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市鳥,為世界珍稀鳥類

2021-01-09 騰訊網

暮色歸來萬重霞,白鷺乘風盡翱翔。疑是飛入九天外,豈料此處是天堂。

白鷺是一種非常美麗的水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古人對它的讚美早讓其中國人心中詩情畫意的一部分。白鷺天生麗質,身體修長,它們有很細長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長,腳趾也是 如此。

白鷺鸛形目鷺科,羽衣多為白色,繁殖季節有頎長的裝飾性婚羽。習性與其他鷺類大致相似,但有些種類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白鷺羽在東方的禮服上用作貴重的飾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業。白鷺的羽毛價值高。

白鷺成大群營巢,又無防禦能力,結果因人類的濫捕而瀕於絕滅。後來因服飾的改變,加之人們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白鷺的數量又有所增加。白鷺是涉禽,常去沼澤地,湖泊,潮溼的森林和其他溼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在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 他們全身披著潔白如雪的羽毛,猶如一位高貴的白雪公主。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戀愛季節白鷺秀,婀娜多姿向天歌。

1986年10月23日,廈門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確定白鷺為廈門市市鳥。白鷺屬鳥綱鷺科,為世界珍稀鳥類。廈門分布有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中國鷺和巖鷺,這也是至今我國記錄的僅有的五種。

由於它們體羽除巖鷺為暗灰色外,均為雪白色,因此,人們通常統稱這五種鷺為白鷺。其中以小白鷺和中白鷺的數量最多,且較為常見。白鷺很早就被確定為中國廈門市的市鳥。廈門島又名為鷺島,在廈門島與鼓浪嶼之間的海又叫「鷺江道」。廈門是白鷺的棲息地,市中心的公園即名為白鷺洲,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珍稀的鳥類,世界僅存不到100隻,被尊為「神話之鳥」
    旅行隨筆:嗨,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圖報,每天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本期,我們百家號:圖報講帶你來了解一種非常珍稀的鳥類,珍稀到什麼程度?據說,這種鳥類目前全世界僅存的數量還不足100隻,由於它數量稀少,瀕臨絕種,加上十分神秘,神出鬼沒,難以觀測,所以又被專家稱之為「神話之鳥」。
  • 廈門新增10種鳥類記錄總數達393種 全國1/4鳥都可見到
    林鴞 攝  393種,這是目前在廈門被記錄到的鳥種數量。時隔九個多月,市觀鳥協會再次發布《廈門市鳥類名錄》,新增記錄10種。結合一年來的觀測記錄,最新版對上一版名錄進行了修訂完善。  據了解,《廈門市鳥類名錄(2020版)》的基礎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收錄野生鳥類記錄22目76科393種,佔中國鳥類種數的26.66%(全國1474種)。
  • 哪些鳥類是野生珍稀鳥類呢?
    哪些鳥類是野生珍稀鳥類呢?各國攝影師深入到地球上許多最偏遠的地區,花數星期時間躲在相機背後,只為捕捉這些野生珍稀或瀕危鳥類的罕見鏡頭。它們都是什麼鳥呢?鴞鸚鵡世界上最肥胖且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梟鸚鵡的臉盤酷似夜間活動的貓頭鷹,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是紐西蘭的特產,據說全球僅存100隻左右,它也是世界上最肥胖且唯一不會飛的鸚鵡。褐秋沙鴨六大最受威脅的世界水禽之一褐秋沙鴨,是一種典型的秋沙鴨屬鳥類。棲息時多遊蕩在岸邊或水邊沙灘上。飛行快而直,兩翅扇動較快,常發出清晰的振動翅膀聲。
  • 湘潭首現珍稀鳥類彩䴉
    圖片由鳥類攝影愛好者曾富華提供。湘潭在線12月29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豔霞)12月24日,湘潭市攝影家協會鳥攝委理事曾富華在雨湖區長城鄉一片藕塘發現珍稀鳥類彩䴉,這引起了鳥類攝影愛好者的關注。市林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這種鳥在中國極為稀少,在湘潭尚屬首先發現。
  • 【圖】世界上最珍稀的十種鳥:神出鬼沒的鳥類它居然排名第二!
    (虎皮鸚鵡)最近發表在《生物學進展》的一項研究列出了100種世界上最瀕危、最獨特的鳥類,其中包括以屍體為食、有特別的「斬首」技巧的禿鷲、能在胸前吹出一個「氣球」的軍艦鳥和世界上最強壯的鸚鵡10.蘇門答臘地鵑(Carpococcyx viridis)蘇門答臘地鵑生活在蘇門答臘南部茂密、潮溼的雨林中,是一種地棲鳥類。它們身上混雜的暗綠色、棕色和黑色羽毛為它們提供了良好的偽裝,與此相反,它們眼周的羽毛則是十分亮麗的綠松石色、藍色和紫紅色。目前,關於這種鳥我們只有8個標本,估計現存的野外個體大概有70到400隻。
  • 日本自然公園發現珍稀鳥類 遊人紛至沓來(組圖)
    原標題:日本自然公園發現珍稀鳥類 遊人紛至沓來    日本相模原市綠區的相模川自然村公園,發現飛來珍稀的歐歌鶇。  據日本媒體5日報導,日本相模原市綠區的相模川自然村公園,發現飛來珍稀的歐歌鶇。
  • 稀客毛腳燕重返島城 專家稱此鳥為珍稀候鳥(圖)
    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站高級工程師王希明高興地說。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站今天發布的一份鳥類環志記錄顯示,從 10月份開展金秋鳥類環志以來,已經有毛腳燕、蜂鷹、鳶 3種珍稀鳥類被重新發現,而距離它們上次在青島現身,間隔都在 10年以上,最長的達 20多年。    王希明告訴記者,上周,隨同市森林公安部門在李滄南北嶺做鳥類環志時,他們在一張大網上發現了兩隻漂亮的小鳥。
  • 市區首現珍稀鳥類白琵鷺!
    隨著秋季到來候鳥進入遷徙期大批候鳥來訪德州近日,首次在德州市區發現白琵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快來看看它們長什麼樣據監測,自八月份以來,白琵鷺、白鷺、蒼鷺、斑嘴鴨、鳳頭麥雞、紅嘴鷗、黑翅長腳鷸、虎斑地鶇等陸續飛臨我市,市區減河溼地公園、岔河溼地公園、長河溼地公園、運河沿岸等地群鳥翱翔
  • 安陸村民打柴撿只怪鳥 原是瀕危珍稀鳥類朱䴉
    (楚天都市報)前日,安陸市趙棚鎮一位村民打柴時,從林間撿到一隻長相奇特的白色「怪鳥」,遂將其交給當地林業部門。昨日,經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確認,這隻「怪鳥」是瀕臨滅絕的珍稀鳥類——朱䴉。原來,這位村民當日在水庫邊樹林裡打柴時,撿到一隻白色的「怪鳥」。由於他不認識這種鳥,加之鳥兒受了傷,這才冒險攔車求助。  鄧少武當即停車查看,只見「怪鳥」通身羽毛雪白,頭部和腳部為紅色,喙呈黑色,喙尖為紅色,其翼展超過1米,一隻腳有傷。他也認不出這隻鳥為何品種,但從其雙腳上各有一隻金屬腳環和一隻彩色腳環推斷,此鳥並非尋常鳥類,遂將其送到安陸市林業局野保站進行救治。
  • 「國鳥」候選人、鳥中貴族,這些珍稀鳥類特有種,你還不認識?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國家,不僅因為中國鳥類總種數佔全球的1/8, 更因為有著豐富的中國鳥類特有種。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那些珍稀的鳥類特有種。白冠長尾雉,攝影/馮江什麼是特有種?特有種是指某一物種因歷史、 生態或生理因素等原因,分布僅局限於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的現象。
  • 廈門增加鳥類鳥種紀錄 迷路「褐胸鶲」鷺島快閃
    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現身 羽色獨特與麻雀有幾分相似  挺拔著褐色的身軀,顫動著棕色尾巴,高傲地站在茂密的樹叢中,銳利的眼睛觀察著四周,伺機而動捕捉獵物……這是8日早上,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捕捉到的畫面。
  • 湖北神農架新發現珍稀鳥類褐冠山雀
    神農架7日新發現珍稀鳥類褐冠山雀 喻傑 攝神農架7日新發現珍稀鳥類褐冠山雀 喻傑 攝  中新網武漢1月8日電 (喻傑 李堯強 梁婷)記者8日從湖北省林業廳獲悉,湖北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新發現珍稀鳥類褐冠山雀,該保護區鳥類記錄再添新成員。
  • 市區首現珍稀鳥類白琵鷺
    今年8月份,長河公園,發現來訪的白琵鷺,這也是我市市區首次發現這種珍稀鳥類。白琵鷺的棲息休養離不開生態良好的水泊和植被。近幾年,我市大力實施國土綠化、生態修復等工程,生態環境得到很大改善,為鳥類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和豐富足夠的食物,全市鳥類種群越來越多,眾多珍稀鳥類前來「安營紮寨」、繁衍生息,其中不乏珍稀的國家、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四川成都市彭州市現世界瀕危鳥類「娃娃雞」 上百種珍稀鳥類在此棲居
    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近日,有攝影愛好者在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寶山村景區拍到了多種稀有鳥類。其中,紅腹角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顏色豔麗,體型中等,也被稱作「娃娃雞」。據當地負責人介紹,目前已記錄的珍稀鳥類已經有106種。
  • 【漲姿勢】飛過北京的珍稀鳥類(組圖)
    說到北京常見鳥,非喜鵲、麻雀、烏鴉莫屬。北京人稱麻雀為「家雀兒」(音「巧」)或「老家賊」,北新橋南有條石雀胡同,讀音也要讀成「石巧兒胡同」。北京人將烏鴉稱之為「老鴰」,過去也被視為不祥之物,喜鵲則相反,是吉利的象徵,「開門見喜」、「喜上眉稍」說的就是喜鵲。還有一些咱北京不太常見或者極為罕見的鳥,除了研究鳥類的專家,一般人即便見到恐怕也是「相逢對面不相識」。下面小編就給你「引見」一下!
  • 一年四季,南京這些地方可觀珍稀鳥
    在此,揚子晚報記者為你搜羅了一年四季之中,南京一些有不少珍稀鳥類停留的地段,成為城市裡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告訴你——南京常年可看到珍稀鳥。記者了解到,赤麻鴨為國家保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至2012年,世界赤麻鴨種群數量僅約3萬隻,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除了赤麻鴨,在綠水灣河岸上,還有近百隻少見的野鴨和鳳頭麥雞嬉戲。當地居民稱,近年來,浦囗濱江溼地加強了生態保護,這才讓消失了多年的赤麻鴨又回來了。
  • 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太湖
    據介紹,黑臉琵鷺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上一次在蘇州發現其蹤影還是在六七年前。昨天下午2時許,記者跟隨吳中區林業站、東山鎮農林站工作人員、蘇州自然溼地學校觀鳥專家一起進入溼地公園深處巡護、觀鳥,在一處蘆葦蕩邊發現了成群的候鳥,有數十隻之多,它們時而盤旋空中,時而落在淺草處覓食,悠閒自在。
  • 礦山綠了 珍稀鳥類回來了
    新增水田2.3萬畝  以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為契機,韶關還開展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目前已完成49個水田墾造項目,新增水田2.3萬畝;組織開展拆舊復墾項目414個,立項規模1.22萬畝,已完成驗收備案的項目211個,面積4757畝。
  • 諸暨多次發現珍稀鳥類!這些你還不一定見過……
    來源於「視聽諸暨」 這兩年來,諸暨市民頻頻發現珍稀鳥類以及瀕危物種,並將他們放歸自然! 經自然資源保護管理專業人員辨認,確認該鳥為夜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遷徙中轉站 廈門翔安一灘涂迎數十種鳥類歇腳覓食
    遷徙中轉站 近期「貴客」多  翔安一灘涂迎數十種鳥類歇腳覓食,其中不乏珍稀鳥類這段時間,這裡已陸續迎來了黑腹濱鷸、磯鷸、鳳頭、金眶鴴、環頸鴴等數十種鳥類。其中,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臉琵鷺以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大濱鷸等珍稀鳥也亮了相。  數十種過境鳥一批又一批來到這片灘涂,有的停留十多天,有的僅停留兩三天,它們吃飽喝足後,就會繼續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