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月5日報導:為了給動物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給遊客提供更豐富的觀賞效果,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即將進行新一輪改造。上海動物園初定了一些方案,誠邀關愛動物的市民提供建議。
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已成立了一年多,在這段時間裡,貉、獾、獐、水獺以及各種水禽類們的繁殖率攀升新高。經過觀察,上海動物園發現兩個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水獺深水展區的玻璃反光影響觀看;第二,豪豬遊覽線過於暴曬。
水獺深水展區增加頂部遮擋,避免玻璃反光
玻璃是動物園展示區中常用材質,能縮短人與動物之間的距離,達到很好的觀賞效果,但同時也會因為光線原因產生反光,影響觀看。這樣的問題在水獺深水區中暴露無遺,特別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有「穿衣鏡」的既視感。
為了提供給遊客們更好的觀賞效果,工作人員考慮做出以下改進:第一,為功能需求,增加頂部遮擋,避免反光;第二,為突出鄉土主題,繼續保留左側的蘆葦蕩,並增強鄉土氛圍的營造。
設計方案延續鄉土動物區主入口處的仿木廊架,一是將景觀元素延續;二是廊架的輕盈與GRC假山搭接,待兩側的攀爬植物達到頂部實現全覆蓋後,仿佛穿過農家花園一般;此外,設計將現有道路右側的木柵欄及低矮灌木更替為圓木樁,增加石磨盤、栽植芭蕉、花卉類植物營造出後庭院景觀效果。
豪豬展區增設廊架遮陰,補種農作物豐富景觀效果
沿遊覽線至豪豬展區時,會發現此處無遮擋,夏日時較為暴曬。最初考慮到豪豬為嚙齒類動物,原設計植被較少。現在為增加遮蔽感,也為豪豬提供更舒適的環境,擬增設廊架,配置噴霧系統,降低高溫天氣的不適感。
遮陰除了單挑懸臂樣式還有雙挑臂樣式,還將設計補種一些植物:遊步道左側,以樸樹為代表的鄉土喬木和農作物更替現有景觀植物;豪豬與獐區的銜接處增加果樹類喬木,既可以為豪豬和獐提供隱蔽空間,又可以豐富鄉土的景觀效果。
由於花生、玉米、番薯等農作物也是豪豬、狗獾等動物的食物來源,這些作物既可提供豪豬食物,又有助於鄉土氛圍的營造。這些農作物的存在,可以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鄉土動物們為什麼生活在我們的周邊;同時也正是由於大規模農田和荒地的開墾,使得動物們的棲息地進一步減少和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