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獐、狗獾、黃麂、豪豬……一大波上海鄉土動物在此亮相

2020-12-05 澎湃新聞

獐在草地上奔跑,水獺在水池中遊弋,豪豬在「丘陵」中穿梭……

4月22日,經過長達一年半的建設,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開門迎客。該展區也是國內第一家以「鄉土動物」冠名的展區,3萬多平方米的面積內,有鳥類、食草和食肉動物共20多種。

豪豬。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攝

澎湃新聞(www.thapaper.cn)記者從上海動物園獲悉,鄉土動物區於2017年8月在原小獸園和豹房地塊進行改擴建,總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

該展區以上海溼地生境、丘陵密林生境營造為主,展示在這兩種生境中棲息的動物物種,既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水獺、獐、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等),也有本區域的代表性物種(豬獾、狗獾、貉、綠頭鴨等)。

據園方介紹,整個展區以上海溼地生活環境、丘陵密林自然形態為特色,儘量讓動物生活在模擬自然的展區裡。

其中,鳥區由湖面、淺灘、溪流、小島等溼地景觀組成,其中湖面中心小島上還布置了巖石、枯木、樹樁、棲架等設施;在獐和黃麂的展區內,斜坡、草坪、灌木叢,足夠大的空間滿足了小動物們躲藏、奔跑的需要;貉、狗獾、豬獾等小獸展區則營造了以灌木、水池它們喜歡的生活環境,並輔以各種樹洞和土穴。

飼養員和獐在一起。

在展區裡,飼養員們還根據每一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利用各種材料,豐富動物的生活情趣,滿足動物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讓生活在展區內的動物真正有「家」的感覺。

比如,在鳥區的溼地環境裡,種植了很多水生植物,並放養了部分小魚、螺和蝌蚪。島上還搭建了一個「昆蟲旅館」,裡邊放置了稻草、枯樹枝、枯樹皮等材料,以便吸引不同的昆蟲。這些昆蟲和部分水生植物同時也成為鶴類的食物。

展區裡還安放著各種造型的大小樹杈,有真有假,看似雜亂,其實別具匠心,它們都是供動物消遣娛樂的神器。對於鳥類,樹枝則被搭建在樹杈之間,形成了棲架平臺,譬如在紅葉李上用樹枝為黑頭白䴉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好讓它們展示在野外樹枝上停留的行為。

丹頂鶴

上海動物園方面表示,2019年4月22日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因此,上海動物園選擇在這一天,以鄉土動物區正式向公眾開放的方式,向公眾宣傳保護野生動物與它們的棲息地的重要性,為保護鄉土物種助力。

當天,「關愛鄉土動物——上海動物園2019年生物多樣性」系列活動也正式拉開帷幕,並將持續至6月10日,包括「保護本土物種建設生態中國」系列活動、「虎嘯山林」上海動物園虎保護展覽、超萌動物探索營等多項活動。

附鄉土動物區展示的動物介紹:

【丹頂鶴】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每年9-10月,丹頂鶴都要向南方遷徙過冬,上海是其南下越冬路線的一個重要的遷徙點,直到第二年的3-4月它們才飛回北方生兒育女,進入繁殖期。由於豐富的食物來源和適宜的氣候,有一些作為候鳥的丹頂鶴則選擇在長江流域永久駐留,成為留鳥。

上海浦東的航頭地區曾是丹頂鶴棲息地,有史書紀錄唐代大墨客李白和劉禹錫都曾來過當地,並寫下不朽的鶴詩。丹頂鶴因其頭頂上有一抹丹紅而得名。身上大部分羽毛都呈白色,儼然一派仙風道骨,常被賦以長壽的象徵。

【東方白鸛】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上海動物園於1982年實現該物種的國際上首次繁殖。體態優美的東方白鸛是一種大型的涉禽,體上的羽毛主要為純白色。長而粗壯的喙有著強大的捕食技能,其分布繁殖地主要集中在俄羅斯遠東和中國的東北,越冬地集中在中國長江流域。

東方白鸛的種群在上海地區主要分布於南匯東灘、橫沙東灘、崇明東部和北部。近十年來單點單次最高數量10隻(2017年11月,橫沙東灘),近年來種群數量不穩定。

【貉】

正宗的上海土著動物,成語一丘之貉的原型,這種小型犬科動物,是一種古老的犬科動物。貉多棲息於河谷、草原和靠近河流、溪流、湖泊的草原地帶和叢林中;晝伏夜出,屬雜食動物。

在上海動物園就生活著野生貉,運氣好的遊客還能在道路旁及灌木叢中「瞄」到它們。近年來,有好幾則關於在上海住宅小區內發現貉的新聞,野生貉在上海地區的遇見率呈上升趨勢,這也從側面驗證了上海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漸改善。

【狗獾】

上海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上海現存體型最大的獸類。因其習慣於夜間出沒,因此在野外想一睹「獾」容,也絕非易事。

狗獾曾廣布於上海郊區,特別是松江、金山、奉賢和嘉定各區。但隨著城市的發展,上海野生狗獾的數量日益稀少。然而,上海市有關部門十分重視狗獾的保護,從2003年開始,市野保管理部門聯同華東師範大學開展了狗獾的生態恢復項目,用了10年的時間建立起了一個可供狗獾生存和繁衍的棲息地,狗獾的野外種群得到了發展。

【獐】

上海地區重引入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獐又名河麂,東亞地區特有動物之一,喜歡棲息於江河、湖泊兩岸的溼地,單獨於晨昏活動。

早在新石器時代,上海就有獐的分布,在19世紀末其數量還相當多,曾一度充溢於青浦、奉賢等地的市場。但由於長期的自然環境變化,特別是人類活動的影響,20世紀初獐在上海地區絕跡。2006年開始上海進行獐的重引入,開創了國內大型哺乳動物重引入城市綠地的先例。2007年上海從浙江舟山獐養殖場引進種獐至浦東新區華夏公園飼養,通過10餘年的飼養繁殖,擴大形成了100餘只的圈養種群,成為上海市獐重引入項目的重點種源繁殖基地,並嘗試野化和野放。目前在上海明珠湖公園、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華夏公園,都有獐的圈養種群。

【華南虎】

中國特有的虎亞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生華南虎曾經遍布全國,但近20年來野外未見蹤跡。根據上海各縣誌和鄉鎮志中的記載,最早記錄今上海地區有老虎活動的蹤跡是從元代開始,共有20餘次老虎在上海活動的記錄。但隨著上海城市的發展,在清朝乾隆二十六年後,上海地區再也沒有老虎的蹤跡了。

上海動物園作為華南虎種群保護與復壯的發起單位,圍繞華南虎種群保護的相關項目已經開展,包括華南虎正常生理學指標的研究、華南虎常見傳染病的檢測以及華南虎犬瘟熱抗體的測定等。後續將以華南虎的研究為主線,針對華南虎的保護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繁殖生物學以及行為學等為內容展開研究。

相關焦點

  • 「探索」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21種動物大合集!讓你不再認錯
    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從去年4月開放以來,已經過了一年半啦,同時這也是大陸首個本土動物主題展區。小爪水獺、貉、狗獾、黃麂、東方白鸛……來好好認識一下鄉土二十一俠吧!走進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你是不是會聽到這樣的對話:「快看!是水貂!」
  • ...鄉土,動物園,華南虎,種群,貉,白鸛,丹頂鶴,生境,-上海頻道-東方網
    園區以上海溼地生境、丘陵密林生境營造為主,展示在這兩種生境中棲息的動物物種,既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水獺、獐、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等,也有豬獾、狗獾、貉、綠頭鴨等本區域的代表性物種。而在獐和黃麂的展區內,斜坡、草坪、灌木叢,足夠大的空間滿足了小鹿們躲藏、奔跑的需要。貉、狗獾、豬獾等小獸展區則營造了以灌木、水池它們喜歡的生活環境,並輔以各種樹洞和土穴。
  • 上海動物園推出「鄉土動物」展區,主打「沉浸式」體驗
    上海動物園推出「鄉土動物」展區,主打「沉浸式」體驗 4月22日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正式向公眾開放 作為國內第一家以「鄉土動物」冠名的展區,「鄉土動物」區以上海溼地生境、丘陵密林生境營造為主,展示在這兩種生境中棲息的動物物種,既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水獺、獐、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等),也有本區域的代表性物種(豬獾、狗獾、貉、綠頭鴨等)。
  • 不要再說上海的鄉土動物是三黃雞了!上海動物園建設中的鄉土動物區...
    你能說出幾種上海本土動物?一項針對上海市民的街頭調查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大多數市民能說出「獐」,除此之外,不少人的答案是蟑螂、臭蟲、跳蚤,而更多市民則覺得「三黃雞」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動物!  可見,建立一個專門展示本地動物的展區,讓上海人了解自己的家底是多麼必要——上海,這個建立在溼地之上的城市,並不是一座鋼筋水泥森林,更有500多種各具特色的脊椎動物。
  • 上海動物園鄉土區正式開園 20多種「土著」動物喬遷新居
    原標題:上海動物園鄉土區正式開園 20多種「土著」動物喬遷新居  上海的「土著」,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家。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上午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正式開園,成為我國首個以「鄉土動物」冠名的展區。
  • 為本土動物發聲|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
    2017年7月,一則關於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的新聞橫空出世,之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今年四月,這座大陸首個本土動物主題展區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經過時間的推移,三個月已經過去了,這座鄉土動物區開始越發完整,儘管這次遊園是在暴雨中度過的,但小編還是從這裡獲得了不一樣的驚喜,也讓小編覺得這半天的遊園是值得的。
  • 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改造在即,在線等待大家的建議
    親愛的遊客們:截至目前,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已經開放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園區內的動物在天然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貉、獾、獐、水獺以及各種水禽類們的繁殖率攀升新高……不過園方仍然在努力
  • 鄉土動物區提升改造在即 上海動物園向市民徵集建議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月5日報導:為了給動物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給遊客提供更豐富的觀賞效果,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即將進行新一輪改造。上海動物園初定了一些方案,誠邀關愛動物的市民提供建議。
  • 鄉土動物區提升改造在即上海動物園向市民徵集建議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月5日報導:為了給動物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給遊客提供更豐富的觀賞效果,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即將進行新一輪改造。上海動物園初定了一些方案,誠邀關愛動物的市民提供建議。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已成立了一年多,在這段時間裡,貉、獾、獐、水獺以及各種水禽類們的繁殖率攀升新高。經過觀察,上海動物園發現兩個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水獺深水展區的玻璃反光影響觀看;第二,豪豬遊覽線過於暴曬。
  • 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要改造了 你有什麼好建議?
    圖說:擬對鄉土動物區進行改造 採訪對象提供(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2019年4月,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正式開放,3萬多平方米的展區成了20多種鄉土動物的家,包括貉、獾、獐、水獺、水禽等,它們的繁殖率也攀升新高。
  • 這些動物竟然曾經都在上海生存過
    東方網4月23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丹頂鶴,豬獾、狗獾、貉、獐……昨天,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正式向公眾開放,展示20多種本土鳥類、食草和食肉動物。讓人想不到的是,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動物竟然曾經都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生存過。據傳浦東航頭地區曾是丹頂鶴棲息地,史書上也記錄過上海有老虎活動的蹤跡。
  • 上海140個小區出現貉?還有螢火蟲狗獾刺蝟…野生動物進城生活得好嗎?
    近年來,人們發現上海城市地區陸續出現螢火蟲、狗獾、貉、刺蝟等野生動物,這被認為是城市生態恢復的表徵,卻也暴露出人類與自然相處時的無所適從。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看似一對矛盾,歸根結底是人與自然的博弈、共生,能不能找到一條合理的出路?上海正在探索。
  • 別再說上海鄉土動物是蟑螂野貓三黃雞 親子遊去這裡 長知識還安全
    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展區這是國內首創的鄉土動物展區,3萬多平方米的面積,以上海原生的溼地、丘陵、密林環境,展示了這座大城市裡毛茸茸的貉然後就是貉。帶小朋友的家長,在這裡可以順便教一下成語「一丘之貉」。長著獠牙的獐這個長得很像鹿的動物,叫做獐。此時又可以教成語「獐頭鼠目」。
  • 上海浦東雞鴨被咬死只吸血 兇手疑為狗獾或貉只吸血不吃肉
    上海浦東雞鴨被咬死只吸血 兇手疑為狗獾或貉只吸血不吃肉時間:2016-02-27 22:27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上海浦東雞鴨被咬死只吸血 兇手疑為狗獾或貉只吸血不吃肉 最近一周,上海浦東宣橋鎮項埭村發生一件怪事,近兩百隻雞鴨被咬死,兇手系某種動物但目前仍未找到,而且這個兇手很特殊
  • (指著水獺)——參觀鄉土動物區有感
    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從去年4月開放以來已經過了一年半啦!我宣布,像我這麼好吃懶做的人也終於把鄉土動物區給逛完了。作為大陸首個本土動物主題展區,早已名聲在外,但它真的是個非常神奇的展區。有一次,我跟在一對情侶遊客之後,親眼目睹他們短暫的鄉土一遊。
  • 上海動物園開啟夜遊模式,新增鄉土動物展區
    上海動物園,也開啟了一年一度的夜遊模式,邀請大家來探秘晚上的動物園。今年的夜遊新增鄉土動物展區。互動遊戲之後,今天晚上參加夜遊活動的小朋友們算是認識了。在探訪動物之前,首先要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動物園裡有哪些夜行動物呢?」「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什麼?」「嗅覺特別靈敏的動物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在夜晚找到食物的?」
  • 12隻獐野放老港濱海生態廊道,鄉土動物獐在家鄉繼續擴大「朋友圈」
    12隻上海「土著居民」——獐在浦東又覓得新家,它們被野放至老港濱海生態廊道。自2007年,首批獐在浦東華夏公園野放以來,獐這種鄉土動物已經先後在濱江森林公園、松江浦南林地、崇明明珠湖等地安家。與此前的獐野放場地相比,這次野放環境有些特殊,它原來是垃圾填埋場。
  • 年輕貉不講武德,偷襲沉睡中的狗獾
    秋季冬眠之前的狗獾體重多為15-17千克,而貉即便是雄性平均體重也只有6.5-7千克,甚至都不如春季剛冬眠出來的狗獾體型大,所以「明刀明槍」地幹,貉絕對不會是狗獾的對手,但貉有一系列的騷操作,讓它在森林裡,成功地將狗獾踩在了腳底下。
  • 本市一些綠化水平較高的小區出現了貉、黃鼬、松鼠等野生動物!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野生動物與人類生活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本市一些綠化水平較高的小區出現了貉、黃鼬、松鼠等野生動物,引起了市民的好奇和關注。>近期上海動物園接連收容救護了4隻貉,均在居民區附近出沒,包括上海南站附近,虹橋鎮某小區,青浦某小區居民家天井中。
  • 小胖「天線貓」、超萌貉寶寶……上海動物園新夥伴前來報到
    日前,上海動物園新引進了三隻小獰貓,目前已經正式面向遊客展出。除了萌萌的獰貓,近期上海動物園還迎來了3隻新生的貉寶寶和2隻黑耳鳶寶寶,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貉寶寶    貉寶寶為鄉土展區添喜氣    在鄉土展區,繼一大群獐寶寶接二連三地出生後,貉展區也傳來了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