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字子升,號少湖,是明朝所有首輔大臣中的佼佼者,雖不能與他的學生張居正一樣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徐階在任時期的所作所為使得國家相對的穩定,正因為有徐階的存在,所以嘉靖皇帝可以一心去修道,也為日後的,隆慶新政和張居正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基礎。
徐階從小就比較倒黴,不是掉井裡,就是掉山崖下,有幸的是,每次都能逢兇化吉,可是徐階也是幸運的,20歲考中探花,被授予翰林院編修,這個職位非同一般的職位,當時有個規矩就是進入朝廷中樞內閣,必須在翰林院當過編修,後來又因為父丁憂返鄉,這次回鄉徐階遇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這個人就是當時華亭縣令聶豹,聶豹並不是王守仁的親傳弟子,但是和王守仁見過幾面,比較崇拜王守仁的學識,跟著王守仁學習過,但是聶豹的學識並不比王門子弟學的差,徐階就是遇上聶豹也開始學習王陽明的心學,丁憂過後,在離別之際,聶豹送了徐階四個字「知行合一」,正是這四個字伴隨著徐階的一生。
徐階官復原職後,努力工作,幹出了不少政績,在嘉靖朝時期,也是內閣鬥爭中最厲害的時候,內閣首輔大臣張璁,翟鑾,夏言,嚴嵩的輪番上陣,徐階都看在眼裡,其中夏言對徐階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夏言因心慈手軟放過嚴氏父子,後讓嚴氏父子誣陷而被殺害。這件事也導致了後來他不在和嚴嵩硬碰硬,而且事事順著嚴嵩,對於嚴世蕃也十分客氣,處處忍氣吞聲,對於嚴氏黨羽的所作所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並不是徐階的軟弱,在嚴嵩專權時期,有許許多多愛國之臣看不下去,上疏皇帝,告嚴氏父子的狀,可是這些奏疏最後還是送到了嚴嵩的手裡,嚴嵩對這些人恨之入骨,藉機殺害了這些人,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沈煉,楊繼盛,徐階也從嚴嵩手中救出了不少人,當時許許多多人對徐階有意見,說他是嚴氏父子的走狗,徐階也忍了,終於在嘉靖四十一年,御史鄒應龍告發嚴氏父子,嚴世蕃被補,嚴嵩勒令回鄉,徐階從內閣次輔升為內閣首輔,這個時候徐階也並沒有漏出袖子裡的那把藏了很久的刀,嚴嵩雖然回家了,可是嚴氏黨羽還在,從大牢中救出嚴世蕃,可是嚴世蕃出去沒多久的嚴世蕃又被抓了回來,聰明的嚴世蕃派嚴黨的人散播謠言說楊繼盛與沈煉冤死的案件,全部為嚴世番所為,當時審理此案的官員也確實以這個罪名上報皇上,這時徐階漏出了刀子,像當年嚴氏父子對待夏言那樣,那個場景徐階永遠忘不了,徐階將這條罪名划去,改為勾結倭寇,犯上作亂,勾結強盜,佔有王氣的土地修房子。嘉靖皇帝看到這3條罪名,直接將嚴世蕃處死,嚴世蕃做夢都想不到會是這個結局。嚴世蕃一死,遠在老家的嚴嵩也失去了重回朝廷的信心,對於嚴嵩,徐階也算是繞他一命。
徐階升為內閣首輔大臣後革除了嚴嵩留下的弊政,重新啟用了一批有志之士進入內閣,包括日後置他於死地的高拱,和他最得意的門生張居正,他的勤政得到了嘉獎皇帝的賞識,嘉靖皇帝死後,他又為在禮儀事件中獲罪的大臣們平反伸冤,在執政期間,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清理了鹽稅,得到了朝中眾多大臣的支持和百姓們的愛戴。隆慶皇帝朱載垕即位,年老的徐階愛管年輕的朱載垕,所以朱載垕不喜歡徐階,甚至討厭徐階,徐階得看出,所以也非常無奈的請求辭官回鄉。
徐階管理好了天下,卻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子孫,自己的子孫橫行鄉裡,被海瑞抓住了把柄,高拱又通過海瑞藉機對徐階下了殺手,最後在張居正的幫助下,逃過一劫,可是清廉的名聲,卻晚節不保。客觀的說雖然徐階最後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子孫,但是徐階對得起這個國家,在嚴嵩專權時,所有人都依附著嚴嵩成為嚴黨,可徐階沒有,因為徐階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徐階沒有因為世界的變化,而內心產生變化,徐階永遠都記得與聶豹分別時,聶豹所送的那句話知行合一,從為官開始就一心成為一個好官,此後他的仕途之路也以此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