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蜱蟲咬傷喪命 夏季出行遠離這些昆蟲
華龍網8月6日16時訊 夏季出遊,不僅要防蚊,還要防蟲。有些蟲子叮咬後可能引起較為嚴重的過敏反應,例如蕁麻疹、哮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哪些蟲子極具危害性?
1、臭蟲
臭蟲是專性的吸血昆蟲,可侵擾人類居所並叮咬人類,引起局部皮膚反應。它一生中絕大多數時間藏匿在隱蔽處,特別是像家庭床墊、靠墊、床架或其他結構的裂縫縫隙中。
被臭蟲叮咬後的典型表現是叮咬處紅斑狀丘疹或風團,大小2-5cm,中心有出血性斑點,常伴瘙癢。
2、蜱蟲
蜱蟲是容易以人類、寵物、野生動物為宿主的寄生蟲。它可以通過唾液腺分泌一些粘固劑,將自己附著在宿主身上,然後使用管口狀的嘴開始鑽孔取食物。
蜱蟲會傳播很多病原體,比如萊姆病,落基山斑疹熱、土拉菌病等。
3、跳蚤
跳蚤是一類寄生在哺乳類和鳥類身上的小型、善於跳躍的蟲體,具有咀嚼式口器,成蟲以血便和有機物質為食。
人體一旦被跳蚤「寄生」,隨著它吸血頻率、大吸血量、頻繁的騷擾,很容易把人整崩潰,跳蚤叮咬引起的皮炎,如慄丘疹樣,抓破後,可引發感染。
4、蟎蟲
蟎蟲屬於小蜘形綱動物,其中很多寄生於動植物中,在人類和動物中,蟎蟲可以引起皮膚損傷、引起變態反應,以及作為傳染病的傳播媒介。
蟎蟲皮炎比較反覆,皮膚反應主要包括丘疹、丘皰疹及大皰病損,在受累面積較廣的個體中,強烈的瘙癢可能會妨礙睡眠。
5、毒隱翅蟲
隱翅蟲有很多種,有一些無毒,有一些在人體接觸其體液後會引起急性紅斑皰疹性損害的皮膚病,比如下面這種全身橘紅色,頭部、鞘翅和尾部呈青黑色的毒隱翅蟲。
它們喜歡生活在潮溼的地方,比如水溝、池塘、雜草叢裡。能飛能爬,具有明顯的屈光性,光越亮,招來的蟲子越多。直接接觸蟲體體液是引起隱翅蟲皮炎的主要途徑,出現皮損後,發病部位以面部、頸部、胸背部及四肢部位為主,皮損典型症狀為條狀、斑片狀或點狀的水腫性紅斑。
發現有毒隱翅蟲在身上爬行時,不要用手拍打、揉搓,輕輕吹掉或用其他東西把蟲子拔掉,若手已接觸隱翅蟲,立即用肥皂水反覆清洗。
6、毛蟲
刺毛蟲是蝶或蛾類動物的幼蟲,主要集中在溫帶與熱帶地區。其毒刺刺傷皮膚可引起刺毛蟲皮炎,皮疹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
抗組胺藥和局部外用激素製劑可以很好地控制症狀,但如果毛蟲接觸到眼睛或其毒毛被吸入氣管,則可能引發過敏性結膜炎和支氣管痙攣,甚至有引起過敏性休克的報導。
7、步甲蟲
一些步甲沒有毒刺,但當它們受驚時會噴出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和腐蝕性的霧狀液體,如果眼睛接觸了,要痛幾個小時,有時幾周才會痊癒。
8、黃蜂
黃蜂也是非常厲害的角色,奉勸你最好不要好奇而主動靠近黃蜂窩。這些昆蟲具有防衛的本能,如果蜂窩受到侵擾,它們會主動發起攻擊。
9、蠍子蜈蚣
此類昆蟲毒性較強,可以引起神經系統病變和溶血等嚴重後果,危及生命。
一旦被蜇傷,應立即用橡膠止血帶或者繩索等在傷口近心端紮緊,不要擠壓傷口,可以用負壓的辦法吸出毒液,再用肥皂水、蘇打水等鹼性溶液衝洗、溼敷,以中和酸性毒液,有條件同時口服外用蛇藥片,並立即就診。
哪些情況需要儘快就醫?
一般來說,蟲咬性皮炎預後良好,可以在家觀察及治療,除非出現了下面的這些情況,就需要及時就醫:
1. 如果叮咬部位有刺,不易拔除,建議就診醫院;
2. 叮咬腫脹的部位發生在唇部、眼睛、喉部;
3. 出現呼吸困難,心率增快,頭暈、意識模糊不清;
4. 出現蕁麻疹(紅斑、風團伴瘙癢);
5. 噁心、嘔吐甚至抽搐;
6. 出現繼發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