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臣往往沒有好下場,比如唐代的楊國忠,宋代的蔡京、明代的魏忠賢等。
這些人之所以會不得善終,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跟皇帝有著深不可分的矛盾。
但是有一個人生前未被清算,他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老師,更是萬曆新政的主導者,在萬曆皇帝尚未親政之時,可以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帝國掌舵人。
由於張居正從小就當萬曆的老師,而且萬曆的母親李妃對於張居正很肯定,所以張居正最終只是病死,在位時並未被清算。
可是張居正死後,這個中興大明,與萬曆師徒情深的忠臣,卻慘遭萬曆抄家,不僅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且張居正本人還險些被萬曆開棺鞭屍。
張居正身前身後的遭遇反差如此之大,到底是萬曆處心積慮已久,還是被奸人搬弄是非呢?
對於萬曆皇帝來說,張居正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張居正是爺爺嘉靖皇帝欽點的世子老師,從小就看著萬曆長大。
可以說除了從小陪伴的太監馮保馮大伴,沒有人能比張居正跟萬曆還親。
況且萬曆的親爹隆慶死的還早,張居正在萬曆眼中更是有一種"父親"的身份。
曾經張居正生病數日沒去給萬曆上課,康復後去見萬曆,萬曆都哭了,抱著張居正不撒手。
可是張居正死後,為什麼萬曆突然就翻臉了呢?一方面是萬曆的逆反心理,他雖然貴為天子,但是一直沒有實權,20歲時母親李太后告訴他:讓張居正再輔佐你10年。
這樣一來,原本想要獨攬大權的萬曆有些不開心了。
想當年宋仁宗成年後,養母劉娥一直不肯還政,導致了母子之間的嫌隙。
到了明朝,政治環境更加惡劣,萬曆又曾經受過爺爺嘉靖的教導,肯定想的是鞏固皇權,玩弄權術的一套。
所以張居正對成年後的萬曆一直是個阻礙,張居正死後,萬曆就好像一支被拉得很長的橡皮筋,突然就反彈了。
他下令抄張居正的家,就是想跟張居正作對,平時張居正教他勤儉愛民,於是萬曆就要看看張居正是不是很勤儉。
最終張居正家裡僅僅是抄出了幾十萬兩銀子而已,別以為這就很多了,要知道萬曆的親信,從小帶著萬曆長大的太監馮保,抄家的時候就抄出了200萬兩。
由此看來,張居正的貪汙不值一提。
由於張居正家的錢財太少,萬曆不信,甚至想開棺看看張居正有沒有陪葬,也有人說萬曆是想開棺鞭屍張居正洩憤。
但是最終此事不了了之,張居正也避免了曝屍荒野,被鞭屍洩憤的悲慘下場。
後來在幾十年前,張居正的墓被人挖了,結果裡面的陪葬品就只有一方硯臺和御賜的一條玉石腰帶。
此等情景若是萬曆看到,不知會作何感想。
在我看來,萬曆收拾張居正的,並不一定是被壓抑了太久,也並非是被其他人煽動,而是想殺雞儆猴。
讓朝中人看看張居正做這麼大的官,有這麼大貢獻,照樣把他家安排得明明白白,你們誰要是敢動當權臣的心思,那就一樣的下場。
所以張居正就算是皇帝的乾爹,把大明朝重新帶入了巔峰,也難逃最終被清算的命運。
z張居正的悲慘結局,其實跟他所處在的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明代正是中國古代史的轉折點,這樣的轉折點在我看來有4個,一是秦滅六國,二是魏晉南北朝,三是陳橋兵變,四是朱元璋建國。
如果大家對於明代感興趣,想要知道為什麼明代是中國古代史的轉折點,那麼我推薦大家讀一讀這本《萬曆十五年》。
它是由我國著名歷史學者黃仁宇編著,這本書記載的只是萬曆一朝平平無奇的一年,但是這一年發生的一件件小事卻暗示了帝國的最終走向。
歷史上的每一件小事,看似平常,但前後必有連結。都說「明亡於萬曆」,看過這本書後,相信讀者自有決斷。
大的變革一定是弱小變動的累積,這本書用年代斷點追溯上下因果的方式去研究明朝萬曆年間的人與事 ,讀完之後豁然開朗,讀懂了這一年,就讀懂了萬曆一朝,讀懂了帝國興衰。
讀一本這樣的書,遠勝於看簡單的歷史故事書十本,不僅了解了文化政治制度的癥結所在,更能學習了一種大視野看問題的思維,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