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00981.HK):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企業,維持「買入」評級

2020-12-04 格隆匯

機構:廣發證券

評級:買入

核心觀點:

公司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晶圓代工全球市場規模約 569 億美元(IC insight 2019 年數據)。公司收入位列純晶圓代工公司全球第四位,中國大陸第一位,中芯國際擁有 3 條 8 英寸產線和 4 條 12 英寸產線,2019 年末合計產能約 45 萬片(約當 8寸)。從技術實力來看,公司是大陸目前唯一實現 14nm FinFET 工藝量產的代工企業,在全球僅次於臺積電、三星等龍頭,位列第二梯隊。

持續投入發力先進位程,以領先技術擁抱廣闊市場。晶圓代工是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高額支出使得多家競爭對手逐漸退出 14nm 以下先進位程領域,而中芯選擇繼續追求更高工藝,資本支出和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遠高於行業水平。目前公司 14nm 產能爬坡,第二代 FinFET工藝研發進展順利。先進位程對應手機 AP、基帶晶片、GPU 等高附加值應用,目前在此領域國內企業製造實力不足,高度依賴進口,潛在市場空間廣闊。公司享有國家政策、充沛資金、優秀人才等優勢,將成為先進位程的有力競爭者。

成熟製程基礎雄厚,持續受益國產替代。公司目前可以提供 0.35 微米至 28nm 技術節點邏輯工藝及多種特色工藝,在國內成熟製程領域實力領先。2019 年末以來,行業新一輪景氣周期開啟,公司產能滿載,2020 年多項產能擴充計劃進行,將進一步增厚企業利潤。中國是全球最大集成電路市場,國內晶片設計企業正在快速崛起,在貿易摩擦和國產替代大背景下,公司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合理價值 43.6 港元/股,維持「買入」評級。不考慮科創板 IPO 募投項目影響,維持前次預測 20/21/22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2.43/2.10/2.17億美元,維持前次合理價值為 43.6 港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全球疫情持續擴大的風險,先進位程進展不及預期的風險。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深度解析:中國晶圓代工龍頭,半導體國產替代先鋒
    目前,中芯國際在 14nm 甚至 7nm 有所布局,在 2019 年底實現 14nm 的實際營收後,在2021 年將有大量的量產計劃。我們認為,在後摩爾定律時代,晶圓製程迭代速度放緩給了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先進位程追趕者更多的時間空間進行追趕,假設製程工藝路線保持穩定,追趕者與龍頭企業的差距將越來越小。
  • 路漫漫 中國大陸晶圓龍頭距國際大廠還有較大落差
    ,從資本支出也能比較出,一家半導體企業對於研發的重視程度,然而,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半導體設備大廠荷蘭商艾司摩爾(ASML)2019年營收118.2億歐元,來自中國大陸營收貢獻12%,若只算中國大陸企業,更只有7.8%。
  • 2018年中國大陸八大IC企業與八大晶圓代工企業排名
    2018年中國大陸八大IC企業與八大晶圓代工企業排名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1-01 14:09:00 集成電路產業主要由IC設計業、IC製造業以及IC封測業三大板塊組成
  • 中芯國際深度報告:晶圓製造之路任重道遠 看好未來發展
    核心觀點:  1、中芯國際是我國晶圓代工領域的絕對龍頭,世界第五大Foundry廠(2017年市佔率數據),承載國家對於上遊晶圓製造的決心。中芯國際2000年成立,四年時間完成上市並盈利。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研發是主要驅動力。2017年公司迎來新任聯席CEO梁孟松博士。
  • 中芯國際深度報告:國產芯自主的希望,上遊「賣鏟人」有哪些?
    1.國內 IC 製造龍頭,國際先進位程的追逐者1.1 國產晶圓代工行業龍頭中國際是中國大陸第一、全球第四大純晶圓代工廠商,全球市場佔比約 6%。中芯國際實現先進位程技術突破和量產。梁孟松博士加盟中芯國際,彌補了公司技術積累不足,實現 14nm 製程突破以及後 續 N+1、N+2 工藝規劃戰略。中芯國際代表中國大陸 IC 製造技術的最先進水平。中芯國際成功開發了 0.35 微米 至 14 納米等多種技術節點,主要應用於邏輯工藝技術平臺與特色工藝技術平臺。
  • 中芯國際趙海軍:晶圓代工第一名掙錢,第二名基本不賺錢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9月3日,第二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盛大開幕,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在演講中指出,做晶圓代工廠第一名是賺錢的,第二名基本不賺錢,第三名是虧錢的,所以一定要爭做前二名。趙海軍表示,晶圓代工的產業鏈非常長,呈倒梯形。
  • 14nm超十家客戶流片、年底批量出貨,中芯國際邁向歷史新階段
    與此同時,第二代FinFET N+1技術平臺開始進入客戶導入,作為代表著大陸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晶圓代工企業,在努力提升集成電路自給率、加快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中芯國際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中國作為晶片行業的後來者,一直在努力追趕行業最先進的工藝製程。
  • 從美股退市到科創板募資超500億,中芯國際成色幾何?
    招股書顯示,若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中芯國際最多可募資532億元,即便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中芯國際最少也可募資463億元。屆時,中芯國際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創板「募資王」。作為中國大陸晶片製造龍頭企業,如今備受投資者追捧的中芯國際在二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並非一帆風順:2004年,中芯國際在紐交所和港交所兩地上市,但由於業績表現平平,其遭遇了上市即巔峰的尷尬局面。
  • 【跨越】中芯國際14nm超十家客戶流片、年底批量出貨;
    與此同時,第二代FinFET N+1技術平臺開始進入客戶導入,作為代表著大陸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晶圓代工企業,在努力提升集成電路自給率、加快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中芯國際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中國作為晶片行業的後來者,一直在努力追趕行業最先進的工藝製程。
  • 中芯國際28nm HKMG工藝成功流片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SMIC)2月16日宣布,28nm HKMG(高介電常數金屬閘極)工藝已經成功流片。
  • 八英寸晶圓代工將大幅漲價?
    法人指出,加計南韓新廠,環球晶12吋矽晶圓月產能約100萬片,世創的12吋產能規模也與其差不多,至於目前市場龍頭信越的12吋矽晶圓月產能估計約近200萬片。 法人推估,環球晶以營收來計算,市場地位已經坐二望一,而在未來幾年內,進一步拿下龍頭寶座並不是夢。 代工:八英寸晶圓代工將大幅漲價?
  • 【進度】中芯國際:14nm及以下節點,已有10多個國內外客戶流片項目
    新節點的開展需要時間,中芯國際將一步一腳印的穩步開發先進工藝技術。」關於先進工藝的產能,梁孟松指出,公司秉持一直以來謹慎規劃的原則,以市場及客戶需求為基礎,統籌計劃與布建。作為一家晶圓代工企業,公司積極開發引進海內外客戶,使客戶結構和產品更多元化。目前,公司先進工藝產能規模相對對較小,擴產步伐也較為穩健,針對可能被出口管制影響到的設備,公司正與供應商積極梳理相應的解決方案。
  • 追趕中芯國際,華力微28nm流片成功了
    除了中芯國際之外,估計大家想不出第二家大陸晶圓廠的名字了。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晶圓廠,其代工份額排在全球第五位,僅次於三星、臺積電、聯電和GlobalFoundry。同樣有政府背景的華力微電子(以下簡稱華力微),是為數不多擁有最先進的12英寸產線的本土晶圓廠,不過華力微卻比中芯國際低調了不少。昨日,華力微電子官方宣布,與聯發科技合作的首顆28納米通信晶片流片成功,成為大陸第二家擁有28nm工藝實力的晶圓廠。
  • 全球五大晶片代工巨頭誕生!國產芯成「一枝獨秀」:中芯國際排名墊底
    ,但目前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在過去幾年也並沒有讓我們大家所失望,中芯國際14nm晶片成功量產出貨,並且預計在年底還將會量產7nm晶片,如此重磅的好消息,無疑也是讓國內的小夥伴們興奮不已。 因為我們從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巨頭所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臺積電整體營收有超過60%來自於14nm及其以上的工藝,這意味著中芯國際目前14nm工藝也是能夠滿足絕大部門晶片生產需求。
  • 港股盤中機會:網際網路巨頭騷動!美團股價飆升 保利協鑫能源漲勢又起
    野村發布報告指網易今年遊戲陣容吸引,升目標價至216港元,維持「買入」評級。小米集團-W(01810.HK)跌超2%。1月14日消息,主打「巨省電」的小米新3級立式空調正式開售,售價4499元。中芯國際(00981.HK)漲超1%。據統計,港股通已連續17個交易日淨買入中芯國際,共計105.91億港元。
  • 安信證券維持京東方A買入評級:首次股權激勵落地,持續看好面板龍頭...
    每經AI快訊,安信證券12月28日發布研報稱,維持京東方A買入評級。評級理由主要包括:1)首次股權激勵落地調動業務積極性;2)解鎖業績條件彰顯長期信心;3)預計費用及攤銷方案;4)領軍全球大尺寸 LCD 市場,持續擴充產能,Q3 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226.61%,Q2為8.9%;5)面板供需結構調整,看好龍頭地位加固業績增長。風險提示:終端市場需求不達預期;面板市場價格波動;柔性OLED產能釋放不達預期。
  •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到底是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控制?
    中芯國際到底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只要我們了解了中芯國際的股權結構,就基本上知道中芯國際的最終歸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中芯國際前兩大股東都是中國企業,所以總體上中國大陸說了算。
  • 2018國內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十大企業
    10.兆易創新  兆易創新成立於2005年4月,是一家以中國為總部的全球化晶片設計公司。公司致力於各類存儲器、控制器及周邊產品的晶片設計研發。  2018年中國大陸十大晶圓代工企業  晶圓代工在半導體產業鏈中地位十分重要,是行業著實的中流砥柱。
  • 82股獲買入評級 最新:特銳德
    1月7日給予瑞 芯 微(603893)買入評級。  該股最近6個月獲得機構4次買入評級、1次增持評級。【15:44 中國建築(601668):4Q20新籤同比+36% 全年業績料延續修復】  投資建議:乘用車行業持續復甦,龍頭車企份額持續擴張,疊加長安的產品力不斷提升,該機構預計公司20-22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9 億、44 億和61 億,對應PE 分別為23、26 和19 倍,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