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地裡有許多老鼠窩,地裡的老鼠實際是田鼠,老家裡也稱為「倉官」。田鼠的模樣相比家鼠要好看一些,個頭不大身子比較短,肉乎乎的。那時候打的糧食暫放到地裡,等摘割乾淨後才會運到家裡面。這就給了田鼠可乘之機,把糧食偷著叼到窩裡面。
田鼠個頭不大,每年能給農民造成不小的損失。尤其是母田鼠還有儲存糧食的習慣,一個窩甚至能藏上幾十斤的各類糧食。為了避免糧食的損失,秋後經常會有人在地裡「砸明火」。砸明火其實講是搶劫的意思,人們挖田鼠窩就是正大光明的把其偷的糧食挖出來。
挖田鼠通常都在秋後,地裡的莊稼都收割完了,人們也都有了空閒的時間。通常田鼠喜歡在豆子地和花生地裡做窩,地勢比較高的或者比較平的地,堤堰、高崗能預防水淹。漫地裡找著田鼠窩,不光自家地裡可以挖,別人家地裡也可以,只要挖完之後填平就成,否則會被人說缺德。
農村裡上點歲數的老人都有挖田鼠窩的經歷,聽過不少關於這方面的經驗,這是一個技術活。天窗多的田鼠洞是不挖的,白費力氣一般都是公鼠,這樣的窩裡基本沒有糧食。只有一個天窗旁邊有側洞,還有田鼠搗騰出來的土堆。這樣的是母鼠窩就可以挖出糧食,土堆越大代表糧食越多。
在田鼠窩裡立上一個小棍做標記,沿著小棍開挖。向下挖大概一尺就是睡窩子,也就是田鼠的臥室,可能還會挖出幼鼠來。過了睡窩子田鼠洞就分叉了,田鼠對於居住的環境也非常講究,有專門的廁所,和儲存糧食的倉庫。另外田鼠窩的糧食也是按種類存放的,規規矩矩的,難怪人們稱它為「倉官」。
只要見到糧食就可以挖敞開一些,好把鼠窩的糧食掏出來。田鼠窩的糧食有多有少,感上勤快的田鼠能挖出來幾十斤半袋的糧食,收穫滿滿。不過在掏田鼠窩的時候要注意,新的洞口要用草堵上才行,急眼了老鼠也是會咬人的。挖田鼠窩是費力氣的事情,一天也就只能挖上兩三個,即使這樣也能掏出幾百斤的糧食來。
過去農村缺糧的時候不少人靠挖田鼠窩度過饑荒,小時候跟著大人挖過田鼠窩,那時候並不缺糧食,從田鼠窩掏出來的糧食都用來餵牲畜。現在農村因為冬灌地裡的田鼠少了,挖田鼠窩也成了一件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