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全國重要的汽車製造業基地,汽車產業又是重慶重要的支柱產業。過去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和行業整體下滑大背景,重慶通過深化川渝合作、密集出臺政策,促進產品結構提檔、企業結構提升,實現了運行提速增效。
2020年1至11月,重慶市汽車產量、產值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2.2%,增加值增長10.2%,產量、增加值增速高於全國16個和3.9個百分點。
這份「成績單」背後,既與過去一年,重慶市汽車產業搶抓機遇、逆勢而上的努力密不可分,也和重慶多年來形成的基礎良好、積澱深厚的功底息息相關。據重慶市經信委汽車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已形成長安係為龍頭、十多家整車企業為骨幹、近千家零部件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產業集群,整體發展水平處於全國先進行列,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有較好基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年產能達400萬輛 整體水平處於全國先進行列
重慶目前已有汽車生產企業41家,其中整車生產企業21家,改裝車生產企業20家,形成年產400萬輛的綜合生產能力。長安、東風、上汽、長城等國內領先的汽車集團,以及美國福特、韓國現代、日本五十鈴等國際知名汽車集團聚集重慶發展。金冠等改裝車企業在中高端房車等細分市場已形成一定市場競爭優勢。產品譜系全面涵蓋乘用車(轎車、SUV、MPV、微客)、商用車(客車、微卡、輕卡、重卡、改裝車)等細分領域。
近千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具備發動機、變速器、車身、底盤、內外飾等各大系統產業鏈,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過70%。美國江森、德國博世、日本電裝等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濰柴、華域、延鋒等國內百強零部件企業,以及比亞迪電池等均已落戶重慶。本土自主培育的平偉、青山進入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目前,重慶已在乘用車發動機、底盤、內外飾等系統,商用車發動機、變速器等關鍵部件領域具有較強優勢。
重慶市汽車行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重點實驗室3個、技術創新示範企業2家、質量檢測中心2個,市級新型企業研發機構6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82家。重慶汽車行業研發實力進一步提升。比如,長安汽車連續五屆、十年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在全球研發中心投用後,正式進入「自主創新、全球協同」的研發4.0時代。
涉足高端產業開發 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有較好基礎
從新能源汽車領域來看,重慶已有長安汽車、金康新能源等9家新能源乘用車製造企業,中車恆通等2家新能源客車企業,慶鈴汽車、瑞馳汽車等4家商用車企業以及約30家核心配套企業,涵蓋整車生產、大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小三電(電動空調、電動助力轉向、電動助力制動)等各個領域,產業鏈初步形成。
不僅如此,2020年一個顯著的信號是,重慶車企的創新能力也顯著增強。長安汽車、小康股份、慶鈴集團等已形成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生產能力和條件;小康股份積極開發新能源汽車高端產品,並在美國矽谷設立研發機構;中國汽研和重慶車檢院等國家級檢測機構建設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部件的試驗和檢測能力,並積極參與企業在電機、整車控制器等產品的研發。
生產方面,2019年全市生產新能源汽車5萬輛,全國佔比4%。推廣應用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5.7萬輛,其中乘用車4.3萬輛,客車0.4萬輛,物流車0.9萬輛。商用車優勢更為明顯,比如在物流車行業,重慶車企就包攬了冠亞軍。
目前,重慶市累計建成充電站2021個、公(專)用充電樁17432臺。車樁比達到3.6:1,高於6.7:1的全國平均水平和8:1的國家指導要求。積極開展換電模式新能源汽車推廣,規劃啟動建設換電站100座。
產量同比增長23%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邁入「快車道」
智能網聯時代,長安汽車、長安福特等乘用車企業已推出多款智能網聯產品,上汽紅巖等商用車企業也正加快產品的智能網聯普及。北鬥星通、中科創達、雲從科技等零部件企業集聚發展,華為、百度、阿里、騰訊等IT企業深化合作。2019年,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產量達19萬輛,同比增長23%,佔全市汽車產量比重達到14%。
重慶還建成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以及國內首個5G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範運營基地,並於2018年3月在國內較早啟動了自動駕駛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目前正在創建第三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以長安為例,長安汽車發布的「北鬥天樞」智能化發展戰略,計劃到2025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產品上市。2020年,長安汽車成為第一家推出L3級自動駕駛量產的自主品牌車企,主力產品均搭載L2級自動駕駛系統,是國內智能化研發和產業化的領先企業。
在創新平臺方面,重慶成立了汽車電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及技術創新聯盟,已建成國內領先的「基於寬帶移動網際網路智能汽車和智慧交通品工程化公共服務平臺」,發布了國內首個「i-VISTA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框架」。墊江汽車綜合試驗場、交通部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基地、市場監管總局智能網聯汽車檢測中心等試驗檢測平臺已建成投用,百度西部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工程項目建成投用。
新聞連結
重慶汽車產業去年11月取得這些成績
來自重慶市經信委汽車處的消息,除了在產量、產值和增加值都「跑」出兩位數增長外,2020年以來,在深化川渝合作方面,重慶成立了汽車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舉辦了多場對接活動,產業鏈供需信息對接平臺發揮重要作用。
產品結構提檔方面,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量分別增長2%和27%,單車價值提升到10.4萬元/輛,每輛比上年提高8000元,UNI-T、長城炮、冒險家、銳界等中高端車型熱銷。
企業結構提升方面,吉利、北汽、長城、東風、比亞迪、長安、福特等優質企業在渝新建項目或加大投資,力帆、北汽銀翔重組進展順利。
與此同時,重慶還密集出臺相關政策,出臺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汽車電子2個發展指導意見,穩產促增和強鏈補鏈2個實施方案,促銷穩產和新能源激勵措施2個資金支持政策
另一方面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進一步優化。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啟動,百度永川、中國汽研大足等智能網聯汽車檢測、運營基地建成,20Gwh弗迪(比亞迪)電池項目投產,換電站建設加快。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