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在全世界收到了許多發達國家的限制和阻撓,但卻沒任何一個國家對北鬥導航的啟用指指點點,因為北鬥的所有零部件的生產都是來自中國工廠,這背後是中國8萬名科學家長達20年的辛苦付出。今天就來說一說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
北鬥導航的發展歷史
說到北鬥導航不得不說一個故事。1993年中國銀河號貨輪因為失去導航信號無法判斷方向,在海上足足漂浮了33天,而失去導航信號的原因竟是因為這艘輪船的GPS信號被突然切斷。此前美國在向全球開放GPS曾表示,他們有權隨時切斷GPS的信號,但當時沒有人會想到美國人居然真的會這麼做。
中科院院士孫家棟和陳芳允在看到美國的這一霸權舉動後,馬上意識到中國人需要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沒有自己的導航系統,中國的一切行動都會被美國掌控。沒有導航就像沒有眼睛,你的方向完全由別人掌控,中國沒有自己的導航在未來一定會受制於它國,於是在兩位國寶級衛星專家的提議下,北鬥導航系統項目正式開始了研發。
在北鬥系統研發初期,中國收到了各種各樣的協議和技術封鎖,研發團隊幾人共用一個狹小的辦公室,而在人才的招募也面臨著待遇低無法招到博士等高等級人才的尷尬境地。當時GPS的無源定位技術是被美國人壟斷的,孫家棟院士選擇了和美國不一樣的定位技術,並且結合十幾年前由陳芳允院士提出的雙星理論,用兩顆靜止的衛星覆蓋中國及周邊地區,就這樣才突破了外國對中國北鬥研發的技術封鎖。
從2000年開始北鬥系統衛星的兩顆順利升空,到後續多顆衛星的升空,北鬥系統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中國也在導航領域成為了世界第三。做到這些北鬥僅用到了GPS研發的三分之一時間,資金也是GPS的四分之一。隨後中國也一一解決了頻率的佔有問題,讓多顆北鬥衛星繼續升空來解決北鬥導航的精度問題,從此中國北鬥導航躋身世界前列,能夠有足夠的實力與美國、俄羅斯在衛星導航領域對抗。
北鬥導航已超越GPS成為世界最強
自中國2000年發射第一個北鬥衛星,到2020年發射最後一個北鬥組網衛星「北鬥三號」成功,中國發射一共了59顆北鬥系列衛星,目前有36顆北鬥衛星投入使用。隨著組網的成功,北鬥導航正式面向世界,北鬥導航將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全球通信、救援等一系列服務。
導航的核心功能其實就是定位和授時,試想下,如果一個國家的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的數據信息全部由它國提供,那麼無論是軍事、通信還是金融等都將暴露在它國的掌控下,而這些所產生安全隱患將是致命的。軍事上對北鬥的應用既是最迫切的也是最緊急的,部隊在戰爭中的快速移動、飛彈發射、巡邏偵察、戰地支援等都離不開導航系統的協助引導,因此導航在戰爭中必須能夠實時提供一些位置、速度等一些列詳細的數據信息,如果這些信息發生偏差或者錯誤,武器裝備在戰爭中就相當於沒有了眼睛,所造成的災難將不可想像。
在交通運輸方面,北鬥也在為更多車輛的安全駕駛保駕護航,在2019年的數據統計中顯示,國內已經有650萬輛營運車輛,4萬輛物流運輸車輛,36個中心城市的公共運輸工具,3200餘座河流的導航設備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備設施應用北鬥導航系統。北鬥衛星的精度在360-10釐米,而美國的GPS在500-30釐米,因此北鬥導航的水平和精度在世界上已經處於領先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