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重開與敘利亞口岸 標誌兩國關係進一步改善

2020-12-0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新華社

伊拉克媒體報導,伊拉克總理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批准重新開放一處與敘利亞的主要邊境口岸,標誌兩國關係進一步改善。

伊拉克通訊社和蘇馬裡亞電視臺28日以伊拉克邊防官員為來源報導,阿卜杜勒-邁赫迪已經同意本月30日重新開放加伊姆口岸,以便人員和貿易流通。加伊姆口岸在敘利亞一側名為阿布卡邁勒口岸,伊拉克方面先前只對政府和軍隊開放。

加伊姆位於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距離首都巴格達大約300公裡。邊界另一側是敘利亞邊境城鎮阿布卡邁勒。這片區域曾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最後據點,2017年由兩國政府軍收復。

這兩座邊境城鎮戰略位置重要,是連接兩國首都陸路通道的必經之地。

去年10月,伊拉克時任外交部長易卜拉欣·賈法裡訪問敘利亞,與敘利亞方面商談重開邊境口岸事宜。敘利亞官方媒體當時報導,雙方同意「加速」進程。

敘利亞與伊拉克的另外兩處邊境口岸現在由敘利亞庫德武裝和美軍控制。

路透社報導,敘利亞與鄰國黎巴嫩、以色列、約旦、伊拉克和土耳其漫長邊界線上有19處邊境口岸,其中大約半數不在敘利亞政府控制下。

敘利亞2011年爆發內戰,部分阿拉伯國家繼而與敘利亞政府關係緊張,多國關閉駐敘利亞使館,阿拉伯國家聯盟暫停敘利亞的成員國資格。不過,敘利亞政府近兩年在地面戰場取得節節勝利,多個阿拉伯國家與敘利亞關係轉暖。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去年12月重新開放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使館。約旦去年10月向敘利亞開放一度關閉的邊境口岸,今年3月兩國恢復通航。

包括伊拉克在內的多個阿拉伯國家呼籲讓敘利亞重返阿盟。不過,消息人士披露,阿盟內部就是否恢復敘利亞的成員國資格分歧嚴重。由於一些成員國反對,阿盟今年3月在突尼西亞召開峰會時沒有把這一議題列入議程。(王宏彬)(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焦點

  • 敘利亞伊拉克關係乍暖還寒
    伊拉克政府近日指責敘利亞庇護參與8月19日巴格達大爆炸案的兩名原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高級官員,召回了駐敘大使,敘利亞政府也隨即召回駐伊大使。近年來漸趨改善的敘伊關係驟然緊張起來。當前,敘伊關係的基礎還比較脆弱,易受到外部因素、特別是美國中東政策的影響。  1963年,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分別在兩國上臺執政。
  • 伊拉克與周邊國家關係之四:伊拉克與敘利亞
    敘政府呼籲美英立即停止戰爭,從伊拉克無條件撤出軍隊,重新回到聯合國框架內解決伊拉克問題。  敘利亞是伊拉克的西鄰,兩國的執政黨同屬泛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敘伊關係一直友好。為促進兩國經濟發展,1968年雙方互設了貿易中心。但1968年以後,由於雙方在黨的領導權、幼發拉底河水分配以及伊拉克石油在敘過境稅等問題上存在分歧,關係開始惡化。
  • 約旦和伊拉克什麼關係,1958年兩國為什麼要合併
    文/寂寞的紅酒約旦和伊拉克是中東地區的兩個國家,是中東地區兩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國家。兩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歷史上,兩國關係一直不錯。1958年兩國甚至進行了合併,成為了一個國家。那麼兩國什麼關係,1958年為什麼要合併?
  • 伊拉克和敘利亞,都由復興黨執政,可為何關係不好?原因有三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舞臺上,任何一個國家,只有同鄰國保持良好的關係,才能更好地促進自身發展,否則就可能會產生消極影響。在中東地區,敘利亞和伊拉克是一對鄰國,但是這兩個國家卻長期不和。伊、敘兩國擁有超過500公裡的陸地邊界線,是一對典型的陸路鄰國。同時,伊、敘兩國的主體民族都是阿拉伯人,主流信仰都是伊斯蘭教,執政勢力又都是阿拉伯復興黨。
  • 伊拉克支持敘利亞重返阿盟
    伊拉克支持敘利亞重返阿盟陳立希伊拉克外交部長穆罕默德·阿里·哈基姆30日給敘利亞重返阿拉伯國家聯盟「打氣」,說伊拉克支持敘利亞。敘利亞內戰2011年爆發,阿盟同年把敘利亞逐出這一地區組織,大部分阿拉伯國家與敘利亞政府關係轉冷,或關閉駐敘使館、或降級與敘外交關係。一些阿拉伯國家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推翻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領導的政府,間接介入敘利亞戰事。不過,敘利亞政府軍近兩年在俄羅斯支持下捷報頻傳,接連收復大片土地。
  • 敘利亞、約旦、伊拉克、伊朗和沙特什麼關係,為什麼彼此不和
    伊朗對敘利亞進行了旗幟鮮明的支持,沙特站在了美國的一邊,而約旦則保持了沉默,黎巴嫩、土耳其等國家也紛紛表明態度。那麼敘利亞、約旦、沙特等幾國什麼關係?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中東位於亞洲的西南部,是一個面積非常遼闊的區域,傳統意義上泛指西亞。這裡是人類古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歷史上曾出現了蘇美爾、阿卡德等多個強盛的帝國和文明。
  • 伊拉克稱敘伊關係持續1年的緊張局面宣告結束
    據美國媒體9月14日報導,正對敘利亞進行訪問的伊拉克代表團的一位官員當天表示,伊拉克與敘利亞雙邊關係的緊張局面已經結束。伊拉克現任總理所在政黨達瓦黨的一名代表團官員是在14日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 阿薩德舉行會面後做出上述表態的。這是自去年敘伊雙邊關係惡化以來伊拉克總理首次派出代表團訪問敘利亞。
  • 小國的悲哀:美俄兩國為啥老是揪住敘利亞不放?
    美國及其盟友操縱著敘利亞的反對派;而俄羅斯則扶持巴沙爾·阿薩德與之對壘。當然,已經被消滅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並不受美俄兩國的扶持,算是第三方勢力。 當然,如今的它早已經粉身碎骨。敘利亞作為一個小國表現的十分無奈,那麼美俄兩國為啥老是揪住敘利亞不放呢?
  • 敘利亞和伊拉克是盟友嗎?為何敘會允許伊拉克在敘境內的軍事行動
    敘利亞和伊拉克不過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伊斯蘭國極端分子",他們之間關係算不上真正的盟友。只是伊拉克和美國相比起來,伊拉克是真心想要消滅"伊斯蘭國極端組織",而美國是藉助這個口號攪亂敘利亞。伊拉克能夠取下30個"伊斯蘭國極端分子"的頭顱,而美國卻讓敘利亞不少的無辜平民死亡!
  • 敘利亞的庫德人,能避免他們伊拉克弟兄們的命運嗎?
    是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實現千年獨立夢想,還是繼續留在敘利亞版圖內並爭取更多的自治權呢?伊拉克庫德人的命運是前車之鑑。當伊拉克政府軍開著美國人的坦克大舉進攻時,美國人卻選擇了中立。伊拉克庫德領導人巴爾扎尼悲憤地說,「除了大山,庫德人沒有朋友」。敘利亞的庫德人,能避免他們的伊拉克弟兄們的命運嗎?
  • 美軍剛逃出敘利亞,就被伊拉克下逐客令:立刻離開
    近日,在未經伊拉克當局同意的情況下,大批美軍越過敘伊邊境,從敘北部撤入伊方境內,這顯然是極不合理的,畢竟伊拉克是一個主權國家。目前,雖然有美軍駐紮在伊境內,但那都是第二次海灣戰爭留下的,至少有著正當的理由,是為了維護該地區的穩定,但這些從敘利亞撤走的士兵,本應該回歸美國本土,轉入伊拉克顯然師出無名。當然,對於這批不速之客,伊當局也無能為力,武力阻攔他們進境顯然不可能成功,只能以曉之以大義,用國際輿論來反擊。
  • 土耳其越打信心越足,攪局敘利亞利比亞兩國後,又轟炸另一個國家
    此前,土耳其在入侵了敘利亞之後,又轉戰利比亞,開啟了兩線作戰模式。然而,就算是兩線作戰,土耳其也在戰鬥中取得了重大優勢,壓得敘利亞政府軍和利比亞國民軍抬不起頭來。隨著戰鬥勝利的消息不斷傳來,土耳其也是越打信心越足,在攪亂敘利亞和利比亞兩國的局勢之後,土耳其又對另一個國家發起了攻勢,派出大批戰機對伊拉克展開了轟炸。
  • 美國向敘利亞示好 希望其在中東發揮建設性作用
    美國決定恢復派駐敘利亞大使,當屬歐巴馬出任美國總統後,決定採取與阿拉伯國家及伊斯蘭世界增進對話、緩和緊張關係方針的一項產物。按白宮發言人吉布斯所說,美國決定重新向敘利亞派遣大使意在履行歐巴馬總統關於增進美國與阿拉伯國家接觸的承諾,表明歐巴馬政府希望敘利亞政府能夠為促進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 伊拉克水資源危機,地處下遊的伊拉克僅能獲得幼發拉底河10%水量
    1)土耳其佔據著上遊之利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土耳其的東南部山區,先後流經了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三個國家,在伊拉克南部的古爾奈鎮與底格裡斯河匯合後成為阿拉伯河,最終注入波斯灣;2)各國對流量的貢獻差距懸殊幼發拉底河的年均徑流總量大約為370億立方米,其中地處上遊的土耳其貢獻了86%,敘利亞貢獻了12%,而伊拉克的份額僅有2%。
  • 乾涸的大河:土耳其與敘利亞的水資源之爭
    然而,敘利亞與土耳其賴以為生的地表徑流——幼發拉底河是條跨國河流,不單單屬於任何一國,而是由多國共享。位於幼發拉底河上遊的土耳其與位於其下遊的敘利亞就該河水資源開發問題數十年間齟齬不斷,爭端連連,兩國雙邊關係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全長3000千米的幼發拉底河雖因其下遊伊拉克與敘利亞流域的文明而聞名於世,但兩國為其「貢獻」的水源卻微乎其微。
  • 撤離敘後美軍如喪家之犬,伊拉克要求其滾出境內,否則將武力驅逐
    從敘利亞撤離後的美軍似乎已經成了喪家之犬,灰溜溜的離開敘利亞這個傷心之地後,駐敘美軍原本有希望回國,甚至按照美國的慣例,這些人將被當成「維護和平」的英雄,榮歸故裡。但是五角大樓並沒有讓這批美軍回家,反而直接跨過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交界處,進入了伊拉克境內。要指出的是,美軍在進入伊拉克境內之前,並未獲得伊方的授權,伊拉克政府也再三表態不歡迎美軍入境。要是按照國際法來說,一國軍隊進入另一國,這就算入侵了。
  • 普京與沙特國王舉行會談:有必要保持敘利亞領土完整
    新華社莫斯科10月5日電(記者張繼業)俄羅斯總統普京5日與到訪的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雙方就能源經貿合作以及中東問題進行交流,兩國籤署14份合作文件。據克裡姆林宮網站和今日俄羅斯通訊社消息,普京與薩勒曼當天分別舉行單獨會談和高級代表團擴大會議。
  • 統一與主權的博弈:敘利亞在1949年的三次政變
    無論哈希姆王朝是出於擴張權欲,還是他們自己說的民族大業,或是兼而有之,伊拉克的費薩爾國王一世、攝政王阿卜杜勒伊萊、多次出任首相的努裡賽義德,以及(外)約旦君主阿卜杜勒,確實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多次介入敘利亞事務,並以它作為統一的關鍵對象。1940年代,哈希姆王朝加大對敘利亞的染指,引發沙特和埃及兩國的強烈抵制。由此,哈希姆王朝(伊拉克、外約旦)和沙埃兩國圍繞敘利亞,形成對立之勢。
  • 乾涸的大河:土耳其與敘利亞的幼發拉底河水資源之爭
    然而,敘利亞與土耳其賴以為生的地表徑流——幼發拉底河是條跨國河流,不單單屬於任何一國,而是由多國共享。位於幼發拉底河上遊的土耳其與位於其下遊的敘利亞就該河水資源開發問題數十年間齟齬不斷,爭端連連,兩國雙邊關係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全長3000千米的幼發拉底河雖因其下遊伊拉克與敘利亞流域的文明而聞名於世,但兩國為其「貢獻」的水源卻微乎其微。
  • [綜述]美伊緣何決戰海灣 看兩國八十年恩怨情仇
    到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時,美國已成了伊拉克第三大貿易夥伴,對伊拉克出口額已超過了4億美元。顯而易見,在冷戰棋局中,為了避免蘇聯陣營的壯大,美國不可能完全拋棄伊拉克。兩伊戰爭改善美伊關係兩伊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領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