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膽的全人工養殖技術

2021-01-14 水產養殖網
海膽的全人工養殖技術出處:中國海洋報 作者:常亞青 水產養殖網 2008-06-20 14:37:00   海膽的全人工養殖,養殖條件可控性強,能夠進行人工投餌管理,養殖設施費較低,加之海膽的生長快,成活率高,達到商品期較短,商品海膽的收穫期及其市場投放量也可人為控制,這樣能進一步提高商品價值與經濟效益。目前,在日本、法國、美國等國家海膽養殖已進入規模化生產,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我國自引入蝦夷馬糞海膽之後,也開始了一定規模的海上筏式養殖及陸上工廠化養殖生產試驗。由於該海膽具有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出肉率高、不易發病、成本低等優點,加之其棘短,便於籠養或室內養殖,因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近幾年在我國北方養殖發展迅速,促進了我國海膽增養殖業的發展。但是,對於我國原有的一些經濟種類,如:光棘球海膽、紫海膽、馬糞海膽等人工養殖的研究卻無太大的進展。

  目前,國內外的海膽人工養殖方式仍以海上筏式養殖與陸上工廠化養殖為主。

  一、海上筏式養殖

  1.海區選擇 養殖海區選擇在水流清澈,鹽度較高,無工業汙染,淡水徑流較小,浮泥較少,水深10米以上,冬季無冰凍水層的海區。同時應選擇海藻自然生長旺盛,易於設置浮筏的海域。

  2.養殖器材及餌料 海膽的筏式養殖具有養殖器材可以與其他種類的養殖器材兼用,養殖成本較低,投入產出比高等優點,因此在我國更易於被生產單位接受,易於推廣。目前在日本和我國都比較普遍採用此種養殖方式。筏式養殖可用的養殖器材種類較多,在日本也有用長方形塑料箱養殖的,有用大型網箱或網籠養殖的。用規格為2米×1.3米×1.3米的大型網箱,每箱可養1釐米的幼海膽2萬個左右。隨著幼海膽的長大,要逐步降低海膽的養殖密度,直至接近商品規格,這時每個網箱可減少至2000個左右。投餵餌料以海帶等海藻類為主。用塑料箱(規格56釐米×36釐米×18釐米,兩個扣在一起使用)和塑料筒(規格30釐米×70釐米)養殖的,投餵餌料也是以海藻類為主。網籠有兩種可供選擇:鮑養殖籠,直徑為60釐米,共有12層;扇貝養殖籠,直徑為33釐米,共有12層~15層。日本另有一種網籠(80釐米×90釐米×30釐米),網籠被切成6個區,每籠可裝5毫米的稚海膽5000個。當殼徑長到10毫米以上時需減少到每籠2000個。5毫米~10毫米個體的養殖網籠的網目為3毫米,當個體達到10毫米時,網目需加大到6毫米。

  自我國引進蝦夷馬糞海膽後,王子臣等學者以及部分養殖生產單位對該海膽的養殖方法以及養殖器材、養殖密度、餌料等技術進行了相關研究。經不同器材的海上養殖對比試驗後認為,目前貝類養殖用的鮑養殖籠、扇貝養殖籠、塑料筒以及塑料箱等都可用於海膽的海上養殖。其中,塑料養殖筒通水性較差,在有的海區容易發生淤泥沉積,導致海膽死亡,養殖效果稍差;扇貝養殖籠通水性好,可利用現有器材,成本低,但可供海膽附著的面積較少,投餌操作不方便,若投餌口縫合不嚴還容易發生海膽逃逸;塑料筐的附著面積大,易於投餌及管理,使用期長,成本適中,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海膽養殖器材;鮑養殖籠的通水性好,養殖容量大,易於操作管理,只是成本較高,有條件的單位也可採用。

  海上養殖海膽以投餵海帶等海藻類為主要餌料。另據報導,日本北海道有的單位用沙丁魚段替代海藻類飼育蝦夷球海膽,其養殖效果顯著優於海帶,海膽的生長速度要比餵海帶時快1.5倍~2倍。在法國,養殖海膽用長海帶及掌狀海帶作餌料。據報導,每養成1噸海膽約需海帶3噸~7噸,餌料效率是相當高的,但養殖器材及養殖方法不詳。不同規格的海膽對餌料的需求不同,如蝦夷馬糞海膽,0.3釐米~0.5釐米的稚膽主要攝食底棲硅藻、囊藻和石蓴,0.5釐米~1釐米幼膽主要攝食底棲硅藻和海帶等,1釐米以上的海膽,主要攝食大型海藻如海帶、裙帶菜等,對常見大型海藻類的攝食選擇性依次為:海帶、裙帶菜、囊藻、馬尾藻、石蓴、刺松藻。此外,在飢餓狀態下蝦夷馬糞海膽也攝食貽貝、苔蘚蟲、柄海鞘等餌料,因此可用此特點開展蝦夷馬糞海膽與鮑混養,達到清淤和清除附著在鮑體表的苔蘚蟲等敵害生物的目的。投餵餌料要根據苗種大小、生長速度以及水溫升降靈活掌握,一般2天投餵一次,生長期5天~7天投餌一次,高溫或寒冷季節10天~15天投餌一次,每次投餌要適量,以免堵塞網衣,影響箱內水體交換。

  3、養殖密度及水層 關於海膽的養殖密度,既與其大小規格有關,又與使用的養殖器材種類有關,養殖中應根據各種參數及時進行密度調整,定期檢查網箱是否有漏洞,及時清除浮泥、附著生物、箱內敵害生物。

  4、生產管理 海上生產要以單船定人管理為單位。採用鮑養殖的臺筏一般為單船2人管養10行~12行臺筏,採用扇貝養殖的臺筏可管養8行~10行臺筏。也可兼管所需藻類的養殖臺筏。

  5、效益分析 據大連市試養結果,殼徑1釐米的海膽苗,養殖12個月,殼徑可達4.5釐米,個體重32克~38克;14個月殼徑5釐米,個體重53.4克;22個月殼徑可達6釐米~7釐米,個體重80克。就其效益進行分析,對蝦夷馬糞海膽的而言,因其營養價值高,市場價格比較樂觀,如按鮑養殖臺筏分析,每行架子放養苗種2.4萬枚,按90%收穫率每公斤平均16枚計算,臺產量為1350公斤,按現行市場價格計算,每行架子收入6.56萬元,按成本、效益1∶1計算,每行架子獲益3.28萬元。如按扇貝養殖臺筏分析,每行架子用苗種1.2萬枚,按90%收穫率每千克平均16枚計算,每行架子產量為657公斤,按現行市場價格計算,每行架子收入為3.28萬元,按成本、效益1∶1計算,每行架子獲益1.64萬元。

  經近2年~3年的推廣應用,結果表明蝦夷馬糞海膽完全可以適應我國北部沿海的水域環境條件,甚至其生長速度比原產地報導的還要快,達到商品規格(5釐米)只需1.5年~2年,養殖中病害及死亡都很少發生,因而很有可能成為我國北方沿海水產品中最優良的增養殖種類之一。近幾年試驗推廣的海膽與海帶、裙帶菜套養,不僅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浮筏養殖的生產潛力,提高其產量與經濟效益,而且兩種生物之間的代謝產物在一定條件下也具有互補作用,對於維護與改善海區的生態環境也是有益的。

第一頁 1 2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本文已被瀏覽 9912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七年技術攻關 中國小黃魚實現大規模全人工養殖
    養殖小黃魚美食成品。 林波 攝中新網寧波7月16日電(記者 林波)7月16日,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舉行的全人工養殖小黃魚發布會上獲悉,經過七年技術攻關,當地實現小黃魚大規模人工養殖,並計劃於近期上市該新興養殖品種。
  • 蝦夷馬糞海膽養殖技術研究進展
    蝦夷馬糞海膽養殖技術研究進展2013-12-20 14:4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社        瀏覽量: 4943 次 我要評論   ■&nbsp江蘇省泰興市水產良種場&nbsp陳亞峰/文    蝦夷馬糞海膽(Strongylocentrotus&nbspintermedius
  • 南海所「小丑魚全人工培育及養成技術成果轉化」獲院大漁創新獎
    南海所「小丑魚全人工培育及養成技術成果轉化」獲院大漁創新獎2019-04-11 09: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海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 23206 次 我要評論
  • 海南海口市:小丑魚全人工規模化繁殖技術攻克
    近日,海南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在海口市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熱帶水產研究開發中心主持完成的「小丑魚全人工規模化繁殖技術」科技成果進行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組的工作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經過質詢和認真討論,一致認為,該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應用前景廣闊,有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 馬鮁(馬友)養殖前景看好
    近日,「馬鮁全人工繁殖與育苗技術研究」項目在廣東珠海通過了專家組的現場驗收。項目組2015年在珠海完成了全人工繁育過程,培育成熟親魚2000多尾、全長3.0cm~6.0cm的子二代魚苗約1千多萬尾,首次取得國內四指馬鮁規模化全人工繁育及養殖技術研究成功,並初步攻克了四指馬鮁苗種和成魚的應激難題。
  • 區又君:馬友養殖前景看好 易應激死亡是難題
    項目組2015年在珠海完成了全人工繁育過程,培育成熟親魚2000多尾、全長3.0cm~6.0cm的子二代魚苗約1千多萬尾,首次取得國內四指馬鮁規模化全人工繁育及養殖技術研究成功,並初步攻克了四指馬鮁苗種和成魚的應激難題。本刊近期專訪了區又君研究員。成功實現規模化人工育苗《海洋與漁業》:為什麼會選擇四指馬鮁做為全人工繁育研究對象?
  • 揭秘海膽獨特3D列印技術 或啟示人類工業製造
    的確,它們並不是雕刻而成,而是由時下極其熱門的「3D列印」技術所製造。但是,這次「3D列印」的主角並非人類,而是海洋生物。獲獎圖片所展示的正是顯微鏡下海膽通過自身「3D列印」而生成的牙齒,經過一定的上色和加工後,就呈現出如印象派畫作般的美感。
  • 南方「海中刺客」海膽大批現身廣東大亞灣
    2013年4月,該項目組成功攻克人工育苗和中間培育技術這一難題,通過對大亞灣當地優選的親體進行促熟、催產、孵化和培育等相關人工育苗技術研究,共培育出平均殼徑為5mm的苗種92萬粒,通過約7個月的水泥池中間培養,培養出平均殼徑12mm的幼海膽8.6萬粒。
  • 全人工繁殖中華鱘魚苗 孵化二代幼魚13.3萬尾
    中新網 資料圖新華社武漢11月7日電,隨著第二批魚卵6日晚完成孵化,中華鱘全人工繁殖再次成功。作為我國唯一專門進行中華鱘研究保護的科研單位,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2019年兩批次繁殖過程共收穫魚卵41萬顆,最終孵化出子二代幼魚13.3萬尾,數量為歷史之最。
  • 2018年中國軍曹魚行業海水養殖產量,軍曹魚產業化養殖前景廣闊
    近年來,軍曹魚的人工馴化養殖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我國南方部分海區已進入網箱養殖。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2019》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軍曹魚海水養殖產量為3.88萬噸,同比2017年的4.37萬噸下降11%。資料來源:中國漁業年鑑2019軍曹魚產業化養殖在我國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90年代中期開始,大陸開始從臺灣輸入軍曹魚魚苗。
  • 海膽正當季,怎樣從一堆海膽裡挑出最鮮美的那一顆?
    ▍最美味的海膽黃,其實是海膽的生殖腺海膽身上唯一能吃的部分就是海膽黃,其他都是內臟,不能吃的。我們舌尖上感受到的那股鮮甜的海水味道,也正是來源於海膽黃。而我們吃的海膽黃,其實是海膽的生殖腺,無論是雄海膽還是雌海膽,在繁殖季都會有著金黃誘人的海膽黃。海膽內部結構圖。
  • 虎斑烏賊實現全人工培育 寧波養殖烏賊有望7月批量銷售
    記者 王元卓 攝  目前正處于禁漁期,照理寧波人是很難吃到透骨新鮮的活海鮮的,但是記者從市科技局獲知,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現已培育出大量小烏賊,有望7月向市民供應大批鮮活的虎斑烏賊。  日前,記者隨專家團隊來到象山來發水產育苗場,一進育苗車間被眼前20多隻小烏賊所吸引,這些小烏賊有的靜靜地伏在水底,有的爭先恐後地搶食。
  • 超美味的海膽吃法分享
    不規則海膽由於多在沙中穴居,主要靠刺在穴中或沙面移動。絕大多數海膽都是雌雄異體,外觀差別不大,部分種類是雌雄同體,海膽一年排卵數次,即便如此,海膽也需要人工養殖,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海膽能夠食用的是它的生殖腺,其生殖腺又稱海膽卵、海膽籽、海膽黃、海膽膏,顏色橙黃,佔海膽全重的8%—15%,海膽黃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很高,每100克新鮮海膽黃中含蛋白質41克、脂肪32.7克,還含有維生素A、D,各種胺基酸及磷、鐵、鈣等營養成分。
  • 美麗的美味—紫海膽(2009.08.20)(組圖)
    這個全身長滿硬刺,似刺蝟又不是刺蝟的傢伙就是海膽。海膽是海洋裡一種古老的生物,距今已有上億年的生存歷史,世界上現存的海膽約有850多種,而我國沿海就有150種以上。雨濃倒是會給自己找臺階,在退潮的海灘上找不到海膽,硬說海膽被嚇跑了。這也難怪,誰讓咱是外行呢?
  • 我很醜但是我很美味——海膽這麼做更好吃
    海膽該是海洋的第一刺頭,算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五億年前和現在長得一樣。海膽是個無比龐大的家族,海膽家族目前世界上至少有900種,而歷史上變成化石留下來的就有七千種。海膽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食慾,所以雖然在中國、日本海域數量眾多,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注意到它,直到日本人開始養殖海帶也就是昆布,而海膽最喜歡吃的東西就是海帶。海膽把海帶吃個精光,氣壞了養殖海帶的漁民,所以便將它們全部抓起來準備吃掉。打開這個海膽才發現裡面是金黃色的,人們就這樣發現了一個比海帶還要美味的食物,也就從此吃起了海膽。
  • 如何養出個大美味的海膽,注意這些地方就能行,不愁沒方法
    眾所周知,海膽是一種味道,很美味的海鮮,而且也是很多美食的原材料之一,許多的美食家都非常喜歡吃海南原因是因為它的味道比較鮮,而且另一方面它的藥物價值還是非常高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這去買海膽。所以對於現在的市場來說,海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麼我們如何去養殖海膽呢?
  • 廣東南澳養海膽 新鮮銷日本
    漁船「掌舵人」開心地與記者聊天,「判斷此處的海膽長是否大而豐滿,主要是看海草長勢是否豐富。」正說著,漁船側一男子正雙手託舉著海膽袋往船上送。「掌舵人」從網狀的袋子裡倒出一隻只渾身長滿利刺的海膽,陽光的照射讓海膽閃爍著亮光。隨後,該男子一手拿著一根鐵鉤———挖海膽的專用工具,一手拿著網狀的袋子,又潛入海裡。
  • 這倆海膽區別很大,很多人都弄錯了
    蝦夷馬糞海膽在四種海膽中經濟價值最高。其實蝦夷馬糞海膽最開始是個「外來戶」,盛產於日本北海道海域,在1989年由大連水產學院從日本引入,經發展人工養殖,現已成為大連當地的物種,主要採捕期在9月至11月。蝦夷馬糞海膽呈圓球形,刺短,外表呈黃褐色,主要產地為金州、旅順至市區南部海域,年產量達2千餘噸,每年創造上億元經濟價值。
  • 海膽用嘴吃捲心菜的樣子太萌了
    同時海膽食量又很大,日本神奈川海域的海膽早在5年前就已經把當地的海藻吃得差不多了,而海藻的生長速度又趕不上海膽吃吃吃的速度,這就破壞了當地海域的生態平衡。 海底既然快容不下那麼多海膽了,為了緩解海洋生態的壓力,於是神奈川縣水產技術中心的研究員想了個辦法:不如把海膽撈上來自己養吧
  • 海水魚養殖的基本方式
    從養殖形態上區分,海水魚養殖方式可分為完全養殖和非完全養殖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