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狗」在人類意識中越來越偏向於類似「朋友」的存在,對於狗肉食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示抗議。
3月31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40次會議通過《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以白名單的形式規定了禁止食用貓狗,據了解,這項條例將於5月1日起施行。幾日後,4月8日晚,農業農村部官網公布關於《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目錄》的31種畜禽中,不包括狗。對此,農業農村部表示,現如今,狗已「特化」為人類「伴侶」,因此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兩個關於狗肉的公告一經發布,便引來多方討論其中不乏愛狗人士的贊成以及狗肉餐飲從業者的的擔憂。其實,狗肉作為一種肉類食材,在我國雖有上百年食用歷史,但也是分散的、斷斷續續的,且其產業的研究與發展始終得不到集中於規範。據調查,我國狗肉相關企業雖有4萬多家,但狗肉產業鏈上遊至今也沒有大型養殖公司,下遊更未發展出大眾認可的狗肉品牌,而這些餐飲大多以大排檔、不知名狗肉館的形式存在,多見於貴州、江蘇、廣西、吉林、黑龍江等狗肉傳統食用地區。
此次深圳規定禁食狗肉,當地狗肉餐飲人的反應倒是出乎意料。數據顯示,深圳當地的狗肉館不超過100家,而其中,只有較少的門店專營狗肉,大多都是同時銷售其他菜品。當地一些餐飲人表示,在狗肉只是冬季好賣些,平時帶來的銷售額僅為一小半,如果規定禁食,不賣也沒什麼,可以做其他菜品。但是,部分餐飲人也表示,有些顧客進店就是想吃狗肉,這可能會造成30%--40%的客戶流失。
儘管條例有所規定,但距離實施還有一段時間,且到時監管力度能否達到標準還未可知,這也許會帶來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以及一些私自販賣的現象,如果想要徹底實施,就必須加強監管與懲罰機制。
而在同為狗肉傳統食用地區的「狗肉之鄉」江蘇沛縣,不少老闆表示「並未聽說過要禁食狗肉」。據了解,這裡的人一年四季都食用狗肉,大大小小的狗肉館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生意也始終很好。有狗肉館老闆透露,如果禁食狗肉,那當地狗肉產業鏈將會受到重創,這條產業鏈關乎近30萬人,或許導致一大部分人勉勵失業風險。
而在廣西,玉林狗肉節始終是各方輿論的中心,據了解,狗肉食用在玉林也頗為集中,有狗肉館老闆表示一天可以賣出幾十條狗。不過,多數餐飲人表示「不想談」,只想低調的做生意,由於狗肉話題過於敏感,還有老闆會將「狗肉」字樣隱去來避嫌。
不難看出,禁食狗肉這一意見的最終確定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狗肉產業雖零散及缺少規範,但也牽扯著多方利益。不管怎樣,的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反對食用狗肉的隊伍中來,至於意見最終如何得到統一,還要靜待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