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越來越社會,學生和老師究竟誰會更慚愧?

2021-01-09 憲平說教育

我們時常聽父母在講,大學就是半個社會,所有進入大學的伊始很多學生就開始主動社會化,沒完沒了地參加社團、學生會。並且很多學生以此為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學裡的老師也越來越社會,對學生的考核也不僅僅是以成績論斷,有些時候開始憑個人喜好,當然這些評定也包含獎學金,研究生錄取等等。從大學走出來許久之後突然發現大學越來越社會,學生和老師究竟誰會更慚愧?

不同的時代大學的社會化不同,而如今大學的社會化已經到達了恐怖的地步

在80,90年代,大學的社會化其實並沒有那麼明顯,所謂的社會化不過是一群年輕人模仿香港電影裡的裝扮,留著鄭伊健的髮型,外套的扣子不扣,脖子上掛著個鍍金的鏈子。那時候的大學生也被人叫做垮掉的一代,可是在那個時代裡成績仍然是最重要的,沒有成績在社會也於事無補。而且在那個年代普遍的價值觀裡這些行為並沒有被廣泛認同,大多數的學生仍然本本分分,安分守己。

80,90年代老師也相對刻板一些,除了教學就是紮根科研。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的移動通信設備,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通常也止步於學校和課堂。不好好學習的後果就是掛科,補考,再掛再補,在那個年代老師依然是普遍被尊重的存在,而學生再皮也得乖乖聽老師的話。

在看看現在的大學生們,學生會裡的小小幹部就可以對底下的學弟學妹動不動要求寫5000字的退團申請。剛剛發生不久的瀋陽大學研究生因為獎學金被打傷一案犯罪嫌疑人正在被通緝,而浙大教授也剛剛發表出驚人的言論,喝不了半斤的50度白酒就別想進入他的門下,當然還有大學老師猥褻女學生的問題頻發,突然意識到如今的大學社會化已經到了如此恐怖的地步,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大學越來越社會,老師和學生究竟哪個應該更慚愧

早些年在所有人的眼裡大學是象牙塔一般的存在,而如今似乎提起象牙塔這個詞很少有人會聯想到大學。如果說大學擴招是必然的趨勢,但是很多大學似乎並沒有做好迎接擴招生的準備。很多大學裡的老教師都會時長感嘆一句話,現在的學生真是一屆不如一屆。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如此的擴招之下很多學生進入了大學,而殊不知在上大學之前很多學生就已經社會化嚴重。現在的經濟環境不錯,家庭收入水平也有所提高了,一些學生初中高中就開始去酒吧,大半夜的三五成群在馬路上溜達,滿身的酒氣還有好像必須讓所有人都聽見的喧譁。到了大學這些學生會收斂嗎?當然不會,在他們眼裡大學是自由的象徵,上了大學爹媽管不著,老師見不著,沒把天同個窟窿只能說天太高了夠不著。

大學的老師呢?現在有多少大學的老師只向錢看,學生考試不過關,補考不過關怎麼辦?以前的學生想的是重修學習吧,怎麼著也得學過了,而現在的學生想的是老師需要什麼,給老師送什麼禮。當然有些老師就接受了,而且樂此不彼。現在的大學老師很多真的是和學生打成一片了,甚至有些老師就差跟學生稱兄道弟了,每每看見大學的老師和學生一起酒足飯飽溜大街真的想問一句,現在的老師怎麼了,大學老師的形象呢?

大學生過度社會化的不良影響,作為大學生的你看看自己中了那一條

大學生過度社會化很容易讓大學生們失去自我,在這個大染缸裡似乎周圍的人都開始講究實用主義,根本不去探究精神世界,長此以往很多大學生會失去對自我的認知,不去個性化而去平庸化,作為一個大學生這樣的平庸化太恐怖了。

很多大學生剛開始上大學時個性化,久而久之就變失去了個人塑造和堅守。「同學因為學社會人辦社會事得到利益了,那麼我也要這樣做,要不然我就吃虧了」。大學的社會化必然會導致大學生的功利化,很多學生會出現盲目的的模仿心理,久而久之人云亦云,是非對錯都變成了灰色,這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影響很大。

在越來越社會的大學裡怎麼保持自己的個性化

首先先去照照鏡子看看目前的自己是什麼樣子,是不是每天吆五喝六地往返於一個有一個酒局,是不是嘗試著和老師攀好關係,和學生會攀好關係並且想要從中得利,如果發誓想走社會化的道路恐怕什麼建議都沒有用,只能隨你而去。如果不是,往下看

第一,保持個性,不參見沒有意義的社交活動,那些待熟不熟的「社會」同學儘量避而遠之,所謂臭味相投,所謂三五成群,離開這樣的群體能夠更好地保持自己的個性。

第二,看清未來,未來是要參加社會工作的,但是在大學裡的所謂社會經驗就是扯淡。你陪著研究生導師喝酒能怎麼樣?他能讓你不做實驗不寫論文就畢業?要看清自己的未來,絕不要僅僅在這一畝三分地上耗費光陰,未來社會裡有你發展抱負的地方。

第三,和自己談談,吾日三省吾身,這個很多人做不到,但是沒事的時候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上大學為了什麼,以後要幹什麼從事什麼職業,讓心靜下來,好好想一想之後相信會有答案。

結語

大學的社會化似乎以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在發展著,在這之中究竟是哪些人在推波助瀾似乎並不難思考,但是大學生們如何能夠出淤泥而不染是需要功夫的,希望大學生們保持自己的個性,別這麼早的社會化吧,未來幾十年你都要混跡於真正的社會,你何必這麼著急呢?況且真正能安心讀書的可能也就大學這幾年,好好珍惜吧!

相關焦點

  • 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了厭學情緒,老師和家長該怎麼辦
    其實厭學的問題從過去就有,但根據當時的教育體制孩子的厭學情緒只是被埋在了心底沒有爆發出來,如今隨著孩子的個性越來越突出,厭學情緒就這樣一瞬間集中爆發,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家長、學校應當如何應對並且有效疏導孩子的厭學情緒呢?
  • 網紅數學老師VS最狂語文老師,究竟誰更見多識廣?
    由知名主持人王牧笛和吳瑕擔綱主持的大型知識文化競技類節目《見多識廣》第二季第二期將於7月19日21:10在廣東衛視播出。這檔由「好味道,匠心造」的煌上煌匠鴨特約贊助播出的節目以文化知識為載體,用競技答題的方式,旨在宣傳嶺南文化!
  • 只招女生的大學——湖南女子學院的學生據說更獨立更有氣質
    湖南女子學院雖然沒有男同學,但是老師裡有男老師,教職工裡有男職工,保安也有男保安,所以湖南女子學院也是有男廁所的。據說沒有男同學,女生會更獨立,也會更團結,還可以更專心的讀書。圖片來自於網絡湖南女子學院開設的課程和其它的大學有什麼區別呢?學校會給同學們開女性學課、形體課、現代禮儀課、普通話與口才課,還有化妝課、家政學課等等。
  • 壓力、缺覺、掉發,誰把學生會變成高壓職場?
    還未走出社會的他們,一邊應付著瑣碎的學生事務、囿於表格和各種政務文件,一邊周旋在人情世故中,努力調整「學生氣」,提前適應社會生存法則。到底是什麼把大學學生會變成了高壓職場?上課才是休息時間「007」都沒我累「每天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回復消息。」福建某高校二年級的學生的舒妍,是團委創新創業部的部長。
  • 大學現狀:學生上課玩手機,晚上通宵玩遊戲,戳痛了誰的心?
    一提起大學,大家都以為大學很美好,大學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是學生提升自己學習和認識的地方。但是實際很多大學的大學生,每天其實並沒有好好的去學習。大學的現狀是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等到了考試前一個月才去複習考試。更有甚者在考試的時候還抄答案。
  • 南昌大學學生會改革「動真格」
    「用青春鋪路,讓理想延伸」是習總書記視察南昌大學(以下簡稱「南大」)時對全校學子的殷切期望。如何幫助廣大同學樹立遠大理想、鋪就成才之路,也是南大學生會思考和致力解決的問題。「校學生會的定位是學生之家、骨幹之校、師生之橋。在學生會組織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凸顯這些作用,是我們面臨的挑戰與前進方向。」
  • 教育部:大學將取消這項考試,學生們高興不起來,家長卻拍手叫好
    熬過了高中,大學就可以自由了,這是我們在高中時候經常會聽父母和老師說的一句話,很多學生也是為了這句話,一直在堅持努力的學習著。但真的是如此嗎?其實這只是老師和家長們的一句善意的謊言罷了。雖然大學不會再像高中老師那樣嚴格的管理自己,但是這也並不代表自己就可以輕鬆放任了。
  • 東南大學老師去支教踹飛一名學生:這是嫌棄吃了一個月的土豆白菜
    楚雄州教育局回應:事件初步核實屬實,該老師為東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支教老師,具體處理情況等待南華縣上報。 老師踢學生就一定是錯的嗎?現在有多少人都是把政治正確掛在嘴邊?如果貧窮山區的小孩不能被有效教育,等待他們的可能是與城市裡的孩子的差距越拉越大,然後永遠在最底層,就如同西方社會現在正在實行的快樂教育一樣 萬某的行為是否在某種意義上折射出一部分先富起來地區的人民對於中西部落後貧困地區的態度,這才是更深層次的問題。
  • 過來人告訴你,大學的社團、學生會有沒有必要參加?
    進入大學,學生的生活開始豐富多彩起來,有不少同學開始糾結要不要加入社團學生會鍛鍊下自己。其實這個問題換一個角度看,答案就很明顯,當下不少企業在招聘時有一個潛規則不要學生會幹部。這些在社團混跡的風雲人物為什麼遭遇到這樣的待遇?我們一起來具體說道一下。
  • 誰說老師只會板著臉?
    誰說老師只會板著臉?進入大學後,批改作業就變成了批改論文。被催著交論文的學生痛苦,其實看論文的老師更痛苦。復旦大學一教授用下面這張動圖,來形容自己手把手幫學生改論文的狀態。要和學生打成一片,能一起吃苦是關鍵。河北衡水某中學高一班主任和班級學生們一起軍訓,同學們都以他為榜樣。
  • 學生會架子如此大?山東某大學新生沒向學生會幹部問好,被罵退學
    以前也聽說某些大學的學生會特別「牛掰」,官僚主義特別嚴重,見到老師、輔導員低眉順眼,各種服從。見到學生,橫眉立目,咋看咋不順眼。如此做派,原因何在? 2學生會為什麼高人一等? 輔導員慣的。現在有些大學輔導員和學生正面接觸很少,大部分輔導員要通過學生會幹部了解學生的情況。在輔導員眼中,學生會幹部都是溝通能力強,工作積極性高,認真負責的好學生。而實際上,有的學生能進入學生會憑的就是圓滑、世故、會來事。在學生中口碑並不好。
  • 女大學生懷孕越來越多,老師非常悲痛:說她們,也不聽
    女大學生懷孕越來越多,老師非常悲痛:說她們,也不聽。高中階段,由於學生面對升學壓力,再加上學校嚴禁學生談戀愛,所以高中生談戀愛現象很少。升入大學後,談戀愛的現象就像雨後春筍一般出現了。升入大學後,隨著年齡和生理上的變化,很多大學生開始追求自己戀愛。很多大學生認為進入大學後,學習強度沒有高中那麼大,也沒有升學壓力,自由支配時間也長。所以他們認為要把高中階段的暗戀真正地付出行動,談一場屬於自己的戀愛。
  • 晚清「外語大學」的學生是如何學習英語的?
    那時根本沒有大學的概念,所以不可能稱為「大學」。再者,「大學」為綜合性高等學府,而作為培養翻譯的專科學校,顯然還不夠格。卿美兄以為,或許源古時「學堂詞館」的說法。翻譯,無非是和文字、詞語較勁,由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再者,在乾隆時就有俄文翻譯館,因此,學校定位為「館」。所謂「同文」,也就是讓不同的語言,翻譯成同一種含義。
  •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大會舉行
    12月11日下午,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大會在陳瑞球樓舉行。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校黨委組織部、校黨委宣傳部、學指委、研究生院、教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發展聯絡處、校友總會辦公室、地方合作辦公室、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各院系領導、參與社會實踐的師生代表約260人出席了總結大會。
  • 網易有道100萬保底年薪招老師,這年頭好老師會越來越吃香
    網易有道的招聘,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夠得著,但卻向行業釋放著一些信號:大公司越來越重視師資團隊的培養,好老師也越來越吃香了。從線下到線上,「名師」即王牌今年,線上教育繼2014年的快速發展後,迎來了又一次「起飛」,其中跟誰學的市值一舉超越了老大哥新東方。雖然一直被「做空」,但上升趨勢仍舊明顯。
  • 墨爾本大學和雪梨大學數據科學專業哪個好?誰更適合申請?
    近些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需要越來越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並做出相應商業決策的人才,數據科學專業則應運而生,澳洲的數據科學教育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墨爾本大學和雪梨大學作為澳洲八大名校之一,也開設了數據科學專業,那麼,問題來了,墨爾本大學和雪梨大學數據科學專業哪個好?誰更適合申請?
  • 被網課逼瘋的老師和學生,問題不斷,原來你是這樣的老師
    誰知發展到了今天,老師還和興起的直播行業有了糾纏不清的緣分。這還得從一隻蝙蝠說起,疫情所迫,為了防止人口密集而帶來的傳染風險,教育部門不得不為千千萬萬的學生考慮,延遲開學也屬無奈之舉,可課程的進度卻不免讓學校和老師憂心。於是,也不知道從哪兒開始,一股網課的風潮席捲了各個層次的學生和老師,上知各大高校、大學,下至幼兒園,都以一種新的方式零距離接觸了課堂。
  • ​松鼠Ai,更了解學生的AI老師
    從2015年開始,中國網際網路教育領域累計已經完成106筆融資,K12和家教O2O是最熱門的領域,市場對於線上定製化教育的需求和渴望呼之欲出。在試點教育中發現,智適應教育系統能夠根據學生在教學視頻中停留的時長,自動判斷並推薦最適合他們的學習資料和測試習題。與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不同的是,每堂英語課上,學生需要參與兩個線上挑戰,各25 分鐘。挑戰內容包括聽力、閱讀和語法。挑戰後,系統會精準定位每個學生在每個知識點的學習能力,並自動生成個性化的學習任務清單,針對知識弱項和重難點進行專項強化練習。
  • 大學老師刻246枚印章贈學生
    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高然為該院2015級歷史學(師範)專業學生刻好的部分印章。(通聯照片)今年40歲的高然在西北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7年前他來到位於四川南充市的西華師範大學任教,教《中國古代史》《中國民族史》等課程。因其講課風趣幽默,喜歡和學生打成一片而頗受歡迎。走進高然家中一間不大的書房,三面牆的書櫃裡塞滿了書籍。
  • 上網課的老師和學生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涵涵差點氣炸了,原因是我們班裡有一個孩子,三個周沒有交語文、數學作業,他的媽媽不太會用這些電子產品,他的爸爸就負責發作業,這些日子他不發作業了,我和數學老師就催作業呀,催了好幾次,沒有效果。前些日子爆出來一件事,過了晚上十點有位老師催家長交作業,被定義為嚴重擾民, 嚇得涵涵都不敢打電話催作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