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傳統美食,比青團簡單比粽子香,軟糯香甜,超詳細做法包你會。清明節已經過去一個月了,艾草瘋長葉芽老,已經過了做青團最佳時期。端午節呢又還有一個月才到,現在包粽子也不太合時宜。那五月嘴饞怎麼辦呢?今天就教大家做道小編家鄉的傳統美食——餈粽。
餈粽是用糯米粉跟芭蕉葉或粽葉做的,一時間不知道它口味是偏粽子還是餈粑,就索性叫它餈粽了,餈粽既有粽子的清香又有餈粑的軟糯,比青團和粽子好吃多了,小時盼著過節就是為了吃到餈粽,說到這我都要流口水了。相信沒吃過的你,吃上一口就會愛上它,餈粽做法還很簡單,喜歡吃糯米的小夥伴可以嘗試做一下,我做了一個超詳細的餈粽教程,一學就會,手殘黨也能做好。話不多說,現在就開始做吧。
【食材配料】:一斤糯米粉、二兩炒熟的花生、一兩白糖,芭蕉葉或粽葉三四十張(首選芭蕉葉,比較香,沒有就用粽葉)。
【做法步驟】:1、備料:把粽葉清洗乾淨,浸泡一個晚上。用破壁機把花生米打碎,沒有的話也可以放入保鮮袋,用擀麵杖碾碎或放在案板上,用刀切碎。打碎後倒入白糖混合拌勻。
2、揉面:往糯米粉中少量多次倒入100°開水,邊倒邊攪,直到一半的糯米粉被燙成半透明色的麵糊,上手揉成稍微軟一點、不黏手的麵團。揉好後用保鮮膜包起來,防止它水分蒸發包的時候乾裂。
4、包餈粑:揪一個雞蛋大小的麵團(不需要提前分面劑,隨包隨取,防止乾裂),單手將面劑捏緊實,再兩手將它搓圓。把面劑捏成稍厚一點的皮,放入花生糖餡料,再像包包子一樣把餡料包住,包好後把它按壓整理成稍微長一點的橢圓形狀,餈粑就包好了。
5、包餈粽:拿一張粽葉,把餈粑置於粽葉尾部,按著粽葉向裡翻折兩圈,再把餈粑兩邊多出來的粽葉往裡折,然後按住長出來的粽葉根部,翻折蓋住兩邊的封口處,餈粑就被牢牢的包裹住在粽葉裡面了,怎麼煮也不會散。最後拿棉線繞兩三圈,打個活節,一個小巧精緻的餈粽就包好了。
6、煮餈粽:提前把水燒沸,餈粽沸水下鍋,水一定要沒過餈粽。開大火煮,水再次沸騰後轉小火煮半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
7、開吃:餈粽出鍋瀝乾水分,晾涼就能開吃了。一次可以多幾十個,放冰箱冷凍,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解凍,蒸熱就可以吃了,味道不變。以上就是所有的餈粽教程,你學會了嗎?喜歡我的內容就給我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