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交大的生活區,有一群熱心的大學生,他們是交大公益社團——揚帆社的成員,幾乎每周都會開設包括智慧型手機在內的電子產品培訓活動,為離退休老人們一對一、甚至多對一提供「貼心」服務,這一活動已經堅持了幾年之久,獲得老人們的衷心點讚。
多對一服務 教82歲老人學會掃碼
10月24日上午9時許,在位於交大三村的離退休處一樓門廳,幾位大學生正包圍著82歲的顧老先生,幫他解決「掃碼」難題。
「現在到哪兒都不會掃碼,真是很麻煩。」顧老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眼睛老花,看不大清楚,經常找不見在哪兒「掃一掃」,很不方便,因此也不大出門。有時候出門打車,只好請計程車司機幫忙登記。他說,學生時代學的都是俄語,沒有學過英語,也沒學過拼音,所以現在用智慧型手機障礙很多。
就讀大一的黎艾迅、倪虹兩位女生拿著顧老先生的手機,尋思著如何讓老人操作更便捷,她們最後決定在手機桌面上下載掃一掃的快捷方式,這樣老人不需要打開微信,就能直接掃碼。下載了快捷方式後,兩位女生手把手地教老人操作,拿著二維碼讓老人掃,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重複操作步驟,直到老人終於學會使用。在自己順利操作掃碼幾遍之後,顧老先生很高興,他說這回學會了掃碼,下次再學習新內容,一次不能學的太多,一次掌握一項就可以,否則「消化」不了。「這些孩子們都特別熱情、耐心,一遍一遍地反覆教,真是挺好的,有空我還要再來。」
76歲老太手機玩的很溜 老伴出門全靠她服務
76歲的戴女士是一位退休教師,她親自來到活動現場,想請孩子們上門幫她處理電腦難題,而她的家裡有4臺電腦,可謂是電子產品達人。於是,3名大學生跟著來到10號樓的住處,一一幫她操作解決。戴女士也有關於智慧型手機的問題詢問,但她的問題相對已經「高難度」,問的是怎樣下載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她平素很喜歡和朋友們分享一些好文章。
「我用智慧型手機已經8年了,基本功能都會。」戴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從2012年開始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當時孫子到國外留學,為了方便和孫子交流,就一步步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現在用的很流暢。和親朋好友視頻聊天,發語音,發朋友圈,智慧型手機豐富了老年生活。她的老伴李老先生已經80歲了,喜歡用電腦,還會用電腦打字寫書,但智慧型手機卻不怎麼會,目前只學會了接打電話以及發簡訊,出門全靠擅長智慧型手機的戴女士。戴女士說,最近專門給老伴專門買了一個能手寫字的智慧型手機,希望他也能慢慢地學會使用。
五六十位學生專門老人服務 每周兩個點都可來學習
大二學生楊志雄是揚帆社空巢部的部長,顧名思義,空巢部就是專門為老人服務的。楊志雄介紹說,空巢部有五六十位成員,以大一新生為主,每周大約會有30人定點為老人服務,分設在交大一村和交大三村兩個固定地點,提供智慧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培訓服務,還可以上門服務,維修一些電器,還會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針對服務,包括代購生活用品、帶老人出門曬太陽聊天等。
「學習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挺多的,但步驟一複雜,老人們就很難學會,需要反覆學習,過程會比較長。」楊志雄說,老人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功能都很感興趣,想學習微信語音、抖音、視頻電話、發朋友圈、網購、支付、醫院掛號、下載歌曲等等,學的慢的老人會經常來求助,大家都會慢慢教,有時候也會寫下步驟,方便老人回家後再學習。
採訪過程中,華商報記者注意到,這些大學生都特別耐心,儘管老人們反應比較遲鈍,操作很慢,也記不住,但他們對老人們有求必應,不厭其煩。
來自廣西的黎艾迅說,自己很喜歡和老人們相處,老人們都很和善,給他們服務有一種滿足感。
「我覺得給老人們服務很溫暖,他們就像我們的爺爺奶奶。」楊志雄說,自己從雲南來西安上大學,離開了爺爺奶奶,現在每周和同學們一起為這裡的爺爺奶奶服務,仿佛一種彌補感情的方式,能幫助到老人們也感覺很開心。只要有時間,就會將這樣的志願服務繼續堅持下去。
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