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過一天,
時間的指針就會正式指向2021年。
回望過去的一年,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
中國經濟社會中數量最為龐大的
中小微企業一度舉步維艱。
然而,在多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
通過數位化、智能化轉型,
中小微企業展現出
前所未有的韌勁和潛能,
為整個中國經濟的復甦並「轉正」
貢獻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力量。
年終歲尾,我們特意採訪了
長春市的三位小微企業老闆,
透過他們驚心動魄的2020故事,
重溫那段不平凡的時光。
」
王宇:我的小店「挺下去」了
春節前後,原本是餐飲企業大施拳腳的高峰期,但疫情的到來,將所有餐飲門店的原計劃都衝散打亂,「挺下去」成為不少老闆的唯一目標,王宇也不例外。
從地攤、大排檔做到現在規模仍不算大的海鮮燒烤城,一直在長春燒烤界打拼的王宇感到,2020年的前幾個月太難了,但他選擇樂觀面對:「我自己做這行的時間還蠻長的,攢了點錢,還可以扛一扛。」
王宇的燒烤店裝修風格偏年輕化
扛到4月份,長春市餐飲行業有條件地恢復堂食,但堂食顧客基本為零。王宇主動求變,通過網上外賣平臺銷售店內的肉串、菜品、海鮮等食材。銷售問題解決了一部分,但水電費用、員工工資的壓力又一項項襲來。
王宇回憶道:「燒烤店跟別的餐飲企業不一樣,有些東西不適合做外賣,但還好店鋪是自己的,只承擔水電費和人員工資,人員的話大多是短工,還可以承受。」
直到6月份,伴隨著擼串、啤酒的盛夏如約而至,王宇的燒烤店終於迎來了轉機。
「前半年確實不如意,但6月份開始,街上的人逐漸多了起來,我就開始搞促銷,滿100元減10元,下次再來消費滿20元減5元。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店裡的客流就多了起來。」王宇笑著說。
堂食客流基本穩定,外賣的訂單數量卻隨之急劇縮水,「實話實說,外賣平臺抽取的費用挺高的,企業也不能賠錢做生意,所以外賣跟堂食一般都有所區別。而且燒烤到店吃的味道指定比外賣好,單量就可想而知了。」
「今年的生意確實難做,不也只是前半年嘛,沒有一年都是這樣,明年的生意會越來越好,我對自己的小店很有信心。」王宇表示。
「90後」小兩口:直播帶動了服裝批發生意
張佳佳和馬維都是「90後」,2018年起,小兩口在長春市一批發市場做服裝批發生意。好的時候,每天能走100多手貨。
一手是批發業的行話,服裝批發中的一手通常指從最小碼到最大碼的一整套。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服裝批發生意陷入低谷,小兩口急得夠嗆,「服裝是講究流行性的,過了這段時間,可能就不流行了,賣不出去會一直壓在倉庫裡,資金也壓住了。」
服裝批發生意講究快速出貨、快速回籠資金
「唯一比較慶幸的是,每年年底交檔口的租金,去年生意挺好,租金交上了,年底也沒有著急上貨,再晚一點的話,可能就運轉不開了。」張佳佳說道。
檔口沒有生意,小兩口由此接觸到了直播帶貨,上半年靠線上零售的收入,支撐到了整個市場的全面復甦。
小兩口目前批發的服裝樣式
「相比以前,現在銷售的服裝樣式更多,因為在直播中和顧客面對面交流,對他們的喜好摸得更準確。」張佳佳說,「我們現在線上線下一起銷售,兩個人分工,我負責線上,直播賣貨;他負責線下,整理髮貨,收入甚至比以前還多了。」
當問及線上銷售和線下銷售有什麼不同時,張佳佳表示:「直播賣貨的話,和客戶互動比較多,顧客會要求我試穿看看效果,一次直播要試穿不同款式的衣物,而線下一般是客戶直接看版樣,再決定拿多少。簡單地說,就是線上件少量多,線下件多量少。」
經歷了跌宕起伏的2020年,小兩口對於未來更有信心:「就看明年生意怎麼樣了,然後想買一個學區房,把什麼都準備好迎接孩子的到來!」
胡云龍:從電商轉向多元化運營
胡云龍是吉林省吉報天天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的老闆。他的業務是通過打造線上線下平臺,為客戶銷售產品,推介品牌。線上主要有天貓、淘寶、自主研發APP等網絡銷售平臺,線下則包括三農扶貧廣告機、產品供應鏈基地招商等。
「網紅」主播正在直播
之前胡云龍的公司更像一個「網紅「公司,是因為他招攬了好幾位網紅主播,這些主播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上擁有幾十萬、上百萬粉絲。公司還為主播們配備了專業的錄音棚、化妝間和舞蹈房,以及多個精心布置的直播間。
服裝、化妝品、零食、百貨,算是線上零售的「快消品」,胡云龍公司的線上業務也集中於此。對於線上銷售的產品,胡云龍表示,公司與網紅主播都擁有較大的選擇權,雙方進行充分討論並商定後,再由公司對接廠商洽談合作。
產品展示
「年初時的疫情對我們業務有較大影響,比如會務策劃、新媒體培訓等,營業收入少了近百萬。」胡云龍表示,「但也正是在那段低谷期,公司開發了新項目,如三農扶貧廣告機、供應鏈基地招商等,緩了過來。
坊間一度認為新媒體營銷紅利期已過,對此胡云龍並不贊同:「我認為現階段依舊在紅利期,但競爭確實非常激烈,我們公司會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向藍海市場發展。」
對於明年的發展計劃,胡云龍說:「我們準備把現在運營的非主流的電商平臺轉向設計、廣告等方面,同時對主流電商平臺的運營內容,包括產品做得更加豐富,要做的項目還是很多的。我也相信我們的團隊會越做越強,越做越大。」
作者:徐銘澤
編輯: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