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和敘利亞,都由復興黨執政,可為何關係不好?原因有三

2020-12-04 劉紀堯說史

常言道: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競爭激烈的國際舞臺上,任何一個國家,只有同鄰國保持良好的關係,才能更好地促進自身發展,否則就可能會產生消極影響。在中東地區,敘利亞和伊拉克是一對鄰國,但是這兩個國家卻長期不和。

伊、敘兩國擁有超過500公裡的陸地邊界線,是一對典型的陸路鄰國。同時,伊、敘兩國的主體民族都是阿拉伯人,主流信仰都是伊斯蘭教,執政勢力又都是阿拉伯復興黨。按常理講,這兩個國家淵源頗深,雙邊關係應該不會差。

但是,伊、敘兩國的關係並不算好。例如在80年代兩伊戰爭時期,身為阿拉伯國家的敘利亞,不僅不幫助「同胞兄弟」伊拉克,反而大力支持波斯人主導的伊朗。戰爭中,敘利亞關閉了伊拉克的過境輸油管道,同時還在邊界布置了軍隊,大有威懾伊拉克之勢。

又例如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敘利亞同樣站在伊拉克的對立面。在這場戰爭中,敘利亞不僅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徑,同時還積極參加美國主導的「多國部隊」,協助美國對伊拉克進行打擊。總的來說,在21世紀之前,伊、敘兩國很多時候是處於對立狀態的。

那麼,伊、敘兩國既是鄰國,又同屬阿拉伯世界,可為何相互之間的關係卻一直不睦呢?簡單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教派問題。伊、敘兩國雖然都信奉伊斯蘭教,但是卻在派別上有所差別。粗略地講,敘利亞遜尼派人口居多,但是掌權的阿薩德家族卻是什葉派;伊拉克什葉派人口不少,但是掌權的薩達姆家族卻是遜尼派。什葉派與遜尼派,向來互相看不慣對方。什葉派掌權的敘利亞,自然會警惕遜尼派掌權的伊拉克。

第二,資源矛盾。伊、敘兩國共享幼發拉底河水,1976年,敘利亞在河的上遊建立塔布卡水壩,導致伊拉克的河水流量銳減,伊拉克因此非常不滿。同時,伊拉克在敘利亞境內有輸油管道,兩國在有關費用方面存在分歧,敘利亞要求多收費,而伊拉克則提出少收費。兩國在有關資源分配的問題上達不成一致,相互之間心存芥蒂。

第三,爭奪「阿拉伯老大」地位。70年代之前,阿拉伯世界的領頭大哥是埃及。戴維營協議籤訂之後,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一落千丈。而伊、敘這兩個實力較強的「二把手」,便有了向上晉升的機會。伊、敘都想成為「阿拉伯老大」,都想儘可能多的爭取話語權,相互之間難免產生對立。

由於上述幾個因素的影響,伊、敘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裂痕。1979年7月流產政變後,伊拉克指責敘利亞參與了陰謀。而敘利亞則在隨後的兩伊戰爭中支持伊朗,以作為對伊拉克的回擊。當然,後來到1997年左右的時候,兩國關係實現了緩慢恢復。近年來,由於中東局勢的惡化,兩國也結成了短暫的「戰火友誼」。

文|劉紀堯

相關焦點

  • 敘利亞伊拉克關係乍暖還寒
    伊拉克政府近日指責敘利亞庇護參與8月19日巴格達大爆炸案的兩名原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高級官員,召回了駐敘大使,敘利亞政府也隨即召回駐伊大使。近年來漸趨改善的敘伊關係驟然緊張起來。當前,敘伊關係的基礎還比較脆弱,易受到外部因素、特別是美國中東政策的影響。  1963年,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分別在兩國上臺執政。
  • 伊拉克與周邊國家關係之四:伊拉克與敘利亞
    ,敘利亞政府認為是「非法的」,「違反了國際法和國際慣例」。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後,因敘利亞支持伊朗,導致兩國斷交。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敘利亞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派兩萬士兵協同西方多國部隊對伊作戰,至此敘伊兩國關係全面凍結。  隨著中東和海灣局勢的變化,從1997年開始,敘伊兩國雙邊關係逐步改善。
  • 敘利亞、約旦、伊拉克、伊朗和沙特什麼關係,為什麼彼此不和
    哈希姆家族則趁機在阿拉伯半島西部建立漢志王國,在約旦建立約旦王國,在敘利亞建立敘利亞王國,哈希姆家族族長海珊的三個兒子分別充當三個國家的國王。但由於英國人不願意讓阿拉伯世界統一,所以和法國人合謀,把敘利亞給了法國人。法國人驅逐了敘利亞國王費薩爾,費薩爾沒辦法跑到了英國。英國人為補償費薩爾,就把他派到由英國託管的伊拉克當國王。
  • 伊拉克重開與敘利亞口岸 標誌兩國關係進一步改善
    來源:新華社伊拉克媒體報導,伊拉克總理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批准重新開放一處與敘利亞的主要邊境口岸,標誌兩國關係進一步改善。伊拉克通訊社和蘇馬裡亞電視臺28日以伊拉克邊防官員為來源報導,阿卜杜勒-邁赫迪已經同意本月30日重新開放加伊姆口岸,以便人員和貿易流通。加伊姆口岸在敘利亞一側名為阿布卡邁勒口岸,伊拉克方面先前只對政府和軍隊開放。加伊姆位於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距離首都巴格達大約300公裡。邊界另一側是敘利亞邊境城鎮阿布卡邁勒。
  • 敘利亞和伊拉克是盟友嗎?為何敘會允許伊拉克在敘境內的軍事行動
    敘利亞和伊拉克不過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伊斯蘭國極端分子",他們之間關係算不上真正的盟友。只是伊拉克和美國相比起來,伊拉克是真心想要消滅"伊斯蘭國極端組織",而美國是藉助這個口號攪亂敘利亞。伊拉克能夠取下30個"伊斯蘭國極端分子"的頭顱,而美國卻讓敘利亞不少的無辜平民死亡!
  • 伊拉克支持敘利亞重返阿盟
    哈基姆當天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會晤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隨後告訴媒體記者,雙方討論了敘利亞局勢和繼續打擊恐怖主義事宜。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哈基姆的話報導:「我方與(俄羅斯)外交部長磋商了伊拉克對敘利亞需要重返阿盟的支持。」
  • 統一與主權的博弈:敘利亞在1949年的三次政變
    1940年代,哈希姆王朝加大對敘利亞的染指,引發沙特和埃及兩國的強烈抵制。由此,哈希姆王朝(伊拉克、外約旦)和沙埃兩國圍繞敘利亞,形成對立之勢。而1949年敘利亞的三次政權更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阿拉伯內部紛爭的體現。丹尼皮爾所展現的敘利亞軍事地圖,圖中「敘利亞」的範圍遠遠超過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 敘利亞戰爭為何還沒結束?局內人透露:美國一直在暗中搞鬼使壞
    與阿特拉的證詞相對應的是此前敘軍方逮捕的3名武裝分子,三人稱接受了美國軍事教官的培訓,前往前線收集俄伊敘三國的情報,但因誤入雷區而被逮捕。美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這已經不是什麼秘聞了。美國培訓了大量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這也是公開的秘密,只不過由於美國的信息噪音特別巨大,將一切真相都在官方的層面掩蓋了下去罷了。
  • 約旦和伊拉克什麼關係,1958年兩國為什麼要合併
    文/寂寞的紅酒約旦和伊拉克是中東地區的兩個國家,是中東地區兩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國家。兩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歷史上,兩國關係一直不錯。1958年兩國甚至進行了合併,成為了一個國家。那麼兩國什麼關係,1958年為什麼要合併?
  • 伊朗自己經濟不佳,為什麼還要援助敘利亞?有三個歷史原因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大家都知道伊朗的資源強大,軍事背景強大,工業服務業都發展的不錯。可是伊朗也是貧窮的國家。他的貧窮的原因大家一定瞭然於心,由於西方國家和美國的不斷制裁是的伊朗的經濟發展一直停滯不前,全國失業人口增加。失業率增加,人民生活在戰亂之中,人民過的不幸福。可是它有個不錯的夥伴,那就是敘利亞,在敘利亞戰爭期間,伊朗即便自己經濟不佳也一直在援助敘利亞,經濟、物資甚至還直接派出了軍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因為三個歷史原因。
  • 土耳其與卡達關係為何這麼鐵?原因無非有三點
    在中東的眾多國家中,土耳其和卡達兩國為何關係這麼非同一般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一、兩國都想擴大地區影響力。卡達地處波斯灣產油區,已探明石油儲量253.8億桶,佔全球比例1.72%,居世界第12位;天然氣儲量25.7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卡達靠著開採石油和天氣然,一躍成為中東最富有的國家。
  • 美媒:敘利亞難民為何不來中國?中國網友似乎不關心
    美國《外交政策》1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網際網路如何看中東為何敘利亞難民不去中國?在歐美辯論如何應對敘利亞難民問題之際,這樣的問題似乎有些奇怪。不過,中國網民卻經常惦記著此事:這個問題位於百度自動搜索提示的第一位。
  • 美國和俄羅斯為什麼都要爭奪敘利亞
    如今敘利亞難民問題早已不再單純只是敘利亞的問題,而是對中東和歐洲大部分國家都造成了一定衝擊。為什麼敘利亞的內戰會吸引包括美、俄這兩個世界級大國在內的各路勢力都介入其中呢?最簡單的回答當然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利益。然而敘利亞究竟涉及美、俄等國的什麼利益呢?為什麼美國和俄羅斯都要爭奪敘利亞呢?
  • 敘利亞的庫德人,能避免他們伊拉克弟兄們的命運嗎?
    隨著戰鬥向代爾祖爾省推進,庫德民主聯盟武裝YPG與敘利亞政權和盟軍之間的緊張關係升級。但分析人士說,如果庫德人成功獲得更大的自治權(而放棄獨立),他們不太可能面臨來自敘利亞政權的軍事鎮壓。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的訪問學者拉爾丁(Ranj Alaaldin)說,「庫德民主聯盟武裝YPG的組織和運作比伊拉克庫德斯坦的『自由鬥士』(Peshmerga)更有效。」 」上月,『自由鬥士』在有爭議的城市基爾庫克(Kirkuk)被伊拉克軍隊擊敗。
  • 敘利亞現在窮得沒一點油水,俄羅斯和伊朗為何都傾力支援?
    作者:雕鴞 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敘利亞就飽受叛軍、伊斯蘭國和外敵入侵的各種困擾。因為戰亂,超過50萬人不幸喪生,在1750萬的人口中有多達500人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
  • 西方大國為何在敘利亞拉偏架?
    2012年7月16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俄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對敘利亞局勢表示關切。「大喇叭」為何頻頻走調敘利亞又傳出屠殺慘案,據報導哈馬地區的特雷姆薩至少有200人遭屠戮。然而從中也可以看出西方的宣傳口徑發生兩個重要變化:第一,施害者身份由政府軍變成親政府民兵;第二,施害手段由炮擊變成近距離槍擊。不變的是,慘案依舊只與敘利亞政府掛鈎。而事實又一次讓西方難堪。當滾滾聲浪再一次把屠殺惡名奉送敘利亞政府時,聯合國敘利亞觀察團14日公布的調查報告明確指出,「特雷姆薩攻擊行動看來是針對特定團體和特定房屋,主要是針對軍隊叛變者和活動分子。」
  • 伊拉克稱敘伊關係持續1年的緊張局面宣告結束
    據美國媒體9月14日報導,正對敘利亞進行訪問的伊拉克代表團的一位官員當天表示,伊拉克與敘利亞雙邊關係的緊張局面已經結束。伊拉克現任總理所在政黨達瓦黨的一名代表團官員是在14日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 阿薩德舉行會面後做出上述表態的。這是自去年敘伊雙邊關係惡化以來伊拉克總理首次派出代表團訪問敘利亞。
  • 伊朗、敘利亞之後,下一個引爆市場的會是誰?
    據油輪跟蹤網站Tanker Trackers透露,伊朗近日設法突破了美國的長期封鎖,向敘利亞出口了大量石油,已經有幾艘油輪抵達敘利亞最大的油港——巴尼亞斯港(Port of Baniyas)。據了解,這次伊朗向敘利亞出口的石油是正常出口量的三倍以上,從去年開始敘利亞就嚴重依賴從伊朗進口的石油。
  • 伊拉克水資源危機,地處下遊的伊拉克僅能獲得幼發拉底河10%水量
    1)土耳其佔據著上遊之利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土耳其的東南部山區,先後流經了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三個國家,在伊拉克南部的古爾奈鎮與底格裡斯河匯合後成為阿拉伯河,最終注入波斯灣;2)各國對流量的貢獻差距懸殊幼發拉底河的年均徑流總量大約為370億立方米,其中地處上遊的土耳其貢獻了86%,敘利亞貢獻了12%,而伊拉克的份額僅有2%。
  • 擁有著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的伊拉克,為何會鬧「水荒」
    古老的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水在平坦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流過,因為兩河流域在夏季經常洪水泛濫,和非洲的尼羅河一樣,泛濫的河水把養料充足的河泥衝上岸,使得周圍的土地非常適合耕種。在古代孕育了西亞有資料記載的最早的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在上世紀60年代末,兩河流域出現了一個現代國家-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