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現代人喜歡收藏黃金,古人的貴族和有錢人則特別喜歡收藏玉器。玉的外表光滑,色溫柔和,形狀也是相對圓潤的,在古代常常把玉比作君子的德行。比如,像屈原這樣的超級美男子加君子,也會用玉來比作自己的美德,他在楚辭當中這樣寫到「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而李商隱的詩則把玉的美寫得更加縹緲神奇: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在遠古的時候,玉石還曾經被當作貨幣。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玉漸漸成為了人們追逐的奢侈品,佩戴者也不僅限於「君子」了,只要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會給自己佩戴玉石。這也導致人們對玉石的追求有了變化,從純淨的玉變成了各式各樣的玉。而其中最為奇特的,則是血玉。
顧名思義,血玉,跟血有關係。現在認為血玉是白玉當中帶有紅色絲脈的玉,而古人則直接認為這種玉是浸染了血的玉,至於它究竟是怎麼形成紅色的絲脈的,至今沒有定論,科學家則認為血玉是鐵元素浸入玉中形成的氧化物顯現出紅色。但是,不管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卻給了文物販子一條血腥的造假方法,通過正常白玉造假為血玉賣出天價。
血玉因為它的色彩獨特,質地非凡,受到收藏家們的追捧,成為了一種高價的商品。據了解,無論是現代產出的血玉還是來自古代的血玉,都能賣出天價。一般的血玉價格可以達到幾十萬左右,而古老一些的千年血玉,能夠在拍賣會上拍賣出1000萬級別的天價。有利潤的地方就少不了造假,血玉市場也是如此。
前面我們也說到了,由於血玉紅色絲脈形成的原理沒有明確的定論,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判定血玉的方法就是白玉裡面有沒有紅色的絲脈。這也就給了文物販子通過血玉的第一種形成方式——浸血來實現造假,或許也不算是造假,只能說這種生產血玉的辦法過於血腥了,他們通過把玉石塞進活羊體內來製造血玉。
具體的操作辦法是文物販子先採購廉價的白玉或者還沒有拋光打磨的玉石,將這些玉石塞進活羊的體內。由於玉石未被打磨,上面的稜角會劃破活羊的血脈,使得整個玉石處在羊的血液浸泡當中。為了使羊血深入地滲透到玉石當中去,形成穩定的紅沁,文物販子要將玉石在活羊體內存放3年,然後再拿出來加工打磨,形成「血玉」。
《說文解字》當中解釋玉石的時候是這樣說的:「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之所以人們把玉石比作君子,並且君子要佩戴玉石來增加自己的氣質,就是因為玉石本身就有君子的氣質。
所以人們常常形容君子「溫潤如玉」。自然界的玉石,正如《說文解字》所說一般,溫潤、剛硬、舒揚、有著自身特有的線條和紋理,它本身就是一種和諧與祥瑞的象徵,所以同樣希望自己和諧、祥瑞的君子也會佩戴上這種東西來增加自己的和諧與祥瑞。但是,現在這樣製作出來的「玉石」還能稱之為祥瑞的代表嗎?
玉石在羊的身體之中與羊的血肉相互磨合,羊每走一步就要承受無限的疼痛,每一次疼痛都會增加羊對於人的怨恨。而這種「血玉」當中的紅沁就是羊的這種怨恨的直接物質承載,所以按照古人的思維,這種「血玉」根本就是怨恨和痛苦的象徵物,它與真正「溫潤如玉」的玉是完全的兩碼事。
可是金錢的渴望讓人們只想到了玉,根本沒有想到玉石背後的文化、品質和精神。實際上玉石本來就是死物,它的價值正是因為身上附帶上了人類的文化,人類要以這種文化來修飾自己,才有了玉石的價值。如今人們為了這個死物,居然去憑空的折磨活著的生靈,那它還有什麼「君子」的品性呢?
古人云:「萬物皆備於我」。意思就是人要以人馭物,不要玩物喪志,乃至於以物馭人了,現在這種文物販子通過把玉石塞入活羊體內的辦法製作血玉,從而賺取天價的辦法,雖然專家馬未都也認可它是真的,其實它已經完全背離了玉文化的初衷。我們愛的是玉石所象徵的品德,而不是玉石本身,正如古代子罕所說:
「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