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打架的清朝官場中,曾國藩硬是咬死了兩江總督,只因對方太聰明

2020-11-22 建東談歷史

01.不你死我活不罷休

在狗打架一樣的清朝官場中,半生咬人的曾國藩戰績輝煌。

在同治元年的一場風雪中,北京菜市口上又迎來一名一品大員。作為曾國藩十幾年的頭號政敵,前兩江總督何桂清在一片群眾的罵聲中倒下,沒有等來第二天的冬至。

事實上,犯了棄城而走大罪的何桂清,本來可以不死,但正在主宰清朝半壁江山命運的曾國藩死咬住他不放,最終讓朝廷大人物放棄了他。

歷史再次證明,咬了人就必須戰鬥到底,基本上沒有退路。高層職場中的競爭對手一旦結仇,不鬥到你死我活不罷休!

02.冉冉升起的政界明星

一切的愛恨情仇都是緣分,曾國藩和何桂清的命運很早就聯繫在了一起。

道光二十七年仲夏,皇帝重用了兩個新人,太常寺卿何桂清、翰林院侍講曾國藩同日晉升為內閣學士。

作為朝中少有的年輕二品大員,37歲的曾國藩與32歲的何桂清,儼然是冉冉升起的兩顆政界明星,他們在六部侍郎的位置上度過了幾年愉快歲月。

如果天下昇平,他們大概率會在漫長的混資歷中一步步高升,在告老還鄉前進入軍機,然後成為漢官的領袖,為滿清權貴做陪襯。

但歷史軌跡並不會一塵不變,人生的邏輯也會因時而動。

03.兩個人的機會

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如平地起驚雷,突然把兩個人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時代不同,機會不同,文鄒鄒的朝廷職場是老年人的舞臺,烽火狼煙的戰場卻需要更有想法的年輕人擔當。

鹹豐二年,何桂清受皇命督江蘇學政,洪秀全帶著天國弟兄風靡在大江之南,抓住一次面聖的機會,何桂清進行了一次批判性很強的演講,內容全都是不堪一擊的江南軍政,侃侃而談涉及人面很廣。

何桂清毫不顧忌的氣場,讓皇帝記憶深刻。鹹豐四年,他成為了浙江巡撫,主掌一省軍政,開始了封疆大吏的生涯。

與此同時,年長五歲的曾國藩,也在清朝面臨的逆境中尋找到了機會。鹹豐三年,皇帝同意他在湖南練城管,鹹豐四年冬天,湘軍浩浩蕩蕩開進了江西,卻敗在了鄱陽湖。

不懷好意的何桂清,抓住了搞曾國藩的機會!

04.恨鐵不成鋼的

職場上資歷相仿的同事,常常會成為關鍵競爭對手。

何桂清和曾國藩,都有才幹,都想獨挑大梁,都希望成為時代的中流砥柱。

而所不同的是,手握地方大權的何桂清,依靠的是有正式編制的綠營,在清朝對抗太平軍之初,更容易受到清朝權貴的重視。

而在湖南編練臨時工城管的曾國藩,事實上在很多朝廷權貴心中,更像是新創業的小老闆,還需要戰績證明自己。

但曾國藩和他的城管弟兄們,遇上的卻是名將翼王石達開,幾場仗打成了稀巴爛。

浙江巡撫何桂清,非常關心曾國藩的處境,但卻不是給老曾送溫暖。

05.何桂清贏了第一陣

當湖南的弟兄們在江西揭不開鍋時,曾國藩只好腆著臉到浙江要飯,但何桂清一個大子都沒給。

事實上,他對老曾的關心,只體現在給朝廷的奏摺中,湘軍的每一場敗仗都描述得繪聲繪色,口氣中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惋惜……

何桂清很喜歡看著曾國藩在受罪中一籌莫展,時刻等著清朝放棄湘軍,然後由自己來收拾剩餘的殘局。

而鹹豐五年是曾國藩最狼狽的一年,何桂清寫信給當朝宰相彭蘊章說:東南半壁似非鄙人不能支持。

而在鹹豐七年的春風中,不厚道的何桂清成功當上了兩江總督,志得意滿的他,又在冬天協助江寧將軍和何春攻克鎮江,頭上多了太子少保銜。

而曾國藩,卻在湖南的一陣秋風中,收到繼續在家為父守制的上諭,失去了兵權。

功夫經常不負苦心人,不厚道的何桂清贏了三角眼曾國藩第一陣!

06.何桂清又贏一陣

事實上,何桂清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生命不止,搞曾國藩不熄。

鹹豐十年春天,太平軍名將李秀成突然進攻杭州,曾國藩小弟浙江巡撫羅遵殿在西湖邊上急得直打轉,何桂清又一次抓住了機會。

支持杭州是江南大營的義務,總兵張國良帶著一萬人去救援,卻聽了何桂清指導去蘇州檢查工作,跟著江蘇布政使王有齡參觀城牆後,最後張國良又聽了王有齡的忽悠去了湖州。

而當張國良乘著三月三的春風到達杭州城下時,羅遵殿早已經在二月二十九城破時壯烈地告別了世界,李秀成也早已人去樓空。

張國良沒打一架卻收復了杭州,何桂清上奏把功勞給了他的小弟王有齡,理由是「調度有方」。

王有齡因此當上了浙江巡撫,曾國藩吃上了窩囊大虧,何桂清似乎又贏了一陣。

07.耍過頭的何桂清

然而,世界也會懲罰過分聰明人,三個月以後,讓何桂清始料不及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李秀成又開始了第二次出徵,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竟然是蘇州,以及何桂清的駐地常州。

因為之前在杭州的戰績,太平軍們士氣很旺,他們勢如破竹,竟然一舉拿下了丹陽,總兵張國良戰死,常州危在旦夕。

平時沒少忽悠的何桂清,天才般地想起來去蘇州籌糧,開槍打死了攔路勸阻的十幾個士紳,在破城之前溜之大吉。

但事實上,他的目的地卻是上海。因為,蘇州也沒有保住,江蘇巡撫徐有壬在城破時死得很壯烈,投水前帶著一肚子氣,他寫下了奏摺,非常生動地描述了何桂清棄城前的滑頭。

天你奸似鬼,也喝洗腳水!朝廷最終拿下了何桂清。

08.曾國藩的決勝

人有千算,天有一算,棄城而走必死無疑,朝廷判了何桂清斬監候。

但何桂清的正能量一直都很足,他還是相信奇蹟會發生。這時候,當政的人已經變成了恭親王奕,而奕的嶽丈桂良,一直是何桂清巴結的好朋友。

何桂清的人帶著重金開始在京城活動,很多人開始看著恭親王的面開始保何,大學士帝師祁雋藻竟然也包括在其中,江蘇巡撫薛煥也提供了對何有利的證據。

於是,京城的氣候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然而,何桂清一直傷害的曾國藩,此時已經成為了清朝半壁江山的大靠山。他明白死咬住壞人不放的意義!

曾國藩硬是抓住棄城而走的惡劣影響不放,說了慈禧們最害怕的後果:如果大臣棄城也不死,以後大家就都要來效仿。

於是,在同治元年的一場風雪中,何桂清最終被曾國藩一口咬死。高層職場中的競爭對手間的鬥爭,從來都缺少退路!

相關焦點

  • 在清朝奴才不是誰都能當的,從稱呼看出對方是否把你當成自己人
    現在的電視劇如果按照年代劃分的話,以清朝為背景拍攝的應該是最多的了,而且也產生了很多爆款經典劇,比如《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宰相劉羅鍋》、《甄嬛傳》。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在傳播娛樂價值的同時,還會讓觀眾從中學習一些歷史知識。
  • 沉浮官場近四十年,張集馨為何做不到封疆大吏?
    但從他的這部《道鹹宦海見聞錄》中可看出,此人過於心高氣傲、目中無人,評點人物總是見人短處而不見人之長處。他除了欽服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琦善之外,別的上司和同僚都不放在他的眼裡。這些官員在張集馨眼裡,要麼是德行不堪,要麼是能力不夠,見識與幹才不如自己。對與人發生的矛盾和衝突,他總會洋洋灑灑說出對方的不是,對方虧欠自己,自己佔理,不僅對官場人如此,對家族的人亦是這般。
  • 曾國藩手握重兵,弟子遍布天下,慈禧送他4個字,他馬上交出兵權
    清朝末年,國家已經十分動蕩,外有八國聯軍侵華,內有天平太國起義。但是在這種國情下,慈禧依然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可見她在政治上也是有一定手段的,要不然早被人推翻了。八旗子弟被他們打得節節敗退,於是鹹豐下令團練,後來的曾國藩這些人就是團練起來的,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是開始唯一能抗衡太平天國軍隊的。因為當時綠營軍、八旗軍腐化嚴重,沒有一個能真正打仗的。太平天國還沒有平定,鹹豐就死了,慈禧隨之掌權。
  • 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心高氣傲的左宗棠感慨:自愧不如
    按理說,左宗棠應該是對曾國藩畢恭畢敬。事實是完全相反,是曾國藩對左宗棠畢恭畢敬。因為這兩個人智商和性格有很大差距。如果測智商的話,曾國藩肯定不如左宗棠。曾國藩很笨,而左宗棠從小就是神童,讀書一目十行,舉一反三,智商非常高。左宗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過分自信。所以左宗棠對曾國藩是很有霸氣的。
  • 總督、將軍、總兵都能統領千軍萬馬,誰的官職最大?看完長知識了
    我國古代封建等級制度森嚴,尤其是在官場,官大一級就能將下級吃得死死的。不過,相信各位讀者對古代的一些官職大小並不十分清楚。尤其是一些名字相近的官職,譬如知府、巡撫,又或是總督、總兵、提督、都統等,更是一頭霧水。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幾個古代容易搞混的官職。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但多數人卻樂在其中
    曾國藩,被後世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報深刻。一直到現在,曾氏家族仍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曾國藩可以說是清朝末年的棟梁之臣,在官海沉浮發展幾十年,曾國藩說話一直秉持「戒多言」的原則,因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如果把說話方式弄好了,人的運勢和福報自然會越來越旺,曾國藩總結了一套自己的人生智慧。曾國藩說,聰明人,一輩子有「三不說」!
  • 清朝總督和駐防將軍到底是什麼樣的職位?他們兩個誰的官職大?
    而在這個時候很多就有這麼一個疑問,兩江總督是一個什麼官,他為什麼就敢殺了貴為皇親國戚的赫裡,赫裡為什麼又會在受審的時候說自己是江寧將軍,是這兩江的領銜長官,是于成龍的上司,于成龍無權問題的罪呢?這江寧將軍又是什麼官呢?到底是總督大,還是江寧將軍大呢?
  • 曾國藩:膽小怕事,反而可以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大自然太複雜了,一個人對大自然的認知能力太有限。越是無知的人,越自信,因為他們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對於不確定的事物盲目自信。但是一個人如果對事情或者自然界的認識越多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這裡面有很多不確定性,越不確定,越不自信。
  • 曾國藩的老婆讓媒人幫丈夫物色一個小妾,彭玉麟見了媒人拔刀就砍
    所幸,一大批能臣、悍將適時而起,謀劃並血戰十數年,不但讓垂死的大清朝起死回生,還煥發出了些許中興氣象,是為「同光中興」。這一大批能臣、悍將因此冠以中興名臣、中興名將之譽。所有的中興名臣與中興名將中,位居第一,當仁不讓地坐頭上把交椅的,非曾文正公曾國藩莫屬。
  • 曾國藩與左宗棠關係不和,左寫信挑釁,曾國藩笑回了四個字
    曾國藩與左宗棠,如同一對冤家。曾國藩嚴謹穩重,左宗棠狂放不羈,因性格問題兩人在工作中常有摩擦,針鋒相對。因此,關於兩人不和的傳言早已盡人皆知。縱然如此,曾、左二人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依然保持一致意見,實在難能可貴。左宗棠,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湖南湘陰人。
  • 曾國藩說:不給升官我就辭職 鹹豐閱後哈哈大笑:準奏!
    晚清七十年眾生相(二十五):強龍難壓地頭蛇曾國藩在清朝,一共經歷過道光、鹹豐、同治三個年代,算是個三朝元老。自道光十八年考上進士之後,曾國藩留在京中,在翰林院當了個小官。老曾家在曾國藩以前,並未出過什麼大官巨賈,沒有什麼顯赫的家世背景,本來難以出頭。但曾國藩卻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才華,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認可,道光對他委以重任。
  • 曾國藩認為此人話中帶蕭殺之音,定會中年喪命,後果然被慈禧所斬
    曾國藩作為一個文人,卻做到官至一品,手握重兵,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可在清朝晚期,當時社會動蕩,朝廷派系林立,而曾國藩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卻自始至終都沒受到牽連,這除了他熟悉官場文化外,也與識人有極大關係。其中,在曾國藩後期,最不能忽略的一個人物就是肅順。曾國藩與肅順之間的交往,就是一場罕見的智慧較量。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40歲後知道就晚了
    曾國藩有著「學問純粹,器實宏深,秉性忠誠,持躬清正」的旌表,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梁啓超稱其:「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 曾國藩胸懷浩大,博採眾長,不用瞧不起的目光牴觸他人
    在曾國藩的同僚中,有位官員怕小老婆是出了名的。有一次,曾國藩決定打趣一下一位以怕小老婆出名的幕僚,隨口說了副上聯:「代如夫人洗腳」。他以為某君平日雖才思敏捷,但這回肯定會當眾犯窘,大出洋相。曾國藩聽了後,臉刷地紅了,因為他的進士身份是「賜同」,也就是考試成績沒達到一甲、二甲,而屬三甲,也就是三等進士身份。曾國藩自取其辱,大感慚愧。事後,曾國藩很後悔,雖然自己比人家官大權高,但每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怎麼可以隨便取笑對方呢?
  • 曾國藩:兩大貴相和兩大富相
    看了他的相片,曾國藩徐徐地說:「聰明信有之,亦小智耳,舉目輕浮,聰明太露,多謀多改」,又說「這是一個翩翩美少年,舉目略嫌輕佻了些,看來難以負重任;身處周公之位,卻無周公之望,這也是國家的不幸。」一張相片竟能看出國家的不幸,曾國藩別無神仙術,他只是覺得奕親王「輕佻」,不厚重。 為什麼說端莊厚重是貴相?其實是有因緣的。
  • 清朝時當皇帝的老師有什麼好處?關鍵時刻能保命
    在清朝時期,當皇帝的老師,是無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當了皇帝的老師後,不但本人身價百倍,享盡殊榮,關鍵時刻還能保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保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翁心存。翁心存,字二銘,江蘇常熟人,生於1791年。翁心存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聰明伶俐,勤奮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