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你死我活不罷休
在狗打架一樣的清朝官場中,半生咬人的曾國藩戰績輝煌。
在同治元年的一場風雪中,北京菜市口上又迎來一名一品大員。作為曾國藩十幾年的頭號政敵,前兩江總督何桂清在一片群眾的罵聲中倒下,沒有等來第二天的冬至。
事實上,犯了棄城而走大罪的何桂清,本來可以不死,但正在主宰清朝半壁江山命運的曾國藩死咬住他不放,最終讓朝廷大人物放棄了他。
歷史再次證明,咬了人就必須戰鬥到底,基本上沒有退路。高層職場中的競爭對手一旦結仇,不鬥到你死我活不罷休!
02.冉冉升起的政界明星
一切的愛恨情仇都是緣分,曾國藩和何桂清的命運很早就聯繫在了一起。
道光二十七年仲夏,皇帝重用了兩個新人,太常寺卿何桂清、翰林院侍講曾國藩同日晉升為內閣學士。
作為朝中少有的年輕二品大員,37歲的曾國藩與32歲的何桂清,儼然是冉冉升起的兩顆政界明星,他們在六部侍郎的位置上度過了幾年愉快歲月。
如果天下昇平,他們大概率會在漫長的混資歷中一步步高升,在告老還鄉前進入軍機,然後成為漢官的領袖,為滿清權貴做陪襯。
但歷史軌跡並不會一塵不變,人生的邏輯也會因時而動。
03.兩個人的機會
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如平地起驚雷,突然把兩個人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時代不同,機會不同,文鄒鄒的朝廷職場是老年人的舞臺,烽火狼煙的戰場卻需要更有想法的年輕人擔當。
鹹豐二年,何桂清受皇命督江蘇學政,洪秀全帶著天國弟兄風靡在大江之南,抓住一次面聖的機會,何桂清進行了一次批判性很強的演講,內容全都是不堪一擊的江南軍政,侃侃而談涉及人面很廣。
何桂清毫不顧忌的氣場,讓皇帝記憶深刻。鹹豐四年,他成為了浙江巡撫,主掌一省軍政,開始了封疆大吏的生涯。
與此同時,年長五歲的曾國藩,也在清朝面臨的逆境中尋找到了機會。鹹豐三年,皇帝同意他在湖南練城管,鹹豐四年冬天,湘軍浩浩蕩蕩開進了江西,卻敗在了鄱陽湖。
不懷好意的何桂清,抓住了搞曾國藩的機會!
04.恨鐵不成鋼的
職場上資歷相仿的同事,常常會成為關鍵競爭對手。
何桂清和曾國藩,都有才幹,都想獨挑大梁,都希望成為時代的中流砥柱。
而所不同的是,手握地方大權的何桂清,依靠的是有正式編制的綠營,在清朝對抗太平軍之初,更容易受到清朝權貴的重視。
而在湖南編練臨時工城管的曾國藩,事實上在很多朝廷權貴心中,更像是新創業的小老闆,還需要戰績證明自己。
但曾國藩和他的城管弟兄們,遇上的卻是名將翼王石達開,幾場仗打成了稀巴爛。
浙江巡撫何桂清,非常關心曾國藩的處境,但卻不是給老曾送溫暖。
05.何桂清贏了第一陣
當湖南的弟兄們在江西揭不開鍋時,曾國藩只好腆著臉到浙江要飯,但何桂清一個大子都沒給。
事實上,他對老曾的關心,只體現在給朝廷的奏摺中,湘軍的每一場敗仗都描述得繪聲繪色,口氣中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惋惜……
何桂清很喜歡看著曾國藩在受罪中一籌莫展,時刻等著清朝放棄湘軍,然後由自己來收拾剩餘的殘局。
而鹹豐五年是曾國藩最狼狽的一年,何桂清寫信給當朝宰相彭蘊章說:東南半壁似非鄙人不能支持。
而在鹹豐七年的春風中,不厚道的何桂清成功當上了兩江總督,志得意滿的他,又在冬天協助江寧將軍和何春攻克鎮江,頭上多了太子少保銜。
而曾國藩,卻在湖南的一陣秋風中,收到繼續在家為父守制的上諭,失去了兵權。
功夫經常不負苦心人,不厚道的何桂清贏了三角眼曾國藩第一陣!
06.何桂清又贏一陣
事實上,何桂清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生命不止,搞曾國藩不熄。
鹹豐十年春天,太平軍名將李秀成突然進攻杭州,曾國藩小弟浙江巡撫羅遵殿在西湖邊上急得直打轉,何桂清又一次抓住了機會。
支持杭州是江南大營的義務,總兵張國良帶著一萬人去救援,卻聽了何桂清指導去蘇州檢查工作,跟著江蘇布政使王有齡參觀城牆後,最後張國良又聽了王有齡的忽悠去了湖州。
而當張國良乘著三月三的春風到達杭州城下時,羅遵殿早已經在二月二十九城破時壯烈地告別了世界,李秀成也早已人去樓空。
張國良沒打一架卻收復了杭州,何桂清上奏把功勞給了他的小弟王有齡,理由是「調度有方」。
王有齡因此當上了浙江巡撫,曾國藩吃上了窩囊大虧,何桂清似乎又贏了一陣。
07.耍過頭的何桂清
然而,世界也會懲罰過分聰明人,三個月以後,讓何桂清始料不及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李秀成又開始了第二次出徵,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竟然是蘇州,以及何桂清的駐地常州。
因為之前在杭州的戰績,太平軍們士氣很旺,他們勢如破竹,竟然一舉拿下了丹陽,總兵張國良戰死,常州危在旦夕。
平時沒少忽悠的何桂清,天才般地想起來去蘇州籌糧,開槍打死了攔路勸阻的十幾個士紳,在破城之前溜之大吉。
但事實上,他的目的地卻是上海。因為,蘇州也沒有保住,江蘇巡撫徐有壬在城破時死得很壯烈,投水前帶著一肚子氣,他寫下了奏摺,非常生動地描述了何桂清棄城前的滑頭。
天你奸似鬼,也喝洗腳水!朝廷最終拿下了何桂清。
08.曾國藩的決勝
人有千算,天有一算,棄城而走必死無疑,朝廷判了何桂清斬監候。
但何桂清的正能量一直都很足,他還是相信奇蹟會發生。這時候,當政的人已經變成了恭親王奕,而奕的嶽丈桂良,一直是何桂清巴結的好朋友。
何桂清的人帶著重金開始在京城活動,很多人開始看著恭親王的面開始保何,大學士帝師祁雋藻竟然也包括在其中,江蘇巡撫薛煥也提供了對何有利的證據。
於是,京城的氣候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然而,何桂清一直傷害的曾國藩,此時已經成為了清朝半壁江山的大靠山。他明白死咬住壞人不放的意義!
曾國藩硬是抓住棄城而走的惡劣影響不放,說了慈禧們最害怕的後果:如果大臣棄城也不死,以後大家就都要來效仿。
於是,在同治元年的一場風雪中,何桂清最終被曾國藩一口咬死。高層職場中的競爭對手間的鬥爭,從來都缺少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