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輔大臣徐階的為官之道

2021-01-20 黑雨西看歷史

徐階,字子升,號少湖,是明朝所有首輔大臣中的佼佼者,雖不能與他的學生張居正一樣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徐階在任時期的所作所為使得國家相對的穩定,正因為有徐階的存在,所以嘉靖皇帝可以一心去修道,也為日後的,隆慶新政和張居正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基礎。

徐階從小就比較倒黴,不是掉井裡,就是掉山崖下,有幸的是,每次都能逢兇化吉,可是徐階也是幸運的,20歲考中探花,被授予翰林院編修,這個職位非同一般的職位,當時有個規矩就是進入朝廷中樞內閣,必須在翰林院當過編修,後來又因為父丁憂返鄉,這次回鄉徐階遇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這個人就是當時華亭縣令聶豹,聶豹並不是王守仁的親傳弟子,但是和王守仁見過幾面,比較崇拜王守仁的學識,跟著王守仁學習過,但是聶豹的學識並不比王門子弟學的差,徐階就是遇上聶豹也開始學習王陽明的心學,丁憂過後,在離別之際,聶豹送了徐階四個字「知行合一」,正是這四個字伴隨著徐階的一生。

徐階

徐階官復原職後,努力工作,幹出了不少政績,在嘉靖朝時期,也是內閣鬥爭中最厲害的時候,內閣首輔大臣張璁,翟鑾,夏言,嚴嵩的輪番上陣,徐階都看在眼裡,其中夏言對徐階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夏言因心慈手軟放過嚴氏父子,後讓嚴氏父子誣陷而被殺害。這件事也導致了後來他不在和嚴嵩硬碰硬,而且事事順著嚴嵩,對於嚴世蕃也十分客氣,處處忍氣吞聲,對於嚴氏黨羽的所作所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並不是徐階的軟弱,在嚴嵩專權時期,有許許多多愛國之臣看不下去,上疏皇帝,告嚴氏父子的狀,可是這些奏疏最後還是送到了嚴嵩的手裡,嚴嵩對這些人恨之入骨,藉機殺害了這些人,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沈煉,楊繼盛,徐階也從嚴嵩手中救出了不少人,當時許許多多人對徐階有意見,說他是嚴氏父子的走狗,徐階也忍了,終於在嘉靖四十一年,御史鄒應龍告發嚴氏父子,嚴世蕃被補,嚴嵩勒令回鄉,徐階從內閣次輔升為內閣首輔,這個時候徐階也並沒有漏出袖子裡的那把藏了很久的刀,嚴嵩雖然回家了,可是嚴氏黨羽還在,從大牢中救出嚴世蕃,可是嚴世蕃出去沒多久的嚴世蕃又被抓了回來,聰明的嚴世蕃派嚴黨的人散播謠言說楊繼盛與沈煉冤死的案件,全部為嚴世番所為,當時審理此案的官員也確實以這個罪名上報皇上,這時徐階漏出了刀子,像當年嚴氏父子對待夏言那樣,那個場景徐階永遠忘不了,徐階將這條罪名划去,改為勾結倭寇,犯上作亂,勾結強盜,佔有王氣的土地修房子。嘉靖皇帝看到這3條罪名,直接將嚴世蕃處死,嚴世蕃做夢都想不到會是這個結局。嚴世蕃一死,遠在老家的嚴嵩也失去了重回朝廷的信心,對於嚴嵩,徐階也算是繞他一命。

徐階升為內閣首輔大臣後革除了嚴嵩留下的弊政,重新啟用了一批有志之士進入內閣,包括日後置他於死地的高拱,和他最得意的門生張居正,他的勤政得到了嘉獎皇帝的賞識,嘉靖皇帝死後,他又為在禮儀事件中獲罪的大臣們平反伸冤,在執政期間,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清理了鹽稅,得到了朝中眾多大臣的支持和百姓們的愛戴。隆慶皇帝朱載垕即位,年老的徐階愛管年輕的朱載垕,所以朱載垕不喜歡徐階,甚至討厭徐階,徐階得看出,所以也非常無奈的請求辭官回鄉。

徐階管理好了天下,卻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子孫,自己的子孫橫行鄉裡,被海瑞抓住了把柄,高拱又通過海瑞藉機對徐階下了殺手,最後在張居正的幫助下,逃過一劫,可是清廉的名聲,卻晚節不保。客觀的說雖然徐階最後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子孫,但是徐階對得起這個國家,在嚴嵩專權時,所有人都依附著嚴嵩成為嚴黨,可徐階沒有,因為徐階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徐階沒有因為世界的變化,而內心產生變化,徐階永遠都記得與聶豹分別時,聶豹所送的那句話知行合一,從為官開始就一心成為一個好官,此後他的仕途之路也以此為道。

相關焦點

  • 盤點大明的最傑出的內閣首輔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有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從1368年大明建立到1644年大明滅亡。整個王朝近300多年的歷史長河裡。共更替16帝王。這一時期經濟也文化都空前繁榮、名家輩出。如張居正、王陽明、于謙、戚繼光等人。同時更替95次內閣首輔大臣。其中出現了不少名垂青史的首輔大臣。他們居功至偉。
  • 明朝276年十大優秀內閣首輔
    明朝內閣有明一代,七八十位首輔,可謂皆為精英中的精英,但即使都非凡品,但是也有優劣之分,那如果評價明代十大優秀內閣首輔,又有哪些頂尖人才上榜呢?1、張居正若是論及明代首輔的個人能力和歷史功績,張居正絕對都榜上有名,後世學者更是尊其為大明王朝續命五十年。萬曆即位之初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力行改革, 打造了萬曆新政!是為中世紀晚期著名的改革家也!
  • 明朝內閣首輔為何不是丞相?他們之間差了一個太監
    內閣首輔就應運而生。那是明成祖朱棣當政時期的事情了。朱棣設置了以殿閣大學士為主體的內閣,成員有數人不等,官秩為正五品,主要為皇帝提供諮政建議。及至後來,內閣大學士的權力越來越大,不僅僅是為皇帝提供諮政建議,還參與到軍國大事的決策。到嘉靖時期,內閣大學士上朝的班次已在六部尚書之上,成為事實上的中書省。內閣首輔,雖然沒有丞相知名,然而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丞相。
  • 明朝內閣首輔劉健,把一生奉獻給了大明朝
    在明朝中期有一位劉健,當時的名臣,內閣首輔大臣,出生在1433年,老師是薛瑄。1460年成為進士,接著成為了翰林編修,少詹事,還成為了太子朱佑樘的講官,等到孝宗成為皇帝之後,劉健步步直升,成為了翰林學士,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等。
  • 大明王朝:呂芳為何能夜訪嚴嵩和徐階議事?嘉靖:他不僅是個宦官
    引言《大明王朝1566》這部歷史劇以嚴嵩父子把持朝政二十餘年,大明國庫空虛,東南頻遭倭寇侵擾為背景,講述了以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等裕王派「清流」和嚴嵩黨羽鬥爭的故事。觀眾們一定注意到了這部劇中的一位特殊人物——呂芳,呂芳是嘉靖帝的貼身太監,雖然他不在朝為官,但是在嚴嵩父子和裕王派的鬥爭中,卻處處都有他的影子。
  • 明朝史上最有謀略的四大首輔,張居正竟排不上第一!
    前幾年當時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火爆中國,掀起了一股研究明朝的風潮。明朝是個「創新」頗多的王朝,明朝廢除了研習千年的宰相制度,但是因為在位的皇帝比較懶又只能建內閣、設首輔。明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設立的首輔不計其數,能被選入內閣成為內閣首輔的人都是人中龍鳳,有勇有謀,今天我們便來說一說明朝史上最有謀略的四大首輔。第四:愛辭職的首輔——李廷機李廷機,是在我國歷史上都排的上名號的清官賢相。李廷機推行廉政,關注民生,立志於減少苛捐雜稅,鼓勵商家發展經濟。李廷機為推行廉政,把自己的全部家財都捐贈了出來。
  • 明朝第一首輔有多慘?死後家屬盡數被流放,而自身也差點被鞭屍
    在明朝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臣,但是在諸多名臣中,排第一的唯有張居正,之後不論是誰,都要略遜一籌,張居正到底有多優秀?他小時候便是個天才,之後一路順利的考取舉人,踏足官場,之後又得到名臣徐階的提拔,在明穆宗朱載時期,張居正成為大明王朝的首輔,在萬曆皇帝時期,一舉成為大明王朝的首輔。
  • 明朝司禮監太監馮保與內閣首輔高拱鷸蚌相爭,張居正漁翁得利
    明神宗萬曆初期,張居正能最後當上首輔跟司禮監太監馮保、內閣首輔高拱間的矛盾和鬥爭有密切關係。馮保打擊高拱並非為了張居正,最後卻成就了張居正。明穆宗隆慶初,按資排輩,馮保本應該提為掌印太監。穆宗朱載垕詢問內閣大學士高拱的意見,結果高拱推薦了陳洪。等陳洪離職,馮保以為這次輪到自己了,結果高拱又推薦了孟衝。孟衝只是名尚膳監太監,根本沒有資格升任。這些事後,馮保對高拱徹底記恨上了。而隆慶六年(1572),明穆宗病重,馮保暗諷張居正提前擬好遺囑,而張居正所擬遺囑卻被時任首輔的高拱看到了。
  • 明朝末年,最硬的內閣首輔
    在說這個最硬的內閣首輔之前,我們先說說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朱由檢)。在他僅17年的統治期間,那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最後連家都過沒了,吊死在歪脖子樹上。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很顯然也不全是他的問題。當時的明朝,外面有翻牆過來的金賊,就是那個後金,人家屁股下面的有馬,厲害得狠哪。
  •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死後被鞭屍、抄家,到底錯在了哪裡?
    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1582年7月去世,年僅58歲,他是大明王朝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師的大臣,被後世冠以「明朝第一首輔」之名。 《明史》記載:張居正從小聰明絕倫,眉清目秀,鬍鬚直至腹部,辦事勇敢,城府極深,16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1572年,10歲的朱翊鈞登基稱帝,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
  • 皇上:首輔大臣是奸臣?系統壞了?去把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叫過來
    明朝是一個神奇的王朝,終明一朝除了朱棣造反成功,在之後的數百年中那怕是皇帝不上班政權也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根本就沒有大臣或者宦官能從皇帝手中奪走權力,而即便是出了一些有權力的宦官和首輔大臣也很容易被皇帝搬倒,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內閣首輔:這事還得你拿主意
    但是命運何其殘酷,當他雷厲風行地以一明君形象殺了為禍天下的魏忠賢,卻加速了明朝滅亡的進程。 因為他將獨自面對一個龐然大物——文官集團。魏忠賢一死,這幫代表著江南富商富賈們的利益文官階層為大地主、大礦主們減免稅收,直接造成明朝末年財政的枯竭 。其次,在行政之上,崇禎面對一幫文官,處處受制衡,甚至到了公開對抗的程度。
  • 明相徐階張居正也難逃魔掌
    孝道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但是確實應該限制在「合法」的框架內可是,中國歷史上父親、兒子給在朝為官的兒子、父親找麻煩的也不在少數。中國人安土重遷,古時候在朝為官的人,經常只能自己帶著幾個身邊的至親去任所居住,家族中的大部分人,還是留守家鄉的。有時候,為官者的兒子或父親也會留守原籍。
  • 嚴嵩20多年老江湖,怎麼被徐階給一招扳倒了?明朝職場太腹黑了
    明朝依靠馬屁功夫坐在內閣首輔上工作到80歲。雖然有很多人和他吵過架,但都是他的功力不深。別人官階越高,就和兒子一起進了內閣。後來,或者是他的親戚,有點破壞了他在皇帝心中的形象,找機會把他拖下來。那這個人是誰?嚴嵩。依靠「媚功」上位是《明史》的正統說法,「惟一意媚上」會把嚴松說得好像除了察言觀色、能說會道之外沒有什麼用。
  • 大明王朝:嘉靖為何會對徐階說,如果嚴嵩在就不會問這麼細?
    作為內閣首輔大臣的徐階當即明白了嘉靖的意思,只不過徐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向嘉靖進行了確認:「啟奏聖上,臣愚鈍,請問聖上,是不是在內閣添上一個貞字?這個貞字是否就在眼下幾個人中?」然而對於此,嘉靖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徐閣老聰明,果然是聰明。如果嚴嵩在就不會問這麼細。」嘉靖為何要在這個時候提到已經倒臺多年的嚴嵩?
  • 大明王朝15:呂芳會見嚴嵩、徐階,嘉靖帝起疑,發配呂芳做監工
    但是一來嚴世藩毀堤淹田並沒有證據,二來呂芳又打出了胡宗憲抗倭的這張牌,徐階有心倒嚴,一切早已洞若觀火,但是在呂芳的一番陳述後,他只能被迫表態,這案子不能這麼辦,兩份供詞是陪審官海瑞主審,陪審官王用汲記錄,並沒有趙貞吉和譚綸的署名,這不正常,所以他只能贊同呂芳的說法,供詞不能呈交給嘉靖帝。
  • 大明國殤,「庚戌之變」之變的始末
    朱棣之後,明朝和蒙古之間的實力發生了微弱變化,明朝迫不得已只能採取守勢,而韃靼和瓦剌則輪流寇邊,這個局勢一直持續到了明末。 當時的內閣首輔是嚴嵩,有他在,其他人基本上沒說話的份。嘉靖問嚴嵩有什麼退敵辦法?沉默了半天的嚴嵩才不知廉恥的說:"蒙古人只是來搶劫的,等他們搶夠了就自然會回去了。"嚴嵩的話讓嘉靖怒火中燒,卻沒有發作。作為帝國的內閣首輔,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古往今來,恐怕也只有嚴首輔說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