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地震災區的生活 8歲女孩:我想上學但學校沒了

2020-12-03 央廣網

  中廣網雅安4月24日消息(記者劉黎)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在地震災區,救援工作持續推進,災區群眾的生活每天都有點滴變化。經歷地震,原本的陌生人,住進了同一個帳篷,變成一家人,經歷地震,每家人、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故事。

  地震後第四天,受災群眾安置點有了歌聲,災區的色彩也不僅僅是灰色,大人眼裡,地震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房子塌了,家什沒了,似乎一切都得從零開始。一個8歲孩子的眼裡,地震給他帶來了什麼?

    女孩魏楊敏:我很想上學 但房子沒了上不了

  《小太陽的微笑》歌聲響起,住在蘆山縣體育館受災群眾安置點的小朋友們聚集到了一頂紅色帳篷裡,志願者組織孩子們唱歌跳舞。8歲的小姑娘魏楊敏被表揚,舞蹈動作到位,表情豐富。

  魏楊敏:5歲是我自己學,現在媽媽帶我去跳,地震以後我們沒得去了,不能去跳了。

  跳完舞,魏楊敏拿起畫筆,數筆勾勒出她心中的《美麗家鄉》。

  魏楊敏:我畫的是美麗的家鄉,我準備先畫一棵大樹,這裡畫一個房子,畫完之後要裝飾,畫一些花。

  記者:為什麼要畫美麗的家鄉?

  魏楊敏:因為我喜歡美麗的家鄉,我的家鄉是蘆山。

  幾天來,吃住在帳篷裡,小楊敏說,還是喜歡地震前的家。說變化,小姑娘有自己的視角。

  魏楊敏:還是不習慣,還是在家裡好一點,因為在家裡很方便。在這裡我只有這一雙鞋穿,在家裡可以隨便穿鞋,晚上洗了腳還能穿涼拖鞋,這裡又不能洗腳,什麼也不能,打水又只能打冷水,下大雨,媽媽又不讓我們洗冷水,怕我們著涼,著涼了怕我們感冒。

  帳篷裡擠著小楊敏和媽媽、弟弟等7口人,媽媽說,他們是雙石鎮人,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在縣城租了房子,房子在地震中損毀。地震之後,小楊敏的媽媽特意回家給她拿了書包。

  魏楊敏:我上學已經習慣了寫字、讀書,和我的朋友同學玩,都很開心,這幾天地震沒有去上學,我很想上學,就是上學不可以,因為房子沒了。

  害怕餘震,這個8歲小女孩的對地震還是心有餘悸。組織唱歌的慈善組織負責人黃崇發5.12地震後來到四川,他說已陪伴災區群眾5年。蘆山地震,他們第一時間趕來,也是要陪伴受地震影響的孩子們。

  黃崇發:地震發生,孩子們無法回學校上課,地震會讓一些小孩在心理上會擔心害怕,所以我們透過一些活動,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活動中忘卻恐懼和悲傷。

  小楊敏說,爸爸在深圳打工,地震以後爸爸想回來看他們,不過這個8歲的小姑娘懂事地在電話裡拒絕了。

相關焦點

  • 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孩子們的希望在春日裡飛翔
    新華社青海玉樹4月12日電(記者張進林、何偉)4月12日中午,在青海省玉村藏族自治州紅旗小學的操場上,100多名藏族孩子歡快地奔跑著,將寫有自己心願和祝福的風箏放飛,這是玉樹地震一周年之際,孩子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讓自己心中新的希望在春日裡飛翔。    10歲的才仁旦周是州紅旗小學裡的「小名人」,也是玉樹災區年齡最小的志願者。
  • 攜手共同走向希望的春天——來自地震災區的報告
    300億元,支持災區農戶住房重建;    ――下撥地震災區冬春臨時生活救助資金6.25億元,用於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    37歲只有小學文化的她,開始跟人學習電腦,現在已能上網查資料、聊天,就是打字慢一些。說到這,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生活一定要過下去,困難越大我越不怕。但有時候也惱火得很,晚上睡不著,就一個人在本子上寫,自己鼓勵自己。我要讓死去的親人在九泉之下放心……」    逝者,這是永遠不可觸及的痛,突然間,她哭了。只是哭過之後,她的眼睛裡重新現出光彩。
  • 15歲蘆山女孩重慶接受免費心臟手術
    中新網重慶5月13日電(李春梅 韓璐)「我想病趕快好,早點回學校讀書。」13日,在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外科病房,來自蘆山地震災區的王麗(化名)告訴中新網記者。  今年15歲的王麗是寶興縣中學七年級學生。4月23日,新橋醫院抗震救災醫療隊在寶興縣穆平鎮新民村巡診時,認識了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王麗。  「4月20日地震發生時,我正在媽媽工作的宿舍睡覺,突然房屋開始搖晃。」
  • 一群90後嘗試用公共藝術療愈地震災區民眾內心
    2014年8月3日,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截至2014年8月8日,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其中魯甸縣526人。「90後」女孩水一在網上看到了這條新聞。當時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雕塑系讀書的她,突然湧起念頭想為當地人做點什麼。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有一次差點被一塊幾十噸的巨石砸在車上;有一次綿陽堰塞湖危在旦夕,我駕乘的車逃離中竟撞在了橋墩上;還有一次差點搭乘邱光華的飛機,有幸躲過一劫。二是毒氣侵襲。當時鎣華鎮有個工廠爆炸了,整個山谷烏煙瘴氣,毒氣汙染非常厲害,我戴上雙層口罩,依然臭氣撲鼻。三是恐懼。當時災區瘟疫傳言每天不絕於耳,而我身邊到處是廢墟以及還沒處理乾淨的遇難者和豬牛雞狗等。離我住地幾百米的山坡上,就是一片埋葬了數百具屍體的墳地。
  • 市民政局關於四川地震災區孤兒收養政策說明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不少市民紛紛表示願意收養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首先,我們對關注地震災區孤兒的市民表示衷心的感謝,請你們放心,政府有關部門會妥善安置這些孤兒。國家、社會和公民對孤兒的救助有多種方式,如對孤兒上學進行資助,助養孤兒、收養孤兒和向社會福利機構捐贈款物等。  二、收養的概念和法律效力  收養是指根據法定條件和程序領養他人子女為自己子女的民事法律行為。根據《收養法》的規定,收養子女必須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
  • 地震災民有一點響動都以為是地震 聽狗叫也緊張
    一點響動都以為是地震 災區群眾來長後心存陰影  紅網5月26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黎棠)特大地震已經過去十多天了,這場災難給人們帶來的精神創傷,不是用時間就可以治癒的。  連日來,家住長沙市五一廣場附近的黃曉鵑都沒休息好。
  • 10 年前經歷了5·12 地震後倖存下來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從斷斷續續的語言交流中得到了這個故事:一個被掩埋超過 140 個小時的女孩,一個班的戰士,8 小時的奮力救援。獲救後的死亡,不甘的怒吼,和我第一次聽到從未見過的哭泣。我從不流淚的大哥,戰友犧牲沒哭,嬸嬸過世沒哭,負傷流血沒哭。我問他哭什麼?他說他眼睜睜看著獲得希望的生命慢慢燃盡,後悔沒有再快一點。
  • 「狗教授」讓地震災區孩子展露笑顏(圖)
    探訪時間:2009年5月20日探訪地點:都江堰太平街小學 就在512地震一周年之際,2009年5月20日,亞洲動物基金的四隻狗教授(拉布拉多大黑、八哥趙曉宣、阿富汗犬大爾、比熊犬比比)來到了位於地震災區都江堰的太平街小學,給這個小學三年級的70多位小朋友不僅上了一堂非常生動的關愛動物的課程
  • 建10所災區小學 中關村教育基金建立
    地震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也使許多孩子承受了失去親人和失去校園的雙重磨難。為了幫助他們戰勝災害、重建校園,使他們能健康成長、幸福生活,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國青年報的支持下,中關村企業發起設立了「中關村教育基金」。
  •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實錄(組圖)
    「孫子不聽話,我不讓他去鎮上玩,他非要去,去了就再也沒回來。」映秀鎮的陳正維老人已經77歲,他有兩兒三女,地震中,他的小兒子和孫子遇難。《小康》記者見到老人時,他正木然地坐在路邊看著解放軍救人。  他孫子的屍體已經找到,「孩子玩也沒玩成,要是聽我的話,哪會死呢。」陳正維一直在罵孫子不聽話,淚花卻在眼裡一直閃著。
  • 11歲女孩"在家上學" 英語詞彙量已過萬
    ■案例一11歲女孩「在家上學」,英語詞彙量已過萬今年3月,在一所學校的國際部讀完五年級上半學期後,11歲的Tina正式向父母提出退學請求,開始了她的「在家上學」生活。Tina的父母都是自由職業者,擁有較高的學歷背景,爸爸曾擔任過大學英語老師,也在海外生活過,Tina在國外上過兩年小學。
  • 當初,那位在汶川地震中救下7人的小英雄,現今已跌下「神壇」
    一場突襲巴蜀大地的8級大地震,撼動了所有人的心,牽動了整個神州大地。這些天,我們為抗災一線奮不顧身的幹部群眾子弟兵所感動,我們為深處困境積極自救互助的災區人民所震撼,我們為來自四面八方的踴躍捐助而欣慰。
  • 8歲男孩為愛滋病母嬰感染者 學校安排隔牆聽課
    ■他是個不幸的孩子:愛滋病母嬰感染受害者  ■他只有8歲:好動,愛玩,可是沒人願意和他玩  ■他能上學了:但是,課桌擺在走廊裡,隔著牆和同學們一起聽課  ■家人希望他能過正常的生活  8歲的劉祥是HIV(愛滋病病毒)攜帶者,也是愛滋病母嬰感染的受害者,也就是說他的血液有傳染性。
  • 厄瓜多地震死亡人數升至350人 暫無華人傷亡
    圖/東方IC據美聯社18日報導,厄瓜多安全部長稱,該國西北部沿海地區16日發生的7.8級地震死亡人數已上升至350人。此前,厄瓜多總統科雷亞宣布,地震死亡人數為272人,救援隊正在廢墟中進行緊張的搜救工作。
  • 「我喜歡上學,因為上學比在家裡輕鬆」11歲女孩淪為全家「傭人」
    11歲的孩子,正是上小學被父母疼愛的時候,這個年紀的孩子一般都不需要幫助父母做什麼,只需要玩的開心、吃的開心、健健康康的就好。但是卻有一位11歲的小女孩,每天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我喜歡上學,因為上學比在家裡輕鬆」女孩成全家傭人最近看綜藝《超級育兒師》,出現了一位11歲的小女孩,當眾人了解到情況後,頃刻間就火了起來。
  • 中國千萬個家庭爭相申請認養汶川地震孤兒
    33歲的陝西省興平市興化中學教師張保壽及妻子幾天前同6歲的兒子商量,希望從災區領養一名失去雙親的2歲左右女孩。「兒子聽了滿口答應,每天都追著我問小妹妹什麼時候來。」他說,「我們的父母也都特別支持,還說要幫忙帶孩子。」  不過,四川省民政廳的兩部熱線電話根本就打不進去。「想領養的人太多了。」張保壽著急地說。
  • 汶川地震志願者5月12日結婚 寓意「災後新生」
    昨日,記者又了解到了陳巖婚禮的最新情況:千裡奔赴四川災區的「中國首善」陳光標、組織小分隊奔赴地震災區抗震救災的宋志勇、刁冬梅等抗震救災英模、志願者都將出現在婚禮現場。 「我5月11日將到成都,屆時希望能參加陳巖的婚禮。」與陳巖比較熟悉的宋志勇說。陳巖要結婚了,宋志勇最想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希望你們婚姻美滿幸福。「我曉得陳巖兩口子的傳奇婚戀。」
  • 糕粑粑、跺腳舞、獻月亮——雲南墨江5.9級地震災區的中秋節
    張蓮芝和代存鳳居住的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通關鎮牛庫村和平九衝村民小組和丙蚌村挖野小組是9月8日墨江5.9級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區域。截至目前,地震共造成墨江縣10989戶32969間民房不同程度受損,28人受傷,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6萬餘人。
  • 12歲女孩失聯近30小時 出走只因想「掙錢養家」
    8日早上7時左右,像往常一樣,小雅收拾書包出門上學,從家到學校步行大概15分鐘,楊女士擔心小雅遲到,給了10塊錢讓其打車去學校,「總共給了160塊錢,150是學校要求繳納的費用,10塊錢是打車的費用。」接過錢後,小雅跟楊女士道別走出了家門。  10時許 學校稱小雅沒來上課  「是小雅媽媽嗎,你們家孩子今天怎麼沒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