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丨鱷蜥:爬行動物中的「大熊貓」

2021-01-17 澎湃新聞
國家公園丨鱷蜥:爬行動物中的「大熊貓」

2021-01-04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地處南嶺山脈中部的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羅坑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鱷蜥的重要棲息地。這種第四紀冰川末期殘留在華南地區的古老爬行動物,見證了劍齒虎、猛獁象等物種的滅絕,奇蹟般留存到今天。

鱷蜥母子

鱷蜥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僅分布在我國的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北部。我國成立了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鱷蜥保護和繁育放歸。

2020年12月17日,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教科科長何南,帶領中國綠色時報融媒記者來到保護區的繁育基地,近距離接觸這一史前生物。

鱷蜥體長一般不超過40釐米,尾長超過體長一半。鱷蜥的身體和腦袋像蜥蜴,尾巴卻與鱷魚相似,因而被稱為鱷蜥。

鱷蜥是變溫動物,活動具有季節性。每年10月左右,氣溫低於18℃時,鱷蜥就會逐漸減少活動直至冬眠;次年2月左右,氣溫回升到14℃-18℃時,鱷蜥從冬眠中甦醒,偶爾會覓食;每天18℃以上的氣溫持續5個小時以上,鱷蜥的活動就比較活躍。

「現在正好是鱷蜥冬眠的季節,鱷蜥冬眠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水流石縫中,另一種是在砂窩中。」何南介紹說。

雌雄對視

鱷蜥屬於卵胎生,即在母體內以卵的形式存在,並在母體內孵化,產出來後是會自由活動的幼仔。每年四五月,鱷蜥開始交配,到了11月,母蜥懷著孕開始冬眠,次年2月出現18℃以上的天氣時,母鱷蜥即開始產仔。3-5月是鱷蜥產仔和交配的高峰期。

高大的闊葉林,清澈的溪水,溪溝兩側藤條、灌木叢生,地表植被潮溼陰涼,透光度在20%左右,有流水的積水窩附近,是鱷蜥最喜歡居住的地方。鱷蜥的食物以蚯蚓、昆蟲為主,兼食青蛙、蜘蛛、螃蟹等小型動物。這樣的環境為鱷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以靜制動是鱷蜥捕食和避敵的一大法寶,裝死、斷尾是最主要的逃脫手段,鱷蜥還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學會了變色。每到一處新環境,經過兩三個月,鱷蜥的顏色和周圍的環境漸漸融合,很難被發現。

鱷蜥生境

2004年,我國野外鱷蜥種群數量僅有約200隻。經過多年細緻保護和繁育放歸,我國現存鱷蜥野生種群數量約1200隻,其中羅坑鱷蜥野生種群數量約700隻,佔我國鱷蜥野生種群數量的一半以上。

2007年,羅坑保護區建立了鱷蜥研究基地,開展鱷蜥人工繁育與放歸的科學研究。到2020年底,基地已經成功繁育鱷蜥515隻,並在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將人工飼養的部分鱷蜥放歸到野外,共放歸鱷蜥150隻。目前,人工飼養的鱷蜥仍有216隻。

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具有完整的中低山地貌,保存完好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這裡山地地層古老,氣候溫溼,海拔高差大,具有多樣的地貌和氣候類型,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本文圖片由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黃山 遲誠 王爽宇 李克

原標題:《國家公園丨鱷蜥:爬行動物中的「大熊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鱷蜥:爬行動物中的「大熊貓」
    地處南嶺山脈中部的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羅坑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鱷蜥的重要棲息地。這種第四紀冰川末期殘留在華南地區的古老爬行動物,見證了劍齒虎、猛獁象等物種的滅絕,奇蹟般留存到今天。鱷蜥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僅分布在我國的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北部。
  • 珍稀堪比大熊貓的鱷蜥,記者帶你到信宜探訪
    鱷蜥是世界瀕危物種,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堪稱「爬行動物中的大熊貓」,目前,野外生存數量非常少。據了解,它曾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至今已有1.4億年。▲鱷蜥(網絡圖片)目前,在我市信宜思賀林洲頂一帶還有一些野生鱷蜥在野外出現,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 廣西賀州保護區迎來39條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鱷蜥寶寶出生
    鱷蜥是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CITES附錄I物種,俗稱大睡蛇、落水狗,在分類上為獨科獨屬獨種。瑤山鱷蜥與恐龍生活在同時代,是第四紀冰川後期殘留下來的原始爬行動物,被譽為原始蜥蜴類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貓」,對於研究爬行動物的起源和演化、蜥蜴目各科分類等有重要價值。
  • 國家公園丨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73隻野生大熊貓在此安居
    我市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入全新階段 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供圖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縣 今年8月底,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範圍內4個管護總站相繼掛牌(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並內設了28個管護站,管理觸角不斷向下延伸。以此為基礎,我市初步建立了三級管理機構體系,而這也意味著我市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入全新階段。 試點進展如何?近日,記者相繼前往了大邑、彭州等地,實地探訪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的建設情況。
  • 鱷蜥從恐龍時期活到現在,僅我國獨有,被稱為爬行界的「大熊貓」
    審核-小文據報導,在我國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超過500隻鱷蜥生活在這裡,這些鱷蜥都是遠古時期世代繁衍下來的「活化石」,它們的祖先最早誕生於2億年之前,在科學家們的眼中,鱷蜥血統古老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它們又被稱作爬行界的「大熊貓」。什麼是鱷蜥?
  • 「活化石」鱷蜥家族壯大,賀州究竟有什麼魔力?
    」的據了解,去年5月31日,大桂山保護區北婁片區進行了首次瑤山鱷蜥野外放歸,共放歸瑤山鱷蜥15隻,從放歸至今共開展野外跟蹤監測28次,監測到7隻去年放歸的瑤山鱷蜥,其中一隻已懷孕;另外還發現一隻今年新生的幼蜥。
  • 賀州野外鱷蜥家族再添20名成員
    (賀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慧)9月11日至12日,廣西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自然保護地區管理中心等的專家和代表,來到大桂山保護區北婁片區,把20隻純本地種源的瑤山鱷蜥輕輕地放入溪溝中。
  • 賀州野外鱷蜥家族再添20名成員
    (賀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慧)9月11日至12日,廣西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自然保護地區管理中心等的專家和代表,來到大桂山保護區北婁片區,把20隻純本地種源的瑤山鱷蜥輕輕地放入溪溝中。
  • 一起來認識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大美國家公園
    下圖: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藏原羚(圖片來源: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 03 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大熊貓 顧名思義,這個試點就是為保護「國寶」大熊貓的棲息地而設立
  • 中國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到底有多大?
    △ 大熊貓公園體制試點。圖源:網絡 △- 1 -大熊貓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橫跨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涼山山系。△ 大熊貓國家公園觀音山。圖源:網絡岷山片區:是大熊貓分布區域最多的區域,野生熊貓數量六百多隻。邛崍山-大相嶺:是大熊貓分布最廣的區域,野生大熊貓數量五百多隻。
  • 動物園專家用38年時間成功繁殖出刺背鱷蜥
    目前,英國動物園專家用38年才人工繁殖出刺背鱷蜥,據稱,這種類似蜥蜴的爬行動物很難進行人工繁殖。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英國切斯特動物園護理員用38年時間成功繁殖出刺背鱷蜥,在此之前公園護理員一直未成功繁殖出刺背鱷蜥。專家護理員伊索德-麥克喬治(Isolde McGeorge)自1977年開始護理刺背鱷蜥,目前他自稱是成功繁殖刺背鱷蜥的英國第一位助產師。據悉,刺背鱷蜥的壽命能夠達到120年,僅在紐西蘭棲息。
  • 信宜市林洲頂有個鱷蜥自然保護區
    被稱為爬行動物中的大熊貓鱷蜥是世界上瀕危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般人難得一見。目前,在野外生存的鱷蜥非常少,僅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很小很狹窄的區域內。另外,在越南接近廣西的一些地方也有少量存在。鱷蜥最早曾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至今已有1.5億年以上,因此,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因為長得非常漂亮,也很有觀賞價值。
  • 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
    瑤山鱷蜥最早誕生於2億年前,和恐龍同時代,因此被稱為原始蜥蜴類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貓」。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地處廣西賀州市的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該保護區有野外生存的鱷蜥500隻左右,而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裡404隻。今年,保護區鱷蜥人工繁育基地又新添了39隻珍貴的本土鱷蜥寶寶。
  •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出臺《大熊貓國家公園野外巡護管理辦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今天(21日)發布, 為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大熊貓國家公園野外巡護工作,促進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管理效能。近日,經徵求四川、陝西、甘肅相關單位意見及專家評審,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印發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野外巡護管理辦法(試行)》。
  • 廣西賀州保護區39條鱷蜥寶寶出生
    央視網消息:日前,記者從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年保護區人工繁育的本土純種鱷蜥已經有39條出生,這批出生的鱷蜥寶寶已經長到2—4個月大,已全部存活。 據了解,鱷蜥是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CITES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周勇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  此前,在長青保護區內發現黑鸛為2012年12月,工作人員在區內的楊家溝拍到過1隻亞成體。
  • 大熊貓國家公園,國寶的家
    一場由國家主導,關於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最高級別的保護就此拉開序幕。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的象徵,也是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友好交流的使者。保護好野生大熊貓最後的「庇護地」,是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初衷。為讓大熊貓在一片完整、連續和更為廣闊的家域永續繁衍,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面積約2.7萬平方公裡,地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縱橫五大山系覆蓋大部分野生大熊貓種群及其棲息地。大熊貓國家公園是我國首批以單一物種為核心在其主要棲息地整合設立的國家公園。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國家公園範圍內棲息有約1631隻野生大熊貓。
  • 廣西:瑤山鱷蜥第二次放歸大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9年5月聯合進行了鱷蜥首次科學野外放歸工作,首次放歸了15隻。瑤山鱷蜥的科學放歸,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體現。瑤山鄂蜥【延伸閱讀】瑤山鱷蜥是爬行動物中的活化石
  • 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又現萌主「大熊貓」
    中新網成都12月23日電 (安源 俞丹莉 蔡麗君)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在2020年即將收官之際,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萌主「大熊貓」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據了解,在剛剛完成的最後一個季度監測中,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摩天嶺工作人員從紅外相機收回的數據中看到了大熊貓的身影,這已經是摩天嶺區域今年第7次用紅外相機記錄大熊貓身影了,這一次,它踏著風雪而來,踩著2020年的尾巴,展現著萌主的風採
  • 視頻丨大熊貓國家公園皇冠山片區首次發現金錢豹
    曹慶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記者1月11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皇冠山片區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意外發現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錢豹的活動影像。大熊貓國家公園皇冠山資源管理科潘全任介紹,在本次收回的同一批次紅外相機影像資料中,還發現川金絲猴、羚牛、中華斑羚、黑熊、紅腹錦雞等其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有毛冠鹿、小麂等常見食草動物活動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