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中興大明,與萬曆師徒情深,為何死後抄家差點被開棺鞭屍?

2021-01-10 暮雪賞梅疏見月

在中國古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臣往往沒有好下場,比如唐代的楊國忠,宋代的蔡京、明代的魏忠賢等。

這些人之所以會不得善終,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跟皇帝有著深不可分的矛盾。

但是有一個人生前未被清算,他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老師,更是萬曆新政的主導者,在萬曆皇帝尚未親政之時,可以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帝國掌舵人。

由於張居正從小就當萬曆的老師,而且萬曆的母親李妃對於張居正很肯定,所以張居正最終只是病死,在位時並未被清算。

可是張居正死後,這個中興大明,與萬曆師徒情深的忠臣,卻慘遭萬曆抄家,不僅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且張居正本人還險些被萬曆開棺鞭屍。

張居正身前身後的遭遇反差如此之大,到底是萬曆處心積慮已久,還是被奸人搬弄是非呢?

對於萬曆皇帝來說,張居正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張居正是爺爺嘉靖皇帝欽點的世子老師,從小就看著萬曆長大。

可以說除了從小陪伴的太監馮保馮大伴,沒有人能比張居正跟萬曆還親。

況且萬曆的親爹隆慶死的還早,張居正在萬曆眼中更是有一種"父親"的身份。

曾經張居正生病數日沒去給萬曆上課,康復後去見萬曆,萬曆都哭了,抱著張居正不撒手。

可是張居正死後,為什麼萬曆突然就翻臉了呢?一方面是萬曆的逆反心理,他雖然貴為天子,但是一直沒有實權,20歲時母親李太后告訴他:讓張居正再輔佐你10年。

這樣一來,原本想要獨攬大權的萬曆有些不開心了。

想當年宋仁宗成年後,養母劉娥一直不肯還政,導致了母子之間的嫌隙。

到了明朝,政治環境更加惡劣,萬曆又曾經受過爺爺嘉靖的教導,肯定想的是鞏固皇權,玩弄權術的一套。

所以張居正對成年後的萬曆一直是個阻礙,張居正死後,萬曆就好像一支被拉得很長的橡皮筋,突然就反彈了。

他下令抄張居正的家,就是想跟張居正作對,平時張居正教他勤儉愛民,於是萬曆就要看看張居正是不是很勤儉。

最終張居正家裡僅僅是抄出了幾十萬兩銀子而已,別以為這就很多了,要知道萬曆的親信,從小帶著萬曆長大的太監馮保,抄家的時候就抄出了200萬兩。

由此看來,張居正的貪汙不值一提。

由於張居正家的錢財太少,萬曆不信,甚至想開棺看看張居正有沒有陪葬,也有人說萬曆是想開棺鞭屍張居正洩憤。

但是最終此事不了了之,張居正也避免了曝屍荒野,被鞭屍洩憤的悲慘下場。

後來在幾十年前,張居正的墓被人挖了,結果裡面的陪葬品就只有一方硯臺和御賜的一條玉石腰帶。

此等情景若是萬曆看到,不知會作何感想。

在我看來,萬曆收拾張居正的,並不一定是被壓抑了太久,也並非是被其他人煽動,而是想殺雞儆猴。

讓朝中人看看張居正做這麼大的官,有這麼大貢獻,照樣把他家安排得明明白白,你們誰要是敢動當權臣的心思,那就一樣的下場。

所以張居正就算是皇帝的乾爹,把大明朝重新帶入了巔峰,也難逃最終被清算的命運。

z張居正的悲慘結局,其實跟他所處在的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明代正是中國古代史的轉折點,這樣的轉折點在我看來有4個,一是秦滅六國,二是魏晉南北朝,三是陳橋兵變,四是朱元璋建國。

如果大家對於明代感興趣,想要知道為什麼明代是中國古代史的轉折點,那麼我推薦大家讀一讀這本《萬曆十五年》。

它是由我國著名歷史學者黃仁宇編著,這本書記載的只是萬曆一朝平平無奇的一年,但是這一年發生的一件件小事卻暗示了帝國的最終走向。

歷史上的每一件小事,看似平常,但前後必有連結。都說「明亡於萬曆」,看過這本書後,相信讀者自有決斷。

大的變革一定是弱小變動的累積,這本書用年代斷點追溯上下因果的方式去研究明朝萬曆年間的人與事 ,讀完之後豁然開朗,讀懂了這一年,就讀懂了萬曆一朝,讀懂了帝國興衰。

讀一本這樣的書,遠勝於看簡單的歷史故事書十本,不僅了解了文化政治制度的癥結所在,更能學習了一種大視野看問題的思維,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一代名臣張居正,死後被自己的學生抄家鞭屍,原因是什麼?
    張居正由於做了很多好事,在朝中德高望重,甚至力壓當朝皇帝明穆宗,成為掌管國家大權的「一把手」,在他執政10年期間,整頓吏治,實行變法,提高了明朝公務員的辦事效率,並且增加賦稅,讓明朝財政實力大大加強,為了國防事業,他還重用了戚繼光等名將,可以說是為大明的安定繁榮立下很大功勞。但就是這樣一個赫赫有名的大功臣,死後卻慘遭自己的學生抄家鞭屍,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死後被鞭屍、抄家,到底錯在了哪裡?
    彼時萬曆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任內閣首輔10年間進行銳意改革,創造了「萬曆中興」,可以說「為明續命一百年」。 創造如此盛功,理應流芳百世,被後人景仰,誰知去世次年,卻差點被開館鞭屍,「蔽主殃民,殊負恩眷」各種謾罵之聲在大明上空迴蕩,可以說,張居正生前有多風光,死後就有多落魄。
  • 張居正死後差點被鞭屍:挑釁君權的命運?
    明代著名權臣張居正就是其中之一。他生前權力很大,死後卻因為挑釁君權而遭到鞭打。張居正雖是權臣,但也是能臣,是明代著名的改革家。最突出的改革是實行的「一鞭法」。「一鞭法」的主要措施是以州縣為基礎,統一所有賦稅,包括正稅,附加稅,貢品,中央和地方所需的各種經費以及所有徭役,「合二為一」,始終是一筆收入。
  • 海瑞推崇的萬曆首輔張居正去世後,險遭開棺鞭屍,墓碑故居尚存
    明代政治家張居正故居,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古城東大門內。故居所在的這條「張居正街」,以他的名字命名由來已久。張居正的「御賜硯臺」、手跡等珍貴文物,現珍藏於荊州市藝術博物館。張居正墓位於在荊州市沙市區沙市區太嶽北路,菩提寺隔壁,佔地15畝,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張居正身為明朝大功臣,皇帝卻要將他鞭屍!大明皇室是否虧欠他?
    張居正是明朝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內閣大臣,他輔佐了兩任皇帝,用十年的時間將大明各個方面推向繁榮,說他是明朝最大的功臣也不為過!最後在仕途中勞瘁而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為江山嘔心瀝血的大臣,在他去世兩年後,萬曆竟派人查抄了滿門,甚至將他開棺鞭屍,這是為何?
  • 死後家屬盡數被流放,而自身也差點被鞭屍
    在明朝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臣,但是在諸多名臣中,排第一的唯有張居正,之後不論是誰,都要略遜一籌,張居正到底有多優秀?他小時候便是個天才,之後一路順利的考取舉人,踏足官場,之後又得到名臣徐階的提拔,在明穆宗朱載時期,張居正成為大明王朝的首輔,在萬曆皇帝時期,一舉成為大明王朝的首輔。
  • 生前權力大於天,死後差點被鞭屍,萬曆為何會這樣對他
    說起萬曆皇帝和張居正,兩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還是十分有意思的。他們兩個人既是君臣關係,又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在萬曆皇帝小的時候,對張居正可以說是非常的尊敬。雖然他是皇帝,但是從來都不稱張居正為臣,而是叫他老師,也就是張老師。
  • 被海瑞評價「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張居正,悲劇是為何故?
    《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都是大火的書籍,海瑞、張居正更是研究明史不可忽略的人物。海瑞的清正廉潔,為世人所傳頌,張居正推行變法,生前榮耀至極,死後差點被開棺戮屍,境遇差別之大,令人唏噓。《易中天中華史》系列中,易先生將《嚴嵩與張居正》單獨書為一本,足見其看重。易先生從嘉靖繼統寫起,嚴嵩、徐階、海瑞、張居正、萬曆、申時行,曾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在書中得以著墨。
  • 張居正死後被萬曆皇帝清算,難道真的是因為和李太后私通?
    萬曆登基第一年,國庫沒錢,連大臣們的俸祿都發不出來,這是何等悽涼又是何等危機的時刻,正是張居正堅定推行改革,十年慘澹經營才止住大明頹勢,國庫虧而復盈。以一己之力為大明續命,可謂奇蹟,而張居正,可謂神人。
  • 明朝十大名臣的張居正,為什麼最後會被朝廷清算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明朝的十大名臣之一張居正,很多人評價張居正的改革為明朝續命六十年,但是他死後被朝廷清算,抄家甚至鞭屍。明朝時期,在明穆宗駕崩之後,明神宗繼位,這個時候的髙拱是內閣的首輔,但是髙拱因為自己出現放肆,認為明神宗還小不能理政,質疑宮中頒發的文件,引起了皇帝生母李皇后的警惕,終於在太監馮寶以及張居正的幫助之下將髙拱給扳倒。最後由張居正繼任內閣首輔。
  • 專家從萬曆皇帝屍體中提取一種成分,揭示出萬曆30年不上朝的真相
    說到明朝歷史,萬曆皇帝一定要說。因為此君不僅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他一生在位48年,而且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叫人無法理解的一位皇帝。萬曆前期,在張居正的輔佐下,上演了「盛世」局面,可是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似乎想變了一個人一樣。張居正明明對大明王朝有功,挽救了大明王朝,但他卻將張居正身敗名裂,開棺抄家。
  • 為什麼萬曆帝,要對張居正恩師慘下毒手?
    知道張居正的人,都知道他為明朝建設做的一系列的貢獻,讓快要走向衰落的大明,在一系列的變法圖強中恢復了元氣,還在好的方向上蹦躂了幾下,讓大明的多活了幾百年。但是張居正再怎麼厲害,他的權利也是皇帝給的,活的的時候皇帝礙於其他人的面子不動你,死後就算埋了也要從墳墓裡拋出來,讓死人也嘗嘗板子的厲害,俗稱「鞭屍」,再把他的一家老小九族滅一滅。但是為什麼活著的時候還對恩師很好的人,死後卻如此的對待?其實那有沒有原因的結果。
  • 張居正是一個怎樣的人?海瑞用了八個字評價他
    可是,為什麼萬曆自國本之爭以後卻能夠數十年不上朝?又為什麼能夠打贏所謂的「萬曆三大徵」?原因其實就在於「積累」二字,萬曆一朝的積累就始於張居正,或者說就是張居正為萬曆留下來的積累。1572年明穆宗病逝了之後,朱翊鈞即位為帝,也就是萬曆皇帝。而後張居正趁機和馮保聯手對付首輔高拱,李太后「專政擅權」為由踢走了高拱,張居正因此升為首輔。
  • 《萬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病危通知書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著作者黃仁宇先生用大歷史觀的角度看待大明萬曆朝十五年的事。黃仁宇在整一篇文章中,作者挑選了六個人物,分別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清官海瑞,哲學家李贄、大明將領戚繼光。
  • 萬曆十五年看似平靜,其實是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這一年除了國內有點天災和瘟疫以外,基本上太平無事,和後來的許多年份相比,萬曆十五年實在是太過於平淡無奇的一年。大明朝可圈可點的事件也就是:這一年大明王朝的神宗萬曆皇帝不上朝理政了!而且這一不朝,一下子延續了二十多年。
  • 張居正棄用海瑞,說明一種用人智慧,叫「好人未必能做好事」
    張居正與海瑞是同時期的歷史名臣,他們為萬曆皇帝撐起一片「萬曆中興」。奇怪的是, 海瑞是萬曆皇帝的能臣幹將,張居正是大明王朝的首輔,二人卻「老死不相往來」,張居正始終拒絕重用海瑞 ,這是為何。不妨先從「酷吏」與「循吏」說起。
  • 盤點大明的最傑出的內閣首輔
    從1368年大明建立到1644年大明滅亡。整個王朝近300多年的歷史長河裡。共更替16帝王。這一時期經濟也文化都空前繁榮、名家輩出。如張居正、王陽明、于謙、戚繼光等人。同時更替95次內閣首輔大臣。其中出現了不少名垂青史的首輔大臣。他們居功至偉。今天我們就來盤點明朝傑出的內閣首輔。你覺得誰最厲害?No.1 張居正張居正想必不用多介紹。
  • 海瑞一生為官剛直清廉,為何張居正不願意重用他?原因只有八個字
    有讀者留言:張居正和海瑞幾乎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兩人有過交往。可為何身以帝師身份成為內閣首輔的張居正,就是不重用海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這位讀者的問題可以這樣來問,「為何張居正和海瑞水火不容?」
  • 為什麼說明朝首輔中最厲害的是張居正
    內閣大臣都各朝的精英,首輔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從整個明朝來看,最厲害的首輔當屬萬曆年間的張居正。張居正概述穆宗死後,太子朱翊鈞即位,即萬曆皇帝。穆宗生前命張居正等三個大臣輔政。張居正在明神宗萬曆年間,連續10年擔任內閣首輔。
  • 張居正京師府第竟成兇宅,有些人被嚇得夠嗆!
    明朝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裡,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他先人的朋友租下一所宅子,晚上點蠟燭去總是燈如黃豆,哪怕點上十來跟大的,也沒什麼光。沈德符的先人勸朋友,還是搬了算了,肯定不乾淨。朋友還不信邪,沒搬,結果,「一日拆坑(炕),則一少婦屍在焉,宛然如生」,嚇得狂奔。更為可怕的是,「此等枉死伏骼,京中往往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