒有開動,自己就迫不及待地開吃;別人夾菜時,不要跨過別人去夾菜,不要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更不能用筷子扒拉和挑揀菜等。

客來敬茶。在餐桌上的敬茶看似簡單,但其實是有一定學問的。一般中餐宴請,客人落座後,主人為表示敬意會起立親自給客人倒茶,客人也應起立說聲"謝謝",並用雙手接過。

倒茶時要注意不要倒得太滿,七分滿就好,太滿了容易溢出,可能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但是茶水也不能少到僅及杯子的1/3,甚至只是遮過杯底,會讓客人覺得主人不待見自己而產生不愉快心理。

敬茶時應依輩分或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輩分或職位高的客人,再端給自己同輩。上茶時應雙手端著,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請喝茶!」。端茶時不能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也不能單手遞過去,更不能在自己面前倒好茶後用手指點茶杯,讓客人自己來取,這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敬酒的講究。敬酒應以不影響用餐為首要考慮,宴會一開始時,主人在自己的座位上站起身,微笑著手拿酒杯,面朝大家,先集體敬酒,並同時說祝酒詞,這時所有人應停止說話和用餐,在主人提議乾杯時,大家都要端起酒杯站起來,互相碰一碰。即使平時滴酒不沾的人,不能幹站著,更不能坐著不動,也要拿起酒杯抿上一口,以示對主人的尊重。

當別人斟酒的時候,要回敬以「叩指禮」,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面表示對斟酒的感謝。不能喝酒的,不要將酒杯倒扣在桌面,只需用手蓋在酒杯口,並客氣地表示:「不用了,謝謝!」

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清主次。一般情況下,敬酒是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朋友間的聚餐,沒有職位、身份之區分時,可按統一的順序敬酒,比如先從自己身邊按順時針方向開始敬酒,或是從左到右、從右到左進行,但要注意不要厚此薄彼。

敬酒也就是祝酒,敬酒的人總得有個說辭,不能一站起來就用自己的酒杯碰一下別人的杯,然後張嘴說:「喝酒!」,咱不是綠林好漢哈,祝酒詞其實也沒有多難的,也不用特別背誦,喝酒就是圖個開心,矯情些的可以說是有緣相聚,簡單些的就說感謝賞面,對女士來一句讚美,實在想不到由頭的就道一句為「身體健康」而乾杯。

敬酒時應注意,讓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過之後再敬,員工不要搶到上司前敬領導;敬酒前先看看客人是否與人在談話,是否在吃著東西,是否別人在敬他;敬酒時不說明「乾杯」時,大家都是隨意喝多少,但先敬的人要比被敬酒的人喝多一點;若是被敬酒者表示酒量不濟時,不可強求,表示「你隨意」就好了。

別人向你敬酒時,酒杯要舉到雙眼高度,在對方說了祝酒詞或「乾杯」後再喝,喝完後,還要手拿酒杯和對方對視一下。若自己酒量欠佳應該事先誠懇說明,否則對方一口乾了,你卻只是「意思意思」,這樣會引起對方的不快。

如果是主人親自向你敬酒,客人在稍後要回敬主人,用右手拿著杯子,左手託底,碰杯時,自己的酒杯要略低於主人的酒杯,然後大家同時喝。若是對方相距較遠,用遙敬的方式,就是以酒杯杯底輕碰桌面,表示碰杯。

敬酒的講究還有很多,諸如:敬酒不勸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喝多少就隨量了;如果你不是領導,不可一人敬多人;可多人敬一人,但不可交叉乾杯;不要貿然給領導代酒,更不可大言不慚地表示要替領導喝;客人不要喧賓奪主亂敬酒,那是不尊重主人的行為。

文明布菜。上第一道菜時,熱情好客的主人會為長輩或主賓布菜,而男士為了彰顯紳士風度,也可為旁邊的女士布菜。布菜不用太過於頻繁,要用公筷和公勺,若是客人以手蓋碗示意不用時,不要勉強,尤其是外國的客人,西餐是分餐制,他們不一定能接受布菜的行為。

餐具使用

筷子是中餐的主要餐具,用筷子時需注意:用來夾取食物的筷子,不可用來剔牙和作他用;筷子不能指向客人,與人交談時要先放下筷子;不要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不要拿著筷子在一盤菜裡上下「扒拉」,更不能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的上面;絕不能用筷子擊盞敲盅;儘量不要讓筷子、勺子掉在地下,發出響聲。

在用筷子取食時,勺子是用於輔助舀取菜餚和食物,儘量不要單獨使用勺子去取菜。在舀取食物後在原處暫停片刻,等湯汁不會再往下流再移到自己的碗裡,另外,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舀取過滿,以免溢出弄髒餐桌或衣服。喝湯時,如果太燙了,可先放涼再喝,切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或用嘴對著勺子吹,更不要舔食吮吸勺子。

牙籤可用於扎取食物和剔牙,在用餐時儘量不要當眾剔牙,若非剔不可時,要用另一隻手掩住嘴巴,剔完牙的牙籤不能用來扎取食物。

言語辭令

宴請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主要功能是交流,交流感情和交流信息。人際互動時,從一個人的語言談吐可看出其素質涵養。

如果自己不是主人或主賓,那就應以主人和主賓的話題為主,不要隨便改變話題。與人交流時,不要涉及他人的年齡、工資收入、人際關係等較為隱私的話題;也不宜吐槽家事和公司的人和事,更不要議論他人的是非;不談破壞愉快氣氛的悲戚之事;避免談論政治、宗教、女權等敏感話題,還要避免一些過於冷僻的話題,以免冷場。

談話時態度自然大方,表達得體,不要隨便翻臉和表達憤怒的情緒;不要輕易打斷別人,也不要糾正別人,不做無意義的爭論;不隨便質疑和挖苦別人,也不要隨便搭嘴補充他人的說話,更不要挑戰他人,讓對方下不了臺;再怎麼生氣,都不宜訓斥孩子或服務員;而自顧自地滔滔不絕,或旁若無人地發表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論,也是很令人討厭的。

結語

古語有云:"禮者,敬人也",真正的教養在飯桌上,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體現了自身的素養,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相關焦點

  • 文明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中國有句俗話叫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小餐桌大文明>飲食是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餐桌文明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朋友們在您心目中什麼是文明餐桌?我們又該如何倡導文明餐桌?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有何講究?老祖宗的餐桌禮儀
    而儒家也是非常講究禮儀的,在儒家最講究的就是父子君親師這樣的觀等級關係,因此中國就把禮儀看得非常的重。▲餐桌上的禮儀中國的禮儀體現在方方面面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很多禮儀都已經慢慢的消失了,但是餐桌上的禮儀一直被保留了下來,這是因為在餐桌上必須要有一定的禮儀,不然就會顯得沒有修養。
  • 餐桌上有什麼是不該做的?吃魚不能翻面,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吃飯是一件大事,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飯桌上的禮儀自然也免不了。有些規矩看起來像是束縛,但是約束了你,卻讓其他人有更好的用餐體驗。尊重他人,這是每個人都要有的禮貌。餐桌上有什麼是不該做的?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 餐桌禮儀: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哪些禁忌?
    筷子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古時將其稱為「箸」,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並賦有獨特的內涵。在中國的餐桌禮儀文化中,筷子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對於使用筷子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方法和使用禁忌您知道嗎?下面,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一同來了解一下吧~中國人使用筷子的禁忌: 1.筷子應整齊擺放筷子一定要擺放整齊,無論是用餐前還是用餐後,不要把筷子長短不一的放在餐桌上,造成「三長兩短」的局面,寓意十分不吉利,這種細節現在往往被很多人忽略。2.不要用筷子敲擊鍋碗瓢盆用筷子敲打碗、盆、盤子的行為,寓意著「貧窮」。
  • 吃飯看出孩子人生狀態,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父母不容忽視
    3、用餐姿態很多孩子能夠尊敬長輩,但是總坐的七扭八歪,這個小細節其實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究竟守不守禮。另外,孩子不僅是吃飯時要坐直,保持挺拔,也不能敲碗,邊吃邊玩等,這些都是失禮的表現。4、用餐語言很多孩子會習慣在餐桌上聊天,邊說話邊吃飯,有時候會突然大笑或大叫,還會大哭起來,這都是很不討喜的行為。
  • 虎媽應採兒與主持人節目互懟,看看餐桌禮儀對寶寶的重要性
    應採兒回懟:這只是最基本的禮儀這期節目中,有嘉賓稱讚應採兒很會選菜,不多不少,剛好夠所有人吃,不浪費。應採兒表示,自己深惡痛絕鋪張浪費地行為,隨後她在飯桌上一邊抱著二寶吃飯,一邊盯著小小春吃飯。餐桌禮儀對幼兒也很重要麼?形容一個家族的富貴顯赫時,總是喜歡用一句「鐘鳴鼎食之家」來描述。何為鐘鳴鼎食呢?就是在吃飯的時候,用編鐘來演奏音樂,用青銅大鼎來盛放食物。這些都是舊時代頂級貴族的象徵,並逐漸演變為一種餐桌禮儀流傳下來。
  • 社交禮儀的重要性
    禮儀,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和儀式的統稱。
  • 禮儀概念:禮儀的含義、禮儀的特徵
    可是電話響了足足有半分鐘,不見有人接聽。李建正納悶著,突然電話那端傳來一個不耐煩的女高音:「什麼事啊?」李建一愣,以為自己撥錯電話了:「請問是文化局嗎。」「廢話,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兒打的電話啊。」「哦,你好,我是市歌舞團的,請問王局長在嗎。」」你是誰啊。」對方沒好氣地盤問。李建心裡直犯嘀咕:「我叫李建,是雜技團的團長。」
  • 孩子吃飯吧唧嘴,挑食,多半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餐桌禮儀很重要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我們作為講禮儀、尚君子的大國國民,從小就在生活中各種禮儀之道的渲染下成長,一個有教養、講禮儀的孩子才會受人歡迎,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培養?
  • 餐桌禮儀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嗎?我們應該學習哪些
    社會心理學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餐桌上的對話不能取決於餐桌上人的性別和地位,而取決於餐桌上的對話人的情緒狀態,以及對參與對話的各方的社會地位的評估。這也就是說,如果讓被餐桌禮儀的人感覺是在特殊情景下,高傲的對坐,那麼被餐桌禮儀的人會想盡一切辦法爭取讓吃飯對象高興一點,嘗試把自己擺在當中的「高地位」。但如果是普通社交場合,餐桌禮儀也不能忽視,否則吃飯對象會覺得你傲慢、裝腔作勢。
  • 用英文教寶寶12項餐桌禮儀:閉嘴嚼、不打嗝、不離席、不夠菜
    ◆ 中西方在餐桌禮儀上有什麼差別?Table Manners 餐桌禮儀Mom: We're going to eat at Aunt Sally's houseon Saturday.媽媽:咱們周六要去薩莉姑姑家吃飯。Child: I'm excited!寶寶:我好激動啊!
  • 是中國餐桌傳統禮儀,還是封建等級制度的遺毒
    你,周邊應該也有很講究傳統禮儀的人吧。畢竟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嘛。昨天看了一會德雲社的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因為徒弟秦霄賢給師父郭德綱倒茶,茶壺嘴對著郭德綱,就被郭德綱批評不懂規矩,在網上引發爭論。
  • 家庭聚餐的時候,有哪些特殊的講究呢?餐桌禮儀不能缺少
    在我國有很多文化禮儀,我國中餐桌禮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禮儀當中不可缺少的,其中在家庭聚餐中有哪些特殊的講究呢?一個好的餐桌禮儀不僅是個人素養的體現,也是一個家庭的體現,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在餐桌禮儀方面往往不用別人教,就能夠學得很好,而且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用別人教,就能夠自動學會一些技能。長大之後,在為人處世和為人相處的時候,更能夠遊刃有餘,更能夠輕鬆做到,所以在餐桌當中,餐桌禮儀一定不能缺少,那麼在家庭聚餐中有哪些特殊的講究呢?
  • 禮儀的特性:禮儀是一種規範,禮儀貫穿於整個人的始終
    每一個明族的禮儀文化,都是在本民族固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吸取收其他民族的禮儀文化而發展起來的,人們對待流傳下來的禮儀規範應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差異性禮儀是在各種社會是實踐中逐漸沉澱下來的文化遺產,所以對於禮儀的具體運用,會因時間、地點等現實條件的不同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 調查顯示:6成小學生沒掌握相應的文明禮儀
    未成年人文明禮儀規範大討論之一  當前,江蘇正在新的起點和更高水平上推進「兩個率先」,奮力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需要培養和造就品德高尚、富有理想、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江蘇人薪火相傳接續奮鬥。加強未成年人文明禮儀教育則是培養新一代江蘇人、促進江蘇「人的現代化」的起點和重要一環。
  • 介紹領導的禮儀是很有講究的,搞錯了,會很丟人!千萬要掌握
    這是一個社交禮儀的問題。對於職場中人,尤其是在領導身邊工作的人,掌握常用社交禮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良好的社交,會在對方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對方有一種更希望進一步接觸或交流的想法,如果是談業務,也會大大增加談判的成功率,促進業務合作。同時,良好的社交也會讓自己的領導在別人面前很面子,確保自己的職業生涯穩中有進。
  • 異國生活:餐桌禮儀,品德入門課
    在美國,人們把禮儀教育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入門課。美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   第一次在美國朋友家就餐,記者驚呆了。朋友家一歲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從頭到尾,自己吃完飯。儘管他拿勺子的動作還很笨拙,但他不慌不忙,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認真。掉在桌上的飯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撿起來吃掉。
  • 飯局禮儀:學會後和領導吃飯不用緊張,不懂的話遲早要得罪人
    飯局禮儀:學會後和領導吃飯不用緊張,不懂的話遲早要得罪人其實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屬於吃貨大國,而且中國也是有一個禮儀之邦的乘客,尤其是在飯桌上也是有所講究的,其實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提高了很多,但是我們和朋友同事之間的飯局也是越來越多了,不管是聚會還是應酬都離不開飯局,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吃飯的時候也是有禮儀的蛋
  • 懂得這些基本禮儀,解決你的交際問題
    禮儀是職場中比較重要的一環,那麼什麼是禮儀?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 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增強個人素質,還能夠改善人際關係。禮儀的核心內容是律己敬人、表裡如一;禮儀的服務方針是主動、熱情、耐心、周到。
  • 沙面學子在白天鵝賓館學習中餐禮儀!這樣的思政課你見過沒?
    「其實是為了有更好的視野哦~」11月20日,沙面小學學生在白天鵝賓館,上了一堂「關於飲食的中式禮儀」的思政課。中國是文明古國又是禮儀之邦,在這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裡,飲食禮儀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