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林(右)在日間照料中心給老人舀稀飯。
他是貧困戶眼中帶領大家定項目找路子的「鴨司令」,他是老人們身邊啥事都管的家裡人,他也是舍小家為大家致富操心的領路人。他,就是晉中市左權縣寒王鄉裡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宋向林。
從29歲初當村委會主任,老書記和村民們不放心不相信,到現在村裡人人信服戶戶安心,宋向林走過了艱難的13年。從勇敢硬氣的年輕小夥到穩重成熟的村支書,宋向林付出的絕不只是為村裡修路、建鴨棚、種樹、翻修改造日間照料中心墊資的130多萬元,更是每一個在村裡留下的腳印,每一次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的瘦削身影,每一天不舍晝夜奮戰在鴨棚的汗溼衣衫……
8月22日下午,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左權縣裡長村,聽村民們講述宋向林在村裡為大家脫貧造福的那些事。
他是鴨棚裡的「鴨司令」
「還說穿個白衣服顯得乾淨點,去了一趟鴨棚搬飼料,倒弄髒了,真不好意思啊!」從村口匆匆而來的裡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宋向林,身材有些瘦削,但是眼睛很有神,說話擲地有聲,一看就是個做事乾脆利索的人。
跟隨宋向林,山西晚報記者來到村裡的「寶地」——3座現代化的鴨棚前。拉開門,鴨子「嘎嘎嘎」的叫聲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90米長、12.5米寬、6米高的鴨棚裡,有3長列養鴨架,每一列架子上都有一大群鴨子撲稜著翅膀跑動著。
52歲的養鴨戶楊林忠開動自動餵食器,觀察鴨子們的進食情況。
楊林忠說,鴨棚在建設的時候就基本全是自動化的,餵食、飲水、糞便處理等都是電動操作,風機、供暖設備也能自動調節,特別省力省事。「這鴨子只要出一棚我就能掙5000元,比以前在外面打工穩定又輕省,還能照顧好家裡的老人,太值了!」楊林忠說,他奶奶今年90歲了,母親72歲了,以前在外打工總惦記家裡的老人,怕有事不能及時趕回來。自打去年他開始跟著宋向林養鴨子,雖然一天挺忙活,可是心裡踏實了,手裡也拿到了實實在在的放心錢,地裡還種著土豆、玉米和穀子,啥也不耽誤,全家人都特別感謝宋向林。
「就這一個棚也得3個人管著,一天24小時不能離人,鴨子可是我們的寶貝疙瘩。」宋向林笑著說,他和他父親宋銀貴,每天都得來鴨棚看看才放心。
村裡這3座鴨棚說是「聚寶盆」一點不假。2016年,在嘗試小雜糧種植、養牛養羊等養殖業項目後,宋向林和村兩委班子為了選準適合帶動裡長村發展的特色產業項目,與結對幫扶單位中國外文局的同志三下河北省、四到附近的駱駝村,多方取經、反覆比較、精心論證,最終選定投資旱鴨養殖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208萬元,採取「村集體+合作社」模式運行,現已建成3座高標準耐用型鴨棚,形成科技含量高、自動化程度廣、養殖規模大的旱鴨養殖基地,也是全縣規模最大的旱鴨養殖基地。
目前3棚試養五六萬隻幼鴨,幼鴨長勢良好,預計年產可達50餘萬隻,利潤達70餘萬元,帶動30戶貧困戶,每戶增收3.5萬元。按比例分紅所得的收益將作為集體資金用於扶貧濟困和發展集體產業。
說到鴨子,宋向林滔滔不絕,不愧是村裡鴨棚裡的「鴨司令」。「別看現在鴨子長得挺肥,都活蹦亂跳的,剛出生運過來的那5天,是成活率最不穩定的時候。」宋向林指著鴨子說,「鴨苗是剛出殼就由合作廠家從河北長途運到村裡鴨場的,頭8個小時只餵水不餵飼料,一個棚大概能容納17000多隻鴨子。鴨子大了吃得多了,3棚鴨子一天最少吃2000斤飼料,喝水得喝七八桶,咱用的都是能放近1噸水的大桶。」這些人工活兒十分辛苦,有時候大家忙不過來就叫他和他父親。這鴨棚是村集體的財產,他隨叫隨到義不容辭。
他是日間照料中心的「管理員」
宋向林經營著鴨棚裡的鴨子,更操心著村裡的老人們。裡長村現有143戶村民,常住人口有390人。針對村裡年輕村民普遍外出務工、空巢老人比較多、人口老齡化嚴重的現狀,2014年,宋向林和村兩委班子將原來的村黨支部和村文化活動中心改造後,建成了佔地面積600平方米的日間照料中心,為全村41名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提供一日三餐。
在鴨棚裡待了一個多小時,天已漸黑,轉眼就是晚上7點鐘了。宋向林帶著山西晚報記者來到村裡的日間照料中心餐廳,和老人們聊聊。81歲的宋喜榮和82歲的老伴王蘭江緩緩走進餐廳,一見到宋向林就樂呵呵地打招呼。「你看你衣服這是在哪蹭上土了,這麼大的人了也不知道個講究衛生。」王蘭江像是嗔怪自家孩子一樣,親暱地和宋向林閒聊起來。宋喜榮則走近餐桌,幫老伴舀稀飯、拿饃饃。
見有記者採訪日間照料中心的事,健談的王蘭江拉著山西晚報記者的手,一個勁地說,老人們都感謝宋向林,給老人辦了大好事。王蘭江指著老伴宋喜榮身穿的深藍色呢子大衣說,這是村裡給發的衣服,耐穿耐髒。
「看見老人們都高興,我也就高興了。」宋向林說,這裡的老人都是他的長輩,他們的孩子在外工作不能回來照應,他作為村幹部理應多照顧。
這一照顧,讓宋向林在寒王鄉出了名。2014年村裡改造的日間照料中心,是全鄉最大最好的,也是一直到現在都免費給老人們提供飲食、洗浴的一家照料中心。除此之外,還有幾位老人因殘疾、高齡無人照顧等原因,吃住都在日間照料中心,更加實在地感受村裡對老人的細心關照。
「我們村有向林在可踏實了,吃飯一個星期不重樣,洗澡免費,想跳廣場舞,搬出音響就能跳,大戲臺每年有戲班子來唱戲,真好!」在餐廳吃飯的老人們都對宋向林交口稱讚。
他是村民脫貧的領路人
在2005年擔任村委會主任前,宋向林的事業已經風生水起,他在左權也是響噹噹的能人。自從回了村,操心起了全村人的脫貧致富,宋向林幾乎把全部的身心投入進來,連老父親宋銀貴都很有意見。
「我就不想讓他回村來當村幹部,家裡啥也指望不上,我還得跟上他操心,鴨棚現在我每天都得去,實在是……唉!」宋銀貴說,本來兒子在煤礦上幹得挺好,就不知道咋想不通要回來。回來就回來哇,還貼上錢給村裡幹事情。
其實,宋向林回鄉是為了回報村民們對家人的照顧。父母十幾年前就從縣城回到村裡生活,後來房子翻修全靠村民一起幫著忙活,父親經常早上一出門就看見大門口不知道誰放下一袋子西紅柿,或者幾棒子玉米。「不是啥值錢東西,可大夥淳樸善良的情誼特別讓我感動!」宋向林說,裡長村是個有幾百年歷史的老村子,尊老愛幼的傳統一直流傳下來,村風民風特別好。
回村後,宋向林就想方設法帶村民找路子。這幾年對裡長村定點幫扶的是中國外文局,他們也幫著為村裡的脫貧想辦法。光伏作為新能源產業,對勞動力需求少同時見效快,近年來成為很多地區脫貧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左權縣,「外文局光伏扶貧村」正在推進建設,將解決貧困戶100戶,貧困人口500人。在光伏扶貧政策基礎上,外文局為每戶再補貼3000元,每戶貧困戶自己交5000元即可安裝5千瓦屋頂光伏,每年可增收7000元。目前已安裝40餘戶,籤訂協議50餘戶。此外,村裡還發展小雜糧種植,種了40畝的梨樹採摘園。
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隨著旱鴨養殖、光伏發電等產業帶動,發展農家樂等第三產業,村裡實現三大產業融合發展。13年的村幹部任職期間,裡長村鄉村振興的藍圖越來越清晰,宋向林卻因失眠勞累頭髮片片掉落,體重一直在100斤左右徘徊。正是這樣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中紀委調研裡長村脫貧攻堅工作時,村民滿意度100分的評價,才有了村民們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本版採寫/攝影:山西晚報記者 張婉
個人簡介
宋向林,男,1976年生,晉中市左權縣寒王鄉裡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2012年被左權縣委組織部授予「優秀黨支部書記」稱號,2016年被左權縣委組織部授予「脫貧攻堅帶頭人」稱號。
工作實績
2005年擔任裡長村村委會主任後,宋向林個人墊資130多萬元,投入村裡基礎建設,修路、種樹、建廣場、改造電路,為全村村民實現電視有線通訊。2008年換屆選舉,宋向林連任村委會主任,建設硬化村街巷路面,綠化規模擴大。2009年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建起村民活動室,利用扶貧資金修建養牛場,嘗試「村集體+農戶」的養殖方式,養牛100頭,幫貧困戶脫貧。2014年建起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為村裡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洗浴、吃飯等免費服務。2015年在左權縣首家建起100千瓦地面光伏發電站。2017年開始新建鴨場,帶動貧困戶養殖致富,村裡貧困戶全部安裝光伏發電併網,每戶增收7000元。
組織評價
宋向林同志是一名對黨忠誠、勤政為民、擔當作為、清正廉潔的基層好幹部,連續四屆裡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任村幹部13年來,憑著一股對事業的執著、一份對鄉土的熱愛、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堅持不懈強班子、帶隊伍,把黨建工作抓在手上,帶頭髮揮班子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他身體力行辦實事、解難題,敢想敢幹、敢闖敢試,在全縣率先建起了600平方米的日間照料中心,為全村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日託、膳食、健身、娛樂等服務,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他全力以赴抓增收、促脫貧,近年來,在上級支持下,建起了旱鴨養殖基地,帶動貧困戶30戶,每戶增收3.5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30萬元,2017年全村實現整體脫貧,將裡長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和諧村、富裕村,受到廣大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中共左權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史彥忠
為您心中的最美村幹部投票吧
9日起,山西晚報推出2018「山西最美村幹部」候選人系列報導,並通過網站、微信等方式集中展示他們的感人事跡。2018「山西最美村幹部」評選活動群眾投票環節同時啟動,您可通過網絡投票、微信投票兩種方式,為您支持的候選人投出寶貴一票。您的支持將成為評委選擇2018「山西最美村幹部」的重要參考!
投票時間:2018年8月9日8時-8月30日18時
網絡投票:登錄山西全搜索網進入活動專題網頁進行投票,或直接輸入網址http://zmcg2018.sxqss. com.cn進行投票。每個IP每日限投1次(最多選10名候選人,可少選)。
微信投票:關注山西晚報官方微信(shanxiwanbao)或山晚公益公眾號(sxwbgy),發送關鍵詞「投票」,進入投票頁面;或在公眾號底端自定義菜單欄點擊「最美評選」,進入投票頁面。每個微信帳號每日限投1次。
(責任編輯: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