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婁底「十八般武藝」精準扶貧 山鄉唱起「幸福歌」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一同在漣源市白馬鎮扶貧車間內務工的四姐妹。 彭鵬 攝

中新網婁底1月6日電 (傅煜 曾峰 謝暑光)「悟空,悟空,給我們跳個舞吧!」聽到指令,機器人「悟空」開始手舞足蹈,讓圍觀者大呼「萌翻了」。操控「悟空」動作的中樞神經「舵機」,產自位於湖南婁底漣源市白馬鎮的扶貧車間———湖南智晟智能科技白馬鎮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就業工廠,廠內工人都是從大山中搬遷出來的脫貧戶。

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推動產業「上山下鄉」,讓扶貧車間在農村遍地開花,越來越多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這是湖南婁底多措並舉全面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的一個生動寫照。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統領下,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消費扶貧等一系列脫貧創新實踐在當地蓬勃開展,為穩定長效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婁底3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49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3.42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廖漢君與村民們一起吹嗩吶。 肖鵠 攝

民俗小鎮闖出特色振興路

「高高的天門山喲,彎彎的小河水呀,對面菜園的妹妹呀,笑得是果哩個甜……」隆冬時節,婁底市新化縣天門鄉土坪村,正在地頭挖土種菜的村民廖貽青,放下鋤頭,山歌張口就來。

天門鄉地處雪峰山脈深處,善溪江蜿蜒穿過,瑤漢兩族世代兩岸依水而居,是新化縣偏遠的高山貧困地區。廖貽青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說起曾經的苦日子,他記憶猶新,「全家老少就靠地裡的那點收成,根本不夠養活一家人,吃不飽,穿不暖」。

搭乘改革開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春風,天門鄉深入挖掘傳統的苗瑤文化和梅山民俗,一手抓文化旅遊,一手抓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特色民俗小鎮的振興之路。土坪村也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挖掘當地民俗文化打造實景演出。演員全是當地村民,演出內容源自村民的日常生活,有著一副好嗓子的廖貽青被拉進了演出團。

「我們村有個舞臺,每周六演一場,有150元的工資。」廖貽青沒有想到,老來還能靠唱歌掙到錢,但讓他開嗓的,並不是150元一場的演出費,而是越過越好的生活。「我們這裡男女老少個個會唱山歌,但日子好了,才有唱的心情,以前沒吃沒穿的時候,哪有心思唱!」

演出團的負責人廖漢君吹得一手好嗩吶,曾是養豬大戶的他,積極響應環保號召,主動關閉了養豬場,將家中的房子改擴建為農家樂。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他家生意冷清,但下半年卻「一房難求」,有了20餘萬元的可觀收入。「黨的好政策讓窮山溝變成了『金窩窩』,生活越來越富足,幸福得能擰出蜜來!」

直播網紅「湘妹心寶」和她的團隊。 彭鵬 攝

幫農電商助土貨「實力出圈」

近年來,隨著各類直播與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直播帶貨」逐漸走進山區,成為農民喜聞樂見的售貨渠道,生活在山村的「直播帶貨達人」越來越多,土坪村村民、有著16萬多名粉絲的短視頻博主廖斌輝就是這樣一位「新農人」。

變手機為「新農具」,讓直播成為「新農活」,將村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拓展成為「直播間」。廖斌輝先拍攝村裡的有趣事「吸粉」,再收購村民的農產品加工成網紅食品,通過直播賣農產品掙錢。幹筍片、紅薯幹、蘿蔔條……這些奶奶教他做的「土貨」,一經網上推出,幾分鐘就被「秒光」。2019年,僅直播賣貨這一項,廖斌輝就盈利10多萬元。

在新化縣,像廖斌輝這樣的「新農人」還有很多,網絡直播帶貨成為了廣大農民實現脫貧致富的「新風口」。手工腐乳是新化縣白溪鎮的傳統產業,受包裝成本高、運輸困難等因素影響,線下銷售一直不溫不火。2020年5月,網紅「湘妹心寶」為當地一家腐乳廠進行了一場直播,通過「雲體驗、雲選擇、雲購買」,短短兩個小時竟賣出該廠三個月的銷量。

擁有400多萬粉絲的「湘妹心寶」也是土生土長的新化妹子,一身粗布衫,兩條麻花辮,一張純淨的笑臉,這位淳樸的農村姑娘在抖音平臺圈粉無數。農忙時,心寶活躍在鄉間地頭,向人們展示犁田、種菜、耙田、插秧等傳統農活;農閒時,她走進農村集市、向東街、北塔、紫鵲界、大熊山、奉家桃花源等地,帶領大家領略新化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及自然風光;有時,她又化身「帶貨主播」,將新化的農特產品賣到全國各地。

 訂單式幫扶助力精準脫貧

2020年,在廣西經商的孫輝軍回到家鄉婁底雙峰縣,投資800萬元成立了婁底市首家扶貧產品「大超市」———雙峰縣消費扶貧服務中心,率先成立湖南省消費扶貧公共服務平臺雙峰縣運營中心,接入中國社會扶貧網。

自運營以來,該中心通過「訂單式」扶貧,與100多家具有帶貧減貧機制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籤訂扶貧產品採購協議,與貧困戶籤訂「扶貧農副產品優先採購意向書」,已累計銷售扶貧產品2000多萬元,幫扶2803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雙峰縣印塘鄉龍泉村村民彭偉良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老小的生活,全指靠著家門前的兩口魚塘。這些年來,不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彭偉良總是開著小三輪到處趕集,靠著勤勞苦幹順利脫貧。脫貧後,彭偉良擴大了養殖規模,承包了7個池塘1個水庫,每年可出產50多噸鮮魚。

消費扶貧服務中心的成立解決了彭偉良的心頭之憂。現在,他再也不要東奔西跑趕集賣魚了,每天天亮前都會準時將一車魚送到該中心。省去了奔波叫賣之苦,還能抽出時間養豬養鵝,拓寬收入渠道,彭偉良一家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昔日雁南飛,今日鳳歸巢。退役軍人回鄉擔任村支書、領辦合作社,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回鄉再創業……如今在婁底,像孫輝軍這樣返鄉創業的「歸雁」越來越多,帶領百姓共同致富。(完)

相關焦點

  • 國網鳳縣供電公司:用「十八般武藝」精準服務「林麝養殖第一村」
    國網鳳縣供電公司:用「十八般武藝」精準服務「林麝養殖第一村」(通訊員 王三偉 宋昆)7月20日,國網鳳縣供電公司平木供電所員工來到平木鎮劉家莊村,對林麝養殖戶用電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劉家莊村是鳳縣聞名的「林麝養殖第一村」,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林麝養殖並輻射帶動全鎮8個村近400戶參與,鎮內有百頭以上林麝養殖扶貧養殖合作社兩個。村民徐紅玉就是鳳縣宏達林麝有限公司的養殖戶,現在他只要輕點滑鼠就可以隨時觀看圈舍內狀況,包括林麝吃草、飲水、生產等活動軌跡。供電所員工對徐紅玉家的電力線路進行重點檢查。
  • 王力宏《我想和你唱》秀十八般武藝 汪蘇瀧背歌詞爛熟於心
    本周五晚8點20大型互動音樂綜藝節目《我想和你唱》第三季第三期,創作才子王力宏「火力全開」用音樂撥動所有觀眾的心弦。同時,他也解鎖新技能秀十八般武藝,不僅讓全場嘆為觀止,更是展現出王力宏幽默活潑的另一面。鑑客團「實力擔當」汪蘇瀧也激動合唱,歌迷屬性展露無疑。
  • 王力宏《十八般武藝》:重新回歸強勢中國風
    王力宏《十八般武藝》封面。>>>>>>[點。擊。試。聽]王力宏《十八般武藝》全碟(文/Azure)每次聽說王力宏的新專輯,都會在心中暗示他依然會像《不可思議》那個時期一樣隨時給我們帶來「不可思議」的驚喜,而在這幾年男歌手的專輯普遍差強人意的情緒中,我們也只好期待曾經的橫空出世會再度來臨。從那張天馬行空的專輯開始,到《心中的日月》開啟chinked-out樂章。
  • 《從十八洞出發》明日開播,一起聽聽赤溪村的幸福之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何曉婷湖南廣電跨年大事件——「扶貧三部曲」首發之作、五集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即將從12月26日開始,連續五天在湖南衛視730黃金檔播出,明天播出第一集《首倡之聲》。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就是記錄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這一讓人民銘記、讓世界驚嘆的民族史詩。
  • 我家那小子武藝爸爸唱的歌是什麼 隨風飄去的思念
    我家那小子武藝爸爸唱的歌是什麼 隨風飄去的思念時間:2018-09-10 19: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家那小子武藝爸爸唱的歌是什麼 隨風飄去的思念 一期《我家那小子》中,武藝爸爸在節目中演唱了和武藝媽媽的定情曲。那麼我家那小子武藝爸爸唱的歌是什麼?一起來看看!
  • 雪域高原唱起「幸福的歌」
    雪域高原唱起「幸福的歌」 原標題: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西藏日前宣告,拉薩市城關區、日喀則市亞東縣、山南市乃東區、林芝市巴宜區、昌都市卡諾區5個貧困縣(區)脫貧,貧困發生率均下降至3%以下,在自治區率先實現脫貧摘帽
  • 《幸福者說》④ 婁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展示婁底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組織開展《幸福者說》——婁底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媒體主題報導,由婁底市新聞中心、婁底日報社、婁底市廣播電視臺全程策劃執行,分《蝶變》《新局》《家園》《小康》《和諧》《幸福》六個篇章,通過全媒聯動、多屏共振、跨界融合等方式,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實惠,生動體現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 看十八般武藝 8090遊戲《千年盛世》神兵助長屬性飆升
    唱最動聽的旋律給你讓你所有的煩惱,所有的單調往你的背後扔掉。送你的十八般武藝,就是無二獨一,世人都在注意。看傻的十八般武藝,8090遊戲《千年盛世》神兵助長屬性飆升。進入千年盛世新區:http://zsguilai.com/mt/qnss1/ 在8090遊戲《千年盛世》中,想要進入神兵御盒,在角色界面中點擊神兵御盒標籤,左側滑動出相應界面。
  • 精準扶貧幸福來
    羅洪俸在扶貧車間務工1月5日下午5點,在中益鄉鹽井村便民服務中心扶貧車間勞作了一天的貧困戶羅洪俸從扶貧車間裡走出來,回到居民點騎著三輪車駛往兩公裡之外的中益鄉小學,接回放學的兒子和女兒後,又拿起掃帚來到公用停車場打掃衛生
  • 盤點動物界"功夫之王",精通十八般武藝,個個身懷絕技
    小編盤點了小動物的十八般武藝,身懷絕技一個個都是妥妥的功夫之王!盤點動物界"功夫之王",精通十八般武藝,個個身懷絕技
  • 孫龍超:練就「十八般武藝」保民安
    孫龍超是德州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中隊的一員,這個中隊承擔了城區主要的搶險救援和滅火任務,在大量的救援實戰中,孫龍超練就了十八般「武藝」,用無齒鋸開啤酒瓶、液壓鉗夾雞蛋……各種讓人拍案叫絕的技能讓他看上去更像一個特技表演者。「這些技能可不是表演用的,在實戰救援中是能派上大用場的,因為力度稍微有偏差,就會對傷者造成二次傷害。」
  • 【白海子·扶貧故事】十八洞三任扶貧隊長的「光榮接力」
    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首倡地。石登高是十八洞扶貧工作隊的第二任隊長。「雖然難,但在十八洞帶隊扶貧,更是一種無上光榮。」在石登高看來,十八洞要探索可推廣、可複製的精準扶貧經驗,不能造盆景、壘風景,「一方面沒作業可抄,另一方面全國都盯著這裡,我們只能做好!」
  • 湖南日報|幸福不忘來時路 小康路上再追夢
    >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熊小平 通訊員 曾黎明 蔣燁玲 婁底市堅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專項活動,尤其是11月來,廣泛開展「知黨恩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主題活動,充分激發群眾對黨的知恩感恩之情,積極調動群眾持續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堅定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決心
  • 湖南洞口巖山鎮精準扶貧點亮群眾幸福夢
    登高遠望,一條條通村公路平坦蜿蜒,一幢幢農家小院錯落有致,讓人沉浸在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中,精準扶貧開展以來的喜人變化處處可見。「巖山鎮地處洞口縣中西部,雪峰山東麓,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有著自己特有的區位優勢、人文優勢、旅遊優勢。我們正採取各種方式,努力拼搏,通過產業發展、易地搬遷、教育扶持、醫療救助、政策兜底等路徑,幫助這裡近3萬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 寫出十八洞村之變,傳揚精準扶貧政策
    聞聽十八洞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家來了,新聞人來了,研究者來了,他們書寫的《人間正是豔陽天: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故事》《我的十八洞村》《探路:產業扶貧十八洞村思考》等圖書,讓遙遠的十八洞村在讀者手中變得「近在咫尺」。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精準扶貧對脫貧攻堅這一世界難題具有「點化」作用。
  • 「十八般武藝」,美國鯊魚刀價格昂貴,我國一款被搶走當廢鐵
    我國也有一把造型奇特的冷兵器,屬於我國「十八般武藝」中「戟」的一種:鐃戟。鐃戟最早出現在19世紀,其外形像時鐘,可做盾牌使用,也可以通過旋轉發射毒箭,是集進攻與防禦於一體的精巧武器。八國聯軍侵華時看到鐃戟精巧便將它帶到了國外,但因為不知道如何使用,就把鐃戟當廢鐵賣掉了。在鴉片戰爭爆發前,我國一直是以冷兵器為主要作戰武器的。
  • 「湖南笑臉」:扶貧中最美的U形弧線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在這場攻堅戰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扶貧故事和先進人物,湧現了許多接地氣、提精神的好榜樣好典型,尤其是帶有符號意義的「湖南笑臉」,充分體現了群眾的獲得感,印證了脫貧致富的整體效果。最溫暖的情感流露楊淑亭一張笑臉,讓湖南城步縣「最美扶貧人物」楊淑亭一夜之間收穫了近百萬點擊量。
  • 春天到了,老師不讓養蠶了,改孵小雞了,家長十八般武藝已用光了
    再後來,各種奇葩作業,這星期用廢舊物品做澆花器,下星期用五彩瓶蓋做動物,中秋節做花燈,元宵節做孔明燈,做手抄報,收集各種東西……再難的作業,咱都頂下來了,十八般武藝樣樣修煉,還怕拿不下幼兒園和小學的作業?但是,前幾天在網上看到別人家的作業——孵小雞!默默的為他們掬一把同情淚的同時,也暗自慶幸:還好這不是我家孩子的作業,要不然再加十八般武藝,我也拿不下來呀!
  • 動物界的「功夫之王」們,它們精通十八般武藝個個身懷絕技
    小編盤點了小動物的十八般武藝,身懷絕技一個個都是妥妥的功夫之王! 貓咪的動作似乎是在跳芭蕾。
  • 湖南首屆中青年書法大展婁底巡展舉行
    湖南日報8月25日訊(記者 陳薇 通訊員 李晞言)今天,由省文化廳、湖南日報社、省書協、省書法院聯合主辦的「湖南首屆中青年書法大展婁底巡展」在婁底美術館舉行開幕式。此次展覽共展出200餘幅書法作品,既有渾然古樸的篆隸,也有工整雋秀的楷書,還有揮灑自如的行草,形式多樣,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