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民政局:「e家大救助」建起四級救助網絡讓群眾求助「零跑腿」

2021-01-17 濱州網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金梅

2020年,市民政局共承擔全市7+3重點改革攻堅任務、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5項,其他主責主業1項,均超時序或超額完成,並爭取到國家級試點2項、省級試點10項;5項工作經驗獲省級以上推廣。

一、從「各炒一盤菜」到「共辦一桌席」。用「e家大救助」推動濱州救助「加速度」針對群眾申請救助到處跑、多門辦和被救助人員錯漏重等問題,我們統籌16個部門的66個救助項目,開發了「e家大救助」信息平臺,組建起四級救助工作網絡,用大數據和新流程串起所有部門的救助項目,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線上「只上一張網」,線下「只進一扇門」,實現了群眾求助「零跑腿」。

二、從送資金到送服務。用民政「大禮包」兜牢脫貧攻堅的成果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最關鍵一年,我們將重度殘疾人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納入低保,大幅提高特殊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水平,其中低保標準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低保和特困人員佔比提高到了68.2%,比2019年高出20%,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們的慈心一日捐項目成功入選2020年慈善類中國政府最高獎——中華慈善獎。我們在國內率先開展的政府免費代養困境殘兒活動,讓更多的困難家庭受益,達到了「代養一個孩子,解困一個家庭」的目的。國內首部以流浪乞討源頭治理為題材電影《歸路》取材於我局的救助工作原型並在濱州全程拍攝,2021年將在全國院線影院上映。

三、從「老有所養」到「老有厚養」。用改革「組合拳」培育養老產業2020年,我們全力推進了10家國內知名養老企業服務項目落地濱州,引導本市6家大型民營企業進駐養老行業,高標準完成100家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星級評定,農村幸福院「三星四類」管理模式獲全省推廣,爭取上級2600餘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濱州養老項目,將敬老院公建民營率提升至83%(全省第二);城市社區和鄉鎮養老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新型養老服務舉措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濱州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四、從打通「最後一公裡」到打磨「最後一釐米」。用貼心服務優化最基本的公共服務一方面,圍繞「居有所樂」,我們打造了60處城市和諧社區和農村幸福社區,社區服務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婚姻登記突破地域限制,在省內率先實現全市通辦,著力落實了社區工作者3崗18級薪酬體系,招錄了415名社區工作者充實社區管理,破解了社區辦公用房移交難題,進一步夯實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10月份,全國社區治理創新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社區治理「濱州模式」走向全國。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保障「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我們在全省率先出臺了農村公益性墓地審批規範程序,建成市縣鄉村四級綠色生態公益性公墓240處,實現了基本殯葬服務的公益性、均等化。

相關焦點

  • 我市發揮社會大救助優勢,實時監控困難群眾情況,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1月6日,德城區康樂社區民政協理員吉琛一大早就趕到低保戶吳恆波家,送慰問品、排查安全隱患,檢查完又匆匆趕往其他困難群眾家中,「這幾天天氣冷,不往困難群眾家多跑幾趟,總是不放心。」  氣溫驟降,困難群眾的冷暖,市委、市政府始終牽掛在心。我市於1月3日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有關部門紮實做好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工作,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 為流浪乞討人員構築「溫暖之家」 合肥救助站專項救助行動落下帷幕
    剛剛過去的那個冬季,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在全面貫徹社會化、規範化、信息化救助服務理念的過程中,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在寒冬中築起了一個「溫暖之家」。指派專人負責後勤管理,全天24小時提供熱水熱飯,確保求助人員不但吃飽還能吃好;整修線路,確保臨時救助區在極寒天氣下,空調全部開啟,確保水電安全;因大雪封路,公路、鐵路等交通嚴重受阻,導致大量求助人員無法返鄉,市救助站主動聯繫交通部門,做好求助人員返鄉車票購置工作,採取「一票制」,減少中途2次轉車的不便;對進站接受救助的求助人員,全部留存備檔,採取「痕跡化」的工作方式,通過錄音、錄像、籤字等方式,一一對話查詢
  • 北京民政局開展集中救助專項行動 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
    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 (尹星雲)入冬以來,北京氣溫持續走低,為保障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生命健康安全和合法權益,北京市民政局以流浪乞討救助聯席會議辦公室的名義於11月中旬向全市救助機構印發了《關於做好流浪乞討人員冬季救助工作的通知》,確定2020年11月15日至2021年3月15日開展「寒冬送溫暖
  • 慰問困難群眾 救助流浪人員 冬日送溫暖 未央在行動
    連日來,未央區開展系列活動為困難群眾和流浪乞討人員冬日送溫暖。「按照先救治、後救助的原則,對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由公安民警和120送至定點醫院接受治療後實施救助,發放食品、藥品、救助引導卡及棉衣棉被等物資,對於行動不便的人員根據其意願護送至市救助站。」未央區民政局工作人員說。據統計,截至11月底,未央區今年已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57名,其中救助危重病人405名,日常救助52名。
  • 深圳市救助站開啟避寒救助綠色通道
    記者31日從深圳市救助站獲悉,市救助站啟動了防寒應急預案,實行全天24小時四級值班機制,開通「避寒救助綠色通道」,並對重點區域流浪乞討人員開展緊急巡查和救助。30日一早,深圳市民政局陳副局長陳文清帶隊,與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和救助社工繼續走上街頭,對街面流浪人員進行勸導、引導流浪人員入救助站避寒,為有返鄉意願的市民免費提供乘車憑證。
  • 面對「王炸級」寒潮 濟南民政走上街頭救助流浪人員溫暖過冬
    保障困難群眾安全度寒、溫暖過冬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當晚,濟南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義洪到市救助管理站,與工作人員一同開展極寒天氣流浪乞討救助街面巡查工作,查看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對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實施救助。
  • 「流浪狗之家」獲合法身份 為陝西第一家救助組織
    46歲的代淑清,為她的「流浪狗之家」堅持了5年,時常因養狗而忍受非議,生活陷入窘境。但是,代淑清也迎來了最為高興的事:籌建流浪狗救助中心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8月,「流浪狗之家」正式更名為「西安西京犬業救助中心」,取得西安市民政局的合法登記,這也是我省第一家合法的獨立民間團體動保救助組織。
  • 山東:寒潮來襲,繼續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吳兆慶為確保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服務,保障流浪乞討人員順利過冬,維護其基本權益,1月5日,省民政廳下發《關於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繼續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
  • 深圳救助站啟動24小時街面救助機制
    從上個月31號起,深圳市救助站啟動防寒應急預案,實行全天24小時四級值班機制,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街面救助工作。為紮實做好「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切實保障街面流浪乞討人員的生命安全。12月31日一早,深圳市民政局陳副局長陳文清帶隊,與社會救助和社會事務處處長張斌、市救助站站長潘爭豔、救助社工一起走上街頭,對重點區域流浪乞討人員開展緊急巡查和救助。
  • 路遇奇異小鳥蜷縮樹旁 熱心市民及時救助
    常報全媒體訊 5月19日下午,我市市民張寬將救助的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戴勝鳥,及時移交江蘇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救助保護點)。張寬救助的小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張寬是常州市民政局社區處的一位工作人員。當天上午7時許,他去單位,在常州市行政中心東南門衛處的樹林旁發現一隻小鳥,無精打採地蜷縮在樹根旁一動不動。
  • 好心人建起流浪貓狗救助基地
    一群普通市民常年義務救助收養流浪貓狗,使這些「毛孩子」避免再次遭受人為傷害。為了讓逐漸增多的流浪貓狗有棲身之地,2016年10月,愛心人士多方努力,建起流浪貓狗救助基地,至今有7條狗、5隻貓入住,在嚴冬裡為它們營造了一個安全、溫暖、溫馨的家。
  • 南縣民政局:愛心棉被溫暖困難群眾心
    民政局工作人員正在給困難群眾發放棉被。紅網時刻益陽1月8日訊(通訊員 蔡澤國 冷建新)「天空飄著雪花,非常寒冷,南縣民政部門工作人員不僅來看我們,還給我們送來了棉被和被套,心裡就覺得暖和,晚上也能睡個舒服覺了……」為了讓轄區生活困難群眾能溫暖過冬。
  • 連雲港四級聯動 鋪就流浪乞討人員溫暖回家路
    【連網】觀摩新海街道西苑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乞討人員寄養點、市社會福利中心「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區和流浪乞討人員寄養點,參觀「致敬70年、奮進新時代」民政工作回顧展、市智慧養老平臺和養老服務體驗館……昨日下午,市民政局「開放日」活動行程滿滿,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深入民政體系,體驗民政服務機構的工作流程和服務過程。
  • 2020年公安機關110接收群眾報警求助9903.5萬起 救助群眾335萬餘人次
    2020年,全國公安機關110戰線忠實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1至11月,全國公安機關110共接收群眾報警求助9903.5萬起,其中接報處置違法犯罪案件類警情973.7萬起、公民求助類警情2485.3萬起、糾紛類警情1331.6萬起,共救助群眾335萬餘人次,全國公安機關共出動警力2億餘人次
  • 綏德縣民政局:八個強化實現八大社會效益
    強化低保政策落實,實現保障到位利用脫貧攻堅有利契機,綏德縣民政局審時度勢,以問題為導向,狠抓農村低保認定和管理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精細化。2017年5月份以來結合數據大清洗工作安排,針對農村低保普遍存在「一戶保一人」、「老齡保」、「因病保」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整改。
  • 寒夜救助裡的東莞溫度:他們街面巡查為流浪者送溫暖
    從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8日,寒潮來襲,東莞迎大幅度降溫,東莞市救助管理站組織工作人員、社工,聯合相關鎮街社會事務局(辦)及「讓愛回家」志願者等,在全市範圍內共開展了流浪乞討人員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共開展救助114次,救助529人次,派發衣被、口罩等保暖衣物和防疫物資共1153件,食物835份,幫助5名流浪乞討人員找到了家屬。
  • 為讓流浪乞討人員的回家路更溫暖 連雲港探索形成四級聯動工作機制
    觀摩新海街道西苑社區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乞討人員寄養點、市社會福利中心「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區和流浪乞討人員寄養點,參觀「致敬70年、奮進新時代」民政工作回顧展、市智慧養老平臺和養老服務體驗館……近日,連雲港市民政局舉辦
  • 流浪犬的「家」長啥樣? 探訪濱城區犬只收容救助中心
    流浪犬的「家」長啥樣?犬只收容救助中心現狀如何?7月22日上午,濱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民警帶我們來到了位於濱州市濱城區沙河辦事處業繼李村的濱城區犬只收容救助中心。
  • Hi視頻|慈善大病救助如何申請?市民政局一把手走進12345現場回應
    威海新聞網訊1月5日,威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欒波帶領部分班子成員,各區市、開發區民政部門及相關科室、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來到12345政務服務熱線現場接聽市民電話,聆聽市民訴求並為市民解答疑問。在兩個小時的接聽中,欒波等負責同志共接聽市民來電近20個,這些來電涉及婚姻登記、慈善大病救助、養老服務等多個方面。面對市民提出的疑問,相關負責人現場給予準確答覆,現場無法立刻解決的事項均由專人進行記錄,並按照政務服務熱線工作流程辦理。近期,市慈善總會出臺《威海市2020年度慈善大病救助工作方案》,這個方案是針對哪些人群,推出了哪些救助計劃?符合條件的人群怎麼申請?
  • 涿鹿熱心群眾救助一隻燕隼
    熱心群眾一善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燕隼得救助8月19日上午,愛達代駕公司的工作人員抱著一個紙箱來到縣林業草原局,稱其前天晚上在軒轅大市場附近撿到了一隻趴在地上無法起飛的鳥,不知是不是野生動物?也不知個人能不能飼養?於是來到林草局向專業人員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