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甲魚行情走俏,安徽蚌埠市水產研究所開始推廣甲魚養殖技術,取得很好的效果,20多年過年了,蚌埠市水產研究所早已不復存在,然而,甲魚養殖技術卻在蚌埠落地生根,並不斷發展壯大,到現在已經在當地形成年產值數億、產銷甲魚過1000萬斤的特色產業,其中安徽省喜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7年投苗量達到260萬隻,養殖量在全國位列前茅。
安徽省喜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坐落於安徽省蚌埠市,是一家成立於1995年的民營企業,從22年前有起初僅有幾畝甲魚塘,發到現在的600餘畝養殖場喜佳農業通過最初收購野生甲魚進行人工繁殖,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養本土甲魚的方法,不斷積累,逐步形成以中華鱉原種的保護、養殖、銷售及其相關產業的技術開發與諮詢為業、國內較大的專業從事甲魚養殖的企業。
養殖場外塘
集約化養殖,主要是集中在溫室,在喜佳養殖的臺灣鱉,經過10個月左右的溫室養殖可以直接到市場上進行銷售,臺灣鱉生長快但是肉質較差,性格比較溫馴,可以在溫室中高密度養殖,但是一旦進入外塘後就不生長,容易死亡。而中華鱉則恰恰相反,比較兇猛,在高密度養殖的環節下會互相撕咬,而且耐低溫養殖環境,因此適合低密度的外塘養殖,一般每平方在1-2隻就可以,這就導致中華鱉養殖如果要想達到規模化就需要大量的的外塘養殖面積,以喜佳為例,在整個養殖場溫室只佔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約50來畝,其餘的都是外塘。
喜佳農業的甲魚養殖溫室外景一角
日本中華鱉的養殖跟中華鱉相差不大,也是先從溫室再轉到外塘,但是在喜佳的養殖中日本中華鱉只佔到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用來做實驗對比的。然而目前在中國的甲魚市場消費中,需求最為旺盛的是日本中華鱉,這倒不是因為日本鱉好吃,而是對於養殖戶來說,日本品系的甲魚養殖周期短,經濟效益顯著。本土中華鱉養殖面積因此在慢慢減少。通過數據對比,本土中華鱉和日本中華鱉在外塘同樣的環境下生長速度要慢20%,因此本土中華鱉養殖成本遠高於日本中華鱉,因此養殖的農戶也越來也少。
現在即使是在蚌埠也很少能買到本土中華鱉了,80%以上的養殖戶轉養日本中華鱉。然而20多年來喜佳農業卻始終堅持用全外塘養殖、全天然飼養的方式養甲魚。據了解,日本品系的甲魚,相當於速成甲魚。它養殖14個月就能長到1公斤左右上市,而這14個月中,有8至10個月在溫室裡,然後再放到外塘裡養幾個月。多年堅持養殖原種中華鱉,一方面在於喜佳對養殖優質甲魚的追求,另一方面,也來自於企業多年來沉澱積累下來的客戶群體。
實驗溫室內景
更生態的自然環境,更科學的養殖技術一直是喜佳公司追求的目標,公司先後與安徽省農科院水產所和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不斷革新技術,推動產業升級,提升甲魚品質。在這裡,從11年開始喜佳農業建立了標準化的實驗溫室,始終堅持依據不同的養殖品種、飼料、養殖條件等作數據對比,觀察同一品種在不同條件下、不同品種在同一條件下的養殖情況,以求養出更高品質的甲魚。
近年來,甲魚的苗種的價格從幾毛錢一隻到一塊多錢一隻不等,價格的主要區別還在於品種,目前國內主要養殖的品種有本土中華鱉、日本中華鱉、臺灣鱉三種,商品甲魚在同一品質規格下價格最高的是本土中華鱉,但是它的整體養殖規模與市場需求都是最小的。這是由於中華鱉養殖不能全程溫室,必須移到外塘,因此相比較而言,中華鱉的生長速度更慢。
一般來說,每年的5月份甲魚開始產蛋,到6月底7月初的時候出第一批苗,然後進入溫室養殖,等到第二年外界氣溫與溫室內氣溫相關不大的時候,將甲魚苗移到外塘養殖,直到當年10月中旬前後氣溫下降到25度以下時甲魚停止進食,這時候可以作為商品甲魚對外銷售了,到第二年的5月份左右氣溫上升,甲魚會重新開始進食,這時候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年份銷售成品甲魚。雖說在每個階段都可以對外進行銷售,但是直到此時的成品甲魚品質是最好的。就最近幾年的行情來看,溫室甲魚一直處在每斤16元左右,同樣規格外塘甲魚的,本土中華鱉比日本中華鱉每斤高5元左右。
最上面的兩隻為中華鱉
你能通過花紋分辨兩種甲魚的不同之處嗎?
我們來到喜佳農業的時候,恰逢有客戶來購買甲魚,喜佳農業的工作人員將中華鱉與日本中華鱉放到一起教我們如何辨認本土甲魚與日本品系甲魚的方法:先看背,本土中華鱉背泛黃、有光澤,背上沒有花點;日本中華鱉背部灰黑、有花點。再看腹部,本土中華鱉活得時間久,腹部有老疤,橫紋明顯;日本中華鱉腹部鮮嫩。看體型,本土中華鱉體型長,日本中華鱉體型圓。其實日本鱉也屬於中華鱉,日本鱉的裙邊比較寬,體型比較扁,體色偏黃,但背肋骨條清晰,不太好看。中華鱉品系較多,相對而言,江浙本地產梅花鱉體型較厚,但養殖技術到位,體表光潔度特別好看,黃沙鱉、黃河鱉體色偏黃,底板也偏黃,身體較扁,裙邊寬,體型優美,是目前市場比較認可的品種,普通白底板鱉、江西鱉、臺灣鱉市場認可度差一些。因此,目前除野生鱉外,黃河鱉、黃沙鱉市場價格最好,梅花鱉(烏鱉)次之,日本鱉再次,其它額品種價格就比較低了,不過各地消費習慣不一樣,各品種價格排序可能有較大差異,比如浙江比較認可梅花鱉,安徽比較認可黃河鱉。
據了解,目前喜佳農業已經形成自有中華鱉養殖基地600畝,投資合作相關基地2000畝,建立中華鱉良種核心群2個,良種保有量達10000組,形成年產200萬斤商品中華鱉的養殖規模。企業先後通過了「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水產良種場」,「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認證。並建立了「安徽省鱉類養殖與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甲魚生態養殖專家大院」兩個省級科研平臺,2016年在安徽省股權託管交易中心農業板塊掛牌(股份代碼:710296)。「十二五」期間,承擔科技部星火科技計劃項目1項,安徽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項,安徽省國際科技合作合項目1項,市級科技計劃項目2項,參與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0項,均通過驗收或績效考核。獲得授權專利8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擁有3項省級科技成果,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農業部豐收獎二等獎1項,蚌埠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參與修訂安徽省地方標準3項。
養殖場外塘
作為安徽省甲魚養殖業的龍頭企業,對於此次安徽省龜鱉產業協會的成立,喜佳農業也有自己的思考,喜佳農業認為,水漲才能船高,一個企業的發展規模,最終取決於地區內產業的發展規模,只有產業發展壯大的了,相應的政策、技術、人力資源等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最終促使企業得到持久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產業協會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希望通過安徽省龜鱉產業協會,建立省內產業交流溝通的平臺,積極引導,促進產業內相關企業進一步的發展。
【中國水產養殖網 陳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