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發現的板龍幼龍的骨骼化石顯示其外形可能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

2020-11-07 科普百分百

瑞士發現的板龍幼龍的骨骼化石顯示其外形可能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人類嬰兒和成年人看起來很不一樣。而板龍(Plateosaurus)幼龍的骨骼化石顯示其外形可能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板龍是一種曾經居住在歐洲的大型長頸恐龍。一塊特殊的板龍寶寶骨骼化石正在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早已滅絕的動物的生活和時代。

這隻恐龍寶寶重達130磅(60千克),身長7.5英尺(2.3米),於2015年在瑞士被發現。德國波恩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本周在《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雜誌上發表了對這隻暱稱為「Fabian」的恐龍的研究報告。

一隻成年板龍的重量可能超過4噸。科學家們將恐龍寶寶的骨骼化石與成年標本進行了比較,發現它看起來像一個縮小版的大恐龍。「考慮到板龍幼龍的體重是成年恐龍的1/10,板龍幼龍看起來已經和成年恐龍如此相似,這一點更加引人注目。」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Jens Lallensack 在周五波恩大學的一份聲明中說。

研究小組將Fabian與目前已知的相關恐龍寶寶進行了比較,這些恐龍被認為在年輕時是四足動物,成年後才改用兩足行走。這使得Fabian類似成年恐龍的特徵更加引人注目。

2.2億年前,板龍曾在地球上遊蕩。研究人員在泥漿捕獲生物的「骨床」中發現了成年板龍的標本,但板龍寶寶的骨骼化石非常罕見。研究合著者Martin Sander.說:「較小的個體可能沒有那麼容易沉入泥中,因此在骨床處的代表性不足。」

Fabian正在填補關於年輕恐龍可能長相的空白,但研究人員很想找到更多的標本,以確定恐龍寶寶是一個例外還是該物種幼龍的典型。

相關焦點

  • 罕見的恐龍寶寶化石顯示其外形特徵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
    而板龍(Plateosaurus)幼龍的骨骼化石顯示其外形可能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板龍是一種曾經居住在歐洲的大型長頸恐龍。一塊特殊的板龍寶寶骨骼化石正在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早已滅絕的動物的生活和時代。
  • 罕見的恐龍寶寶化石顯示外形特徵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
    而板龍(Plateosaurus)幼龍的骨骼化石顯示其外形可能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 板龍是一種曾經居住在歐洲的大型長頸恐龍。一塊特殊的板龍寶寶骨骼化石正在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早已滅絕的動物的生活和時代。
  • 化石卵的發現和南極洲的發現,顯示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發現的化石卵顯示,早期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就像海龜、蛇和蜥蜴的卵,而不是今天鳥類卵的硬殼。根據周三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恐龍很可能會生硬殼蛋。自然。但是,某些類型恐龍化石記錄中缺少卵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們是軟殼的。
  • 日本科學家發現新種恐龍化石 長達8米骨骼完整
    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恐龍的化石,命名新物種為「神威龍」。恐龍骸骨近乎完整,約有8米長,是日本境內發現最大的恐龍骸骨。據報導,北海道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幾百塊7200萬年前的骨骼後論定,這是鴨嘴龍科的一個新種恐龍骸骨,屬草食性動物,生存在白堊紀晚期。
  • 美日科學家新發現 恐龍可能會挖地洞
    美國和日本3名研究人員在美國蒙大拿州西南部一個地下洞穴發現小型恐龍化石,他們在將於21日出版的論文中稱,從這種恐龍的化石上,他們發現恐龍具有挖地洞習性的證據。   發現化石的地洞裡堆滿沉積物,一條長2米多、寬約70釐米傾斜蜿蜒的隧道通向洞穴最深處,這種洞穴與現在的斑紋土狼挖的洞穴在某些地方有些相似。   研究人員在洞裡發現一隻成年恐龍和兩隻幼年恐龍的化石。
  • 朋友圈熱傳廣安發現疑似恐龍骨骼化石 專家正在評定其價值
    ↑發現疑似恐龍骨骼化石現場7月12日,一條關於四川廣安前鋒區發現疑似恐龍骨骼化石的消息在廣安朋友圈熱傳。12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從廣安市前鋒區相關部門獲悉,目前,當地相關部門已經安排人員對現場展開保護,同時,關於疑似恐龍化石的具體價值還在進一步評定中。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專家表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很大,相信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恐龍化石的保存需要連續的陸相沉積巖。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巖覆蓋,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而且這些紅層零星分布在白堊紀華東南地區的大量斷裂帶之間,比較分散破碎,發現恐龍化石的難度很大。化石的探尋有時如同大海撈針,每次裡程碑式的發現之前可能是數年甚至數十年默默無聞的積累。
  • 德國發現罕見侏儒恐龍化石 距今1.54億年
    「侏儒」恐龍?聽起來很像是老喬治·卡林的一句笑話——龐然大物中的矮子。「侏儒」和「恐龍」這2個詞根本不可能聯到一起,但科學家報告說,在德國北部發現的恐龍化石已然否定了這一說法:一隻恐龍確實進化成一個「侏儒」,它的個頭只是其已知的血緣關係最近的親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 科學家在有角恐龍化石中診斷出惡性腫瘤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8月4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8月3日,一篇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腫瘤》上的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了侵襲性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令人驚詫的七大遠古化石:蛇竟吞食恐龍?
    1、恐龍死亡之戰1971年,考古學家發現7400萬年前的恐龍骨骼化石,呈現兩隻恐龍在山體滑坡掩埋之前曾激烈爭鬥。迅猛龍將鋒利爪子插入食草恐龍原角龍脖頸,可能導致致命性的頸動脈破裂,而在此之前,原角龍將迅猛龍壓在地面上,爪子緊緊地鎖住迅猛龍的右前肢。
  • 癌症也會侵襲恐龍 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骨肉瘤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馬克·克勞瑟近日在《柳葉刀·腫瘤》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出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 該恐龍化石是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被發現的,它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年—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
  • 癌症也會侵襲恐龍 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骨肉瘤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馬克·克勞瑟近日在《柳葉刀·腫瘤》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出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該恐龍化石是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被發現的,它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年—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被診斷出惡性腫瘤的部位是恐龍的腓骨或小腿骨,因具有畸形的兩端,最初曾被認為是骨折癒合後留下的痕跡。
  • 白堊紀就有了,人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骨癌
    現在,一段恐龍腓骨化石證明,癌症的存在,至少已經超過7500萬年,因為古生物學家在這段骨骼化石中發現了晚期骨癌,這段恐龍腓骨化石是人類發現的首個恐龍癌症證據。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馬克·克勞瑟(Mark Crowther)最近這批化石裡有一段腓骨比較特殊,可見明顯的增生,古生物學家最初將其歸類為已痊癒的骨損傷導致的正常增生,但在使用顯微計算機斷層掃描對骨骼結構進行的新分析後,馬克·克勞瑟推翻了之前古生物學家的結論。
  • 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
    據新華社專電 英國《自然》雜誌4日刊登一則論文說,科學家在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論文說,新發現的物種定名為「Asilisaurus Kongwe」,意義是蜥蜴的祖先。這些恐龍近親高0.5米至1米,長1米至3米,生活在距今2.43億年的三疊紀中期。
  • 巴西科學家首次發現保存在恐龍化石骨骼內的血液寄生蟲
    巴西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首次發現了保存在恐龍化石骨骼內的血液寄生蟲,這一發現發表在1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白堊紀研究》中。科學家在研究患有疾病的泰坦龍骨骼化石時發現了造成恐龍急性骨髓炎的一種寄生蟲。這種骨感染至今仍然對地球上的動物和人類造成影響。
  • 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你的家鄉有恐龍化石嗎?恐龍化石包括恐龍的足跡化石、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1月12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截止2020年底,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港澳臺等8個省級行政區外,其餘26個省級行政區均已發現恐龍化石。
  • 美國西部恐龍墳場:疑似數百具恐龍骨骼化石,這兒發生了什麼?
    我發現,在其中一個不算大的區域裡,集中了非常多的各種恐龍化石,光是已經曝露在地表的各種恐龍化石大約就有幾百具之多了(可能大部分化石還在地表以下)。有的恐龍身軀骨骼還非常完整,也有兩隻恐龍摞著的化石,但大多數露出地面的化石都已斷裂,碎片散落在周邊各處。圖片的中間部分是一具半露的恐龍骨架化石。明顯可見它露出地面的頭、頸和部分肋骨化石。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似乎是恐龍化石。從這個長度來判斷,復原出來個頭可能有16、17米長。應該是一個比較大型的恐龍,和大山鋪發現的峨嵋龍、虯龍的個體大小差不多。
  • 加拿大科學家首次通過化石診斷出恐龍患有惡性腫瘤
    ,「骨肉瘤」,此前從未在恐龍身上發現過惡性癌症。研究人員在「尖角龍」的腓骨發現了相關證據,這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至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該化石最初於1989年在阿爾伯塔省的公園被發現,嚴重畸形的末端原本被認為是代表癒合性骨折。2017年,皇家泰瑞爾博物館注意到了這塊骨頭的不同尋常的特性,科學家們決定利用現代醫學技術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