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到2020年了,脫貧攻堅戰將迎來關鍵節點。
這個高度,有人形容是「新長城」,蓋因它同樣擋住了來自外域的攻擊——以鐵的事實,讓意在抹黑中國的輿論攻擊落空;也有人形容是「新長徵」,因為在這場攻堅戰中,從上到下,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巨,牽扯的社會面之廣,克服的困難之多,呈現的現實意義之大,都堪稱一場永載史冊的轉折戰。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在這場攻堅戰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扶貧故事和先進人物,湧現了許多接地氣、提精神的好榜樣好典型,尤其是帶有符號意義的「湖南笑臉」,充分體現了群眾的獲得感,印證了脫貧致富的整體效果。
最溫暖的情感流露
楊淑亭
一張笑臉,讓湖南城步縣「最美扶貧人物」楊淑亭一夜之間收穫了近百萬點擊量。
身殘志堅的楊淑亭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事跡,經紅網跨年策劃報導「你笑起來真好看」作為首篇於11月12日推出後,當天又被人民日報和「學習強國」總平臺轉發,在全國範圍引起強烈反響,網友留言點讚「從她陽光、燦爛的笑臉上,讀到了湖南人在脫貧攻堅路上滿滿的信心和朝氣」。
從一名需要幫扶的殘疾弱女子,到一名帶動上百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企業負責人,楊淑亭的笑,發自心底。
她的笑,是對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最溫暖也最有力的回應。
臨近2019年歲末的這個冬天,楊淑亭「笑臉」 依舊,剛剛洽談成功一場商務合作的她,正在謀劃著公司的提質升級,盤算著更大的市場拓展,也將帶動更多人築穩脫貧致富路。
燦爛的笑容,是人最直接的外在情緒體現,笑容是可以增進交流的,也是可以相互感染的。12月5日,漵浦縣融媒體中心聯合紅網推出的「你笑起來真好看」文圖及H5組合,再次刷爆朋友圈。
漵浦縣淘金坪鄉鄉門村脫貧後的村民賀方清和妻子,在家養牛餵豬、種地釀酒,一年下來,收入不少,兒子在外當廚師,一家人生活有奔頭,遇到攝影師,他們開心地邀請:「能幫我們拍張幸福照嗎?」脫貧後的燦爛笑容,被定格在鏡頭裡。
唐德樹
漵浦縣黃茅園鎮金中村村民唐德樹把自己的「扶貧寶貝」小羊抱在懷裡,在鏡頭前笑得酣暢自然……
一張張笑臉,手捧各色各樣的扶貧寶貝集體同框呈現,霎時吸引了受眾的眼球,也瞬間放大了脫貧致富路上的「收穫季」喜感。
許多網友留言「贊!太有感染力了」,有網友直言「這哪裡是一場扶貧成果展,這分明是一場百姓的樸素情感集體秀」。
笑容背後的扶貧力量
吳壽山手裡捧著肥嘟嘟的竹狸,臉上寫滿了幸福。
樸素的笑容背後,是一場無數人默默付出的脫貧攻堅接力賽——
在湘西十八洞村,脫貧的村民在當地政府和扶貧工作隊的引領下,路變寬了,村莊變美了,貧困戶施關保做起了黃牛養殖業,隆宗榮夫婦種植了20畝黃桃,龍先蘭成了養蜂能手,還有村裡的苗繡織錦,都帶來了可觀收入。
在龍山縣,創業者譚豔林創辦了惹巴妹手工織品公司,帶動2000多名貧困群眾就業,把產品賣到了歐美。
在瀘溪縣,縣就業局幫扶隊進駐武陵山深處宋家寨村,3年汗水換來村民人平純收入5200多元的扶貧成果,最讓人驚喜的是,村裡32個光棍漢,有20多人娶上了媳婦。這個過去深度貧困村,成了湖南省「脫貧攻堅示範村」。
在安仁縣,過去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的62歲婦女李雪蘭,被安排到龍海鎮扶貧車間工作,每天8小時能賺2000多元,她笑著說:「沒想到我這麼大年紀了,還能賺錢養家。」
在武岡市,47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袁紅梅,在家門口的滷菜企業做工,不但順利地摘掉了貧困帽,而且在離公司僅10分鐘車程的地方修建了小洋樓,一家人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隆回縣,300餘名大坪村的貧困戶和老人,享受著駐村幫扶工作隊組織的義診服務活動,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醫療越來越有保障。
在新化縣,全域旅遊發展如火如荼,文旅扶貧路子越走越寬,在紫鵲界風景區做餐飲的羅忠,節假日期間最多一天營收突破6萬元,帶動10多戶貧困戶增收。
在漢壽縣,圍堤湖5萬畝生態蔬菜基地帶動當地數個鄉鎮貧困戶脫貧,扶貧產品賣到了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年綜合產值16億元。
在石門縣,萬畝橘園蔚為壯觀,縣裡32年的貧困帽被摘掉,「石門扶貧樣本」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在安化縣,由方正證券倡導推出的「2+3」精準扶貧金融創新模式,入選了國務院扶貧辦「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分領域案例」。公司計劃於明年推進安化企業上市,一起打造「另外一個百億產業」。
在洞口縣,地處雪峰山腹地的巖龍村、椒林村,利用大山深處的山水資源,破天荒地建起了竹製品加工廠和瓶裝水廠,給當地脫貧以長久輸血之產業支撐。在鄰近的長塘鄉老艾坪村,來自中國水電八局的駐村幫扶隊,將村裡的貧困青年一批批帶進城,經培訓、教育後上崗,有的最高工資拿到了每月8000元。
……
北鬥溪鎮沙坪村的向桂平靠養雞脫了貧。
這些,雖不過是三湘扶貧大業進程之一隅,也能見到——許多個人和村莊的命運被徹底改變,許多「破天荒」的產業扶貧舉措被推出,許多發自心底的笑容,正越來越多出現在大眾視野。
看扶貧是否有力量,就要看貧困戶實打實、摸得著、看得見的衣食住行質量。生活質量提升,日子過得有奔頭,笑容時刻出現在臉上,這種獲得感,是用任何口號、數字、報表都無法替代的,也是任何爭論、質疑、批評都無法弱化和否定的。
最有說服力的標杆
中都鄉上尚村的覃達青把荒山開發成了綠色茶園。
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指出:「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此後,「獲得感」一詞迅速成為熱詞,也成為全面深化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標準。
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是深化改革的最終目的,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用「共享」發展理念揭示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出發點,進一步強調了所有的改革最終都要惠及老百姓的基本目標。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是對實實在在「得到」的一種強調。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貧困群體有無獲得感」,已成為脫貧攻堅戰中經常被提到的一個衡量標準。
住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新房的雷生長
有人說,貧困戶有無獲得感,是一種比較軟性、隱形的感覺,無法被量化。果真無法被量化、被具體化嗎?答案是否定的。
群眾的評價,群眾的笑臉,即是最好的「量化」標杆。笑容是人的內心情緒和精神狀態的最直觀呈現。給點錢、給點米,讓貧苦戶說聲「感謝」「感恩」很容易,但要收穫他發自心底的燦爛笑容,很難。獲得感是脫貧致富的最終落腳點,這也正是「湖南笑臉」被符號化的意義所在。
2019年5月27日到29日,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在隆回縣、城步縣、綏寧縣、新寧縣和邵陽經開區調研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等工作時,說了這麼一段動情的話:「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希望廣大基層幹部再接再厲,在打好脫貧攻堅戰、促進基層改革發展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既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也要讓基層一線工作者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在杜家毫看來,獲得感的主要對應群體,已經拓寬到所有一線工作者特別是那些長期紮根於基層的扶貧幹部,這也無形之中對應了黨中央「不讓幹實事的人吃虧」的執政理念。
跨年之際,站在脫貧攻堅戰的新階段,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物質水平和精神面貌得以極大提升的一線群體,還有黨和政府一以貫之的發展思維和民本情懷。
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有著吃得苦、霸得蠻、敢為人先內核的「湖南笑臉」,也是有著千百年文化傳承和浸潤的、底氣十足的「中國笑臉」。紅網時刻特約作者:觀潮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