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由於原駐甘肅臨夏的解放軍11師主力部隊奉中央軍委和蘭州軍區的命令奔赴甘南進行剿滅叛匪,留在臨夏的只有少量守備部隊,兵力比較空虛。臨夏當地潛藏的國民黨特務、反革命分子等認為我軍開拔後,就無力對付他們,重新又掀起了武裝叛亂。這次叛亂與以往不同,由於有國民黨特務的暗中策劃,規模很大,而且也比較注意配合作戰,叛匪主動提出要與甘、青、川邊的叛匪連為一氣。
▲我平叛部隊開赴戰區
從8月15日到29日,叛匪們在短短的半個月內,就煽動和裹挾了臨夏、東鄉、和政等縣的96個鄉的群眾發動叛亂,總人數有上萬之多。叛匪還「推舉」了所謂的「統帥」、「總指揮」、「軍長」和「旅長」等首領,在這些死硬分子的帶領下,大肆進行破壞和屠殺。
▲叛匪利用宗教建築作為其據點和巢穴
留守駐地的11師炮兵305團,與其他留守分隊配合,在蘭州軍區的指揮下,迅速投入到打擊叛亂的戰鬥中去。8月16日,我進剿部隊從臨夏和臨洮出發,直撲距離我軍最近的廣河、和政和康樂三縣交界處的華林溝,首先殲滅以華林溝為據點,在此集結的叛匪3000多人,這些叛匪根本就沒想到我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竟然大膽地集中兵力出城剿匪,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被我軍打的大敗,連續2次戰鬥,我軍斃傷叛匪200多人,並俘虜了包括匪首牟德福以下110多人,其他的叛匪在失去指揮後,立即四散潰逃,我軍立即展開了搜繳。
▲化裝成普通人的我軍偵察員
8月24日,我軍乘勝向匪勢最猖獗的東鄉縣汪家集進剿。東鄉縣是這次叛亂的中心地區,全縣26個鄉就有15個鄉捲入了叛亂,汪家集一地更是集中了叛匪6100多人。8月25日中午12時許,我剿匪部隊進至汪家集山梁以南地區,在距離山溝大約4公裡的地方,叛匪出動2000多精銳,向柴子溝梁、上溝脂的我炮兵團部隊發起瘋狂攻擊。為了避免在複雜地形中被人多勢眾的叛匪各個擊破,上級命令炮兵團立即轉入防禦,以猛烈的火力擊退敵人的攻擊。
▲我軍騎兵在練習騎術
叛匪來勢兇猛,而且被宗教迷信洗腦,在一開始就連續向我305團發起猛攻,14個小時之內居然向我軍連續衝擊達17次之多,我軍冷靜地把叛匪放到射程內再集中火力對敵人進行猛烈射擊,同時以迫擊炮等火力對敵人進行覆蓋,整個陣地前叛匪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但一無所獲。
▲我軍在追擊叛匪
8月25日,134師401團奉軍區的命令趕來增援,在經過連續強行軍後,部隊於當天下午17時從耶蘇大坂渡過洮河,隨後直插汪家集。8月26日凌晨2時30分,401團從叛匪主力的側後對其發起猛烈攻擊,叛匪此時多數人因為白天的連番激戰,疲憊不堪,都已經進入夢鄉,只有少量人員在警戒被圍的我軍部隊,但其側後防禦完全是空白,結果被401團迅速插入,數千叛匪從睡夢中驚醒後,我軍已經對其形成了兩面夾擊的態勢。
▲群眾為我軍指路
見大勢已去的叛匪紛紛趁著夜暗和對地形的熟悉,牽馬逃跑,我軍則以猛烈的火力對著潰退的叛匪猛烈掃射,在黑暗中擊斃不少來不及逃竄的叛匪。戰鬥中僅我炮兵團就斃敵480多人,徹底地將汪家集叛匪主力擊潰,為接下來的搜繳叛匪的戰鬥打下了基礎。
編輯/周洪新
更多當代歷史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