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 | 夫唱妻隨,並肩扶貧!這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2021-01-09 大洋網

羅剛是海珠區江海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康復科的醫生。在國家脫貧攻堅的決勝時期,作為中共黨員的他在廣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戰鬥了四個多月後,又自願申請到貴州省甕安縣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工作。




「我申請去貴州了,接下來家裡的老人和孩子要辛苦你。行嗎?」這是羅剛出發前問妻子的一句話。他的太太叫李莉娟,是廣東省第二人醫院檢驗科的一位主管技師,身為同行,她非常理解醫療行業的工作性質,「哪有女漢子不行的,你就放一百個心吧!」李莉娟爽朗回答道。就這樣,夫妻兩人開啟了兩地分居的日子。


羅剛到達貴州甕安縣人民醫院後,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他首先從關愛患者做起,中醫講究四診合參,好的問診不僅可完成病史採集,還能增加患者對醫生的信任。他在日常坐診時,常和患者聊家常,這樣既讓患者放下戒備心理,又能從中了解病情。


他發現當地老百姓對中醫診療還不了解,在一次去甕安縣魚河衛生院義診時,一位右上肢酸痛難忍的老奶奶過來就診,因為當地衛生院沒有開展中醫診療,她一開始不怎麼相信針灸,對中醫是陌生和抗拒的,經過羅醫生治療後,疼痛立刻得到了緩解,她激動地拉住羅醫生的手,不停地說謝謝,許久都不願鬆開。羅剛把這個故事講給了遠在廣州的太太聽,李莉娟說,感受到羅剛內心那份滿足很為他開心,一個醫生最幸福的時候就是被病人信任的時刻。


李莉娟一邊盡心照顧家庭,一邊關注著羅剛的工作和生活。羅剛在扶貧工作中,也感覺到當地醫院對於中醫康復人才隊伍建設非常重視,但當地對前沿的中醫適宜技術接觸不多,也開展得少。羅剛說,貴州的天氣溼寒,中醫確實大有用武之地,於是,到達甕安沒多久,羅剛就開始每周一次帶領住院部醫生對住院患者進行查房,在床邊對住院醫師進行中醫指導,手把手傳授中醫辨證診療技術要點。同時,針對中醫適宜技術薄弱的情況,定期開展科內專業技術培訓,講解嶺南火針療法、浮針療法、埋針療法等,把從原理到適應症、禁忌症等理論講解通透後,再讓同事們兩兩進行實操。幾個月下來,較好地提高了當地醫生中醫辨證及針灸取穴的水平。他把這個消息和李莉娟分享,她笑著對羅剛說:「你不會樂不思蜀了吧,哈哈哈!」





其實,李莉娟知道自己丈夫並不習慣當地多雨的天氣和酸辣的飲食,於是,在脫貧攻堅戰收官的重要時期,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動申請跟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扶貧醫療組前往甕安,和丈夫並肩作戰。


決定得到了羅剛及家裡老人和孩子的支持和理解,羅剛說,夫妻並肩而戰,這將是他們婚姻回憶錄裡最好的紀念,李莉娟說,其實也應該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李莉娟剛來甕安時,正值冬季,貴州的氣溫低到零度以下,經常細雨綿綿更感刺骨的冰冷。她絲毫沒有覺得後悔,有時候還開玩笑說:「如果能遇上下雪就好,可以省了去東北看雪的錢了。」她和羅剛一樣都深深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應該給當地留下「帶不走的」醫療技術,於是她在繁忙工作的之餘,把三甲醫院檢驗科先進的操作流程、操作規範不遺餘力地教給他們,指導他們提高工作效率,加強自我防護,做好室內質控。而夫妻倆最開心的是每次下鄉義診,泥濘溼滑的路上印下的是夫妻同心,目標同向的堅定。





近期,下鄉義診的任務多且重。有一次,在銀盞鎮玉華衛生院義診時,許多鄉親們聽到廣州的專家們就來義診,早上八點不到就來到玉華衛生院門口排隊,而義診的時間是安排在下午2點到5點。當天又要義診又要科普講座,於是夫妻二人分工明確,李莉娟負責講課,羅剛負責義診。


當天病人排得實在太多,他們忙得水都顧不上喝一口,處理完最後一個病人天都黑了。羅醫生偷偷問妻子,累嗎?妻子笑著說:「不累,這種被病人信任的感覺好極了,怪不得你樂不思蜀,哈哈哈」。是的,信任無價,這是許許多多廣州市海珠區醫療幫扶工作者留下的口碑和收到的禮物。夫妻倆在忙碌過後,相視一笑,「能為國家扶貧工作出一份力,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榮幸。」羅剛不禁這樣感嘆道。


四個多月來,羅剛在甕安縣人民醫院康復科開展了9次學習講座,進行了400餘次的技術指導,扶貧路上的醫療幫扶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把技術留下,這才是給當地病人帶來的真正福音,面對脫貧攻堅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夫妻二人一致表示:這次扶貧的主要目的是將自己的所學所用儘可能多地留下來,用於當地的科室建設,為當地的衛生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當地的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健康福祉。


相關焦點

  • 安徽太湖陶情鳳:望天村「最美」90後扶貧專幹
    安徽太湖陶情鳳:望天村「最美」90後扶貧專幹 2020-11-20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被扶貧「耽誤」的小金同志
    【我的扶貧故事】被扶貧「耽誤」的小金同志 2020-12-02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柏祥意:在扶貧一線奉獻青春
    如何讓群眾信任是我駐村扶貧面臨的第一個難題。2019年1月4日,像往常一樣,我正在給村民寫「移電錶申請書」,突然門外傳來幾聲叫喊,原來是貧困戶蒙小三送魚來了。迎面而來的蒙小三快速的將手中的黑色塑膠袋遞給了我,沒等反應過來便轉身離去,打開一看才知道,竟然是條大活魚!說起蒙小三,還真不容易。2018年9月27日,他成為我的扶貧對象。
  • 康縣大水溝村:「扶貧路牌」見證中國最美村鎮的嬗變
    中國最美村鎮——隴南康縣大水溝村村貌 追尋紅色足跡,弘揚延安精神。7月15日,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中國最美村鎮——隴南康縣大水溝村。 地處「隴上江南」的大水溝村,於2015年榮獲「中國最美村鎮獎」,也享有「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名縣」的榮譽。
  • 專訪李少紅:扶貧故事喚起我創作的激情
    《石頭開花》的《三月三》單元由李少紅執導,這也是她首次執導扶貧題材電視劇。看片會結束後,李少紅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她不僅介紹了《三月三》的拍攝經過,還透露了新劇《大宋宮詞》的最新進展。親身感受扶貧工作的不易《石頭開花》包含10個單元故事,通過呈現基層扶貧幹部背後的故事傳遞社會正能量。在李少紅看來,精準扶貧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恆的大工程,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可以挖掘:「表現扶貧幹部和扶貧工作很有必要。人們不能只流於政策解讀,更要知道有大量幹部的付出才有現在的扶貧成果。他們打動了我,我有拍他們的激情和欲望。」
  • 我的扶貧故事|趙宇:扶貧路上,收穫別樣成長
    這「一試」就是五年,五年的時間讓我在扶貧路上不斷進步成長,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嫩娃兒」成長為幫扶對象的貼心人,從一個「愣頭青」成長為扶貧工作站的站長,從一個普通青年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之後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務必在一個月內熟悉掌握關於扶貧工作的相關政策知識,於是我白天做業務工作,晚上堅持學習,從《貴州省「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到《滇桂黔石漠化片區(貴州省)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烏蒙山片區(貴州省)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再到《烏蒙山片區(貴州省)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十三五」實施規劃》《貴州脫貧攻堅「1+10」配套文件》等,
  • 扶貧故事⑧ | 「三牛」聚力幫脫貧
    扶貧故事⑧ | 「三牛」聚力幫脫貧 2020-09-03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一邊,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怎樣兼顧本職工作,面對這樣的形勢,不禁拷問著我。
  • 「湖南笑臉」:扶貧中最美的U形弧線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在這場攻堅戰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扶貧故事和先進人物,湧現了許多接地氣、提精神的好榜樣好典型,尤其是帶有符號意義的「湖南笑臉」,充分體現了群眾的獲得感,印證了脫貧致富的整體效果。最溫暖的情感流露楊淑亭一張笑臉,讓湖南城步縣「最美扶貧人物」楊淑亭一夜之間收穫了近百萬點擊量。
  • 【我的扶貧故事】張春鑫:從東北來的「雞蛋哥」
    【我的扶貧故事】張春鑫:從東北來的「雞蛋哥」 2021-01-17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嘗冬桃 觀美景 相約九龍 做「最美消費扶貧人」
    九龍冬桃由原來的9.8畝地發展到近3000畝,黃金梨發展了1000餘畝,其他特色林果業近200O畝,實現了從無到有,在這期間,更湧現出了趙先光,張士信,魏海東,彭風曉,鄭萬科等一批種植大戶,他們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帶領近300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就業,讓更多貧困戶成為產業發展的脫貧之星。
  • 【我的扶貧故事】龍擁軍:以醫者仁心 助力脫貧攻堅
    【我的扶貧故事】龍擁軍:以醫者仁心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1-26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婁底「十八般武藝」精準扶貧 山鄉唱起「幸福歌」
    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推動產業「上山下鄉」,讓扶貧車間在農村遍地開花,越來越多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這是湖南婁底多措並舉全面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的一個生動寫照。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統領下,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消費扶貧等一系列脫貧創新實踐在當地蓬勃開展,為穩定長效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一顆手工貢糖敲開了助力「消費扶貧」的大門
    本報訊 近日,福建泉州供電公司收到一封來自南安山夫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感謝信。來信說,山夫合作社受疫情影響,銷售大幅度下降,在企業最困難的時期,泉州供電公司「以買帶幫」的方式,為鄉村脫貧出了一份力,讓山夫合作社增強了信心和動力。信中飽含了對供電公司感激之情。
  • 扶貧花開香滿園
    先後4年被評為陝西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考評A級縣、優秀等次,3次位列陝西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第一方陣、綜合評價為好,2018年進入中國扶貧效率「百高貧困縣」前10名。創建就業扶貧基地9家、社區工廠7家,社區工廠(扶貧基地)帶動就業2785人,全縣11908戶有勞動力貧困戶全部實現至少1人就業創業。實施移民搬遷445戶1430人;2016-2018年完成危房改造任務2382戶,發放補助資金4235.556萬元,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950戶,群眾住房更加安全。
  • 設置《哆啦A夢2》,菅田將暉唱主題曲,妻夫木聰返回配音
    設置《哆啦A夢2》,菅田將暉唱主題曲,妻夫木聰返回配音據媒體報導,《哆啦A夢:伴我同行2》曝光的第一部預告片仍然是一部3D電影,並宣布將於日本上映。據悉,《哆啦A夢:伴我同行2》將由菅田將暉演唱主題曲《虹》,配音陣容也非常強大,妻夫木聰將重返配音成人大雄,宮本信子將配音大雄的祖母。《哆啦A夢:伴我同行2》的故事將以第4卷《奶奶的回憶》為基礎為基礎,他講述了大雄成年後想念奶奶的故事,通過時光機,他回到過去尋找他的祖母,過去的祖母很想見他的新娘,然後聚會又回到未來,好像在拖車裡哭。
  • 「堅守夢想的年輕人,眼裡有光」,一線扶貧幹部、高校學生及上班族...
    《江山如此多嬌》劇照隨著劇集熱播,深扎扶貧一線的扶貧幹部、扶貧工作者,普通的「小鎮青年」們,都在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紛紛給出了肺腑點評,由劇及人,由情入理,從故事落足現實,一句句走心的話語,也觸碰到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小故事令人感受深刻,有現實生活的影子……提及《江山如此多嬌》的觀後感,幾名扶貧幹部說出他們共同的感受。
  • 「我的扶貧故事」我這名「60後」的扶貧故事丨鳳岡縣蜂巖鎮桃坪村...
    沿著雜草叢生的小路一步步向西南走,桃坪村這個小山村映入眼帘,在昏暗斑駁的光線下,我看見的是破舊開裂的磚牆、穿著衣衫襤褸的行人,那深深下陷的眼窩、飽經風霜的面容直擊我的心靈,這是桃坪村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死氣沉沉,毫無生機可言。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記得那是我快下班的某一天上午,我們領導給我來了電話,耐心問我近況如何,還囑咐我好好學習,注意身體等等,我「嗯、嗯」地應著,內心的感動油然而生。我心知,鄉鎮工作一如既往的忙碌,如果不是真心的掛念著我,怎麼會忙裡抽空給我來電呢。
  • 【白海子·扶貧故事】十八洞三任扶貧隊長的「光榮接力」
    第二任扶貧隊長石登高。記者張典標攝      第三任扶貧隊長麻輝煌。記者張典標攝在十八洞扶貧應該不難吧?」經常有人問石登高。「十八洞更難!」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首倡地。石登高是十八洞扶貧工作隊的第二任隊長。「雖然難,但在十八洞帶隊扶貧,更是一種無上光榮。」在石登高看來,十八洞要探索可推廣、可複製的精準扶貧經驗,不能造盆景、壘風景,「一方面沒作業可抄,另一方面全國都盯著這裡,我們只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