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8日,央視播出《新聞周刊》,以下是該節目本周視點欄目實錄:
白巖松:
從6月中旬一直到6月21日「夏至」這一天,廣西玉林一直在風口浪尖上,原因是廣西玉林有「夏至吃荔枝、狗肉」的一種習俗。也不知因何,這一天被稱為「玉林狗肉節」,其實無論政府,還是社會組織都沒有舉辦過這樣一個節日,但還是被叫開了。於是,近幾年,尤其是今年,一些愛狗人士與動物保護人士早早來到廣西玉林,抵制所謂的「玉林狗肉節」,反對玉林人吃狗肉;而另一方面,玉林人認為這是自己的習俗,你為什麼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說我呢?於是針尖對麥芒,你來我往,再加上全國網友站隊一般地加入不同陣營,這場大戰就打了起來,被稱為這個6月 僅次於世界盃的第二大賽事熱點。現在,距離6月21日已過去一周,冷靜下來,我們該思考一些什麼?《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舌尖上的戰爭」。
短片一
現場:字幕:2014年6月21日 玉林市大市場
解說:6月21日,夏至,也就是被很多人稱為「玉林狗肉節」的正日子。一大早,當地最大的活犬交易市場玉林大市場就熱鬧起來,這一天到這兒來選購狗肉過節的人數不亞於過年。而來自全國各地的愛狗人士也一大早就趕來了。
同期:楊曉芸 愛狗人士:咱買一個就少宰一個
解說:來自天津的楊曉芸當天從狗販手中買了十多條狗,用籠子裝在自己帶來的車上。
同期:愛狗人士 楊曉芸:我們是一萬八昨天買了幾十隻狗
解說:就在楊曉芸和愛狗人士買狗的過程中,周圍的人一直對他們起鬨。更有一位玉林市民站在她的狗籠上舉著抗議書,譴責那些對狗肉店老闆進行簡訊和電話恐嚇的愛狗人士。在距這裡只有三、四分鐘車程的垌口菜市場,是玉林最大的狗肉批發地,今天這裡的攤位是平時的五倍。
字幕:2014年6月21日 玉林市垌口菜市場
同期:商販:過去老年人說(夏至到了)有錢就弄只狗 沒錢荔枝就酒
解說:垌口菜市場同樣是生意火爆,據說這一天的狗肉的價格漲到了每斤二十五元,達到了歷史新高。當地市民表示,不可能因為愛狗人士的抗議而放棄自己的吃狗習俗。在市場外,一些「抗議愛狗人士來玉林」的市民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同期:玉林市民:正常的經營 你不能去阻礙人家 不能去踢人家 而且不能人格上去污衊別人 來罵別人
同期:玉林市民:在合法範圍內 我們沒意見 總之 我們玉林人不違法
解說:在遭遇了一個多月的抗議後,玉林人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習俗夏至日吃狗肉。自從2010年「玉林狗肉節」被一些動物保護的公益組織知道以來,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會有愛狗人士前來抵制。而今年則是歷年來抵制規模最大的一次。
同期:周聖嬰 愛狗人士:希望呼籲大家禁食伴侶動物 然後能更好地保護它們 給它們一片生存的空間
解說:來自山西的周聖嬰夫婦就是眾多志願者中的兩位,6月20日中午,雖然烈日當頭但他們依然在玉林江濱路一家狗肉餐館前舉牌抗議吃狗肉行為。面對一撥又一撥像周聖嬰夫婦這樣的抗議行為,玉林多數市民表示不理解。
同期:玉林市民:不理解,那是多餘,人家吃的又不是寵物狗是吧
同期:商販:浪費時間 有這個時間去多找幾分錢養自己,白站 說白了,別人想吃就吃 不想吃就不吃唄 對不對
解說:在玉林人的眼中,吃狗肉和牛羊沒什麼區別,而在愛狗人士看來,狗是朋友,吃狗殺狗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來到玉林後,這些愛狗人士從發傳單,打橫幅、舉牌抗議,去市場為狗進行「超度」,到快閃、衝進屠宰場裡救狗、電話威脅狗肉店主,開展了一輪強過一輪的攻勢。
同期:愛狗人士:也許是太魯莽,也許是太氣憤。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維權。我們志願者也是維權。
解說:急於取消「狗肉節」的愛狗人士,和玉林民眾之間的認識差距顯然不是一點半點。更讓愛狗人士感到無奈的是,每一次和當地人的接觸,幾乎都變成了一場街頭辯論。
同期:愛狗人士:讓人家來看到這個玉林的人 是善良的 而且不是那麼殘忍血腥地對待動物
同期:玉林市民:我跟你說 不論玉林的狗不衛生也好 不健康也好 應該是由公安 衛生 質檢局來管理 你們是越權管理了
解說:今年對「玉林狗肉節」的抵制無論從關注度還是影響來說,都是歷年最大的。然而,出乎動物保護者預料的是,今年的護狗行動引起玉林市民極大的情緒反彈。
現場:撕愛狗人士的海報
解說:隨著雙方的爭論升級,不斷有各種出格的詞語刺激著玉林人的神經。從反對吃狗肉擴大到了抹黑玉林人和這個城市。愛狗人士的抵制活動不僅觸及的是狗肉店的生意,更是整個玉林。
同期:玉林市民:抹黑了我們的城市
同期:玉林市民:尊重我們沒有了,你首先要尊重一下我們玉林人,要尊重一下自己是不是。
字幕:2014年6月21日 玉林市江濱路
解說:6月21日下午,玉林市狗肉餐館最為集中的江濱路上各餐館的生意都很紅火,當地政府甚至出動交警在路口維持秩序。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有很多外地人的到來。
同期:廣東遊客:我不是玉林人 我們來自廣東梧州,聲援玉林吃狗肉
同期:同期:玉林市民:我不吃狗肉但我要維護我吃狗肉的權利
現場:哪些是要吃狗肉的舉手看看?(眾人舉手)
白巖松:
一場持續了10來天的衝突與爭論,隨著6月21日的過去而迅速安靜下來,但誰也不知道,明年,這仗該繼續怎麼打。不過現在,這仗不該怎麼打,卻應該慢慢地清晰起來,比如,少一些情緒性的攻擊,更要少一些觸碰法律邊界的暴力行為。比如在網上,有旁觀者留言說,我本來挺支持不吃狗肉的,但看到愛狗人士的一篇貼子,「十條措施制裁玉林」,其中第五條寫到,拒絕為玉林人提供任何援助,哪怕是他們遭受地震、洪災、泥石流,都不要幫助他們…這就太惡毒了,我馬上反感了他們的方式、方法;而同時,也有很多人反感一些賣狗的人故意虐待狗,以便高價讓愛狗人士收購。就這樣,都以為自己有理,都在激怒對方,最後,誰又能說服誰呢,今後呢?
短片二:狗肉之「爭」
解說:
距離21日玉林的狗肉風波已經過去了一周,留給愛狗人士楊玉華的,除了一身疲憊,還有她買下的一百多隻貓狗。十天前,64歲的楊玉華與成都、天津等地的愛狗人士一起前往玉林,在和攤販的僵持中,她掏錢買下這些待宰的狗,之後不遠千裡運回了重慶。據楊玉華說,這些救來的狗大部分都有疾病,日後的治療和生活費用都是很大的負擔。
愛狗人士
楊玉華:大部分都是犬瘟和肺炎,還有肝炎之類的,我就是不想費了那麼大力氣把他們救回來,死在這裡那就太可惜了
解說:
楊玉華的困境並不是個例,為救狗奔走的志願者們,儘管獲得了眾多明星與網友的支持,但在玉林街頭,他們依然是被嘲笑和抨擊的對象;而另一方面,玉林人在這場風波中同樣沒有獲得勝利,經過這次發酵,原本只是地區性活動的狗肉節,變成了全國聞名的熱點事件,「玉林」這個名字已經與「狗肉」緊緊聯繫在一起,成為網絡輿論抨擊的靶子。盛宴過後,這種無解的矛盾依然困擾著陣營兩方。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 常紀文:因為這個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各有各的道德,各有各的感受,一些志願者去救狗,因為他有他的情感。一些人吃狗肉拒絕志願者,甚至指責志願者,因為他有他的判斷,持有不同道德觀的人在一起發生爭論是比較正常的,目前誰也說服不了誰
解說:
儘管結局並不圓滿,而讓動物保護者們稍感安慰的,是今年玉林政府的態度有了微妙的改變。6月6日,玉林市政府發布了《關於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的幾點說明》,稱「狗肉節」只是個別商家和民間的一種說法,玉林市各級政府和民間組織都沒有舉辦過任何形式的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活動。
玉林市政府發言人:政府從來沒有官方組織過所謂狗肉節活動,這是政府一直以來的態度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 常紀文:這次玉林市政府在整個活動之中也做出了一些值得稱道的行為,比如說發了兩次通告,說自己沒有主持這次狗肉節,要求黨員幹部不得吃狗肉,要求市民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玉林市政府不是第一個做出改變的政府,以前其它地方的一些狗肉節地方政府都紛紛做出了改變
解說:
事實上,在各方觀點爭執不下之時,地方政府的身影已經在悄悄退出「狗肉節」。2011年,有600多年歷史的浙江金華狗肉節在網友一片聲討中宣布終結,政府官方微博發出了「狗肉節永久取消」幾個字;而在貴州,「花江狗肉」已不在當地旅遊推薦之列,少數民族以狗肉款待賓客的節日「六月六」也沒有被大肆宣傳。但在玉林,「狗肉節」一直是政府推廣相關產業、招商引資、拉動旅遊的「組合拳」,甚至成為一場人為的狂歡,這引發了網友和愛狗人士的不滿。今年玉林政府明確表態「官方不參與狗肉節」,也帶來了一些改變。
【同期】(玉林狗肉餐館老闆)開會那裡,他說要愛護動物,然後我們就想起來有點心疼那樣意思。畢竟也是整天殺那動物,有點心疼,那領導叫我們換掉,整個招牌換掉。
【同期】(玉林狗肉餐館老闆)(現在這個狗肉兩個字去掉了是幹嘛呢)因為有些愛狗人士他說要賣少一點狗肉(我們賣狗的方式是怎樣,還掛出來嗎?)不掛,一般來說也很少。
解說:
在狗肉節之前,有關部門召集各餐館業主開會,在重申規範肉狗進貨渠道的同時,還建議從業者採取避免刺激愛狗人士的措施,包括不在街面屠宰狗只、不將熟狗掛在店面、餐館名字和菜單不帶「狗」字等等。一時間,玉林街頭的招牌都打上了「補丁」。同時,為避免激化矛盾,有關部門還嚴格控制外地活狗進入玉林。而往年忙於開展旅遊、招商等工作的省市官員,今年都對狗肉節表現出「零關聯」姿態。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 常紀文:在狗肉節,雙方的辯論和對峙之中,地方政府由主動轉向消極,以前很可能是主動,就是相當於政府搭臺,經濟唱戲。通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促成一些地方的特色東西,包括狗肉節,但是因為全國各地都卷到這場辯論之中,地方政府也感到很被動,然後從那之後就沒有主打過狗肉節,這說明政府在道德的層面上認知是進步的一個層次。
解說:
就在本周,江蘇沛縣肉狗養殖協會稱,為了支持玉林狗肉節,將在今年10月18日舉辦沛縣狗肉節,「向人們展示肉狗養殖與食用的規範化」。可以想見,未來很長時間裡,狗肉還會被端上餐桌,愛狗者也會繼續抗爭,這場關於狗肉的「戰爭」還遠未了結。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 常紀文:現在像一些學者呼籲,要讓法院給動物立法,缺乏一個基礎,就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這個社會在動物的生理知識和情感知識方面普及不夠,我建議以後教育部門、科技部門、農業部門加強配合,加強對公民的動物的生理知識的教育和一些道德教育,我自己去判斷,我該不該虐待它,我吃不吃它,這個教育加強五到十年,十年、二十年以後,我相信整個社會的道德會進一步發展。玉林狗肉節或者其它地方以後可能出現的狗肉節,以節日的形態出現慢慢會淡化。
白巖松:
我從來不吃狗肉,但也從來沒養過狗,所以站在一個中間的角度去旁觀,這一場吃狗、愛狗之戰 實在打得奇特,打得有中國特色。愛狗人士有權表達自己的主張,但一定要守住法律的邊界;同時,也不能因為自己愛狗的情感很深,便認為吃狗的人就都是敵人、罪人。你自認為高人一等,去做說服、勸說工作的時候,你以為能取得效果嗎?不起更大的反作用就不錯了。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災難,都是由自以為真理在握而胡來,或不切實際造成的,這教訓該吸取,哪怕僅僅為勸說更多的人不吃狗肉,也該先與人為善,然後選擇更有效的方式。而另一方面,玉林,也在改變,狗肉館的「狗」字不見了,吃狗肉不那麼大張旗鼓了,也許離徹底不吃狗肉還有很長距離,但這個距離一定在縮短。談判,是一種雙方妥協的藝術,只有雙方妥協才能共同前進,才會雙贏。雙方準備好了這樣的談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