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與合作丨公開課筆記42

2021-01-07 騰訊網

關注我們

#國育大講堂#

#教育「十四五」規劃#

#公開課筆記# 第四十二講

為什麼需要家校合作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有效開展家校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而且可能讓他們更熱愛學習,畢業率更高。除此之外,有效的家校合作還可以促進學生在社交技能上有更好的發展。從家庭的角度會發現,家校合作的有效開展可以讓父母們更支持孩子和老師,他們對於教育孩子會更有信心,也會更捲入學校的工作,當學校有需要的時候,也會更配合,我們更有可能形成一種合力。對於學校和老師而言,有效的家校合作可以提升教師的工作士氣和滿意度,讓我們的工作更安心,對於我們教學評估的效果就會更好。

家校合作的實質是什麼

家師關係的重要性

2014年,我們開展了全國性的高中老師的調查,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家長、教師溝通的頻率和質量對學生的學業生涯、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都具有正向預測和促進作用。所以家師之間的溝通和關係質量的提升是影響家校合作效果非常關鍵的因素。此外,我們還進一步探討了家師的溝通頻率和關係質量以及如何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影響的過程和機制。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家長和老師之間高頻率的溝通有助於促進家長和老師關係質量的提升。而我們家長和老師之間關係的提升,是可以通過促進師生關係的改善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發展。

高德柏(Godbe)和克裡斯滕森(Christenson)在2008年出版的關於家校合作的書籍中提到了8 「p」模型,他們認為有效的家校合作的開展需要具備8個要素。第一個「P」代表教育合作夥伴,這要求我們要在家長和老師之間建立搭檔的關係。第二個「P」是行動計劃。這要求我們在提出家校合作想法或者方案的時候,還需要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行動計劃。第三個「P」是代表主動而持續的溝通,它需要在家長和老師之間建立起主動而持續溝通渠道。

第四個「P」代表積極正向的,這需要我們之間的合作和溝通的過程要儘可能的積極、正向的,正能量的。第五個「P」是個性化,它是指溝通和合作不僅是有普適性的、一般性的規則,還要尊重家庭和學生的個體差異。第六個「P」是代表實際的建議。在家—師溝通共處的過程中,家長需要老師和學校提供一些實際的建議,它們會對家長起著引導性和指導性的作用。第七個「P」是方案監控。是指在提出家校合作的行動計劃後,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執行,並在評估效果的過程中,不斷的優化方案,所以我們需要有方案監控的過程,這樣才更有可能不斷完善家校合作的方案。最後「P」代表關注家校關係建立。這是我們在進行家校合作的過程中需要非常關注的。

如何進行有效的家校合作

建立夥伴關係

1

共同的目標

目標的設置要符合smart原則。即首先是正向的,具體的,要符合學生個性特點和發展水平的合理的目標,同時也要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比如「通過一學年的時間管理教育,提升一、二年級學生的學習效率,養成放學前完成當天作業的習慣」。

2

尊重與理解

在有共同目標的基礎之上,相互之間還要建立起平等的、尊重的、相互理解的氛圍。這有助於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看到家長和教師各自的優勢。教師的優勢在於更了解不同階段/類型學生的典型特徵;更精通應付不同特點學生的方法。家長的優勢是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特點、優勢、軟肋;懂得一些應付自己孩子的獨特技巧。只有我們看到各自的優勢,我們才更有可能在合作的過程當中去結合對方的優勢來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

3

站在對方的視角:了解不同類型家長的需求

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我們還需要試圖儘可能的站在家長的視角考慮問題,這樣更有利於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形成有效的解決方式。

除了要去關注我們給家長傳遞的信息內容之外,我們還要去了解每個家長的需求、狀態、情緒以及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性,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溝通的效率最大化。

1

第一類家長屬於樂於分享型。他們十分熱衷於分享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甚至是很願意和老師和學校分享,這類家長的主要需求就是希望被傾聽,被肯定,希望他們的好意見和好想法能夠被採納。

2

第二類家長是指責挑剔型。遇到問題總是習慣性地去挑剔,從來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這類家長的主要需求依然是傾聽。他們之所以挑剔、指責,就是因為他們的不滿意和訴求沒有被別人接收和採納。同時他們也需要被理解。

3

第三類是焦慮、困擾型。焦慮、困擾型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往往非常投入,但是有時候用力過猛,反而不知道方向,所以他們也依然希望被傾聽,被共情,並需要我們能夠提供科學、實用的方法進行指導。

4

第四類是疏離、迴避型。這種類型的父母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工作繁忙,或是為了生計不斷奔波,所以沒有多餘的精力與學校進行更好的互動和交流。還有一種可能過往與學校溝通的經歷是負面的,所以就會本能的迴避。無論是疏離還是迴避,我們都要接納。當他的孩子有進步的時候,我們要不定期的給予反饋,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孩子是很友好的,並沒有因為我的疏離,而批評我、指責我。同時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讓他們有信心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

5

第五類是主動合作型。他們需要的是常規信息的反饋,比如孩子在學校吃的怎麼樣,玩的怎麼樣,學的怎麼樣,開心不開心,人際關係好不好,同時他們也需要被信任。學校可以邀請這類型的父母更多的參與家校溝通的志願者活動中,成為家校共育體系中比較活躍的角色。

促進有效溝通

1

通用的溝通法則

首先,溝通頻率。家庭和學校在溝通頻率上是一定頻次、規律、多種渠道。

其次,溝通質量。在溝通質量上是雙向溝通。一是溝通方式上,包括家訪,家長到學校去跟老師交流,家長會,電話、微信、書面通知、便條、家校通、班級群等等。但在所有的溝通方式裡,書面的溝通很多時候是單向的,而這種口頭語言的溝通,更多是雙向的,或者是利用電子溝通平臺,也可以讓我們的溝通實現雙向效果。

二是溝通的內容上,要形成雙向的傳遞和反饋的機制,比如作為老師要向家長分享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學計劃、制度;並向家長傳達學生在學校的各種表現等方面的信息。同時,老師也可以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裡的情況;向家長了解其教育中的有效方法和困惑等方面的內容,並一起探討解決的方案。同時,學校也要鼓勵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和分享。

三是溝通過程。主要表現為如何聽,家長才願意說以及怎麼說,家長才願意聽兩個方面。首先,怎麼聽,家長才會說?要積極傾聽和理解。這需要我們不僅要眼到,耳到,心到,口到,還需要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注意:眼睛不東張西望,要注視對方;從態度上表現出對對方的話感興趣;身體前傾;不隨意打斷對方或改變話題;可以通過:「嗯」,「後來怎麼樣了?」等語句表示你在認真聽。非言語的信息,包括眼神的交流,微笑、點頭,身體前傾等信息。其次,怎麼說,家長才願意聽。需要我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他/她,而不是苦口婆心的講道理。要體會對方的感受和情緒;關注對方的感受;反饋出對方的具體感受;不評價,不著急提建議。所以,先去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建立信任之後,我們再去分享道理、方法和建議。讓家長們感受好,他們才能做得好!

四是溝通的內容是基於觀察的學生信息反饋。這個反饋一定是客觀的、具體的、正向的語言交流和反饋的過程。

2

個性化的溝通

我們是建立在行為改變階段理論的基礎之上,基於父母意願的溝通,進行個性化的溝通。

第一階段

前意向階段

這類家長的特點是他們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打算。她/他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有問題,也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跟孩子的行為有關係。我們適用的策略是第一,理解和認可家長還沒有準備好改變的現狀,並強調最終的決定權在他們自己手裡。第二,提供評價性反饋(比如,孩子的行為與同伴群體的對照,以及在無幹預情況下的預後)。第三,提供關於孩子行為與父母行為關係的相關信息、第四,鼓勵家長重新評估自己的行為,並進行自我探索(比如,「這是你希望的親子關係嗎?」)。

第二階段

意向階段

這個階段的家長逐漸意識到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但是對於是否要真正做出改變又是比較矛盾的,所以沒有打算立即做出改變的行動。我們可以採取的策略是第一,理解和認可家長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改變,並強調最終的決定權在他們自己手裡。第二,就行為改變的利弊與父母進行現實的討論分析。第三,討論結果預期(比如,如果你決定改變,可能給你和孩子帶來的好處是……)。

第三階段

準備階段

即家長已經準備好要做出一些改變,並且可能已經開始嘗試一些行為改變。我們適用的策略是第一,肯定家長是具備改變的必要能力的。第二,幫助家長移除阻止改變的障礙。第三,幫助家長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比如「如果您感興趣,我建議你看看這個視頻,關於如何給孩子設定界限」「如果您願意,我們可以安排兩三次會面討論一個具體的行為改變方案」)。第四,鼓勵家長慢慢來。

第四階段

行動階段

這意味著家長已經開始改變並持續一段時間(比如3-6個月)。我們可以第一,幫助父母尋找社會支持,以促使自己的改變和進步得以維持(比如參加父母互助小組,給自己適度放鬆和屬於自己的時間)。第二,幫助掃除阻止改變的障礙。第三,協助父母獨立應對改變過程中的障礙和挑戰(比如,應用一些對付兒童新行為問題的技巧)。

第五階段

維持階段

家長已經習慣(比如,超過6個月)將行為改變整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承諾要持續改變下去。我們可以通過第一,討論可能從哪些途徑獲得持續的支持。第二,強調維持進步的內部獎勵和自我強化。第三,預期反覆和去災難化(如:你已經有這麼多的改變,而且你的孩子也有這麼多積極的回應,這太棒了。不過在未來孩子肯定會出現新的問題,你在使用新的教育方法時可能也會有一些困擾。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如果這些狀況發生,怎麼辦?)這些方法來解決。

第六階段是反覆階段。這個階段的家長,經過一段時間的改變,可能會回到舊有的行為習慣,尤其是當遇到特殊的壓力或者孩子出現新的問題時。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第一要肯定過去的付出與努力,以及成效。第二要討論問題出在哪裡?突發原因是什麼?第三,重評改變的動機和阻礙。第四,鼓勵發掘新的應對策略。

在不同階段,我們家校溝通和合作的重點也不一樣,如果處在前意向階段,我們的主要方法是正常化。當他不願意參與,不願意改變,我們不會認為他是一個沒有意願,而是當成正常的現象,讓他覺得這是正常的狀態,減少對他的歧視。評估他拒絕發現問題,承認問題以及改變的原因,然後我們邀請他去發現、去探索,但不強求進行改變。處於意向階段的父母,我們的重點就是要對他們有耐心,不斷的通過廣告宣傳,讓他看到我們的改變是是有效的,增加他從意向階段進入行動階段的可能性。處於準備階段的父母,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與他們一起談論切實可行的、短期、有彈性的計劃,讓他有信心從行動上改變,切實的行動起來。而對於行動階段的父母,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給他更多的實際指導,充當顧問的角色,讓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體驗更多的成就感,感受更多好的效果。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家校合作如何做好加減法
    ……本應成為家校合作橋梁的家長群,為何變成了雙方的矛盾場?矛盾之下,家校合作應該如何去理解,又該如何做好加減法?家長群「變味」因何而起?「你是不是看不起外地人?為什麼我家孩子坐在最後一排?」看著班級家長群裡突然出現的信息,張心(化名)蒙了。
  • 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
    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不同場景下對人的溝通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對於管理者來說,有效溝通應該是作為管理者的基本能力。你遇到過工作需求不到位、任務下達執行打折扣、部門之間關係緊張以及協作共贏成本太高等等這些問題嗎?如果有,那很有可能是在溝通上出現了問題。
  • 關於家校溝通的方式,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因為學校的主體是學生,所有的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的,所以有效的家校溝通是很有必要的,現在我們家校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家訪、面談,電話、家校聯繫欄、家園聯繫手冊、微信群等等。家訪的家校溝通方式是在開學初或者是針對特殊家庭的一種溝通方式。家訪可以讓教師更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從而了解學生一些行為表現的具體原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 家長義工進校園 家校合作共育人
    今年以來,開平市教育局在全市學校深入推進「家長義工進校園 家校合作共育人」項目,以打造「一校一特色」共建品牌為目標,以家校共育為抓手,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讓每一位家長了解教育、參與教育、助力教育,讓每一個家庭成為學校的延伸,推動教育全面提質增效。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PPT讀書筆記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看看同處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人如何看待閱讀以及做筆記這件事,希望各位可以有所收穫。作者介紹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 50 萬冊。
  • 「學習筆記」第十章 項目溝通管理
    本文是小編根據英文課件結合自己所學翻譯整理,糾錯指正、深入探討,咱們評論區見「Study the past if you want to intuit the future"----Confucius項目溝通管理的主要流程溝通管理規劃溝通管理監控通信溝通方式許多人喜歡非正式的溝通口頭溝通有助於項目成員和項目受益者直接建立更牢固的關係將信息結合上下文很重要
  • 巧口英語(Qooco)保定合作校盛大開業
    熱烈祝賀巧口英語(Qooco)保定合作校盛大開業
  • 如何與貓咪有效溝通?(附喵星語言翻譯)
    【文末教你喵星語言哦】人們花了許多年時間想和貓咪溝通,分析了貓咪的喵喵、哇嗚、嗷嗷嗷和砸吧嘴聲,還有它們最神秘的咕嚕聲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可依然一頭霧水。想跟貓咪溝通真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和貓貓進行有效的溝通呢?天天給貓貓吃罐頭?還是乾脆學會說貓話?都不現實吧!其實,和貓貓溝通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下面就分情況教大家如何與貓咪有效溝通。
  • 公益課程丨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原來關鍵在這幾點!
    本月開設的課程有《多子女家庭的挑戰和教養模式》《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情緒調節,每個家長都要學習的功課》《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這五門,家長們注意收聽。如果不能及時收聽也沒關係,隨時打開我們的微信,有音視頻哦!
  • 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溝通者:5個提高溝通技巧的有效策略
    您想成為更好的溝通者嗎?成為優秀的溝通者可以幫助您在生活,職業和人際關係方面脫穎而出。嘗試以下5種策略來提高您的溝通技巧跳到:有主見 把注意力集中 注意你的語言 實踐自我意識 尋求幫助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溝通者比您想像的要容易。想一想,生活就是一場即興表演。
  • 廈門名校校區、分校、合作校、附屬校如何區分……
    這些學校中,冠以某某名校「校區」「分校」「合作校」「附屬學校」的,不在少數。  不少家長表示看花眼,  這些名校的校區、分校、合作校、附屬學校,  究竟有什麼不同?  實際上,該校在成為廈門一中分校之前,就已是廈門一中合作校。儘管廈門一中沒有從本校派任校級領導到廈門五中任職,但廈門五中校長兼任廈門一中副校長。從合作校到分校,兩校關係更親密,廈門一中也提供了師資培養、教學研究、學校社團等資源。如今,廈門五中憑藉多年的改革,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道路。
  • 洛克菲勒:在職場中如何與人溝通,這三個原則助你進行有效溝通
    老洛克菲勒不僅教導兒子如何賺錢,怎樣生活,而且還教育子女怎樣建立完整的人格,強大內心,良好的品德。這些無形的精神財富,才是洛克菲勒家族能夠傳承至今的重要原因。今天,歷經100多年,綿延了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的子孫之所以能將家族的輝煌與成功延續至今,和他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 親師合作有正道,溝通方法最重要
    但是很多時候,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會有非常多的疑惑,甚至有一些家長,並沒有合適的方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導致對孩子的管理並沒有那樣直接和快速。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就是告訴家長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在與老師進行溝通的時候,請堅守一條原則:敬重老師是對你孩子的一種保護。下面我們將從四個方面為您提供一個相對有效的溝通方案。
  • 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高效準確的輸出運營設計稿?
    編輯導讀:溝通是一門技術活,如何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促進與對方的聯繫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麼簡單。本文作者對設計師如何進行有效溝通進行了分析總結,希望對你有用。那麼我們如何在項目周期緊迫的情況下,通過有效的溝通高效準確的輸出運營設計方案呢?下面,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日常和需求方溝通的一些小技巧。01 什麼是有效的溝通?所謂有效的溝通,是通過聽、說、讀、寫等載體,通過演講、會見、對話、討論、信件等方式將思維準確、恰當地表達出來,以促使對方更好的接受,使雙方就某個問題可以達到共同認識的目的。
  • 家校溝通APP「樂教樂學」不給權限不讓用 董事長鮑嶽橋會改嗎
    運營商財經網 吳碧慧/文據工信部發布的今年第二批存在問題的應用軟體名單顯示,樂教樂學這款家校溝通的軟體因「不給權限不給用」而上榜,不知CEO鮑嶽橋是否會整改?資料顯示,樂教樂學是由北京樂教樂學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專門為學校打造的家校溝通軟體,是跨平臺開發的「人人通」教育教學平臺。集教育管理、微課中心、新聞傳播、作業通知、平安校園、競賽活動、遊戲化學習等若干應用於一身。 自動建立學生群、家長群、教師群,可以布置線下作業、發布通告、發起問卷調查、自動更新課程表,其交流功能和微信相似,但比簡訊、微信更適合學校的需要。
  • 良好溝通成就良好家師關係
    但家校合作能否促進學生的發展,取決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良好的家師關係是家校合作的基礎,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績、生涯發展和社會性發展,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家師雙方良好的合作、互動,可以更好地開發這一教育資源,反之則可能釀成危機。年初,北京宣師一附小發生校園傷害事件,之後某教師在微信群中的不恰當回應,就引發了一波家師關係的負面社會輿論。
  • 家庭中如何有效溝通?
    自認為自己是在與孩子做親子溝通,他/她卻只感受到你的緊張與擔憂甚至少許的焦慮,以及「又來了」的說服、命令和大道理。家庭有效的溝通,讓家裡處處流淌著溫清,流動著愛,無效的溝通,讓人與人之間豎起高牆。那麼,家庭中如何有效溝通呢?迸思維火花,成智慧家長!您的困惑咱們一起來討論!
  • 家長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的背後:家校關係扭曲癥結在哪兒
    【核心閱讀】家長群本應扮演家校溝通的橋梁,促進家校共育,卻在無形之中形成一種詭異的博弈,讓家校雙方倍感壓力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對孩子進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但當前的家庭教育卻被學校、教師捲入知識教育中家長群變為作業群,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職責混淆,家校關係錯位所致。
  • 有效溝通 助力啟程——軍轉培訓開展「有效溝通」選修課程
    「如何領會對方身體語言?」「溝通中如何進行升位、降位思考?」,在地方職場進行有效溝通,對於馬上履新的軍轉幹部而言,這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自信又謹慎的話題。對此,2020年度寧波市計劃分配軍隊轉業幹部專業培訓班利用「周二」的夜學,為軍轉幹部開展「職場實踐中的有效溝通」選修課。
  • 設計師,如何做到有效溝通?
    文/黃曉瑜 清晰而有說服力地表述設計觀點,在設計創新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自己的設計能夠最好的體現客戶的理念和追求,要想最好、最快的把握客戶的需求,良好的、有效的溝通是最好的實現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