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領銜「以美扶智」,北京畫廊入秋新展紛呈

2021-01-11 澎湃新聞

8月中、下旬,北京各大畫廊繼續推出新展。這其中既有中國美術館這樣的國家權威藝術機構,專門為脫貧攻堅舉行的綜合性藝術展,也有山中天藝術中心的策展人組織起中國當代藝術群星,拿起日常生活須臾不離的手機所拍攝的短視頻展。後疫情時期,一切都在漸漸納入正規,而反思與回望則正在進行。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

2020年8月11日,「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 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550餘件(套),分門別類呈現在美術館1、3、4層展廳及戶外雕塑園,展期將持續至10月11日。這些展品表現了脫貧致富,生產建設,教育醫療,扶貧救災,抗疫與復工等主題,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也選展了部分來自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作品。

齊白石,《農耕圖》,紙本設色1952年,中國美術館藏該展還囊括了特邀的一批表現脫貧攻堅、抗疫與復工題材的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攝影的最新創作作品,力求多角度呈現新中國成立以來脫貧攻堅歷史進程。以繪畫類項枚舉,齊白石的中國畫《農耕圖》筆墨簡括,意趣豐饒,畫中憨態可掬的水牛,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埋首扶犁的老農,將齊白石的故園情思和赤子情懷娓娓道來。董希文的油畫《千年土地翻了身》則採用寫實主義繪畫語言,表現西藏農奴獲解放,雪域高原從此翻開了歷史新篇章。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布面油彩 油畫,1963年,中國美術館藏與創作於1963年的油畫《千年土地翻了身》相賡續,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山2008年創作的《孔繁森》以「寫意雕塑」的方式,通過對人物造型與精神境界精妙的刻畫,塑造了這位優秀共產黨員在茫茫雪域高原走訪基層,與群眾交流的形象,可謂體現出不同時代中國藝術家對藏區生活與發展的持續關注。

吳為山,《孔繁森》,鑄銅 雕塑,2008年,中國美術館藏「脫貧攻堅·影像記錄」單元的攝影作品除了藝術審美,本身更具有新聞紀實的特性。王瑤、王文瀾等攝影名家,本也是新聞攝影出身。中國攝影家協會原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解海龍的「希望工程系列作品」,此次共五幅被專門並列展示,這其中自然少不了那張著名的「大眼睛」《我要上學》。解海龍發給澎湃新聞記者的資料介紹說,「從1989年10月希望工程開始實施到1991年底,收到的捐款不足1000萬,而在1992年4月(這套)照片發布之後的8個月間,捐款過億。」 值得一提的還有攝影家逄小威,他此次三幅參展的作品都攝於今年,而截至記者發稿前,他本人正在西藏拍攝個人年度作品「脫貧之路」。

解海龍,《我要上學》, 銀鹽紙基,攝影 ,1991年,中國美術館藏另據悉,8月28日下午,依託「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特推出第十一期雕塑工作坊活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模範」黃文秀塑像。在塑像活動現場,3位特邀雕塑家結合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的學習體悟,參考黃文秀同志生前資料照片,傳神摩寫,塑形鑄魂,表達對這位年輕的時代楷模的敬仰。「前景熱火朝天,遠景寂寥空曠」:藝術家拿起手機創作短視頻

8月28日,位於北京朝陽798藝術區南門的山中天藝術中心,今年第二個展覽「當速度成為形式,在屏幕裡生活」正式開幕,展期將至10月25日。策展人依舊是肖戈和喬納斯·斯坦普這對夫妻檔策展組合。作為開館首展「從屏幕到觀念——50年的歷史」的延續和呼應,本次展覽邀請了48位/組不同年齡、性別和藝術背景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們,幾乎涵蓋了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多位大家和新秀,以全新的展覽形式,回應「屏幕藝術」或「在線藝術」的發展脈絡。

當速度成為形式,在屏幕裡生活」展覽海報「在此之前,這些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們使用不同媒介進行創作。而此次展覽,他們受邀用手機,就是日常使用的手機,各自創作15秒至60秒之內的短視頻作品,並在16:9比例的屏幕上進行呈現。」肖戈介紹說。在她看來,「當速度成為形式——在屏幕裡生活」是一種實驗性的展示,是對受疫情影響帶來的「在線情況」 的觸發和反饋,它討論我們集體和個人經驗的核心:速度,及其帶來的一種獨立的美學現象。喬納斯·斯坦普認為從許多方面來說,這都是一場空前的展覽——不僅因為藝術家陣容的強大,更因為展覽的概念表達、有條件的委託和實驗方法,以及對當代社會「速度和社會關係」這兩個核心問題所進行的視覺探索。「在展覽中,藝術家們呈現了各自的聲音,這些聲音遠遠超出了媒介、年齡和性別的邊界,並在歷史、傳統、語言和行為方面與更具文化底蘊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黃銳,《頌》在一層主展廳,首先映入觀眾眼帘的作品來自798藝術區創始人之一,也是當年星星畫會發起者之一的黃銳,生於1952年代的他也是本次參展年紀最大的藝術家。此次他的作品《頌》從《詩經》中獲取靈感,是一次物質和氣場的實驗。夫妻檔藝術家劉小東和喻紅疫情期間滯留美國紐約,他在作品《時代廣場平安》的備註中寫到:「一邊是BLM日夜奮戰,一邊是日常生活照舊。抬起手機正好拍到時代廣場這樣的景觀,前景熱火朝天,遠景寂寥空曠……」而她的作品《美》,則記述了一位黑人少女在運動中慷慨激昂的演講。

劉小東《時代廣場平安》

喻紅《美》王廣義的作品《被遮蔽的群聊》無疑當下感十足,他如此解釋此次自己的創意,「將正常的對話語速,慢放60%以後,普通的對話可能轉化成抽象的,具有薩滿意味的『咒語』。」徐冰的作品《被抵消的速度,結果一切如常》不改「天書」本色,將本次策展人寫的前言用特殊的輸入方式將書寫拉長,「但新工具很容易找回被拉長的缺口,時間相等了,結果什麼都沒有發生。」

徐冰,《被抵消的速度,結果一切如常》

楊福東,《滬GH4501》

曹斐《世界傷透了我的心》作為當代中國最著名的影像藝術家,他此次的短視頻作品《滬G-U4501》中規中矩,「疫情慢慢好轉,在前往工作室的路上,恰逢一列老式運貨火車緩慢從市區街道穿行而過,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八九十年代上學時在鐵道邊和同學一起數火車車廂時的情境……」曹斐作為青年視覺藝術家中的翹楚,作品《世界傷透了我的心》則很可能是禁足期間洗浴時的一次突發靈感:三根掉落的頭髮,在花灑下擺出「SOS」的求救字樣,而當字形初現,旋即又被水流衝散……紀念日本波普藝術先驅——岡本信治郎個展在京開幕

2020年4月8日零點30分,藝術家岡本信治郎在日本鎌倉因病去世,享年86歲。岡本1933年生於東京,是日本1950年代以來當代藝術領域非常活躍的藝術家。自1950年代起,他開始在各項藝術比賽中獲獎:1955年獲得日本水彩畫會展白瀧獎;1962年和1963年的殼牌藝術獎展覽中獲得了榮譽,在1964年的Nagaoka當代藝術博物館首屆獎展覽中獲得了大獎;1964年岡本獲得長岡現代美術館展大獎;1969年獲得現代日本美術展開拓獎;1976年在英國國際版畫展獲得Lunt Humphrey Price獎……

岡本信治郎8月15日,「日本波普藝術先驅——岡本信治郎個展」在北京798藝術區東京畫廊+BTAP開幕,展期持續至9月30日。日本DIC川村紀念美術館主策展人光田由裡用「盛景 / 幻影」來定義岡本的畫作,「岡本信治郎已經精神充沛地創作了半個多世紀。他的個展總是最大化地利用空間,用繪畫填滿牆、地板直至天花板,製造出一場耀眼的壯觀景象。從六十年代開始,藝術家就偏愛這種與極簡主義相對的、近乎過盛的、具有亞洲式慶典的展覽風格。」

「日本波普藝術先驅——岡本信治郎個展」現場 藝術家履歷時間軸作為亞洲波普藝術的先驅人物,岡本信治郎總是免不了同安迪·沃霍爾作比較,「通過印刷多幅作品,沃霍爾突出了圖像自身的多樣性,並且產出代表當代世界的作品。沃霍爾複數或被複製的畫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它們顏色的不同。通過重複,畫面效果得到了提升、變得更熟悉;與此相反,它們的意義逐漸變化、消失。這讓人想起充滿信息的社會所帶來的不安。岡本則與沃霍爾正相反。他果斷地去除了畫作的抒情元素,注重純手工複製來加強畫中形象的意義。但是這些基於複製的畫作組合對繪畫這一概念及其備受崇拜的獨特性發出挑戰。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將繪畫指向假象。」光田由裡如此寫到。

「十個印第安人」系列「十個印第安人」系列曾在1964年被放入東京街頭。據說當《十個印第安人》系列終於被展出的時候,展廳裡單曲循環了《十個小印第安男孩》這首歌。膾炙人口的經典童謠聽來旋律歡快,背後的故事卻令人毛骨悚然——十個小男孩一個個的到來,然後隨著歌曲,一個個消失,到最後一個都不剩……回到這十幅作品,儘管色彩鮮豔、童趣盎然,但細看之下,裡面的場面都同死亡相關。難怪該系列作品面世第二年,《讀賣新聞》就給出評論:「畫家不變的動機,正是威脅著人類在內的所有事物的死亡與崩潰。」

岡本信治郎畫作《銀蜻蜓》而這一動機似乎可以從藝術家的童年陰影找到答案。十二三歲時,岡本經歷了二戰尾聲的東京大轟炸,「當時他躲在鄉下,沒有親眼見到東京大片、大片木質建築被轟炸繼而徹夜燃燒的慘狀,可能只看到成群的美軍轟炸機從頭頂掠過。由於距離太遠,又是小孩子心性,他還以為那是一群蜻蜓。」 東京畫廊+BTAP運營總監劉霞指著岡本1983年的作品《銀蜻蜓》說。畫面中的蜻蜓宛若紙鳶,蟲腹上的網格卻令人聯想到當年美軍B-29轟炸機機頭的經典塗裝。「過去的過去性」與「過去的現在性」:陳淑霞作品展一手「好牌」

北京798藝術區內的亞洲藝術中心於8月15日至10月11日舉辦「『好牌』——陳淑霞作品展」。陳淑霞1963年生於浙江溫州,七十年代末入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她是在中央美術學院系統中成長起來的藝術家。如果追溯陳淑霞藝術創作的視覺原點,從令其成名的作品《粉紅色的花》開始,即呈現了她的創作路徑。在陳淑霞的作品中,沒有宏大的場景,少有紛繁複雜的事物,她的關注點多是生活中細微之處的衍變和延展,樸素而簡單。看似平鋪直敘卻傳達出了「景」、「物」的靈魂,倔強獨立又真真切切。

展覽現場本次展覽展現了陳淑霞不同時期的創作狀態,以此勾勒出藝術家的心歷路徑。從九十年代的「原色」出發,到「虛實兩境」、再到「山水間」,及至近期的「此在」、「邊際」幾個重要的創作階段,陳淑霞通過不斷變換視覺表達方式,進而建構起獨特的個體敘事,在審視社會的同時,也在審視自我。亞洲藝術中心媒體負責人李若琳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她的早期作品中還能看到人物的造型,之後陳淑霞的作品便用西方油畫媒材表現中國繪畫的傳統精神。比如《文山之一》體現了中國山水畫兩岸一江,遠山近水的意趣。」除了土褐色的畫面質感居多,人們也關注到諸如《後山》中鐵鏽般的工業年代感,評論家魯虹就此指出,「陳淑霞在近作中,常常會在畫面上以各種各樣的藝術手法去『制舊』,同時反反覆覆地描繪作品的邊緣,最終造成一種堆積或燻燒的視覺效果,總會讓人聯想起飽經滄桑的歷史文物。在我想來,如此而為大約不是出於純粹視覺上的考慮,而是為了突出漫長的時間因素、歷史意識與當下文化的緊密聯繫。借用詩人艾略特的說法:這一方面顯示了『過去的過去性』,另一方面也顯示了『過去的現在性』。」

展覽現場今次展覽主題「好牌」所寓含的正是陳淑霞在視覺圖景背后豐富的內心軌跡,和對自身要求甚至好惡的舍取。她執著地認為,握在手上的就是「好牌」,從循蹈規則到隨心所欲,既而將「物我」的再現演繹到「無極」的境界。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最終又回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歷程,形成了她特有的視覺邏輯與探索路線。(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展覽「全紀實」、金鷹美術館首發聲、「亞東圖書館遺珍」全國...
    「全景」藝術項目是金鷹美術館的跨年度項目,該項目位於金鷹美術館的展示空間「廣場」,面積近2400平方,將呈現18位藝術家的55件(套)作品;「對流」展是一個巡展項目,由歌德學院(中國)和IFA德國對外文化關係學院發起的藝術項目,展覽以攝影和影像為媒介,探討人、身體與城市的關係。
  • 9月中國美術館最新展覽
    進入9月中國美術館全新主題的「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和「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正在熱火如荼的展映。先說說「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這個展覽藝術家以繪畫的形式展現了70年來我國人民在脫貧致富、生產勞動、建設、教育、醫療、救災、新貌、抗疫與復工等主題的550餘件(套)作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藏品。特別喜歡描繪少數民族的繪畫作品和農民畫。描繪少數民族的繪畫作品,原汁原味的再現了民族服飾和生活場景,特別有帶入感;農民畫作品色彩豔麗,整幅畫給人喜氣洋洋的感覺。
  • 2020中國美術館十一國慶展覽有哪些?
    中國美術館十一國慶開放時間:點擊查看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展覽展示了近70年以來藝術家表現脫貧致富、生產勞動、建設、教育、醫療、救災、新貌、抗疫與復工等主題的550餘件(套)作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藏品。還選展了部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非遺作品,並特邀表現脫貧攻堅、抗疫與復工題材的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攝影的最新創作。
  • 亞洲展訊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開放展
    共生,不同藝見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17 再寫-作者,798作者畫廊,北京,中國   2017 Interesting,798藝典中國,北京,中國   2017 往來8000℃, C+Space ,北京,中國   2016 Link Gallery-cn, 798 Link Gallery,北京,中國   2016 798
  • 「中國寫意——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展覽在立陶宛開幕
    新華社維爾紐斯3月15日電(記者郭明芳)「中國寫意——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展覽15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立陶宛國家畫廊開幕,展出28位中國藝術家創作的73件作品,其中26件為中國美術館藏品。展品涵蓋水墨畫、油畫、版畫、雕塑和水彩畫五個門類。
  • 中國美術館有序開放(復工記)
    5月13日早上9時,中國美術館有序開放。「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時隔110天再度與公眾見面。當天,500名觀眾通過網絡預約、測量體溫、掃健康碼等環節,進入中國美術館觀展。  5月11日,中國美術館發布有序開放公告,自5月13日起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額500人。
  • 北京近期優質展覽推介
    2017年,蔡國強踏上了他的「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與世界各地最重要的美術館館藏進行對話:包括普拉多美術館(馬德裡)、國立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莫斯科)、烏菲齊美術館(佛羅倫斯)等。這次「旅行」將在這次北京大型展覽中達到高潮,藝術家恰如其分地將其命名為《遠行與歸來》。
  • 香港巴塞爾側記:與其說賣的是作品,不如說賣的是畫廊品牌
    無論是參展畫廊以及他們所展作品的質量,還是參展藏家的數量和重量,到畫廊銷售的狀況,以及當地國際畫廊展覽的盛況,一切都標誌著香港巴塞爾博覽會已經成為和邁阿密、巴塞爾同樣重要的頂級博覽會。同時可以感受到國際藝術世界的重心有從西方轉移到亞洲的趨勢。另外今年明顯不同的是有很多歐美藏家參加,包括一些西方頂級美術館的藏家贊助團。以往的香港巴塞爾大部分西方參加者是畫廊家或藝術經紀人。」
  • 上海西岸再添藝術地標,聯手蓬皮杜探索美術館新模式
    首個特展「觀察」則聚焦新媒體藝術發展,從蓬皮杜中心的新媒體藝術館藏中精選15位藝術家創作的16件作品,並特別關注張培力、周滔等中國藝術家對該領域的討論和貢獻。 未來5年,西岸美術館將與蓬皮杜中心共同策劃,呈現3個為期一年半的常設展和約10個為期半年的特展。
  • 環鐵時代美術館館藏作品展
    環鐵時代美術館館藏作品回顧展2009年10月17日至10月30日,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將舉辦「環鐵時代美術館館藏作品回顧展」。環鐵時代美術館建館兩年多來,本著以「學術帶動市場」的發展理念,致力於積極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培養、推廣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家為己任,引導和培養藏家認識、欣賞當代藝術的真正價值;力圖打造成當代藝術的學術後院,在推動當代藝術的發展上,不遺餘力的做著工作:從講座、展覽、雜誌、藝術家推廣等方面,建設著有益於當代藝術良性發展的學術平臺。
  • 光、色彩與希望 | 安德烈·布特茲 & 餘德耀美術館
    餘德耀美術館項目空間安德烈·布特茲:光、色彩與希望餘德耀美術館,上海西岸2020年9月26日 - 2021年1月10日2020年9月26日至2021年1月10日,餘德耀美術館項目空間將推出德國藝術家安德烈·布特茲(André Butzer)在中國大陸的首個機構個展
  • 「歸來——孟昌明藝術2020 」個人藝術大展在朗空美術館盛大開幕
    策展人葛玉君博士致辭藝術家孟昌明先生致辭大明藝術基金負責人吳晶晶先生致辭朗空美術館館長李徵先生致辭北京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盛婉婉主持開幕式出席展覽開幕式的嘉賓:全國文聯海外部主任董佔順先生、大明藝術基金負責人吳晶晶先生、趙建明先生、王瑞先生、新華社《中國證券報》楊江翰女士、CCTV-4中國新聞主播路博、著名藝術品收藏家盛雲龍先生
  • 文旅中國|中國美術館開放首日:與美再相遇
    恢復開館,觀眾們有很多的期待,由於還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預約名額有限,館內做了大量準備,用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為觀眾獻上美的盛宴。向捐贈者致敬舉辦此次展覽的目的正如展覽名稱所示,是向捐贈者致敬,向所有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美術作品、向國家捐贈美術作品的捐贈者致敬。
  • 2017年11月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美在新時代—慶祝十九大勝利...
    展覽精選了中國美術館館藏近現代名家大師作品200餘件套,可謂群星閃耀、經典燦爛。這些底蘊深厚的創作,是由深層的文化自覺和自信激發出弘道精神,無論在國畫、油畫中都體現出正大、至剛、至中、至正的精神品質,都表現了中國人親近自然,讚美自然,發現美、創造美的精神。
  • 以瞳為鏡,捕捉藝術細微 | 北京7月看展攻略
    藝術空間就像一個世外桃源,讓我們從日常中抽離出來,用全新角度發現生活的美。藝術館擁有強大的包容性,將所有創藝者聚集一堂,藝術家們用或濃烈、或平淡的色彩,將生活中細微的美,表現在作品上,懷揣赤子之心擁抱生活,傳遞生命的力量,帶領觀賞者從他們的視角發現被忽視的細節,引起人們的共鳴。
  • 釜山市立美術館館長金善姬:策劃更好的藝術展
    釜山市立美術館外部環境問:最近中國、日本、韓國的現代美術的發展趨勢?目前,中國的美術市場雖然已經度過了超高速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內在的發展潛力依然巨大。上海市對於美術行業的支援政策也陸續出臺,希望藉此重新激起上海美術市場的活力。中國總是能夠緊跟局勢變化、對相關政策進行及時的調整,這是韓國應該學習的。韓國現代美術的發展急需政府的持續性支援。過去,中國的收藏家們只關注中國的美術作品,近年來則也逐漸將目光轉向了更加廣闊的國際美術市場。
  • 《Hakuna Matata 2019》於北京798藝術區作者畫廊開幕
    藝美視界網(北京)報導:2019年10月20日下午,《Hakuna Matata 2019》於北京798藝術區作者畫廊開幕。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分別為:李寶荀、李晶、孫子垚、許宏翔、閆佔城5位藝術家。藝術家 李晶接受媒體採訪李晶1990生於山東淄博,2014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 獲學士學位、2017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 獲碩士學位、2019韓國全南國立大學 博士學位在讀、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和韓國光州。
  • 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館藏展及媒體見面會
    2009年10月17日至10月30日,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將舉辦「環鐵時代美術館館藏作品回顧展」。環鐵時代美術館建館兩年多來,本著以「學術帶動市場」的發展理念,致力於積極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 北京探店,望京又有了下午茶好去處,把古典美術館搬進咖啡館
    就是你心裡可能會聯想到的那個,陪著很多姑娘走過青春的內衣品牌,當很多品牌才開始關注body shame的時候,他們早已跨入下一篇章,建自己的美術館「Aimer Art」。扶持青年藝術家深入女性社會語境的探討,開自己的藝術咖啡廳「Aimer Coffee」,用空間展現女性主張。美術館旁邊是Aimer Coffee愛慕咖啡廳,藝術作品「藏龍臥虎」堪比畫廊。
  • 2020 陳蜀北京首次個展《丟失——集體與個體記憶》
    )有限公司協辦單位:法國中西文化發展研究會、三藝堂、泉國際美術館 恩來美術館、中國收藏家協會當代藝術收藏委員會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工美樓一層感嘆號藝術空間《茶樓系列》 布面油彩 160×170c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