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飲食障礙?你是否患上了飲食障礙?

2021-01-08 生物谷

2017年5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是一種複雜的精神疾病,其是精神疾病中引發患者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疾病,相比一般人群而言,患神經厭食症的患者的死亡率是前者死亡率的5倍多,神經厭食症患者常常會因為害怕體重增加所以不會進食。

所有的飲食障礙(飲食失調)都和一系列身體健康併發症直接相關,比如飢餓、心臟驟停、腎臟疾病、食物耐受不良等,當然飲食障礙也是引發澳大利亞人群因心理健康相關問題而入院治療的主要原因。因為嚴重的併發症同時伴隨飲食障礙,患者往往會被分類為精神疾病患者的類別,而且其也會被認為存在複雜的健康體,需要進行緊急多學科的護理治療。

然而很多保健醫療提供者並不會為患者提供足夠的基礎教育以及培訓,來幫助他們認識並且對飲食障礙產生足夠的反應,因此嚴重的飲食障礙通常並不會被患者所認識到。而飲食障礙也會無形中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什麼是飲食障礙?

早在過去就有「飲食障礙」記錄的歷史,甚至古老的埃及墓畫都描述了一種「自我嘔吐」的圖畫。飲食障礙包括很多類型:神經性厭食症、貪食症和暴食症等,總的來講,這些不同類型飲食障礙的主要特徵就是患者會出現異常的飲食行為、體型較差、過分強調體重和體型、進行過度的體重控制行為。

以厭食症為例,這種行為常常會引發嚴重的體重降低,通常還會使得患者出現生命危險,嘔吐、過量腹瀉以及過度鍛鍊都是厭食症的主要特徵;並不像和厭食症相關的嚴重體重降低表現,食慾亢進的主要特徵則是患者會暴飲暴食。飲食障礙通常還伴隨有較低的自尊心、內疚和厭食等,同時患者還會出現抑鬱、嚴重焦慮和自殺的風險。

哪些人會患飲食障礙?

一些心理、環境和生物學的風險因素都會誘發飲食障礙,遺傳易感性以及較差的身形往往是飲食障礙的良好預測子;曾經有研究人員報導大約一半的澳大利亞女性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亞男性都存在較差的身形,值得注意的是,身形較差的比率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往往比例較高,一項對澳大利亞兒童進行的研究結果發現,在8-11歲的兒童中,有高達61%的兒童都會設法去控制機體的體重。

大約10%的澳大利亞人都會在其一生的某個時間裡經歷飲食障礙,而且該病的發生率在不斷增加,比如,研究人員就發現,在1995年至2005年間,南澳大利亞患飲食障礙的人數增加了2倍,而在近來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則發現,在1998年至2008年間,極度節食和暴飲暴食患者的數量增加了超過兩倍。

當然,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引發上述現象的原因,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和如今人們對體重越來越關心存在一定關係;而且部分原因或許是和人們未獲得足夠的療法。

如何治療患者?

目前有大量證據都指出,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多種療法來治療飲食障礙,然而並沒有一種單一的療法適用於所有的飲食障礙患者。無法獲取有效治療的患者早期往往會經歷較長的疾病期以及疾病的嚴重性,隨後這些患者就需要進行複雜長期的療法來進行治療。結構化的心理療法被認為是治療飲食障礙患者的堅強基石,對於患厭食症的青少年而言,研究者往往會採取以家庭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其中就包括幫助整個家庭來支持對飲食障礙患者的治療等。

對於飲食障礙的成年人而言,有研究表明,至少20個療程的行為認知療法(CBT)或許是必要的,這種療法能夠挑戰患者思考的方式;而對於嚴重的厭食症患者而言,至少必須進行40個療程的CBT,其中就包括強調恢復患者健康的飲食態度和行為等。多個學科的研究人員往往需要進行聯合研究來幫助解決厭食症患者對營養、醫療和心理上的需求和存在的問題。

增加資金投入 改善飲食障礙患者的預後

目前在澳大利亞每年在飲食障礙上的總花費已經超過了690億澳元,而且這些開銷隨著患者的早期診斷也能夠明顯減少。在接受足夠的治療和護理之前,很多飲食障礙患者往往會維持一段時間病情,一項對超過10000萬名青少年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當大約90%的飲食障礙患者向健康服務提供者尋求幫助時,僅有3%至28%的健康服務提供機構是專門針對飲食障礙患者提供幫助的。

諸如否認、慚愧、缺少對飲食障礙症狀的認識等因素都是造成患者治療和護理出現差異的主要原因。醫療保險為澳大利亞人提供了與心理健康專家10次交流尋求幫助的機會(療程),而這明顯低於針對飲食障礙患者的20個療程的最低治療建議。目前研究人員迫切開發出新型策略,對飲食障礙患者進行早期有效的診斷,並及時提供靶向性的治療策略。(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 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

參考資料:

【1】What is Anorexia Nervosa?

【2】Mortality in eating disorders - results of a large prospective clinical longitudinal study.

Int J Eat Disord     doi: 10.1002/eat.22501

【3】Anorexia nervosa: Australian health system 'failing' pati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4】What is an eating disorder?

【5】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ating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Biol Psychiatry

【6】The epidemiology of eating disorders: genet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etal factors

Clin Epidemiol    doi: 10.2147/CLEP.S40841

【7】Time trends in population prevalence of eating disorder behavi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quality of life.

PLoS One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8450

【8】The changing demographic profile of eating disorder behaviors in the community

BMC Public Health     DOI: 10.1186/1471-2458-14-943

【9】Transdiagnostic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a two-site trial with 60-week follow-up.

Am J Psychiatry     doi: 10.1176/appi.ajp.2008.08040608

【10】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ating disorders in adolescents.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adolescent supplement.

Arch Gen Psychiatry       doi: 10.1001/archgenpsychiatry.2011.22

【11】Therapy for life-threatening eating disorders works, so why can’t people access it?

相關焦點

  • 學點心理學:飲食障礙
    飲食障礙形成的原因:遺傳因素。有證據表明,患飲食障礙的傾向可能受遺傳影響。有研究對若干對雙胞胎女孩進行追蹤,從11歲開始直追蹤到18歲。研究者對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進行對比。數據顯示:隨著年齡增長,遺傳的作用越來越大。在追蹤研究的7年間,即從青春期中期到晚期,同卵雙胞胎的發病率往往保持相似,而異卵雙胞胎之間的差異則會逐漸增大。這種模式表明,遺傳作用在青春期會逐漸增強。
  • 理解身體信號或是治療飲食障礙的關鍵因素
    圖片來源:tomcorsonknowles.com雖然媒體上不現實的形象通常會影響年輕人的自尊和機體形象,而且其它因素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飲食,有研究已經開始探索機體的信號感知是如何誘發飲食紊亂的;內部感受包括對機體內部各種感覺的感知,這意味著我們要注意機體的心跳、呼吸、冷暖以及是否感覺到飢餓或飽腹感;比如,當我們調節機體血糖水平時,其可能會在不知覺的情況下發生,也可以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當我們作報告時的心跳加速等。
  • 飲食障礙源在「心」(圖)
    關注城市白領心理健康系列報導 5  減肥減到吃不下,一天要吃6頓飯,從早到晚噁心乾嘔,這些異常現象看似腸胃病,其實卻是心理頑疾,統稱為飲食障礙。飲食障礙主要分三種: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和神經性嘔吐,在現代白領中有很多人因為不良情緒引起了飲食障礙。
  • 小心患上進食障礙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很多人都對體重有著嚴苛的要求,尤其是女生,很多人對消瘦的身材有著強烈的追求,甚至有一些人存在進食問題,也叫進食障礙。那麼,到底什麼是進食障礙呢?顧名思義,進食障礙和進食息息相關,指人們在進食方面的態度和行為出現了異常,從而出現生理、心理很多方面的損害。
  • 健身會員的苛刻監督,讓教練們患上了進食障礙症|GymSquare
    自律教練,可能也是進食障礙患者。作者/Aurora Cai 晟傑編輯/GymSquare編輯部和明星為了保持完美形象一樣,要求較高的教練們,為了在健身會員前保持完美體形也同樣頗為焦慮。這種焦慮讓嚴格飲食成為教練信條,甚至引發進食障礙。運動醫學上,把它命名為「進食障礙症」。
  • 臺灣初三女生因飲食障礙剩26公斤猝死(圖)
    由於王女生前疑因飲食障礙,體重從40多公斤暴瘦僅剩26公斤,警方初步了解,現場沒發現可疑跡象,死者這2天也沒參加校內畢業旅行,在家休養,檢察官正在調查死因。 報導稱,該校張姓校長表示,王女就讀初一時表現、人際關係都很正常,功課也在班上的前段,期間還擔任過幹部,到了初二,共計嘉獎26次。
  • 小兒患貓叫綜合症,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小兒患貓叫綜合症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北京東區兒童醫院醫生,患有貓叫綜合症的兒童在日常飲食方面需要格外注意,家長提供的食物不但要滿足孩子身體發育所需營養,而且要控制好食物的數量。如果孩子吃得過多,那麼就會出現營養過剩的現象,脾胃等器官也可能會因此受到傷害。 適宜清淡的食物。
  • 生酮飲食會引發暴食、進食障礙嗎?臨床心理學家和腦科學家這樣說
    一開始做低碳的時候,我一直在強調,進食障礙患者不建議嘗試任何減肥方式。因為我知道,進食障礙是心理問題,如果你剝奪了患者的某種權利,有可能造成情況惡化。生酮飲食是一種嚴格的低碳飲食,很多含糖的美食都吃不了,這種剝奪感,可能會引發暴食的行為。我們不能說生酮飲食導致了暴食、進食障礙,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生酮飲食確實不太友好。
  • 女生為緩解壓力暴飲暴食患上「進食障礙」 想減肥的女士要注意
    在寧波市心理諮詢治療中心,小陳被診斷為患上了一種叫「進食障礙」的心理疾病。原來,她每每飽餐一頓後,都會偷偷吐掉,等於什麼都沒吃,所以身體日漸消瘦。 □通訊員 曾蔚 金報記者 賀豔 漫畫 吳玉涵 她的經歷 猛吃東西能讓心情變好 吃完後又偷偷吐掉 小陳是個文靜的女孩,一直學習成績都很優異。最近三個月因為身體日漸消瘦、閉經等原因只能請假在家休息。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的媽媽更容易有進食障礙?
    自閉症孩子逐漸成為了社會關懷的焦點,但你是否注意過,那些努力支撐著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也正處於痛苦之中呢?2020年7月在《自閉症研究》雜誌上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患有進食障礙的自閉症母親比沒有飲食障礙的母親表現出更多的自閉症特徵,這使得研究人員認為,進食障礙和自閉症之間的重疊可能會導致女性自閉症的診斷不足。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這些問卷測量了自閉症中常見的一些特徵,包括社交障礙,刻板行為等。自閉症孩子的母親中有2%患有進食障礙,而父親和兄弟姐妹中這一比例不到1%。
  • 出現這些症狀,你可能已經患上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的六種症狀  1.失眠 當你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環境時,仍持續出現睡眠起始困難 失眠又分為慢性失眠障礙、短期失眠障礙、其他失眠障礙。其中慢性失眠障礙和短期失眠障礙主要從持續時間上區分,慢性失眠障礙的判定需要患者的睡眠紊亂和相關日間症狀出現每周至少3次,持續至少3個月。 其他失眠障礙是指不能滿足另外兩種失眠障礙的診斷標準,且同時具備睡眠起始困難和睡眠維持困難的失眠障礙症狀。
  • 如何判斷患有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在臨床屬於一種精神障礙,一般患者會出現便秘、消瘦、嘔吐等情況,但是因為這些症狀往往和消化道疾病比較相似,誤認為是消化道疾病,所以病情會被一些患者忽視,那麼進食障礙的診斷要求是什麼?進食障礙在臨床分為神經性厭食症和神經性貪食症,這兩種診斷的標準是不一樣,具體的診斷標準是:1、神經性厭食症診斷標準有明顯的體重下降的情況,而且能夠用肉眼可以看出來,大多數的患者會出現自我誘吐、過度的運動,而且服用過食慾抑制劑或者利尿劑等;沒有很強的食慾,很多患者會出現飲食的時間比較長或者飲食的數量有明顯的減少;有明顯的不良現象,像身體消瘦等。
  • 進食障礙嚴重嗎
    核心提示:  有一種關於飲食的疾病叫進食障礙,通過字面意思我們基本上也可以得知,這是患者某程程度上厭食,這種進食障礙主要包括神經性厭食症以及神經性貪食症,兩種極端性的飲食方式,他們共同屬於精神類障礙。進食障礙是一種表現非常異常的行為,並與身體的其它疾病共存在。
  • 什麼是患癌症狗狗最好的飲食?
    在本文中,我們將從營養出發,概述可以給狗抗癌的補品,為患病的狗狗提供抗癌的飲食建議。對患癌症的狗狗而言,營養的飲食應該是能幫助狗狗保持良好的肌肉質量、最大程度地減少他們對食物的代謝和胃腸道不耐受、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 進食障礙|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只不過,因為男性不太願意去接受治療,而經常在統計學上被忽視。4. 進食障礙不是美劇、時尚媒體中用來開玩笑的事情用進食障礙開玩笑是非常常見的,但這會造成許多人們的誤解。例如認為進食障礙不是什麼嚴肅的事情,進食障礙是人主動選擇的(比如很多人會開玩笑說自己有暴食症),以及認為只有虛榮的年輕女孩才會得這種病。這些玩笑讓真正患有飲食障礙的人變成了被攻擊的對象。5.
  • 腸功能障礙綜合症,你了解嗎?
    醫術精湛、大醫精誠,腹腔鏡手術精細的操作,根治胃腸道癌症創傷小效果好,腸內腸外營養促進機體康復,腸功能障礙綜合症微生態治療,讓無數患者重燃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時刻懷揣對生命的敬畏心,始終堅守懸壺濟世的赤子情懷。本期名醫訪談,我們有幸邀請黃主任一起探討「腸功能障礙綜合症」有關話題。
  • 飲食、運動及日常護理
    2.語言溝通障礙怎麼辦? 3.抑鬱焦慮如何處理?今年的世界帕金森日主題是「抗疫抗帕,你我同行」。 一個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中表明,每周規律的太極運動可以改善受試者的姿勢穩定性和步行能力,從而減少受試者的跌倒。 現在臨床上應用於帕金森患者的運動形式豐富多樣,如有氧訓練、太極、平衡訓練、北歐式健走,和漸進性抗阻訓練。
  • 「不好好吃飯」-淺談進食障礙
    根據你的觀察, 患者每日三餐是否規律? 患者吃一頓飯是否需要花很長時間? 患者會不會在食物上避開高糖高熱量的食物? 患者是否很擔心食物令自己肥胖 患者是否有抑制進食或暴飲暴食的表現?
  • 進食障礙患者,住院後的感受是什麼
    進食障礙患者,住院後的感受是什麼 2021-01-05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吞咽障礙患者攝食注意事項
    這像是一句說來輕巧的玩笑,但作為一名言語治療師,在臨床中我遇到各種吞咽障礙患者,因為無法正常飲食的患者,他們非常痛苦,但有時又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訴求,這導致了一部分嚴重吞咽障礙的患者不得不長期接受胃管進食,另一部分患者飲食嗆咳,甚至發生誤吸,從而導致肺炎等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何謂吞咽障礙,吞咽障礙是一組症狀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